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手术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c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普外科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528例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因、切口分类、使用抗生素种类和时间与感染率的关系。结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肠道修补术的感染率较高,其中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感染率均高于总感染率,而乳房癌根治术和肝、脾切除术的感染率较低;同种类型切口使用同种抗生素,术后给予全量抗生素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各给予半量抗生素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使用同一种类型抗生素的切口,Ⅲ类切口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Ⅰ类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均高于Ⅰ类切口的感染率。结论:要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术后发生感染,要强调抗生素的种类选择、使用时间和手术切口分类,应在术前和术后分别给予抗生素,手术切口类型与术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密切相关,临床手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型选择抗生素。
  【关键词】 普外科; 抗生素; 手术切口; 感染
  普通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成为现今最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1],手术切口感染不仅加重病患的痛苦,而且延长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预防和减少手术切口感染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2]。临床多普遍采用抗生素来防治手术切口感染,但就抗生素的种类、使用时间和方法尚存在争议。本组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528例住院期间手术患者的病因、切口分类、使用抗生素种类和时间与感染率的关系,从而为指导临床如何使用抗生素防治手术切口感染提供理论性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普外科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528例住院手术患者,其中男285例,女243例,发生切口感染者32例,感染率为6.06%,男20例,女12例,年龄25~63岁,平均(45.5 2.5)岁。其中,胆囊切除术128例,阑尾切除术115例,肠道修补术76例,乳房癌根治术85例,肝脾切除术60例,其他64例。
  1.2 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 按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诊断标准,凡切口局部红、肿、热、痛,筋膜组织以上有脓性渗出物,或拆线后局部有脓液渗出,无论有无细菌学证据,均属切口感染[3]。
  1.3 手术切口分类 把528例感染病例的手术切口分为四类:Ⅰ类清洁切口有200例,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有270例,Ⅲ类污染切口有40例,Ⅳ类污脏切口不列入本次研究对象。
  1.4 抗生素选择和方法 抗生素种类选择方面,所有患者随机选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钠、头孢唑啉钠和头孢三嗪防治手术切口感染。抗生素使用时间分术前术后各使用半量抗生素和术后使用全量抗生素两类。抗生素均使用10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快速静注。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手术类型与手术切口感染率关系 不同类型的手术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手术切口感染,从感染率来看,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肠道修补术的感染率较高,其中胆囊切除术感染率8.59%,阑尾切除术感染率7.83%,均高于总感染率6.06%。而乳房癌根治术和肝、脾切除术的感染率较低,见表1。
  2.2 抗生素使用方法和手术切口感染率关系 同种类型切口使用同种抗生素的情况下,无论抗生素种类,术后给予全量抗生素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各给予半量抗生素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使用同一种类型抗生素的切口,Ⅲ类切口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Ⅰ类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均高于Ⅰ类切口的感染率,见表2。
  3 讨论
  抗生素在手术期间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预防手术切口的感染,减小手术切口的感染率。现今临床上许多外科医生往往依赖在整个围手术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但临床感染发生率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尽管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可预防切口感染,但与术中用药相比,并无显著差异[4]。同时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不能盲目地大量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以免给患者带来不良的身体影响及经济负担,不利于在普外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5]。
  3.1 预防用抗生素的目标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血和组织中有抗生素,要完全覆盖手术过程中的高危污染期,因为此时切口部位流出的血和组织具有非常强大的杀菌活性,能够有效将细菌殺于摇篮之中[6]。
  3.2 预防用抗生素适应证 首先,应明确预防用药的范围只是手术部位感染,其他远离部位的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则不是靠使用抗生素所能预防的;其次,需严格掌握预防用药的适应证,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7]。
  3.3 抗生素使用时间 传统的抗感染方法是在手术前预防性地使用一些药力较小的抗生素[8],一般多在术前1~2天使用抗生素。但临床研究证明,单独术前给予抗生素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不能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导致菌群失调和耐药菌株产生的不良后果,而术后才使用抗生素的话,细菌有可能已侵入组织并在组织中繁殖,不能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因此,应在术前和术后分别给予抗生素,保证抗生素的有效作用时间覆盖整个手术过程和术后4 h,本研究在术前30~60 min和术后均给予半量抗生素,研究结果表明,同种类型切口使用同种抗生素的情况下,无论抗生素种类,术后给予全量抗生素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各给予半量抗生素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抗生素种类选择 临床多根据不同手术的类型、部位、切口位置和有可能污染切口的细菌种类来选择预防用抗生素,同时还要考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经济费用等因素。由于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肠道菌群失衡和毒性反应等,因此临床多倾向于选择不良反应较少和较轻的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如产生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即可消除其不良反应,而详细询问患者的药食过敏史可有效避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3.5 切口类型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有关 各类切口的感染率是不一致的,目前,对清洁切口是否应用抗生素有争议,原则上清洁切口不需要预防使用抗生素,而对于清洁-污染切口和污染切口,为了预防感染,多数主张预防用抗生素[9]。在本研究中,对于使用同一种类型抗生素的切口,Ⅲ类切口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Ⅰ类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均高于Ⅰ类切口的感染率,这说明手术切口类型与术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手术应用预防用抗生素時,应考虑手术切口类型,并据此选择抗生素,Ⅱ类切口是预防感染的重点,必须给予预防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
  综上所述,要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术后发生感染,要强调抗生素的种类、使用时间和手术切口分类,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手术操作和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包括加强无菌观念,尽可能减少创伤,彻底清创感染和坏死的病灶,严格止血,同时防止腹内压升高等导致的切口裂开[10]。
  参考文献
  [1]杨洁.使用抗生素在普外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22(9):258.
  [2]王太敏.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10):154-155.
  [3]陈小宝.普外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8):74.
  [4]王志宏.使用抗生素在普外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价值[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8(3):328.
  [5]邢西敬.抗生素在预防普外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价值[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163-164.
  [6]刘飞.浅析普外手术中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7):1918.
  [7]石开学.在普外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2):76-77.
  [8]宋阜彪,郝建明.抗生素预防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考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0):660.
  [9]郭贺丰,白雪峰.使用抗生素在普外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3):1559.
  [10]罗育健.浅谈抗生素在预防普外手术中切口感染的作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12):306-307.
  (收稿日期:2013-05-15) (本文编辑:欧丽)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究引产儿尸体高频超声检查的实用价值及评价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008年9月-2013年1月在本院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严重畸形,父母决定引产并同意尸体解剖的20例引产儿的尸体行高频超声检查并行尸体解剖病理检查,比较产前、产后超声检查及尸解病理结果。结果:20例异常胎儿中,产前超声发现结构畸形30处,高频超声检出结构畸形38处,尸检共畸形40处,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与高频超声结果符
期刊
【摘要】 目的:对10 733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了解HPV基因各亚型感染现状,为宫颈癌的筛查及早期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分型技术,对10 733例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核酸的提取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在10 733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中21种HPV基因亚型均被检出,HPV阳性2509例(23.38%,2509/10 733)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8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的5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新生儿肺出血的患儿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肺出血新生儿中,存活38例(65.5%),死亡11例(18.9%),放弃治疗9例(15.5%)。存活新生儿平均机械通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及致密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53例(5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致密植骨支撑关节面骨碎块并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软组织挫伤严重、血运障碍者高压氧治疗。结果:随访8~32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统计疗效。总优良率为83.7%,Ⅳ型优良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0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分别测定其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00 ng/L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0%和84%;排除年龄影响,NT-proBNP<300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某部队驻地环境对战士静脉血细胞各种参数的影响。方法:对该部队2011年底入伍的688名战士(男641名,女47名)在入伍体格复检时空腹抽取静脉血用KX21N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1年后追踪到其中527名战士(男486名,女41名)采用相同方法测定血常规,观察比较血细胞各参数的变化。结果:在驻地服役1年后战士静脉血中血细胞各种主要指标均发生显著改变,其中RBC、HGB、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磁共振扫描仪,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依照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将患者分成三组,在患者起病后的不同时期,发病后3 d内(急性期
期刊
【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已经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以及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能力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方向,简而言之,就是一门能够促进人们积极向上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不仅填补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研究的空白,完善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在心理治疗,以及各层次教育教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外科学总论实验教学的目的、要求、基本方法等实际出发,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查阅医院输血病历,了解医院临床科室用血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临床科室合理用血水平。方法: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回顾性调查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输血病历428份,分析各科室用血合理性及特点。结果:医院总体用血合理性为64.72%,其中手术科室用血合理性为58.3%,内科输血合理性为9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43.91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SCT及MRI在小儿脊柱和脊髓先天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怀疑为脊柱和脊髓先天性疾病的患儿2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试验组进行MSCT和MRI联合检查,对照组只进行MRI检查。所有患儿的影像学检查均与手术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以比较两组影像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影像诊断符合率为100%,对照组诊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