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曹县青堌集镇现状,分析了芦笋发展优势,探讨了芦笋产业发展的思路,对于了解、宣传曹县青堌集芦笋产业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青堌集镇;芦笋产业;思路;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26-01
曹县青堌集镇位于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是我国优质芦笋主产地和加工出口基地。目前,曹县芦笋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优质芦笋18万吨,占全国芦笋种植面积的六分之一。芦笋主要品种有Uc800、Uc157、芦笋王子、冠军、硕丰等。其优质芦笋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已获得国家绿色认证,2003年12月8日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命名为“中国芦笋之乡”。据统计,曹县现有芦笋加工企业24家,年加工能力19万吨,芦笋罐头、芦笋饮料、芦笋调料、芦笋保健品等系列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作为芦笋加工产业龙头的巨鑫源公司,与2009年10月成功在澳大利亚上市。
1 概况
青堌集镇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距商丘、虞城、单县、成武、曹县五城區各30公里。境内主要河道2条,自西南向东北有引黄河干线和黄白河贯穿全境,支流纵横交错,西南太行堤库还有大面积水域,该镇气候适宜,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宜于多种农作物、树木、禽牧及鱼类生长,主要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芦笋,林木有桐、杨、槐,果木有苹果、桃、杏、樱桃、枣等。1995年以来,以推广芦笋种植和发展蔬菜大棚为重点的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全镇全面铺开。到2004年,全镇拥有优质芦笋面积3.7万亩,芦笋种植专业村已达43个。
2 芦笋发展优势
山东曹县地处鲁西南黄河中下游平原,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透气性好,光照、雨水充足,非常适宜种植芦笋。曹县生产的芦笋以个大均匀、色泽白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具有防癌抗癌、降血压血脂、排毒利尿、健肾、增强免疫力之功效,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是其他蔬菜和水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世界十大蔬菜之首”。
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青堌集镇位于曹县东南30公里,全镇辖86个行政村,总面积146平方公里,21461户,总人口9.2万人。200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中心镇。该镇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105国道、350省道、德商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境内引黄干线和黄白河贯穿全境,支流纵横交错,有效灌溉面积100050亩。
农业资源丰富,特色产业突出。该镇气候适宜,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宜于多种农作物、树木、畜禽及鱼类生长。全镇耕地面积121335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5320亩,农田林网10万亩,丰产林2.3万亩,林业产值16500万元。该镇还是曹县芦笋种植发源地,拥有优质芦笋种植专业村43个,种植面积3.2万亩,是全国闻名的芦笋种植专业镇。
二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该镇加大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民营经济发展较快,逐步形成食品加工、棉纺和桐木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境内有芦笋加工企业5家;桐木加工龙头企业6家;方便面生产线22条,雪饼生产线16条。全镇民营企业2600余家,从业人员2.3万人,工业总产值129255万元。
3 芦笋产业发展的思路
3.1 做大做强芦笋生产和加工产业
近年来,青堌集镇立足资源,准确定位,努力做大做强芦笋生产和加工产业。瞄准一流,高点起步,加速龙头企业的膨胀,突出培植壮大中粮大宝、盛丰、桑克斯、盛庆、当家人五大龙头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共吸纳农村劳动力15000多人,工人月收入平均500元以上。企业规模扩大后,随着收购能力的提高,芦笋价格趋于平稳。近年来,最低混级笋保持在每斤1.7元以上,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增收1亿元,人均增收1000多元。目前全镇已形成了6万亩芦笋基地,涵盖57个行政村,其中800亩以上的专业村42个,5亩以上的生产大户3200多户。同时又带动了优质杂果、一般性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的发展,全镇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7万多亩。
3.2 推行标准化生产
青堌集镇从基础工作抓起,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山东省芦笋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制订了《无公害芦笋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标准》,将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和管理方式置于严格的规章制度之下。在品种改良上,针对大多芦笋品种普遍老化,品级低,质量差的实际,组织专门人员到临沂中国芦笋研究中心学习考察,引进最优质的芦笋新品种,并大面积进行推广种植,良种覆盖率已达96%以上。在生产管理上,实施了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证蔬菜生产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一减双保”工程,通过广泛发放《生产无公害芦笋、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明白纸》,引导群众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青堌集镇引入国际通行规则,建立标准化加工体系。青堌集镇芦笋基地陆续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验收,芦笋加工企业均通过了IS09000认证、HACCP体系认证、国际食品标准IFS认证。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完全达到国际化标准,打开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企业按照出口国的质量和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包装,形成的产品可以直接进入国外超市。
3.3 政府构建企业和农户的“连心桥”
搭建发展平台,构筑战略载体。要提升产业档次,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就必芦笋产品须通过产业园这一核心来带动,没有产业园的先行,单单依靠资源和招商为动力,短时间内很难实现产业的升级。基于此,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地处105国道、德商公路、350省道交汇点和毗邻德商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以及成方连片的一般农田优势,建设芦笋种植园区。将园区功能区划分为优质芦笋栽培、高附加值产品加工、科研培训和商贸物流4个区域,计划总投资9亿元。优质芦笋栽培区培育发展标准化芦笋基地3000亩;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区可以入驻企业27家,引进国际一流的食品加工设备。1.6万平方米的科研培训区建设科研培训中心一处,用于开发研制芦笋保健食品、芦笋制药、芦笋啤酒等芦笋深加工终端产品;商贸物流区将立足于青堌集周边乡镇种植芦笋20万亩的优势,建设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华东芦笋交易大市场一处。通过项目的逐步实施,把芦笋产业园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芦笋标准化科技产业示范园区。
建立芦笋协会,提供组织保障。为了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生产经营中的自发性、盲目性和局限性带来的损失,镇专门成立了芦笋产业化办公室,建立了由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流通大户等组成的芦笋企业协会,制定了行业法规,加强联合,统一内调,在农资、技术等方面搞好了合作。同时,芦笋协会积极协调银信、税务、工商等部门为企业和农户搞好服务,从而,优化了芦笋产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拉长本地芦笋产业链条,发展壮大芦笋特色板块经济。
4 结语
目前,全镇农民收入、财政收入70%来自于芦笋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芦笋为轴线,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外联国际市场,内联生产基地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芦笋种植、加工和出口基地,目前全国芦笋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年产量80多万吨。种植芦笋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致富之路,芦笋生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青堌集镇;芦笋产业;思路;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26-01
曹县青堌集镇位于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是我国优质芦笋主产地和加工出口基地。目前,曹县芦笋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优质芦笋18万吨,占全国芦笋种植面积的六分之一。芦笋主要品种有Uc800、Uc157、芦笋王子、冠军、硕丰等。其优质芦笋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已获得国家绿色认证,2003年12月8日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命名为“中国芦笋之乡”。据统计,曹县现有芦笋加工企业24家,年加工能力19万吨,芦笋罐头、芦笋饮料、芦笋调料、芦笋保健品等系列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作为芦笋加工产业龙头的巨鑫源公司,与2009年10月成功在澳大利亚上市。
1 概况
青堌集镇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距商丘、虞城、单县、成武、曹县五城區各30公里。境内主要河道2条,自西南向东北有引黄河干线和黄白河贯穿全境,支流纵横交错,西南太行堤库还有大面积水域,该镇气候适宜,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宜于多种农作物、树木、禽牧及鱼类生长,主要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芦笋,林木有桐、杨、槐,果木有苹果、桃、杏、樱桃、枣等。1995年以来,以推广芦笋种植和发展蔬菜大棚为重点的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全镇全面铺开。到2004年,全镇拥有优质芦笋面积3.7万亩,芦笋种植专业村已达43个。
2 芦笋发展优势
山东曹县地处鲁西南黄河中下游平原,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透气性好,光照、雨水充足,非常适宜种植芦笋。曹县生产的芦笋以个大均匀、色泽白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具有防癌抗癌、降血压血脂、排毒利尿、健肾、增强免疫力之功效,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是其他蔬菜和水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世界十大蔬菜之首”。
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青堌集镇位于曹县东南30公里,全镇辖86个行政村,总面积146平方公里,21461户,总人口9.2万人。200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中心镇。该镇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105国道、350省道、德商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境内引黄干线和黄白河贯穿全境,支流纵横交错,有效灌溉面积100050亩。
农业资源丰富,特色产业突出。该镇气候适宜,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宜于多种农作物、树木、畜禽及鱼类生长。全镇耕地面积121335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5320亩,农田林网10万亩,丰产林2.3万亩,林业产值16500万元。该镇还是曹县芦笋种植发源地,拥有优质芦笋种植专业村43个,种植面积3.2万亩,是全国闻名的芦笋种植专业镇。
二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该镇加大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民营经济发展较快,逐步形成食品加工、棉纺和桐木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境内有芦笋加工企业5家;桐木加工龙头企业6家;方便面生产线22条,雪饼生产线16条。全镇民营企业2600余家,从业人员2.3万人,工业总产值129255万元。
3 芦笋产业发展的思路
3.1 做大做强芦笋生产和加工产业
近年来,青堌集镇立足资源,准确定位,努力做大做强芦笋生产和加工产业。瞄准一流,高点起步,加速龙头企业的膨胀,突出培植壮大中粮大宝、盛丰、桑克斯、盛庆、当家人五大龙头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共吸纳农村劳动力15000多人,工人月收入平均500元以上。企业规模扩大后,随着收购能力的提高,芦笋价格趋于平稳。近年来,最低混级笋保持在每斤1.7元以上,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增收1亿元,人均增收1000多元。目前全镇已形成了6万亩芦笋基地,涵盖57个行政村,其中800亩以上的专业村42个,5亩以上的生产大户3200多户。同时又带动了优质杂果、一般性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的发展,全镇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7万多亩。
3.2 推行标准化生产
青堌集镇从基础工作抓起,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山东省芦笋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制订了《无公害芦笋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标准》,将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和管理方式置于严格的规章制度之下。在品种改良上,针对大多芦笋品种普遍老化,品级低,质量差的实际,组织专门人员到临沂中国芦笋研究中心学习考察,引进最优质的芦笋新品种,并大面积进行推广种植,良种覆盖率已达96%以上。在生产管理上,实施了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证蔬菜生产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一减双保”工程,通过广泛发放《生产无公害芦笋、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明白纸》,引导群众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青堌集镇引入国际通行规则,建立标准化加工体系。青堌集镇芦笋基地陆续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验收,芦笋加工企业均通过了IS09000认证、HACCP体系认证、国际食品标准IFS认证。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完全达到国际化标准,打开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企业按照出口国的质量和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包装,形成的产品可以直接进入国外超市。
3.3 政府构建企业和农户的“连心桥”
搭建发展平台,构筑战略载体。要提升产业档次,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就必芦笋产品须通过产业园这一核心来带动,没有产业园的先行,单单依靠资源和招商为动力,短时间内很难实现产业的升级。基于此,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地处105国道、德商公路、350省道交汇点和毗邻德商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以及成方连片的一般农田优势,建设芦笋种植园区。将园区功能区划分为优质芦笋栽培、高附加值产品加工、科研培训和商贸物流4个区域,计划总投资9亿元。优质芦笋栽培区培育发展标准化芦笋基地3000亩;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区可以入驻企业27家,引进国际一流的食品加工设备。1.6万平方米的科研培训区建设科研培训中心一处,用于开发研制芦笋保健食品、芦笋制药、芦笋啤酒等芦笋深加工终端产品;商贸物流区将立足于青堌集周边乡镇种植芦笋20万亩的优势,建设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华东芦笋交易大市场一处。通过项目的逐步实施,把芦笋产业园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芦笋标准化科技产业示范园区。
建立芦笋协会,提供组织保障。为了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生产经营中的自发性、盲目性和局限性带来的损失,镇专门成立了芦笋产业化办公室,建立了由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流通大户等组成的芦笋企业协会,制定了行业法规,加强联合,统一内调,在农资、技术等方面搞好了合作。同时,芦笋协会积极协调银信、税务、工商等部门为企业和农户搞好服务,从而,优化了芦笋产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拉长本地芦笋产业链条,发展壮大芦笋特色板块经济。
4 结语
目前,全镇农民收入、财政收入70%来自于芦笋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芦笋为轴线,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外联国际市场,内联生产基地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芦笋种植、加工和出口基地,目前全国芦笋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年产量80多万吨。种植芦笋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致富之路,芦笋生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