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狭隘的理解“以就业为导向”,使高职通识教育功利化现象严重,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做事的知识,学会一门职业技能,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完成了高职教育。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对于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人格教育则只是一个形式,通识教育很大程度上没有落实到实处。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做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人,高职教育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通识教育。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必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做事的知识,学会一门职业技能,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完成了高职教育。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对于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人格教育则只是一个形式,通识教育很大程度上没有落实到实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纷纷向市场需求方向调整,高等教育的功利性太强,过于看重人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人的主体性价值。这导致了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修养不够,使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同时专业教育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够全面,专业领域受到局限;这些都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做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人,高职教育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通识教育。
1.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 “GeneralEducation”翻译来的,也有人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深入,认为将“GeneralEducation”翻译成“通识教育”更贴近词语的涵义。“通识教育”的“通”,即通晓、明白;“识”即智慧、见识。通识教育是教育达到一定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创造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2. 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如下图)
目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素质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行业拓展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四个方面。对通识课程的理解至少有两种观点:一是指素质与通识课程,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有通过文本课程以及课堂教学来达成通识教育目的的通识课程,也有通过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军训等内容来达成通识教育目的的通识课程。二是指可以由学生自由选修的“公选课”。主要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课程的选择,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2.2 高职教育通识课程
通识教育是一种高等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实施需要通过课程来落实,通识教育也必须由通识教育课程来完成,这是一个由理想向现实转换的过程。因此通识教育要在大学教育中真正得以实现,不仅需要研究通识教育理念问题,还必须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探讨。
目前,高职教育的通识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公共英语》、《大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还有一部分通识选修课程《职场沟通》、《社会实践》、《学生操行》、《学生社团》、《城市文化》等。从素质与通识选修课程来看,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课程。
2.3 高职教育通识课程的实施现状
从培養目标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专业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在强调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和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课程学分看,我国高职通识课程比例为25%~35%,在总学分中的比例体现了学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比较均衡,一般占课程总量的40%~50%。这说明在我国高职教育中,通识课程的比例有待提高。同时对课程学分的设置需要研究探讨。
从课程结构上,通识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一般由全校统一要求并进行统一考核,选修课一般面向全校学生,采用任选或限制性的选修方式。一般必修课占总课程的65%左右,选修课程占总课程的35%。
从修习制度看,以必修课程为主,限选和任选为辅。从课程教学形式看,有讲授课、专家报告、专题讲座、实践课的形式,但绝大多数都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少数是以课堂讨论和讲座的形式出现。从课程评价看,必修课程采用全校统一考试,选修课则较为灵活,整体来说对选修课程要求较低。
2.4 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4.1 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不够
老师们对“以就业为导向”狭隘的理解,就走进了功利性的死胡同。当今的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强调较多。对于通识教育,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识不到位。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调查,发现有72%的学生根本不了解通识教育的涵义,不知道什么是通识教育,25%的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也有部分专业课程的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是通识教育。教学通识课程的老师在讲授通识教育课程的时候,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在对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上缺乏认识,主要是对通识教育的目标,教育理念,通识教育对高职学生影响的重要性认识理解不深,直接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视程度不够。至于学生,因为老师的敷衍对待;对很多学生来说,通识选修课似乎成为了“鸡肋”,认为它食之无味 ,弃之又得不到学分。对此,不少人认为现在大学里的通识选修课,变得越来越目的性和敷衍化,如果没有学分的规定,很多课都不会有人选。通识教育开展缺乏重视未起到实际作用。
2.4.2 通识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课程通常被认为政治思想课程和基础课程,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等课程,以及《公共英语》、《大学体育》、《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基础课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也是一周一节课,缺乏连续性,没有起到实际效果。对于学生疯狂激昂选择的其他选修课程,也因为开课的老师由于专业限制或准备不充分导致课堂丰富精彩度不足,学生兴趣下降,到课率自然低;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可能是选课时只凭一时冲动,根本不知道陌生的选修课程到底讲授什么内容,导致后期对课程的执着度不足。
3. 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合理的实施途径
3.1 根据高职的特点设置高职教育的通识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特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市场所需要的岗位需求设置专业,重视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以能力为中心”,强调职业性和适应性。在设置高职通识选修课的时候要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对于高职通识课程的设置,普遍认为“通识选修课程有利于开阔视野,启发心智,萌生灵感。这无疑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帮助。”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开设通识选修课程就是希望对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再学习能力有所帮助。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全校所有的专业硬性规定采用统一的养成和通识课程,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际严重割裂;课程体系缺乏通识性、科学性和前沿性。所以,必须依据高职特点对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加强文化素质修养课、生活常识课与公民教育课等,通过课程重组,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使之更具有“通识”性;在加强课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把通识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2 设计通识教育游戏软件,提高通识教育教学效果
高职学生自觉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一般,他们虽然很希望在学校能学到技术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基础。但是因为高职学生的特点,如文化基础差,学习困难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轻德育,重智育;轻奉献,重索取;轻奋斗,重享乐等这些高职学生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通识课程的专注度和学习效果。笔者经常到学生宿舍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呆在宿舍里玩游戏。真正用电脑学习的学生微乎其微。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玩游戏的心理设计通识教育游戏软件,学生学习通识课程的过程就是玩游戏、通关的过程,每个关卡就是一门通识课程里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或者实践点,全部完成通關的学生能够结业,否则,就要继续学习。考试的过程也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识课程游戏的通关,根据学生通关情况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提高全体师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岗前培训、入学教育以及教学工作大会、讲座、讨论、知识竞赛等方式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促进通识教育在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东海.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J].复旦教育论坛,2008(4).
[2]张晓鹏.通识教育中外比较:我们的理念偏差[N].中国教育报,2006.
[3]李曼丽.反思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
[4]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张寿松.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
[7]熊贤君、金保华.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2000(4).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必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做事的知识,学会一门职业技能,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完成了高职教育。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对于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人格教育则只是一个形式,通识教育很大程度上没有落实到实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纷纷向市场需求方向调整,高等教育的功利性太强,过于看重人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人的主体性价值。这导致了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修养不够,使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同时专业教育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够全面,专业领域受到局限;这些都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做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人,高职教育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通识教育。
1.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 “GeneralEducation”翻译来的,也有人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深入,认为将“GeneralEducation”翻译成“通识教育”更贴近词语的涵义。“通识教育”的“通”,即通晓、明白;“识”即智慧、见识。通识教育是教育达到一定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创造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2. 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如下图)
目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素质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行业拓展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四个方面。对通识课程的理解至少有两种观点:一是指素质与通识课程,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有通过文本课程以及课堂教学来达成通识教育目的的通识课程,也有通过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军训等内容来达成通识教育目的的通识课程。二是指可以由学生自由选修的“公选课”。主要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课程的选择,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2.2 高职教育通识课程
通识教育是一种高等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实施需要通过课程来落实,通识教育也必须由通识教育课程来完成,这是一个由理想向现实转换的过程。因此通识教育要在大学教育中真正得以实现,不仅需要研究通识教育理念问题,还必须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探讨。
目前,高职教育的通识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公共英语》、《大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还有一部分通识选修课程《职场沟通》、《社会实践》、《学生操行》、《学生社团》、《城市文化》等。从素质与通识选修课程来看,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课程。
2.3 高职教育通识课程的实施现状
从培養目标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专业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在强调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和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课程学分看,我国高职通识课程比例为25%~35%,在总学分中的比例体现了学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比较均衡,一般占课程总量的40%~50%。这说明在我国高职教育中,通识课程的比例有待提高。同时对课程学分的设置需要研究探讨。
从课程结构上,通识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一般由全校统一要求并进行统一考核,选修课一般面向全校学生,采用任选或限制性的选修方式。一般必修课占总课程的65%左右,选修课程占总课程的35%。
从修习制度看,以必修课程为主,限选和任选为辅。从课程教学形式看,有讲授课、专家报告、专题讲座、实践课的形式,但绝大多数都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少数是以课堂讨论和讲座的形式出现。从课程评价看,必修课程采用全校统一考试,选修课则较为灵活,整体来说对选修课程要求较低。
2.4 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4.1 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不够
老师们对“以就业为导向”狭隘的理解,就走进了功利性的死胡同。当今的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强调较多。对于通识教育,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识不到位。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调查,发现有72%的学生根本不了解通识教育的涵义,不知道什么是通识教育,25%的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也有部分专业课程的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是通识教育。教学通识课程的老师在讲授通识教育课程的时候,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在对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上缺乏认识,主要是对通识教育的目标,教育理念,通识教育对高职学生影响的重要性认识理解不深,直接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视程度不够。至于学生,因为老师的敷衍对待;对很多学生来说,通识选修课似乎成为了“鸡肋”,认为它食之无味 ,弃之又得不到学分。对此,不少人认为现在大学里的通识选修课,变得越来越目的性和敷衍化,如果没有学分的规定,很多课都不会有人选。通识教育开展缺乏重视未起到实际作用。
2.4.2 通识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课程通常被认为政治思想课程和基础课程,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等课程,以及《公共英语》、《大学体育》、《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基础课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也是一周一节课,缺乏连续性,没有起到实际效果。对于学生疯狂激昂选择的其他选修课程,也因为开课的老师由于专业限制或准备不充分导致课堂丰富精彩度不足,学生兴趣下降,到课率自然低;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可能是选课时只凭一时冲动,根本不知道陌生的选修课程到底讲授什么内容,导致后期对课程的执着度不足。
3. 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合理的实施途径
3.1 根据高职的特点设置高职教育的通识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特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市场所需要的岗位需求设置专业,重视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以能力为中心”,强调职业性和适应性。在设置高职通识选修课的时候要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对于高职通识课程的设置,普遍认为“通识选修课程有利于开阔视野,启发心智,萌生灵感。这无疑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帮助。”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开设通识选修课程就是希望对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再学习能力有所帮助。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全校所有的专业硬性规定采用统一的养成和通识课程,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际严重割裂;课程体系缺乏通识性、科学性和前沿性。所以,必须依据高职特点对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加强文化素质修养课、生活常识课与公民教育课等,通过课程重组,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使之更具有“通识”性;在加强课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把通识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2 设计通识教育游戏软件,提高通识教育教学效果
高职学生自觉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一般,他们虽然很希望在学校能学到技术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基础。但是因为高职学生的特点,如文化基础差,学习困难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轻德育,重智育;轻奉献,重索取;轻奋斗,重享乐等这些高职学生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通识课程的专注度和学习效果。笔者经常到学生宿舍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呆在宿舍里玩游戏。真正用电脑学习的学生微乎其微。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玩游戏的心理设计通识教育游戏软件,学生学习通识课程的过程就是玩游戏、通关的过程,每个关卡就是一门通识课程里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或者实践点,全部完成通關的学生能够结业,否则,就要继续学习。考试的过程也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识课程游戏的通关,根据学生通关情况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提高全体师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岗前培训、入学教育以及教学工作大会、讲座、讨论、知识竞赛等方式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促进通识教育在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东海.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J].复旦教育论坛,2008(4).
[2]张晓鹏.通识教育中外比较:我们的理念偏差[N].中国教育报,2006.
[3]李曼丽.反思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
[4]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张寿松.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
[7]熊贤君、金保华.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