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嗜辣。至今,我脑海里还留存着她带着年幼的表姐和我一起吃麻辣烫的画面,记得她讲过吃辣椒被硬生生辣晕的经历。我高二那年,母亲从西藏调回成都,一家三口终于一起生活,炝炒白菜、青椒肉丝、虎皮尖椒……长期在餐桌上占有一席。发展到后来,无论哪种菜式,辣椒都是永远的主角。即使在父亲肠胃不好、不能吃辣后,母亲依旧如此。我曾多次提意见,父亲总帮着辩解,倒让我无所适从了。
在母亲眼里,任何山珍海味也抵不过火锅、串串香、肥肠粉、凉粉之类亲民的辣味饮食。她吃辣时,脸上流露出欢喜与满足的神情,活脱脱的孩子气。我曾想,她身体好又这样爱吃辣,想必到了七老八十也会跟着晚辈去吃火锅,纵情满足口腹之欲吧。可苍天竟没给我们这样的福气。在被确诊罹患胰腺癌的871天后,母亲在难得一见的冬日暖阳下,永远离开了我们。
终其一生的爱好,似乎也给她的性格带来了影响。母亲秉性“辣味”十足,热情直爽也暴躁,由她带来的欢声笑语和埋怨责怪都不少。家人对她的火爆脾气感受最深。母亲有孝心,哪怕父亲只是买了一只鸭子,她也要催促着赶紧给外婆送去一半;对小姨,她也格外关照厚爱,几乎隔天就要打电话过问关心。可也正是这样的母亲,却常常因脾气执拗火爆与她们发生争执。心胸豁达的外婆曾忍不住向我倾诉,我戏言她一定是怀胎时吃了太多辣椒,才生出脾气暴躁的女儿。温和内敛的父亲更是包容母亲近40年,只有一次向我诉苦,可当时我因不满他处理母女矛盾时的暧昧态度,便幸灾乐祸,说了通忍耐包容母亲是他此生要练的功,眼下已修炼到最后关头,坚持下去定会成佛成仙的“歪理”。现在想来真是懊悔,随口一说竟一语成谶,当真到了最后一关。
在真正与母亲相处的21年里,因母爱表达始终粗糙简单,像生物学所谓的大分子一样不易吸收,长期分隔两地产生的隔膜、性格不合引发的争执,都让我们母女缺少有细节、有质感的情感交流。母女间的感情深浅,也许也是母亲心中的疑问。想来她的疑问,在我站在ICU病床旁清楚地说爱她、她眼角泪光闪烁时已被消解。而我的疑问呢,在看到她被病痛折磨得失去往昔容貌和丰盈体态、听到那绵延无边的痛苦呻吟、惊觉自己已然变成了一团会呼吸行走的疼痛时才幡然醒悟,急剧的痛苦亦是深爱的证明。
母亲的“辣味”更深地体现在她的乐观开朗、待人真诚和重情重义。她生前无论在拉萨火电厂、西藏自治区劳改局,还是在四川省公安厅,每到一处都能很快结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母亲与朋友们保持着密切联络,若是友人来成都或是大家一段时间没聚,她定要主动攒饭局。母亲还会热情邀约朋友们搓麻将,大家在她的盈盈笑脸、爽朗笑声中体会到相知的情谊和相聚的快乐。
母亲活得真实质朴,以平等之心待人。小时候,我随口一句带有轻蔑之意的“某同学是农民”,即遭到母亲批评:“没有农民,你吃啥子?”在最后工作的岗位,母亲不忘关心体恤工作辛苦、收入微薄的食堂临时工,那些叔叔、阿姨远远地也会热情招呼母亲一声“赵大姐”。他们给母亲煮面总会多加臊子,舀饭添菜也精挑细选。
最后的日子,母亲见照顧她的护工大姐几乎顿顿以白菜下饭,她瘦削脱形的脸上满是怜悯,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哪儿都有受苦的人。”从此,她便有意安排接济护工大姐些米面、肉、水果等改善伙食。
母亲走的那个暮色渐深的傍晚,小刘见我伤心欲绝,很是担心,硬把我拖出去吃饭。怀着送她也是缅怀她的心思,我们落座在了一家火锅店。看着堂内热闹喧嚣、眼前的红油锅底沸腾翻涌,想到满满当当的人间烟火,但世间从此再也没有母亲,我的眼泪就又流了下来。
在母亲眼里,任何山珍海味也抵不过火锅、串串香、肥肠粉、凉粉之类亲民的辣味饮食。她吃辣时,脸上流露出欢喜与满足的神情,活脱脱的孩子气。我曾想,她身体好又这样爱吃辣,想必到了七老八十也会跟着晚辈去吃火锅,纵情满足口腹之欲吧。可苍天竟没给我们这样的福气。在被确诊罹患胰腺癌的871天后,母亲在难得一见的冬日暖阳下,永远离开了我们。
终其一生的爱好,似乎也给她的性格带来了影响。母亲秉性“辣味”十足,热情直爽也暴躁,由她带来的欢声笑语和埋怨责怪都不少。家人对她的火爆脾气感受最深。母亲有孝心,哪怕父亲只是买了一只鸭子,她也要催促着赶紧给外婆送去一半;对小姨,她也格外关照厚爱,几乎隔天就要打电话过问关心。可也正是这样的母亲,却常常因脾气执拗火爆与她们发生争执。心胸豁达的外婆曾忍不住向我倾诉,我戏言她一定是怀胎时吃了太多辣椒,才生出脾气暴躁的女儿。温和内敛的父亲更是包容母亲近40年,只有一次向我诉苦,可当时我因不满他处理母女矛盾时的暧昧态度,便幸灾乐祸,说了通忍耐包容母亲是他此生要练的功,眼下已修炼到最后关头,坚持下去定会成佛成仙的“歪理”。现在想来真是懊悔,随口一说竟一语成谶,当真到了最后一关。
在真正与母亲相处的21年里,因母爱表达始终粗糙简单,像生物学所谓的大分子一样不易吸收,长期分隔两地产生的隔膜、性格不合引发的争执,都让我们母女缺少有细节、有质感的情感交流。母女间的感情深浅,也许也是母亲心中的疑问。想来她的疑问,在我站在ICU病床旁清楚地说爱她、她眼角泪光闪烁时已被消解。而我的疑问呢,在看到她被病痛折磨得失去往昔容貌和丰盈体态、听到那绵延无边的痛苦呻吟、惊觉自己已然变成了一团会呼吸行走的疼痛时才幡然醒悟,急剧的痛苦亦是深爱的证明。
母亲的“辣味”更深地体现在她的乐观开朗、待人真诚和重情重义。她生前无论在拉萨火电厂、西藏自治区劳改局,还是在四川省公安厅,每到一处都能很快结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母亲与朋友们保持着密切联络,若是友人来成都或是大家一段时间没聚,她定要主动攒饭局。母亲还会热情邀约朋友们搓麻将,大家在她的盈盈笑脸、爽朗笑声中体会到相知的情谊和相聚的快乐。
母亲活得真实质朴,以平等之心待人。小时候,我随口一句带有轻蔑之意的“某同学是农民”,即遭到母亲批评:“没有农民,你吃啥子?”在最后工作的岗位,母亲不忘关心体恤工作辛苦、收入微薄的食堂临时工,那些叔叔、阿姨远远地也会热情招呼母亲一声“赵大姐”。他们给母亲煮面总会多加臊子,舀饭添菜也精挑细选。
最后的日子,母亲见照顧她的护工大姐几乎顿顿以白菜下饭,她瘦削脱形的脸上满是怜悯,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哪儿都有受苦的人。”从此,她便有意安排接济护工大姐些米面、肉、水果等改善伙食。
母亲走的那个暮色渐深的傍晚,小刘见我伤心欲绝,很是担心,硬把我拖出去吃饭。怀着送她也是缅怀她的心思,我们落座在了一家火锅店。看着堂内热闹喧嚣、眼前的红油锅底沸腾翻涌,想到满满当当的人间烟火,但世间从此再也没有母亲,我的眼泪就又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