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x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其中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是当代大学生,正是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敏感和关注。使网络文化渗透到校园,并迅速与校园文化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高校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及个性心理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网络,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
  
  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含义
  
  网络文化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中进行工作、交往、学习、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方面的总称。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总体说来,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网络文化载体的开放性。网络为文化提供了崭新的载体和空间,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使网络文化也具有开放性,不便于对其进行集中式的管理。二是网络文化主体的匿名性。网民可以在任何一台电脑上创作和发布自己的文化成果,尤其是网民在网上具有虚拟的身份,不像现实中那样受到各种身份的限制和约束。三是网络文化内容的共享性。互联网上的任何信息都是共享的,网络文化可以在网上自由传播,而且传播面广、速度快。
  大学校园的网络文化主要体现在各高校的校园网站、论坛(BBS)、贴吧及社团组织的网站。这些作为高校网络用户信息的平台,既给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拓展了大学校园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大学校园文化则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态。它不但包括办学的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定位、校训、校风等观念性要素,而且也包括各类学科、专业、课程等教学性要素;不但包括领导机制、管理运行机制、各类规章制度等体制性要素,而且也包括见习实习、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实践性要素;不但包括精神文化要素,而且也包括物质外文化要素。
  大学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具有明确的社会指向和市场指向,大学普遍开始重视办学理念、远景目标规划、学校形象设计等自我发展的因素。在以大学为主体的办学方式中,大学文化作为大学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基石,本质上源于校园人对大学发展方式的选择。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虚拟牲,使高棱柱园文化环境变得更为复杂。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特点,使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观念在网上交流,成为各民族文化、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它加剧了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削弱了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教育作用,容易使尚未成熟的高校学生的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在多样化中陷入混乱。一方面有利于青年学生形成诸如平等、民主、自信等良好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主流思想观念的退化,以及道德观念的弱化和理想信念的淡化。大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容易受到西方文化潜移默化的侵蚀和消磨,使高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受到严重消解。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提醒我们:“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力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高校德育教育再不可能封闭在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内,它不仅要面向国内,而且必须注视国际环境的变化,是今后高校德育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互联网为人们获取各方面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渠道,但是,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西化意识形态的冲击,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交流的时空限制,实现了网络信息共享和高速传递,从而提高了人类资源的利用率。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的全球性、时效性、开放性、隐匿性等特点,在意识领域里以“自由”、“民主”、“人权”为幌子,肆意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恶意攻击和诽谤,通过变相的理论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及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求知欲高,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信息甄别和是非判断能力尚不成熟,极可能因“一键”之差,其思想被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占领。二是大量垃圾信息的毒害。网络文化下的各种社会思潮,不同国家、民族和政党在网上激烈交锋,下流、庸俗信息和反动、迷信言论在网上畅行无阻,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网上充斥着色情、暴力及种族主义、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宣传。这些都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若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觉抵制黄色诱惑的坚强毅力,很容易坠入“黄潮”难以自拔,不仅严重影响学业,且容易引发性犯罪等社会问题,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牢固树立主阵地意识。把握网上舆论的主动权。校园网是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校园的一个重要信息源,发挥着宣传、教育、引导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要把校园网建设成为有吸引力、有说服力、有大面积覆盖率的主流网站,形成校园网络体系,构建独特的数字校园网络文化环境。这个校园网络体系可以分为内网、外网两部分,学校网、部门网、学生社区网、学生个人网页等多个层次。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受学生欢迎且知识面广的老师,以真实身份或以虚拟身份进入网络,通过与学生交朋友的方法讨论问题,及时回答学生在生活、感情、学校制度等方面的困惑,进行一些“人性化”的引导,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创新网上思想文化教育模式,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网络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和传播,为受众提供色彩斑斓的图片、优美动听的声音、活泼可爱的视频,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因此,以网络为载体,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感染力。在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纲要的制定中,要研究制定全校网络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为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搭建现代网络平台。
  利用网络开展学校德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就是创建各类主题网站,如开设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论坛、网上党校、网上团校。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等网站。在校园网设立主题网站特别能引起青年学生的关注,调动其主动性和参与性。   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跨学科研究。网络文化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划时代成果,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群众文化现象之一,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既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途径、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阵地,也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承载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当今,学术界对网络的热情、关注与研究与日俱增,或从网络技术、网络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或从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不同的学科角度探讨网络的意义和网络带来的各种问题。网络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已经超出纯技术、纯经济学和纯社会学的研究范式,需要各学科通力合作。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可以建立一个校园网络文化研究学会或协会,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研究,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加大网络文化监管力度,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学校要加大对校内各种网站的检查监督和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协调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规范准入与审批制度。宣传部负责内容审批、网络中心负责技术准入、主管单位负责日常监管。校内各单位要在第一时间封堵删除网上有害信息和不良信息。对传播不良信息和有害网上信息的人,各单位要及时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做好劝诫、疏导、教育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利用好、管理好、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具体来说,一是要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合格、技术过硬、具有奉献精神的专业队伍投身网络文化事业;二是要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三是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加快形成规范有序的校园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积极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品位。应当把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框架之中,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信息集中优势和服务育人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1)开展思想类活动。比如成立网上邓小平理论或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在网上举行学习交流活动;也可开展网上辩论大赛。
  (2)开展创造类活动。如开展网上创业大赛或网页设计大赛,既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又能培养他们对网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3)开展服务类活动。如开通网上心理咨询,为大学生解答择业、竞争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可在网上开展就业指导等工作。
  (4)开展传统文化类活动。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品位。
  总之,在网络文化语境下,重视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需要,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为“东北电力大学软科学科研基金项目”阶段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国内新闻形式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早间新闻的发展更是日趋成熟。央视作为国内传媒界的领军电视台,显示出了一流媒体的改革速度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央视典型早间新闻《第一时间》《朝闻天下》,重点从4个方面,即“推陈出新,引领时尚的电视发展观”、“‘竞相开放’的‘早餐市场”’、“用电视独特的表达形式梳理平面媒体”和“新闻节目并非缺失时尚动感”,分析近年央视“新闻早餐”的特点及成功之处。  关键词:早间
期刊
据CNNIC最新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经世界第一,2008年年底已达到2.98亿人。这是一个网络时代,也是一个媒体的时代所以,在金融危机进行时,媒体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网络媒体更是在时效性、互动性和深度挖掘上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华网和新浪网的“英雄所见略同”    多媒体整合报道。网络媒体的竞争,已经开始超越了文字时代,向图文、视音频方向发展。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竞争力就在
期刊
当今网络社会,形形色色、大小网站不计其数。这其中,高校网络媒体尤其受到社会和校园师生的高度关注。高校网络担负着新闻、教育咨询、思想教育等多方面的任务,并与其他传统媒体一起共同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毋庸置疑,每个高校网络媒体的出现对学校的信息传播尤其是对外宣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浏览全国高校网络,不少网站非常注重增强学校综合新闻的发布和咨询服务信息,还有不少学校借鉴门户网站的做法,整合了校
期刊
传播学的经典理论——“把关人”理论,在网络传媒的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传统的传播机制体现了一种典型的“漏斗”模式,信息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只有那些经过筛选的部分才能通过“漏口”传播给受众,而政府部门、记者、编辑等人就是处于“信息漏口”的“把关人”,整个信息的传播呈现出“线性”特征。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地位的取得与以上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是分不开的,传统媒介在信息获取和信息传播上有特殊的权力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的空间越来越自由和开放,网络空间的公共性越显突出。网络空间的多元性、匿名性、平等性、参与性等特点,使“把关人”概念逐渐消解;带来草根与精英阶层二元对立的崩溃;“议程设置”理论遭到质疑:当然,网络空间具有优越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匿名而导致的不负责任行为泛滥;参与者的单一化,缺乏代表性;参与讨论的话题分散且深度不够;网络自身的不理性,使网络缺乏引导参与者走向理性的讨论。文
期刊
摘要:研究者向来比较注重对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结构要素表现为报刊、学会和学堂。这种归纳方式自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它更侧重于从实体性空间形态入手,对公共舆论空间进行静态描述,从而忽略了公共舆论空间的虚拟性和动态性。本文从公共舆论空间的实体性和虚拟性特征入手,把其结构要素归纳为:公共议题、舆论主体、对话场所和信息传播体系,并以戊戌维新时
期刊
摘要:“躲猫猫”是继2008年流行词“俯卧撑”之后,又一十可以致人死命的身体行为。它源于加09年2月12日云南省晋宁县警方的用语。  关键词:躲猫猫 网民调查团    一、事件回放    2009年1月29日中午,李荞明与同村5名青年到离家10余里的晋宁县境内的青龙山上砍树卖钱。下午,6人都被带到县森林公安局,晚上被送往看守所,分别关在不同的监室。31日,李德发(李养明的父亲)带着5000元去看守
期刊
摘要:互联网造就了个性鲜明的网络语言,其新型的言说方式无时不展现出勃勃生机,并与传统语言相互影响,本文从白话文运动出发,再到当下网络语言,目的在于探讨语言的革新与变迁。  关键词:白话文 网络语言 革新    白话文:文白之争的胜利者    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发展历史中,语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滥觞时代、文言时代、文白时代和白话时代,其中对现当代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白话文。自胡适1917年在《新
期刊
虽然离“艳照门”事件的发生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是回顾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仍然有许多值得新闻人反思的地方。对“艳照门”事件的报道验证了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产生的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该事件在媒体的大肆报道下成为重要议题,但是占用如此多的媒介资源报道该事件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也没有反映出和谐的社会环境。本文将从社会价值、舆论导向、媒介资源利用入手,在“议程设置”理论框架下反思媒体在选
期刊
党报要闻版是党报最重要的版面。按照自然形式的排列顺序和读者的阅读习惯,它既是党报的“脸面”,也是读者对党报的“第一印象”。而这个“第一印象”,往往会使读者对于整个报纸的形象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办好党报的要闻版是一个关系到整个党报在受众心理上喜爱到什么程度或有无兴趣的大问题。党报要闻版对读者是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牵涉到许多方面,其中编排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党报要闻版是否具有很强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