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文明曾经有璀璨辉煌的历史,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颗明珠。但是,这个延续千年的文明在近代的时候却遭受到了重创,在鸦片战争后一落千丈,成为落后保守僵化的代名词。国弱则文明弱,面对屈辱挨打的命运,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为了中国崛起而努力。从民国到新中国,从冷战到新的千年,中华文明一直在韬光养晦,寻求突破。如今,伴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定,中华文明开始摆脱黯淡无光的地位,在全球焕发了新的生机。
关键词:中国;文明;没落;蜕变;崛起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大国地位的奠定,近代一度黯淡无光的中华文明开始以其博大的胸襟,在世界史上大放异彩。这个光芒太过刺眼,以致于美国的“政坛常青树”、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他的著作《论中国》中感叹:“中国文明好像是一个没有时间起点的永恒的自然现象”。当今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普世价值和精神文明,但在历史的变迁中,却没有一个能坚持不改变,并且得到周边国家的认可。中国则不然,它的文明延绵不绝几千年,虽历经内忧外患,文明却始终没有断层。即使是经历了近代中国的被殖民和被瓜分,它依然顽强地坚守自我,凭借其坚韧的内核渡过漫长的岁月,在新的时代脱胎换骨,展现出骨子里的精髓与骄傲。
1 近代文明没落的低谷期
中华文明在封建王朝曾经创造了诸多辉煌,一度领先于世界。然而到了近代中国,文明旁落不说,反而落到屈辱挨打的地步,成为中华民族最多灾多难的一段历史。这其中的巨大落差,不但给古老的文明本身抹上一层油污,而且让无数有志之士深以为耻。这个具体的表现过程,在中国史研究专家基辛格博士的著作《论中国》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论中国》认为中华文明的旁落始于满清王朝,这是确凿无疑的观点。康乾盛世造就了满清皇帝的狂妄无知,忽视了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兼容并蓄。当统治者拒绝吸纳后,其实是在为后面的落后挨打埋下伏笔。毕竟,当马嘎尔尼使团带着西方的科技和文明成就,向这个被西方人认为是“世界上最灿烂、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地球上最杰出的一国人民”交好时,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怎么样都是件和气生财的好事。但是,沉溺与帝国盛世的乾隆皇帝却不这么认为,而是将之看成桀骜不驯、傲慢无礼之举,断然拒绝了西方人要求通商合作的好意,将现代文明隔绝到了中华文明之外,失去了与外界交往的通道,致使文明失去刺激的动力,沉到低谷,在世界文明史上渐渐丧失了话语权。
2 现代文明蜕变的挣扎期
古语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中华文明在近代走向衰落时,那种骨子里的韧性和不服输,迫使时代的精英知识分子奋发图强,思考解决之道。于是,鸦片战争之后有了魏源的“以夷制夷”,也催生了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即使一向被人认为是落后腐朽的清政府,也积极着手在内部进行改革,如发展民营经济,普及现代教育,修建铁路桥梁,装备新式军队等,试图在保存现有体制的基础上,重振大清帝国的气派与辉煌。而国内屡次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变动,如“戊戌变法”、“清末立宪”、以及几次大规模的留洋运动,这些运动均以救亡图存为目标,反映了中华文明在即将遭受灭顶之灾前的自我求生之路,这些运动也最终导致了封建王朝的覆灭。之后清帝退位,民国成立,不过文明尚未站稳脚跟,军阀混战即开始,此后一直到日本侵华,文明始终处在动荡飘扬中。但即使艰险如此,文明的变革初心未改,及至新中国成立,结束了百年的不安与动荡,中华文明才艰难地完成了从衰败到光明的蜕变之路,开始在前进的道路上跃跃欲试。
3 当代文明崛起的腾飞期
在上古神话中,凤凰要向成为百鸟之主,必须经历痛苦的涅槃过程,中华文明也是如此。新中国的成立打破了阻挠社会发展和文明发展的障碍,但在最需要开眼看世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拉起一道沉重的铁幕,开启了长达四十多年的冷战。这个时期不但阻挡了新中国迈向世界的步伐,隔开了我们与先进科技之间的差距,而且禁闭了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中华文明也停留在原地踏步阶段。
但是,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碰撞的过程。在禁闭了近30年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中华文明再次开启了与西方文明碰撞的时机。虽然,最初的接触带来的是茫然失落和仓惶徘徊的心态。然而,用基辛格的话来说:“中国人一直是聪明的现实政治实践者和战略学的学生”,“中国理想强调不显山露水地、间接地、有耐性地提升相对优势”。在短暂地迷茫痛苦后,中华文明迅速调整了方向,养精蓄锐,以发展经济、提高民生为根本,不仅连年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大幅度提高了民生水平,以人口基數排名全球第一的国家创造了国富民强的世界奇迹,展现了中国崛起的力量。并且,在雄厚的经济支持下,中国平安地度过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联盟的解体,化解了台海危机,与美国建立了良好的外贸关系,在世界大势中不声不响地站稳了脚跟,走向了新的发展之路。
进入新的世纪以后,也就是在改革开放进行到四十年后,中华文明在长久的蛰伏中攒足了实力,开始对外展现出新的魅力。不但奠定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如全球随处可见的基建工程、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等等,展现了国人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而新“一带一路”和“东盟”、“亚投行”等国际合作战略的实施,更是将中国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奇迹推广到世界各地,彰显了国家的实力。可以说,这既是一条大国复兴之路,也是中华文明的再次崛起之路。相信在当下,伴随着汉文化在全球的热度,中华文明将会再次绽露光芒,以其跨越千年的处世哲学,为世界和平、天下大同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智慧之路,在未来重归文明的巅峰。
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文明有泪点、也有痛处;有耻辱,也有振奋。但历史的车轮将它推向前台时,它已经经受了时代的考验,浴火重生,自信自强自立、开始了大放异彩的时期。身为年轻的读者,我深知我们的国家古老而又年轻,我们的文明博大而精深,我欣喜于它的成就,我更期盼于它的成长。我相信,当世界开始变成地球村,当我们的国家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依照中华文明的发展之路,它终将成为普世价值,在人类历史上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现实文明写照。
参考文献
[1][美]基辛格,译者胡利平、林华、杨韵琴、朱敬文:《论中国》[M],中信出版社,2012年10月。
作者简介:
杨博涵(2001-),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特长:写作、历史研究、主持、英语口语、足球。
关键词:中国;文明;没落;蜕变;崛起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大国地位的奠定,近代一度黯淡无光的中华文明开始以其博大的胸襟,在世界史上大放异彩。这个光芒太过刺眼,以致于美国的“政坛常青树”、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他的著作《论中国》中感叹:“中国文明好像是一个没有时间起点的永恒的自然现象”。当今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普世价值和精神文明,但在历史的变迁中,却没有一个能坚持不改变,并且得到周边国家的认可。中国则不然,它的文明延绵不绝几千年,虽历经内忧外患,文明却始终没有断层。即使是经历了近代中国的被殖民和被瓜分,它依然顽强地坚守自我,凭借其坚韧的内核渡过漫长的岁月,在新的时代脱胎换骨,展现出骨子里的精髓与骄傲。
1 近代文明没落的低谷期
中华文明在封建王朝曾经创造了诸多辉煌,一度领先于世界。然而到了近代中国,文明旁落不说,反而落到屈辱挨打的地步,成为中华民族最多灾多难的一段历史。这其中的巨大落差,不但给古老的文明本身抹上一层油污,而且让无数有志之士深以为耻。这个具体的表现过程,在中国史研究专家基辛格博士的著作《论中国》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论中国》认为中华文明的旁落始于满清王朝,这是确凿无疑的观点。康乾盛世造就了满清皇帝的狂妄无知,忽视了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兼容并蓄。当统治者拒绝吸纳后,其实是在为后面的落后挨打埋下伏笔。毕竟,当马嘎尔尼使团带着西方的科技和文明成就,向这个被西方人认为是“世界上最灿烂、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地球上最杰出的一国人民”交好时,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怎么样都是件和气生财的好事。但是,沉溺与帝国盛世的乾隆皇帝却不这么认为,而是将之看成桀骜不驯、傲慢无礼之举,断然拒绝了西方人要求通商合作的好意,将现代文明隔绝到了中华文明之外,失去了与外界交往的通道,致使文明失去刺激的动力,沉到低谷,在世界文明史上渐渐丧失了话语权。
2 现代文明蜕变的挣扎期
古语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中华文明在近代走向衰落时,那种骨子里的韧性和不服输,迫使时代的精英知识分子奋发图强,思考解决之道。于是,鸦片战争之后有了魏源的“以夷制夷”,也催生了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即使一向被人认为是落后腐朽的清政府,也积极着手在内部进行改革,如发展民营经济,普及现代教育,修建铁路桥梁,装备新式军队等,试图在保存现有体制的基础上,重振大清帝国的气派与辉煌。而国内屡次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变动,如“戊戌变法”、“清末立宪”、以及几次大规模的留洋运动,这些运动均以救亡图存为目标,反映了中华文明在即将遭受灭顶之灾前的自我求生之路,这些运动也最终导致了封建王朝的覆灭。之后清帝退位,民国成立,不过文明尚未站稳脚跟,军阀混战即开始,此后一直到日本侵华,文明始终处在动荡飘扬中。但即使艰险如此,文明的变革初心未改,及至新中国成立,结束了百年的不安与动荡,中华文明才艰难地完成了从衰败到光明的蜕变之路,开始在前进的道路上跃跃欲试。
3 当代文明崛起的腾飞期
在上古神话中,凤凰要向成为百鸟之主,必须经历痛苦的涅槃过程,中华文明也是如此。新中国的成立打破了阻挠社会发展和文明发展的障碍,但在最需要开眼看世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拉起一道沉重的铁幕,开启了长达四十多年的冷战。这个时期不但阻挡了新中国迈向世界的步伐,隔开了我们与先进科技之间的差距,而且禁闭了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中华文明也停留在原地踏步阶段。
但是,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碰撞的过程。在禁闭了近30年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中华文明再次开启了与西方文明碰撞的时机。虽然,最初的接触带来的是茫然失落和仓惶徘徊的心态。然而,用基辛格的话来说:“中国人一直是聪明的现实政治实践者和战略学的学生”,“中国理想强调不显山露水地、间接地、有耐性地提升相对优势”。在短暂地迷茫痛苦后,中华文明迅速调整了方向,养精蓄锐,以发展经济、提高民生为根本,不仅连年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大幅度提高了民生水平,以人口基數排名全球第一的国家创造了国富民强的世界奇迹,展现了中国崛起的力量。并且,在雄厚的经济支持下,中国平安地度过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联盟的解体,化解了台海危机,与美国建立了良好的外贸关系,在世界大势中不声不响地站稳了脚跟,走向了新的发展之路。
进入新的世纪以后,也就是在改革开放进行到四十年后,中华文明在长久的蛰伏中攒足了实力,开始对外展现出新的魅力。不但奠定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如全球随处可见的基建工程、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等等,展现了国人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而新“一带一路”和“东盟”、“亚投行”等国际合作战略的实施,更是将中国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奇迹推广到世界各地,彰显了国家的实力。可以说,这既是一条大国复兴之路,也是中华文明的再次崛起之路。相信在当下,伴随着汉文化在全球的热度,中华文明将会再次绽露光芒,以其跨越千年的处世哲学,为世界和平、天下大同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智慧之路,在未来重归文明的巅峰。
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文明有泪点、也有痛处;有耻辱,也有振奋。但历史的车轮将它推向前台时,它已经经受了时代的考验,浴火重生,自信自强自立、开始了大放异彩的时期。身为年轻的读者,我深知我们的国家古老而又年轻,我们的文明博大而精深,我欣喜于它的成就,我更期盼于它的成长。我相信,当世界开始变成地球村,当我们的国家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依照中华文明的发展之路,它终将成为普世价值,在人类历史上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现实文明写照。
参考文献
[1][美]基辛格,译者胡利平、林华、杨韵琴、朱敬文:《论中国》[M],中信出版社,2012年10月。
作者简介:
杨博涵(2001-),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特长:写作、历史研究、主持、英语口语、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