如何帮孩子克服自私心理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yangc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我女儿3岁半了,每次看到别人手里拿着好吃的东西,她总是跟人家要着吃,但是自己的东西却舍不得给别人吃。这孩子应该不缺吃的,只要我认为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的食物,我都会给她买。我给她讲了很多分享的故事,希望她能变得大方一点。她现在知道了应该跟别人分享的道理,但是每当要把自己的玩具、食物拿出来的时候,还是很小气。每次从爷爷奶奶家住几天回来就表现得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玩的、吃的都要归她或者由她来分配。怎么才能让她不那么自私呢?
  
  答: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是其心理发展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交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孩子的自私心理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岁多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期。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增强,两三岁的孩子逐渐懂得区分出“我的”和“你的”,开始出现了占有欲,产生了自私心理。这一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处于自我中心思维中的孩子只会从自身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在他们看来一切东西都是“我的”,不允许别人碰自己的东西。也正是由于这种“自我中心”使孩子在与同伴的最初交往中“随心所欲”,不会自我克制,不会协调办事,因而出现抢夺别人的食物和玩具的现象。所以,您的女儿有“不舍得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别人的东西却要据为己有”等表现,是正常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然会逐渐去除这个自我中心,减少自私行为,学会谦让、克制。
  其次,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和家长错误的教养方式也可能造成孩子的自私心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4-2-1的家庭模式中处于“中心”地位,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的呵护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观念,家中没有能与其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他们也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因而导致他们不会处理自己和同伴的关系,不关心他人利益,往往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在这样的家庭模式中,孩子本来就容易产生一定的优越感,如果祖辈和父辈再过分宠爱,家中一切以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要求为中心,对孩子的过分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就更会使他们不能受一点苦或一点委屈,一切为己,养成独食、独玩等不良习惯。有的家长甚至容忍、迁就自己孩子的错误,当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的时候,一味地袒护自己的孩子,从而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助长了他们的自私行为。孩子的天性是好模仿的,父母之间或父母与邻里之间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公交车上鼓励孩子抢占座位等,都可能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逐渐产生自私的心理。您的女儿每次从爷爷奶奶家回来就表现得更加自我中心,可能是祖辈对她的溺爱造成的。
  自私的孩子得不到同伴的欢迎,交不到好朋友。缺少同伴交往的孩子很难改变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形成的自我中心状态,心理脆弱,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破坏行为、攻击行为等心理问题。因此,对于您的女儿在其生理发展过程中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产生的自私自利现象,您的责任是要想办法加以引导,帮助她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您和孩子的祖父母还要学会给孩子理智的爱,避免给孩子以“特权”,防止她的独占意识更加膨胀,逐步养成利他行为。
  除了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给孩子讲有关分享的故事外,您不妨尝试用以下具体方法来加以引导,帮助女儿克服自私心理。
  ●从吃喝小事做起。吃饭时,最好全家人一起吃,而且“好东西要大家吃”。对于任何好吃的东西,家庭成员每人都要有一份。要让孩子知道,吃好东西不是她的特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喜欢吃好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习惯,学会分享,即使是别人送她的东西,她也会记得给家长留一点。
  ●给孩子适度的照顾,教孩子学会履行义务。要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满足孩子基本吃、穿、玩、学习等需要的同时,还应鼓励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自己收拾玩具、摆凳子、分碗筷等,使孩子明白自己也是家庭中普通的一员,也应该为家人尽点义务。当孩子所做的得到大人的认可、自身价值得到承认时,孩子自然能减少自私行为,学会关心别人。
  ●要多跟爷爷奶奶沟通,让他们意识到“溺爱”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对孩子的要求要达成一致意见,以免孩子对爷爷奶奶过多的依赖,而降低了父母的威信。
  ●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是孩子效仿的主要对象,所以家长要事事垂范。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与邻里和睦相处,好吃的先让给老人,给生病的家庭成员特别的照顾,出门坐车主动让座等,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关心别人,克服自私心理。
  ●反复训练孩子的利他行为,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要及时给予强化。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谦让长辈,谦让同伴,谦让客人的好习惯。当孩子表现出礼让、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给小朋友玩、主动让座等好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继续这样做的愿望。
  ●延迟满足。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如果能坚持与别人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或玩具,不抢夺别人的东西,两周后就奖励他那个早就相中的芭比娃娃。”延迟满足可以降低孩子的欲望,防止自私心理膨胀。
  ●创造与同伴一起游戏的机会,使其逐渐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鼓励孩子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把自己喜欢的食物与大家分享,让孩子亲身体验与他人共享的快乐。到亲子机构或公共儿童游乐场所,多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多少让她碰些“钉子”,在交往中逐渐学会考虑别人的权益以及如何与人相处。
  ●移情法。可以教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之前进行换位思考:“我若是对方,我该怎样”,凡事多为别人想想。当孩子表现出“不愿意拿出自己玩具或者食物”的时候,避免立即责备,应该使孩子设想“如果别人也不让你玩他的玩具或吃他的东西,你会怎么想?”要孩子知道只有多给别人爱心,才能获得别人的喜爱。
  ●角色游戏。可以设计有关“自私的行为”或“自私的人”的角色游戏。“自私的人”的角色可以由您或孩子来扮演,扮演时有意识地夸大自私的恶劣后果——自私的孩子不受欢迎、没有朋友跟他玩,使孩子体验到自私对别人的害处,引起她足够的重视,从而改变这种不良行为。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
其他文献
工作倦怠这个词语从去年开始被媒体广为使用,正式进入一般大众的视野。“工作倦怠”是英文“jobburnout”的直译,另一种说法是“job depression”(工作抑郁)。根据2004年底
很多家长都听说过强迫症这个名词,对强迫症似乎也不陌生。生活中我们就常常听到有人说:“我经常离开家后又不放心自己是否锁了门,一定得回去看看,有时候要回去看三四次。我是
国卫医发[2014]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教育厅(教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为指导各地做好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审核工作
在汶川,有一个被埋六天的女孩在搜救队员的努力下,成功获救。经过医生检查,她的身体除了有些皮外伤和虚弱外,竟然无大碍,创造了生命奇迹。随后有记者采访她,她这样回答“:我
身为女人,你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张柏芝在电影《天生购物狂》对购物如此痴狂,但如果发现一位美女难以自控地把进整形医院当逛商场,你会觉得匪夷所思吗?  其实在心理医生看来,这两个角色其实很有共同点,那就是她们都有强迫症倾向。    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但实际上现实中的强迫症处处存在。记者在最近做的采访中发现,很多整容者都疑似患有整容强迫症,因为她们整容上瘾,每个人的整容次数平均都在5次以上,有的甚至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了课程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尽管目前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指标尚处在研制和讨论阶段,但实际上,“点化儿童思维·内化数学素养”始终是数学课堂要直面的本质问题。为深入研讨这一问题,2016年11月16~19日,浙江教学月刊社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西湖之秋”(中国·杭州)全
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支撑点,推动学科、课程整合和校内外教育一体化,构建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工作指导意见。根据我
华尔街金融市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老的格言,“市场由两种力量推动,贪婪与恐惧”。这个说法尽管比较简单,但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中的地位。然而长久以来,很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刚毕业的教师建议中有这样一条:“学习别人的经验要注意节约时间……我建议你先看看低年级教师的学生的作业本,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里的字迹端正秀丽,
说到中年,我的头脑中总是浮现出一幅图画:一个人肩挑手提、行色匆匆、疾步奔走在路途中……中年是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是一个需要善待的年龄段,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却往往忽略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