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的知识难度和技能要求在持续提高,导致部分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逐渐变得消极,教师应集中创新理念和教学力量改变这种不良状况。任务驱动法在突出学生主体意识方面作用显著,有利于转变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被动地位。文章主要探究了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和措施,以期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革新化学教学结构提供可靠的帮助和建议,借助有趣的学习任务唤醒学生的化学求知欲望,使高中化学教学体系重现生机。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在兼顾学生学业成绩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做事与做人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教育目的转向关注学生的核心能力,目的的变化会带来方法的革新。在这样的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因其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多重特征,而活跃在教育变革的舞台上,在高中学段也有应用前景,但是项目式学习的实施必须考虑到我国国情,一方面我国教育以分科课程为主,直接套用国外项目式学习实施的一般流程恐会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OK)对中低度近视病人近视控制效果,分析影响近视控制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并佩戴OK镜的中低度近视病人73例(OK镜组)和同期验光配框架镜的中低度近视病人82例(框架镜组),比较两组戴镜前、戴镜6个月、1年、2年、4年眼轴长度增加量,观察配镜前、配镜后4年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等指标变化,分析影响近视进展控制的因素。结果
目的 比较长期配戴球面和环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是否存在差异,探讨不同设计角膜塑形镜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隐形眼镜门诊验配球面和环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长期配戴2种不同设计角膜塑形镜且停戴镜片1个月后角膜散光变化的差异,并分析角膜散光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156例,其中球面设计角膜塑
目的:探讨对近视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角膜并发症的影响,为近视干预提供有利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的100例近视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持续配戴角膜塑形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平均曲率)、角膜并发症发生及处理对策。结果:与配戴角膜塑形镜前相比,配戴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提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联合吞咽-摄食训练在后颅窝肿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2021年1月1日收治的81例后颅窝肿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后颅窝肿瘤术后常规吞咽-摄食功能训练护理,观察组采用时效性激励联合吞咽-摄食训练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干预4个月后分别采用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吞咽功能评价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伴随皇权发展的产物,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杰出成果,其中对监察官员“位卑权重”的设计堪称是帝王统御百官权谋之术的典范。本文透过历史分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起源与发展,运用权力的视角和对比的方法对“位卑权重”的制度设计加以剖析,分析其产生机理、设计用意、历史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青少年长期配戴角塑镜的影响。方法:100例青少年分成8~11岁组、12~14岁组、15~17岁组,均配戴角膜塑形镜12个月,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眼球参数相关指标情况。结果:配戴后各月各组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缩短,8~11岁组BUT低于12~14岁组、15~17岁组(P<0.05);配戴前后各组泪液分泌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
社区给排水管网具有物质运输和废水排除的功能,是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命脉”。随着智慧社区的推进,对数字化、信息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网三维模型大多数将室内外割裂开,不能进行室内外可视化表达,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用户通常需要根据不同尺度的管网空间数据进行业务分析。建筑信息模型BIM集成3D GIS技术可实现三维场景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应用分析,不仅实现空间基础
为了更合理地评价开关柜绝缘状态,挖掘开关柜异常数据蕴含的价值,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DBSCAN的开关柜绝缘状态评价方法。首先计算绝缘状态检测数据暂态对地电压和超声波的偏差量,消除背景噪声;将绝缘状态偏差量与开关柜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和运行年限构成开关柜绝缘状态的特征量,并建立开关柜的多维特征数据集。然后采用K平均最近邻法和数学期望法生成DBSCAN算法的扫描半径r和最少数目MinPts的候选参数,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