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自对分课堂提出以来,国内的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模式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本研究以对分课堂为理论依据,探讨其在大学公共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对分课堂;大学英语;听力
  引言
  2014年,张学新教授结合传统式教学模式的优点,首次提出了对分课堂。对分课堂主要包括教师课堂讲授(presentation)、学生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学生课堂讨论(discussion)三个阶段,简称 PAD。在讲授阶段,教师只讲基本框架、概念,着重教授重难点,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在内化吸收阶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及自己的学习水平、方法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并同时整理出“亮考帮”。讨论阶段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小组报告、自由提问、教师总结四个环节。在对分方式上,对分课堂包括隔堂对分和当堂对分。
  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中的实践应用
  《创新大学英语试听说教材第四册》是一门面向大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课,学分为1.5分,平均每周上一次课,即两个课时,一个单元上两次课,连续授课16周,累计32个课时。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两个部分,各占50%。
  笔者所带的班级是大二年级学习美术专业的艺术生,全班共58人。开学时教师告知学生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相关概念及上课形式,将整个班级分成10个英语学习水平相当的小组,并选一名学生为组长,负责日后小组讨论相关事宜。根据对分课堂授课模式以及该班级学生英语水平,授课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教师讲授
  在每单元的第一节课课上,教师先将该单元教学安排及进度表发给学生,让学生对该单元的学习有总体印象。课堂讲授主要包括导入相关背景知识、讲解重点词汇、词组和听说技巧。课堂讲授结束后,教师安排课后作业。
  (二) 内化吸收
  内化吸收是在每单元的第一节课课后一周内完成。在这一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及时消化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听说策略技巧,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同时,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相关资料,提高自身的英语辨音、仿说技能,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口语表达的流利度,提高对英语听力的快速反应、归纳总结、信息处理记录的能力。在此期间,学生将自己遇到的学习问题和学习亮点记录下来。
  (三)讨论总结
  在每单元的第二节课课上,学生根据上周独立学习的内容在所分配的小组内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己独立学习时发现的重要知识点或有用的背景知识以及自己没有弄懂的知识。在此期间,教师负责在教室内进行指导和解疑答惑,并保证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讨论,教师要记录每个成员的小组讨论表现,并算入平时成绩。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总结小组讨论的重点,并提出经讨论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并解答学生讨论后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教学启示与反思
  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学生学习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公共英语听力课始终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而非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消化吸收的空间。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传授者变成了指导者,学生由被动信息接收者变成了主动信息输入者。对分课堂加强了师生互动,对分课堂将小组讨论放到了课堂中来,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环境,也保证了学生学习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在经历了一学期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笔者对该班学生就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认为其有助于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和应用能力。但同时,对分课堂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无法预测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小组讨论时,无法确保每位成员都有均等的参与机会,无法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参与其中,小组成员分配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合作的效率。
  结语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可操作性强的新型教学模式,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求,促进了教与学的互动。如今,国内学者对对分课堂的探索还处在不断成熟与完善阶段,本研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对分课堂对促进大学公共英语听力教学具有积极作用,希望能为以后对分课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2] 車乒,岳格妮.“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6):106-107.
  [3] 周波,刘晓芳.基于扎根理论的学生感知对分课堂教学效果初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76-177.
  陈英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主要是针对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写作的能力。学生们普遍是从读书开始,进而再到写作过程。读和写两者之间本应相互联系、相互辅佐、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可是当代语文老师却将对课本教材的解读和辅导学生写作这两件事分隔开。一方面过于注重对于课文教材内容的解读,另一方面大费周章的单纯解释写作的技巧,致使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下降,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若小学语文老师能够将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业警示成因,并根据成因进一步制定有效合理的帮扶对策。对策的制定不仅能减少学业警示学生数量且更加有利于我校的课堂教学、课堂管理以及学风建设。  关键词:学业警示 成因 帮扶政策  学业警示主要是通过在学习进度推进的不同阶段,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对缺课或挂科达到一定数目的学生采取提醒、教育等预先警示方式予以指出并责令改正。根据我校数据分析学业警示出现的成因,构建新的对策进行学业警示帮
期刊
摘要:处于初三这个阶段的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数学中的各项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解题过程之中,当下大部分的初三学生对于书本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好,但是却无法将其正确科学地运用到实际解题之中,解题这个学习过程对于初三学生这种即将面对中考的情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在解题这方面给予足够多的关注,最大程度的来提高学生实际解题的操作能力,从而来进一步的提升初三学生最终的实际成绩。基于此
期刊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倾向于口头解释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知识。而且,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课堂互动少,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知识,因此,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有必要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而情境教学是优化和调整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通过在教学中营造适当的场景,可以加强课堂的互动性,而这种教学方法也更贴近语文教学的本
期刊
【摘要】作文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不只是学生写着头痛,老师教着也不轻松。下面我将结合教学以来的一些感受,分别从积累、想象、创新这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教授学生方法来攻坚作文“堡垒”。  【关键词】积累 想象 创新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问我为什么这样说?请想想,一张150分的语文试卷,作文就有60分,这不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吗!但作文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坚固堡垒”。至于为什么?这自然也是因
期刊
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的素质要求。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地培养。那么,在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做法与体会。  一、开发学生潜在的主体能量,开拓知识学习领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才是语文教学目标真正的实现者和成功者。只有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突出师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要:小学教师除了需要注重对于学生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工作之外,还应当针对学生的行为规范问题开展对应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发展都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当前相关教育工作者已经在实践教学中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力求为学生制定出高效的行为规范养成方案。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规范;实践探索  当前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问题表现的参差不齐,尤其是一部分由于父母长期不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让当今的社会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在互联网的覆盖下,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为了让现代教学更加的高效,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教师也尝试将“互联网+”运用到教学当中,构建全新的教学生态,将应试教育进行创新改革,从而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将浅谈“互联网+”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联网+”模式;教学策略;分析探究  教而不研则浅,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进城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于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出现——“留守学生”。由于长期与父母聚少离多,导致留守学生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容易出现偏差。本文仅以课题组对我校部分留守学生的调查研究为例,浅谈“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一点教育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进城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于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出
期刊
摘要:文化提升是社会的要求,中国的文化果实应被我们运用到现代元素中,分析和探讨吴文化元素在民宿建筑中的运用,对将来的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运用价值。  关键词:吴文化 民宿 元素设计  吴文化概述  1.吴文化的定义:  吴文化就是在长期历史的发展中以荆吴和先吴以及最重要的吴国文化为基础,经过历代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以苏南、浙北的环太湖流域特有的地域文化。苏南地区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地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