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勇:村邮站的生命力在于信息化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浙江省邮政公司总经理鞠勇的构想中,村邮站的功能不仅在于实现普及邮政的基本服务,更要利用信息化村邮站的平台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他说,村邮站的生命力在于信息化。不久的将来,信息化村邮站或许还能实现网上购物,代售适合农民的保险产品、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火车票、各类演出票、工业品、非处方药品等。鞠勇表示,愿景比指标更重要,当愿景得以实现,指标则可同时完成。
  记者:村邮站作为一站式邮政公共服务平台,如何促进农村的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浙江省邮政公司如何逐步推进村邮站的项目发展?
  鞠勇:2010年底,浙江省发改委、财政厅和浙江邮政管理局启动了村邮站项目,规划要求在3年到4年之内覆盖全省2.8万个行政村(撤乡并镇之前为3.3万个)。浙江邮政公司之所以积极落实村邮站项目,首先从企业自身而言,浙江邮政是一个公共服务企业。虽然是公司,法律还赋予邮政企业以邮政普遍服务的职责。邮政企业有义务为公民提供保障基本通邮权利的服务。同时,连续多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都鼓励和支持邮政在发挥农村现代流通业、引导邮储资金回流农村、拓展为农服务领域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虽然现在有很多企业在倡议服务三农,但真正把农村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之一的企业并不多。村邮站是联系农村与城镇的重要纽带,对浙江邮政而言,村邮站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通过邮政的网络服务,让广大村民享受函件、报刊、普通包裹投递和受理等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村邮站还可以提供邮政各类业务受理、长途汽车客票和航空票等票务出售、账户转付和小额现金支付、公用事业费用代收代缴等服务,直接给村民带来生活品质上的变化,真正发挥邮政服务三农的能力。
  记者:信息化在邮政服务中展现出了怎样的魅力?
  鞠勇:我们一直在考虑,浙江邮政这个有120多年历史的“百年老店”,如何转变发展方式,适应新形势。为此,去年年初,浙江邮政提出以信息化引领,实现向加大创新驱动转变、向深化企业内控转变、向提供现代邮政服务转变的总体思路,把传统的邮政业务产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在经营、管理、服务、生产等各个环节解决问题,并在信息化的平台上生根。
  近年来,浙江邮政做了很多信息化改造工作。目前,浙江邮政已有1498个电子化支局。至去年年底,全省已建成9600个村邮站,其中2800个是信息化站。同时还有报刊亭的变化,信息化改造后的报刊亭新增了LED播放新华快讯,还叠加了很多服务,诸如水电费代缴、电话充值、公交IC卡充值等,等于把报刊亭变成了有信息化元素的文化亭和便民亭,又重新焕发了光彩。
  记者:在浙江这样的发达省份,如何让村邮站拥有可持续的生命力?
  鞠勇:过去,邮政的报刊、函件等业务,没有在一个信息化的平台上生根。好比农民播种粮食,春种秋收,但是割完了以后,第二年需要重新播种,没有延续性。原来收集订报刊的客户数据信息,纯粹为了准确投递,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生根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细分市场成为第二年、第三年的再生客户。这就是一个“草本”业态。而“木本”业务在信息平台和数据库上扎根,每一年浇水施肥后,到秋天收获了果子,树依然存在。
  以村邮站项目为例,其真正的生命力在于信息化,新增的代缴代收等业务都叠加在信息平台上,而信息平台其实就是“木本”业态中的树根。村邮站原本是为了解决信件、报纸和包裹的“最后一公里投递”问题,但如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成的2.8万个村邮站,仅仅是为了解决信和报的投递问题,一方面,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村邮站后续运营将难以为继。因此,村邮站项目中采用信息化平台,既让邮政的传统基本业务落到户,保障村民的通邮权利,同时通过TAM机、商易通等方式给以小额取款的便利,拓展了邮政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偏远山村的老年人,现在通过村邮站领取养老金,村邮站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好处。
  记者:在村邮站的功能和布局方面,如何因地制宜实现功能最大化?
  鞠勇:在村邮站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稳步发展,首先对20%至30%的村邮站进行信息化改造。巩固一两年后,再全面向信息化推进。
  在村邮站项目推进中,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杭州转塘回龙片,已经建起了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村邮站,还配备了ATM机,这是最好的典型。还有台州的一些村邮站,虽然没有ATM机,但也实现了大部分的信息化功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量力而行,根据不同的服务定位,将村邮站分为一类站、二类站、三类站,不同类别的村邮站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配置不同的设施用具。全省已建成的9600个村邮站中,有2800个信息化站,并不是一下子全部建成三类信息化站。
  我们原先认为,浙江发达地区的农村条件比较好,应该先建设三类信息化站,实际上,工作到后来,我们发现,有条件的地方都愿意发展三类站。因为三类站的信息化水平最高,给老百姓带来的便利和变化更多、更大。也就是说,越是困难的村落,越需要三类信息化站。相比靠近城区的农村而言,山区的农村更需要信息化村邮站。
  记者:根据您的调研,浙江试点的村邮站有何创新之举?
  鞠勇:比如在浙江金华,我们就在考虑村邮站可以和农家书屋工程结合展开。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很多地方的书、报刊等都到位了,但部分地方缺乏管理员。正好,村邮站中有一个村邮员。村邮站是便民工程,农家书屋是文化工程,两大工程在信息化平台上得以结合,就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记者:如今,缴费、充值、助农小额取款、购买车票等在村邮站已成为现实。未来,更多信息化元素的注入,会让传统村邮站产生哪些更多的活力和新功能?
  鞠勇:对于村邮站的新功能,我有一些初步的设想,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逐一实现的。首先是在村邮站代售适合农村市场的保险产品,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针对基层的农村客户需求开发、设计一些低保费、高保额,并且投保手续比较简单的相关类型保险产品,比如说短期人身意外险、家庭意外险等等;有些保险公司销售的简易投保卡也可以借助我们村邮站的现有网点和信息化平台,由村邮员辅导农民客户进行网络激活。其次是网购,可以让村邮员帮助村民实现网购;另外还有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有些村民有购买彩票的习惯,但购买起来特别不方便,如果村邮员可以代售,就会方便不少。
  除此,依托即将建成的邮政物流分销平台,浙江邮政还在计划打造独具特色的邮政品牌包裹——浙乡邮礼,把“一乡一品”的地方优质特色农产品推送城市,促进农民增收。另外,我还在想,农村有个看病难的问题,如果村邮员通过信息化平台,帮忙预约挂号,农民在接到医院通知后去看病,会方便很多。
  虽然我说的这些新功能目前还没有在村邮站实现,但有一部分功能和产品,我们已经在逐步展开研究了。首先要“建”好,边建边探索,做到“管”好、“用”好。我相信,村邮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平台,它可以让村民真正享受到和城市零距离的服务。
其他文献
春节过后,各地企业“招工难”的声音再度出现,同往年相比,今年的“用工荒”无论从程度、范围,还是结构,都出现了新特征。据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就中南、西南、华东、东北、华北和西北6大区域、18个省市的农民工的就业流向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已由“单向度输出”转变为“多向度流动”、招工难正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城市蔓延、工荒区域性、结构性已经常态化。  今年用工方面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农民工回流
期刊
从安徽省凤中县有着白云村指示牌的那个路口开始,到斐文酒店所在的西坞里,就只有一条路。偶尔会有小小的急弯,路两边是农舍和绿农田,时近时远、云雾缭绕的山峦一路伴行。而“斐文”就藏在这种不经意里。从外观上看,“斐文”不过就是一个刚简单整修过的农家院子,连外立墙都没有重新粉刷。但只有进去到里面,你才会发现,里面却有着五星级酒店的豪华配置。温暖如春的壁炉,舒适的King Size大床(美式双人床)、价值两三
期刊
去航民村之前,记者试图从各个渠道了解这个小村子的前世今生,“哈,这可是一个想入赘都很难进的村子啊,”一位熟悉情况的朋友忍不住笑着说,很多人想进这个村子,入赘也可以,但是竞争未免也太激烈了些……  浙江萧山,航民村,故事原来是这样开始的——  1966年,方迁溇的采石场上,石炮刚响完,炮眼还冒着烟,肩上挑着土箕的朱重庆就冲了进去。他手里拿着扳耙去抢炮眼周围的石块,因为这些石块被炸药炸松了,容易敲碎,
期刊
新年伊始,中央1号文件再度聚焦农业问题,这已是中央连续9年锁定“三农”,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又用了将近两页的篇幅阐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数据表明,过去一年,中国粮食总产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并连续5年超过一万亿斤。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 
期刊
吃完午饭,杭州转塘回龙片74岁的村民赵阿琴准备去缴电费,走了两三分钟,来到回龙联合村邮站。她从衣服口袋里摸出20元钱,向工作人员郑秀美报上电话号码,十几秒钟后,一张打印的白纸条从终端机器里“吐”了出来,显示缴费成功。  “以前都是儿媳妇到农村信用社缴水电费,现在家门口有了村邮站,我自己也能来缴电费啦,蛮便当咯。”赵阿琴笑着说。  村邮站是2010年12月由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邮政管理局
期刊
2012年2月5日至2月1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举办。展览由文化部、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此次展览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为主,从全国精心选取了180多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
期刊
“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引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到了今天,癌症灾害。”民间顺口溜形象地勾勒出当前农村污染的尴尬与危机。据《农民日报》报道,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这无疑是令人黯然的现实,不少地方出现癌症村,显然与农村环境不佳大有干系。  农民的粮袋子应关
期刊
水坝被视为人类开发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水利项目,在发电、航运、防洪、稳定水流量、灌溉、水转换等许多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1950年,全世界共有大坝5270座,到了二十世纪末,大坝总数已经超过了36500座。水坝的迅速扩张,为人类的工业文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但也使许多水域逐渐变得不再适宜物种生存,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当地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传统文化也消失殆尽。  一端是日益增长
期刊
1985年,被历史尘埃湮没几百年的盂城驿在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犹如晨钟唤起人们对古代邮驿那已经远去的记忆。  作为曾经的“国之血脉”,古代邮驿在传播政令,飞报军情,沟通联系,运输物资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是对驿吏“快马飞骑,八百里加急,驿路风尘,朝发夕至”的生动写照。  历代的文人墨客似乎也与邮驿有着不解之缘,从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白居易的“数
期刊
每一个村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美,乡村之美,在于它的纯朴与自然,在于它的静谧与恬淡,在于它独特的风土人情,在于它悠久的文化传承,更在于它对人们绿色生活的奉献……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说,新农村工作的重点,是保持农村发展的特点,“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让乡村成为多数中国人生产、生活的幸福家园。  为了顺应现代人回归自然、寻求精神家园的潮流,全面展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思路、新模式、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