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了”的智慧数学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d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变式训练”是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途径,所以教师利用“变式训练”,能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讨论和思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将课堂还原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和探索,要求我们的课堂要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只要教师把握得好,发挥学生优势,主动探究,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变式训练;简约;智慧;丰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0-0114
  在平时的交流中,经常听到有教师在抱怨“这种题目已讲过许多遍了,学生还是错”,也有学生的无奈“老师,数学是我的弱势科目,我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它给提上来。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课中也能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将课堂还原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和探索,要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激起千层浪,要求我们的课堂要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只要教师把握得好,发挥学生优势,主动探究,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下面就笔者几个变化的教学片断,说说自己的收获,供同行共勉:
  一、改变背景,隐藏模型
  在复习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相关题目进行整理归类,要从千变万化的题目中找出共性(即基本图形),串在一起,使多道题目实质上变成一类题目。然而,現在大量的教辅书充斥市场,练习题不断推陈出新。茫茫题海,教师要惠眼识真,精选习题,扣紧知识点去粗取精。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空间。这样的做法,往往节省时间,节省精力,目标明确,收效较好。那么如何去做呢?我们学校数学组集合全体九年级数学教师,建立题库,把同一类型的题目归纳:
  案例: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相似三角形》的专题复习以一组平行线为载体的设计:引例:如图1和图2,点B、E、C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BE=∠AED=∠C,我们不妨把具备这种条件的图形叫做“一线三等角”型基本图形。得到两个结论:
  (1)△ABE∽△ECD,(2)AB·CD=EC·BE。我们把它们叫做“一线三等角”型基本图形的一般性质。
  问题1:如图7,已知直线L1∥L2∥L3∥L4,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是1,如果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直线上,则sinα= .
  问题2:如图4,已知直线L1∥L2∥L3∥L4∥L5,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都相等,如果直角梯形ABCD的三个顶点在平行直线上,∠ABC=90°,AD∥BC,且AB=3AD,则tanα= .
  问题3:如图5:现有一张宽为12cm的练习纸,相邻两条格线间的距离均为0.8cm。调皮的小聪在纸的左上角用印章印出一个矩形卡通图案,图案的顶点恰好在四条格线上(如图),测得∠α=32°。
  (1)求矩形图案的面积;
  (2)若小聪在第一个图案的右边以同样的方式继续盖印(如图),最多能印几个完整的图案?
  (参考数据:sin32°≈0.5,cos32°≈0.8,tan32°≈0.6)
  品题:以上3个问题表面上各不相同,但其本质相同,都可以通过适当的添线,构造出引例中的“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达到应用基本图形解决问题的目的,复习阶段教师将同类问题像“链条”一样串起来,多题归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知其方法。通其变化,真正达到有机重组,追求更轻松的课堂。
  二、动手操作,折出简约
  上虞市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中有一道关于折纸的试题,后来笔者在进行专题复习时,联想到折纸也是中考的热点问题,笔者就以《折纸中的数学问题》给自己的学生来了一节动手活动课,这一内容是当前中考的热点问题,能选的题目很多。而笔者平时有空时,喜欢翻一翻全国各地区的中考试题,所以选题并没有花自己多大工夫。以下是笔者所选的几个例题:
  (教学片断):
  问题1: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折叠。
  (1)猜想叠合部分是什么图形?并验证你的猜想。
  (2)若矩形ABCD中AD=4,AB=3,求叠合部分的面积。
  问题2:折叠矩形ABCD,让AB落在对角线AC上。
  (1)你能确定折叠后点B的位置?(折一折,想一想)
  (2)若矩形ABCD中,AD=4,AB=3,你能求出图中哪些线段的长度?并与你的同伴交流。
  (前面两个小问题较简单,同学们都马上上手了)
  问题3: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顶点A与CD边上的点M重合,折痕交AD于E,交BC于F,边AB折叠后BC与交于点G。
  (1)若M是CD的中点。求证:DE∶DM∶EM=3∶4∶5
  (2)若M是CD上的任意一点,连接AM,猜想AM与EF的关系,并加以验证。
  (3)设DM的长为x,梯形CDEF的面积为S,那么是否存在S的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这个最大值及此时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后面的两个小问题涉及到的知识较复杂,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
  收获:由于折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手操作活动,以折叠为背景的几何题,应抓住图形变换中的某些对应元素(边或角)相等这一关键因素来寻找解题途径。动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进行观察、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也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所以,笔者在课外让学生分别准备好两张矩形纸片、两张正方形纸片。人人动手试一试,学生学得轻松,真正达到减负目的,真正追求了我们所要的简约课堂。   三、动静结合,分类讨论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对一个已有的习题进行系列改编变式,形成一个题组或题链,在变式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质的认识,对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熟练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让学生体会每个条件所起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明白一般题目变式可以从改变非本质的条件入手,有能力的学习可在平时的学习中尝试改变题目,体会题目可以变的原因。这样的尝试是有价值的,它可以改变学生拿来题就做的习惯,如果能在七年级就开始培养这种习惯,我们不仅可以培养一支会解题的学生,还能培养一支会思考的学生,会编题的学生,会知一而知其二,那将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突破。
  我们有许多这样的素材可以加以改編运用,其中教材的例题、习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来源。
  例如:如图(1),O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过点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与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交于点E,F,G,H,求证:EF=GH。
  此题源于浙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一道习题,学生很快就能证明此题。
  变式1:在例题中,如果将点O移动到正方形外,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是否还类似的结论?结论如何表述?
  解决变式1后,再对例题进行变化,提出如下问题:
  变式2:如图(3),已知O为矩形ABCD内一点,过点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交矩形于点E,F,G,H,则EF与GH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变式3:把点O移到矩形ABCD外(如图4)是否还有同样的结论?结论又该如何表述?
  类似地,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如下,如把矩形改为平行四边形,是否还有类似的结论?结论该如何表述呢?如果点O在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呢?
  体会: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我们若能经常这样来设计一定量相互衔接和过渡的,具有知识、能力层次、梯度要求的变式问题,必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从“一图多变、一题多编、一题多串”等方面改造经典习题,进行适当的变式、引申、拓展,挖掘其潜在的功能,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教材中习题变化与拓展后,师生经常一节课只研究一个问题(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有时到下课了还没有研究结束,但这样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得到的是思想方法,是情感体验,是个性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深刻,独立性高,知识迁移能力强。它改变了学生对数学解题的恐惧心理,开始从相似度很高、非常机械的试卷练习中解脱出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一定体会到了“在多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在层层的演变中体会数学的快乐。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区沥海镇中学 312300)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和提倡“教育均衡”的今天,和谐教育至关重要,可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农村和谐教育实施的“绊脚石”。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要想让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改善农村教育落后的面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刻不容缓。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亲情  我校地处中国西部的一个贫困山区,也是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集中
师生关系融洽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因此我们在重点强调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与学生的关系。老师与学生的交往要做到适当、适度,而且还应坦诚相待。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点小错,这时我们应该很自然地说声“Oh, I forgot it. Or I’m sorry; after I check it, I will tell you.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任何错误都不应有意回避
摘要:打造高效课堂实际是切近之目的,创造让一节节相对独立的语文课堂最终成为孩子一辈子的语文的可能性,更是平时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作为一位语文教师,特别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并执行这一基本理念。基于此,探讨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才有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在教学领域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能够帮助教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为教师的教学的水平的提升提供发展思路。鉴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的概述进行分析,通过阐述核心素养培养在对初中数学从“知”到“智”转变的意义的内容着手,提出了核心素养理解能力、核心素养培养方法从、核心素养数学拓展从“知”到“智”等策略,最后,针对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策略的使用中出现的几点问题进行点
摘要:本文针对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展开了研究。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23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对于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93  地理图象系统作为地理课本的两大内容之一,它和教材文字系统之间紧密联系,贯穿教材的始终。可以说地图是许多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
摘要:在我国各个教育阶段都没有英语教学的语言环境,同时,初中生语言学习思维认知能力还处于不断开发和完善的阶段,致使初中生对英语词汇学习不得要领并处于逃避的状态,这势必导致初中生因为英语词汇学习的困境而使整体性学业水平不高。本文就从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解决策略方面阐述英语词汇教学的一些教学经验。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活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从课改初期的“敢问路在何方”的迷茫和困惑,逐步走向了解新理念,践行新理念,探索新思路的渐进过程。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核心法则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解决具体问题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习得语言。它与新课标的基本理论相吻合,从根本意义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使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为任务的设计者、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兴趣
摘要:核心素养是什么?翻转课堂翻转什么?笔者通过参加“信息时代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与培训会”得到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 ; 情感态度价值观 ;翻转课堂  “英语教师如何通过课堂的英语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笔者从事了二十年的英语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有些问题总找不到清晰的答案。笔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北京参加了“信息时代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与培训会”
摘要:2018年开始全面实施的新高考改革客观上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科目和对选择相同科目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本文论述了我们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分层教学模式实验,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提出了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方法,并进行了实验研究。  关键词:新高考;个性化教学;高中化学;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