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杠风波 黄艺博的官样年华

来源 :京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1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嘛小二郎,肩上挂着五道杠,文章有官腔长相有官样”——《五道杠少年》
  
  五一假期刚过,一名13岁的少年,突然蹿红网络,成为话题明星。
  少年走红的原因,在于他与年龄不符的老成:两岁起看《新闻联播》,7岁起读《人民日报》,11岁起担任“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并因此臂上配有“五道杠”袖标;此后参加各种会议演讲时,他神态威严,官架十足……
  这一切,与13岁的年龄形成巨大反差。有人夸他少年老成,目光远大;有人说他过早中毒,教条怪胎。一切的争议,形成舆论飓风,席卷网络。
  他叫黄艺博,在网络江湖中,人称“五道杠少年”。
  
  五道杠少年
  
  热议的源头是4月30日,新浪微博上流传的一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中,黄艺博身着白衬衣、脖戴红领巾、肩佩五道杠,低头审阅手里的文件。
  照片下面的描述为:“黄艺博当选为中国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后,在总队部阅读文件”。
  其实,黄艺博不是中国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而是副总队长。同组的照片中还有黄艺博拎着黑色公文包与小同事的合影、布置任务的“工作照”,以及接受媒体采访和采访后“欣然”题字的照片。
  这些照片来自一个名为“乾坤如袖”的博客。博客于今年2月8日开通。博主名字一栏中,填写着黄艺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开博前言中,署名黄艺博的博主如此彰显胸怀。
  他说:“本人今天在自己的博客里,拿来这四句作为开博的前言,是想借此言志,表达自己为‘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的修身齐家、济世安邦之信念、气度、襟怀、理想和抱负。”
  在2010年的“超级儿女成长报告会”中,黄艺博说,自己喜欢读史书,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成吉思汗称霸亚欧、从唐太宗贞观之治到朱元璋布衣称帝……在帝王将相的人物传记中,他悟出了一个“苦”字,“我喜欢书中人物的‘苦’,在‘苦’中才能磨练心志”。
  如果不看博客照片,很难相信这样的雄心出自一名少年之口。在博客中,他的理想是如此气壮山河,“坚信中国雄居东方,称霸世界,必将在我们这代实现”。
  如同会议讲话的最后一句,慕名而来的网友们,自称被少年一系列口号式的发言“雷到了”。
  在博客上,黄艺博的身份开始浮出水面。黄艺博是武汉一所寄宿学校的初一学生。他拥有很多闪亮的头衔:“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武汉市首届‘十大孝星’”、“全国五星雏鹰奖章”、“武汉现代少年形象大使”。
  小学毕业时,其父黄宏章还为其出过一本达20万字的《阳光男孩黄艺博成长实录》。书中收录了黄艺博和武汉市各级领导合影,获得荣誉、接受媒体采访的文字和照片,小学六年的作文日记选,以及同学老师对黄艺博的印象。
  随着网民的热情不断高涨,关于黄艺博的采访报道,也被发掘而出。
  《武汉晨报》报道,从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的四年间,黄艺博平均每月都会去老年公寓两次,把本属玩乐的时间,都送给了这些爷爷奶奶。他不是读报、按摩,就是给老人梳头。
  此外,黄艺博还在老师的牵线搭桥下,与蔡甸区张湾镇向阳小学的张召结对成为好朋友,把寄来的稿费和积攒的零花钱拿出来给张召买文具和书。
  也因这些先进事迹,黄艺博被誉为“武汉乃至湖北少年的优秀代表”和“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学习典范”。
  其中,《武汉晚报》今年3月22日对黄艺博的报道,成为网民转载和引用最多的一篇。
  这篇名为《面对“天才儿子” 父母“顺其自然”》的报道称,黄艺博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阅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如今已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并将其近3000元稿费和变卖废品赚来的零用钱都用在资助与看望孤寡老人。
  在这篇报道中,黄艺博的父亲黄宏章说,“他上网只关注国内外大事,从不玩游戏”,黄艺博有的见解,“连我们自己都觉得吃惊”。
  
  热议升级
  
  看过照片后,网民对黄艺博肩上的“五道杠”印象深刻。毕竟,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中,少先队员最多只有“三道杠”。
  “第一次听说少先队还有市级总队长,既然有市级总队长5条杠,省级岂不是6条,全国总队长岂不是7条?这是在印斑马线吗?”网友们调侃道。
  网民们很快将“五道杠”和“特权”联想到一起。有人发现,照片中,黄艺博脖子里戴的红领巾也比其他人的长了一截,到达了腰部。别样的数目,异样的长度,不断有人猜测黄艺博的背景,“看来家里关系挺硬”等猜测声,开始出现在网络。
  种种猜测让事件热度不断升温。“乾坤如袖”的博客自5月1日起访问量大增,其中,黄艺博戴着“五道杠”少先队牌的照片浏览量达3万人次,网友回复200多条。
  此外,网上出现了以五道杠、红领巾为卖点的周边产品,其中一家售卖五道杠的店铺2天内销售记录已经超过47件,浏览次数达10994次。
  不过,也有人质疑,“五道杠少年”是炒作产物,事件背后有推手的痕迹。证据之一便是,博客中的文章,成人化严重,有家长捉刀的嫌疑。
  除了“推手论”外,还有“阴谋论”。
  有人发表帖子说,此次事件是因换届而引起的内讧。发帖人称,再过一年武汉市少先队总队部就要进行换届选举,现任的总队长徐鎏杨政绩平平,也没有突出事迹,换届时将面临很大的挑战。黄艺博就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很有可能取而代之。故而,贴子得出结论,五道杠横空出世,是徐鎏杨在想方法抹黑黄艺博。
  在翻出之前一系列新闻报道后,有网友认为,这件事自始至终都有人为包装和炒作的痕迹。从2009年到今年五一之前,黄艺博在互联网上“默默无闻”,一夜之间,他就突然火了。说不清,这背后到底是微博的力量,还是有推手炒作的结果。
  
  家长澄清
  
  虽然外界议论风起云涌,但事件当事人,显然还没有“一夜成名”的准备。
  5月2日中午,黄艺博在结束了假期准备返回学校时,突然发现有很多人试图通过网络和他联系。继而,他看见了铺天盖地的新闻和评论。少年顿时呆愣在电脑前。
  媒体报道称,黄艺博自称很委屈很伤心,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根本没有见过他,不了解他,就要骂他,挖苦他。
  不过黄艺博表示,骂他的人如果真正了解他,在他周围生活的话,应该不会这么说他,他们会喜欢自己的。
  当天下午,黄艺博的父母站出来回应了网友的质疑。
  “黄艺博并非网友所称的官二代”,黄艺博的父亲说,他是湖北省出入境检疫检验局的公务员,妻子马晓丽在军工系统工作。“孩子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荣誉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们家长只是一个引导作用。”
  “他已经上初中了,已经入团了,不可能参加下一届总队长竞选”,针对所谓“换届风波”,黄宏章认为大家是在用成人世界的复杂去衡量一群孩子。
  黄宏章说,自己的儿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小时候也喜欢看动画片,他最喜欢的动画片是《哪吒传奇》。平时他很低调、很内敛,只是在参加活动时善于表现自己。
  而母亲马晓丽则斥责大部分的报道断章取义,“经过网络热炒就越说越过分了”。她称,黄艺博两岁看新闻联播只是由于黄宏章喜欢看,就拉着本来喜欢看动画片的儿子一起看,孩子比较听话,也有点为了讨好父亲,就跟着一起看,慢慢地也就养成了习惯。
  至于看报纸,主要是为了让黄艺博看报识字。夫妻俩就利用他们喜欢看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对儿子进行识字教育,黄艺博看久了,也就习惯了。
  黄宏章说儿子从小非常喜欢历史和政治,他本人也并不要求儿子做官,只是希望他先做人,后做事。他从2005年开始,就带着孩子去福利院看望老人。后来,黄艺博就自己去,到了夏天还会买上风油精、花露水等物品去福利院看望爷爷奶奶。
  “孩子比较沉稳,比同龄的孩子相对早熟,平常出去玩,拍照的时候,一旦镜头对着他,他马上就会表现出沉稳的表情。”马晓丽如此回应大家关于黄艺博过于早熟的看法。至于官味,马晓丽认为,“这就是他的性格而已。”
  黄宏章承认,博客上的照片是自己放上去的,图片说明也是自己写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孩子的成长。上传的两组照片有的是参加评选时学校要求上报材料提供的,有的是孩子在工作时他抓拍的。
  他坚称,博文原稿确实是黄艺博写的。不过他也坦言,黄艺博写完后,他做了些修改。
  黄宏章无法理解网上铺天盖地的指责:“我想,一个孩子有理想,有帮助人的情怀,没什么不好。”
  
  事件背后
  
  “小嘛小二郎,霸气外露有气场。现在是黄大队长,将来可能是皇上。谁敢骂我五道杠啊,长大我要啰让你们做牛羊。”黄艺博走红后,网民们甚至为其创作了一首《五道杠之歌》。
  然而,在歌声中不乏弦外之音。有评论称,五道杠之所以成为话题,其实发泄了人们对官僚现象的反感。
  《南方人物周刊》主笔何三畏认为,黄艺博是个受害者,原因是“我们社会长期泛政治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低龄化的政治挂帅。小孩子系上红领巾,即开始有指导地模仿官僚化的成人政治。这种情形对一个民族的伤害是久远的,也是当下的。”
  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赵九骁则批判“家长‘追官’的‘官瘾’之心,疯狂地迁徙到孩子身上,无视孩子的心理需要。”
  不过,黄艺博的父母否认了这一说法。他们说黄艺博是“天性使然”。然而,网友们坚持认为,这不是一个少年应有的“天性”,而是后天畸形教育的结果,“不可想象,这样的孩子还有童年吗?”
  新浪微博一项有上千人参与的投票中,44%的网民认为“孩子无辜,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有问题”,34%的网民认为黄艺博是个没有童年的孩子,另有23%的网民认为“时间会教他现实”,也有17%的网民认为黄艺博胸怀大志,值得肯定。
  “我们不能说让两岁的孩子看新闻联播错误,但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少儿节目会更好一些。”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导范先佐教授认为,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但不管如何,家庭教育都应当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在学习、政治素养培养方面,不能拔苗助长。
  这一切是与非,都已远离了黄艺博。
  事发后,校长和老师拒绝了媒体继续采访黄艺博本人的要求。“乾坤如袖”博客中的照片和博文也都已被删除。
  黄艺博的父母在微博中恳请大家给黄艺博提供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他们希望“五道杠少年”以后能平静快乐地生活。
  
  编辑 王鹏 程萌(资料来源:《武汉晚报》《长江商报》《华商报》《长江日报》)
其他文献
那棵倒下的栎树,不光砸到了小火车,也砸中了赴台旅游最敏感的神经。    2011年4月27日,台湾阿里山铁路上发生了小火车翻车事故,造成大陆游客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事发至今已逾半月,事故的善后尚未完毕,但在网络上,赴台旅游的种种再次引发热议。  阿里山那棵突然倒下的栎树,不光砸到了小火车,也砸中了赴台旅游最敏感的神经。    “探险观光”    在小火车翻车之前,大陆游客的台湾之行已经频
期刊
苹果、谷歌、微软乱战之下,曹魏、蜀汉、东吴将分属谁家?  手机市场,自诞生之日起,各路“诸侯”便纷争不断,格局变换。Bp机之后,摩托罗拉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创1G时代,“大哥大”成为时代的象征;后诺基亚力压摩托罗拉,三星、LG、爱立信、索尼等独占鳌头,成为2G时代的王者;新世纪初,各路势力相继进入3G智能时代,一轮拼杀之后,苹果胜出,谷歌拥兵,微软虎视。  短短四十余年,昔日辉煌的硬件霸主们纷纷
期刊
针对旋转头数据卡和“ROHS”商标等,华为与中兴这两家跻身世界电信设备行业前五名的中国企业,正在海内外纠缠于一场“肉搏战”,工信部的约谈也尚未使二者“握手言和”。    华为,世界第二大电信设备生产商。中兴,全世界排名第五的电信设备生产商。眼下,这两家来自中国的优秀企业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攻”。  4月28日,华为宣布,已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通讯提起法律诉讼,指控其侵犯了华为的专利权和商标
期刊
这是一个奇怪的村庄——400多名村民,从周岁幼儿到80岁老人,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12年来,他们持续抗拒征地移民,拒绝离开,拒绝退让。12年前,当青龙山村这个名字从中国行政版图上抹去时,村民们还不知道将要为抗争付出多少代价。  这是一个紧邻繁华的村落,这是一个看不见的盲村。那些没有身份的孩子们,在家家户户闪烁的蜡烛光里,岁岁年年,不断出生和长大。小村之外,早已高度体制化的广大世界,随时需要掏出卡
期刊
上月,8分钱一斤的菜价引发了一场血案——山东菜农韩进自杀。  此案还有案中案,因为一方面菜贱伤农,另一方面却菜贵伤市:农民含泪碾掉大片白菜,经销商守着满车白菜等不来买家,市民们在超市里望着菜价一天一天地往上涨,这都不是个案。再平常不过的菜市场究竟怎么了?请看他们怎么说。    从菜地到菜篮子,菜在哪个环节涨了价?    李某(白菜批发商):我们现在圆白菜卖一毛五一斤。从菜农那儿进白菜要七八分钱,加
期刊
今年,哈尔滨市在青龙山村任命了临时村委会成员,准备将村民们接纳回体制内。  在漫长的等待和博弈中,青龙山村终于迎来了宣判的一天。哈尔滨市成立的调查组进驻西泉眼库区,开始判定小村的未来。  村民们在故土上继续生活的愿望变得渺茫,他们将面临再次迁走的结局。  然而后续的难解疑问依然很多。盲村的存在是否污染了水库?当年的赔偿是否到位?盲村的村民何时才能真正拥有身份?  这一次,盲村真的能重见光明么?  
期刊
三年前的5月12日,以最震撼的一种方式,永留国人心头。  那一天地动山摇,川蜀呜咽,我们难忘飘荡在都江堰城内的哭声,难忘震中映秀那些坚强勇敢的人儿,难忘北川给我们带来的悲伤和悸动。  何处招魂,何地安眠,何人伤怀,何以解忧,何日重建,从那日起,许许多多问号开始浮现。时光在慢慢解答着这些谜题,直到三年后的今天。  我们重新拜访都江堰,重新探望映秀人,重新在肃穆与伤怀中,咀嚼北川的情愫。我们重温历史,
期刊
2005年,谷歌收购安卓,成功进入了智能手机市场,此次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是否是谷歌的另一次命运转机?  8月15日,谷歌宣布豪掷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此举或将重塑谷歌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命运。谷歌通过向手机制造商免费授权安卓移动平台,实现了安卓系统的普及,现在又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弥补安卓在专利上的硬伤,欲与强敌苹果正面交锋。    “黑马”安卓    “随着移动业务占据核心位置,与摩托罗拉
期刊
刚到济南的人多半会失望,就像品尝作为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一般。  没有《老残游记》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也没有老舍那种诗意的秋天、冬天,更没有杜甫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书上的济南渐渐成了传说。“土气”、“保守”、“落伍”则成了济南的标签。即使在山东省内,济南作为省会也尴尬地活在人们怀疑的目光中。就像在各种调味品麻木了味蕾的今天,鲁菜的文火慢炖显得不合时宜。  不过,济南人不理会,也不
期刊
来时没有出生证明,去时没有死亡证明。对青龙山村人而言,活着,已是证明存在的唯一方式。  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却真实存在了12年。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平山镇,有一群村民,偷偷返回被强拆的村落,重建村庄,从此远离文明社会,并脱离政府管制12年。如同深藏大山的桃花源。  然而故事并不美好。他们的户口被官方冻结,全村都是黑户。一系列闹剧不断上演。这是我们眼中的奇闻,也是他们苦涩的生活。    诡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