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认真地教写作文,但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因为写几篇作文就有所提高,只有引导学生做有心人,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有效性;语言;教无定法
谈及语文作文教学,特别是单元作文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调整,对于作为语文教师的我而言,依然存在一些困惑。虽然我非常清楚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依然很难保证课堂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才是有效,到底是效率?还是效果?根据学生对作文课堂时间的控制来看,大部分学生存在磨洋工的现象,这样写做出的作文质量差,水平低。站在学生作文写作的有效性分析,一些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并没有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而不断提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 教师的自我超越,自我认识
对学生而言,其水平必然是不同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该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正确的做法应该因人而异、实事求是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只要学生有所进步均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发展和努力。曾记得有一位教师在查阅特级教师于永正班上学生的作文时,非常不理解于老师为什么要给那些作文写得一般的同学打高分,对此于老师是这样解释的,五根手指都有长有短,对人而言,能力也是有大小之分的,因此对他们成功的评判标准也应该不相同。于老师是因人而异评价作文的,并不横向地开展比较,认为不管是哪一位学生,只要将其最好的写作水平发挥出来了,便拥有了进步,理所当然应该给高分。学生得到了高分,感到非常自豪,认为自己也是写作文的高手,当学生有了这样的自我认识,便拥有了自信,从而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敢于迈出写作的第一步。张万化教師也曾经说过,学生作文教学不仅仅需要学习语言,还应该学会宣泄情感,同他人交流和沟通。学生作文需要更多的欣赏者和倾听者,从而从情感上带给学生满足。所以,在小学作文评奖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评议和交流,针对写得较好的作文还可以在全班传阅,让学生阅读,学习他人的优点,找到自身的不足。
二、 归还学生写作的自主权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加强生活的联系,从而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课文作为写作的最好素材,只要细细观察,我们便可以发现课本中有很多文章文字优美、文化内涵深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语言,还陶冶了情操,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本的内容,领悟思想情感,学会表达的方式,形成自身独特的见解和感受,思想得到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寻找到创造和再创造二者的突破口。我们常常发现班上有这样一部分学生,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但是到了真正写作时却无处下笔。通过和这些学生沟通,发现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以至于他们写作的内容并不是他们自身所见所感所知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该注重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写作氛围,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下写作。
(一) 开放写作题目
传统作文教学中主要是由教师拟定题目,这些题目大同小异,不利于调动学生创作激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只有儿童心底流出的题目,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儿童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拟定写作题目时,应该彰显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和情感寻找适合自身的写作题目,最终确定彰显个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从而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二) 开放写作内容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作文写作同样离不开生活,文章其实反映的是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再现个人生活记录。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联系生活,通过切身的观察、感悟、体验等,记录自身所见所感,不断丰富自身写作素材。例如: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雨雪风霜、花鸟虫兽,亲自参与各种调查研究、访问等,均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再适时地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组织学生开展写作,如此便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拥有素材,文字就如涓涓细流。
(三) 开放写作的时间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布置写作任务,然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通常一周有两节作文课,教师通常第一节讲解基础知识,并在即将结束时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第二节课完成当堂写作。学生在写作前未经过充分的准备,写作起来比较困难,无论语文教师指导地如何详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准备,写作起来容易遇到各种阻碍。针对上述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开放写作的时间,可以提前把写作主题告诉学生,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收集资料、归纳,等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后便可以写作,如此写作出来的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富有真情实感。
(四) 开放写作的形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实现作文教学的开放,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形式,充分给学生写作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创作,表达自身情感,从而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三、 收集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写作文而言,同样如此,如果要想创作出一篇好的作品,首先应该保证写作素材充足,那究竟该怎样收集素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从书本中收集名言警句,优美的句子,抒发自身感想。二是要善于从生活中收集素材,通过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要将生活所见所听积累下来。三是鼓励学生敢于想象,记录自身的奇思妙想,相信通过不断的积累,学生将不再一听到要写作文便叫苦连连,而是善于利用自身日常积累的素材,创作出一篇优美的文章,待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技巧后,便会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将写作转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大量实践证实,营造良好、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能促进彼此的信任,从而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写作中,充分彰显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写作激情,只有这样学生写作出来的作品才富有真情实感。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只要不断探索,便能够结合学生特征探索出更多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陈龙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舟曲县第二小学。
关键词:作文;有效性;语言;教无定法
谈及语文作文教学,特别是单元作文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调整,对于作为语文教师的我而言,依然存在一些困惑。虽然我非常清楚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依然很难保证课堂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才是有效,到底是效率?还是效果?根据学生对作文课堂时间的控制来看,大部分学生存在磨洋工的现象,这样写做出的作文质量差,水平低。站在学生作文写作的有效性分析,一些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并没有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而不断提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 教师的自我超越,自我认识
对学生而言,其水平必然是不同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该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正确的做法应该因人而异、实事求是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只要学生有所进步均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发展和努力。曾记得有一位教师在查阅特级教师于永正班上学生的作文时,非常不理解于老师为什么要给那些作文写得一般的同学打高分,对此于老师是这样解释的,五根手指都有长有短,对人而言,能力也是有大小之分的,因此对他们成功的评判标准也应该不相同。于老师是因人而异评价作文的,并不横向地开展比较,认为不管是哪一位学生,只要将其最好的写作水平发挥出来了,便拥有了进步,理所当然应该给高分。学生得到了高分,感到非常自豪,认为自己也是写作文的高手,当学生有了这样的自我认识,便拥有了自信,从而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敢于迈出写作的第一步。张万化教師也曾经说过,学生作文教学不仅仅需要学习语言,还应该学会宣泄情感,同他人交流和沟通。学生作文需要更多的欣赏者和倾听者,从而从情感上带给学生满足。所以,在小学作文评奖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评议和交流,针对写得较好的作文还可以在全班传阅,让学生阅读,学习他人的优点,找到自身的不足。
二、 归还学生写作的自主权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加强生活的联系,从而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课文作为写作的最好素材,只要细细观察,我们便可以发现课本中有很多文章文字优美、文化内涵深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语言,还陶冶了情操,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本的内容,领悟思想情感,学会表达的方式,形成自身独特的见解和感受,思想得到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寻找到创造和再创造二者的突破口。我们常常发现班上有这样一部分学生,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但是到了真正写作时却无处下笔。通过和这些学生沟通,发现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以至于他们写作的内容并不是他们自身所见所感所知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该注重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写作氛围,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下写作。
(一) 开放写作题目
传统作文教学中主要是由教师拟定题目,这些题目大同小异,不利于调动学生创作激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只有儿童心底流出的题目,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儿童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拟定写作题目时,应该彰显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和情感寻找适合自身的写作题目,最终确定彰显个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从而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二) 开放写作内容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作文写作同样离不开生活,文章其实反映的是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再现个人生活记录。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联系生活,通过切身的观察、感悟、体验等,记录自身所见所感,不断丰富自身写作素材。例如: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雨雪风霜、花鸟虫兽,亲自参与各种调查研究、访问等,均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再适时地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组织学生开展写作,如此便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拥有素材,文字就如涓涓细流。
(三) 开放写作的时间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布置写作任务,然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通常一周有两节作文课,教师通常第一节讲解基础知识,并在即将结束时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第二节课完成当堂写作。学生在写作前未经过充分的准备,写作起来比较困难,无论语文教师指导地如何详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准备,写作起来容易遇到各种阻碍。针对上述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开放写作的时间,可以提前把写作主题告诉学生,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收集资料、归纳,等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后便可以写作,如此写作出来的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富有真情实感。
(四) 开放写作的形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实现作文教学的开放,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形式,充分给学生写作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创作,表达自身情感,从而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三、 收集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写作文而言,同样如此,如果要想创作出一篇好的作品,首先应该保证写作素材充足,那究竟该怎样收集素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从书本中收集名言警句,优美的句子,抒发自身感想。二是要善于从生活中收集素材,通过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要将生活所见所听积累下来。三是鼓励学生敢于想象,记录自身的奇思妙想,相信通过不断的积累,学生将不再一听到要写作文便叫苦连连,而是善于利用自身日常积累的素材,创作出一篇优美的文章,待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技巧后,便会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将写作转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大量实践证实,营造良好、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能促进彼此的信任,从而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写作中,充分彰显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写作激情,只有这样学生写作出来的作品才富有真情实感。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只要不断探索,便能够结合学生特征探索出更多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陈龙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舟曲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