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周贤珍 表演人生“不安分”

来源 :福建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itrily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是难舍的情怀
  和《红楼梦》中端庄甚至刻板的“王夫人”不同,戏外的周贤珍,据她自己称有着“不安分基因”。周贤珍的“不安分”既有与生俱来的成分,也有后天经历的催生。“出生时就给母亲带来产后大出血的‘灾难’。”周贤珍回忆道,后来居无定所的漂泊也给她的性格添加了几分“不安分”的元素。
  周贤珍出生于1932年,当时局势动荡,抗日战争爆发后,她随家人四处辗转,后来一路南下抵达福建。
  对那段在福建度过的时光,周贤珍记忆犹新。她毫不犹豫地将那段逃难期间在福州、莆田、永安等地读小学的日子,概括为“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的“幸福童年。”
  囿于物质的拮据,尽管父亲是农业方面的专家,那时家里的饭桌上也总是千篇一律,唯有芥菜、萝卜可填腹,偶尔出现几粒花生米,就算改善伙食了。那时,对周贤珍来说,最大的乐趣就是放学后撒腿钻进果园去偷吃荔枝、龙眼等新鲜果子。
  到文山女中(今福州八中)读书,周贤珍第一次离开父母加入了住校生的行列。去学校的路上,她经常能看见卖光饼的小贩沿街叫卖。
  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周贤珍至今无法忘却。那天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福州的西湖上空焰火齐放,周贤珍站在拥挤的人群中应着欢腾声高呼,“那个兴奋啊,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后来因父亲职位调动,周贤珍随同前往台湾,后又辗转各地。直到2012年,她参演的音乐剧《断桥》在福州上演,才促成了周贤珍与福州的再次聚首。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童年时,周贤珍就对福建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溜到祠堂前的广场看高甲戏。《张文祥刺马》《镜花缘》等戏剧中的精彩场面,转移了她倥偬岁月中漂泊的不安与担忧。
  周贤珍表演生涯的首场秀也是在福州。她记得当年的一个圣诞节夜晚,在偌大的礼堂中,她捧着蜡烛扮演小天使。只是当时那个娇小、还有些怯场的小女孩,并没有想到那竟成为自己演艺征途的一个起点。在那之后的几十年,她的生活和表演再也分不开。
  在拍摄电视剧《惠安女》时,她重返旧地。在曾度过一段少年时光的惠安县,周贤珍穿戴着当地妇女的典型装束,将惠安女勤劳坚韧的豪杰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对周贤珍而言,福建不仅仅是个地名,同样也是难舍的一份情怀。
  戏里戏外“王夫人”
  说到周贤珍演过的角色,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87版《红楼梦》中的“王夫人”,那个谦和贤淑的雍容妇人,端庄稳重之外也带着一股不动声色的泼辣。周贤珍很清楚,王夫人的角色举足轻重,但也只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配角,虽然身份显赫,戏份却不多。这一艺术形象的扮演,却被周贤珍视作对自身艺术生涯的“最高奖赏”。
  红楼剧组培训班成立后,周贤珍同人选的其他演员一起走进“大观园”,接受为期3年的拍摄准备。有很长一段时间,周贤珍始终捉摸不透剧组选她出演“王夫人”一角的用意。她找到时任编剧之一的周岭问:“你们为什么选我演王夫人?”周岭干脆利落地回答了3个字:“气质像。”周贤珍顿时蒙掉:“天啊!气质是什么呀?”那会儿她完全没参透“气质”这个东西。
  时隔20年,在央视《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节目中,导演王扶林回应了他的演员选拔标准,多少能说明所谓“气质”的真正内涵。王扶林明确地说,当时,演技并未被他列为物色演员的首要考虑,真正的决定因素是演员的素质和表演潜能。
  周贤珍演戏有一个习惯,每演一个角色前,她总要思索关于“这一个”的问题。就是介入每一个荧屏新形象时,细致拿捏“这一个”与其他角色的微妙差异。从角色内化的精气神,到外部显现的行为举止及体貌特征,她都力求栩栩如生地演绎。也许正是这种自觉的角色意识,帮她达到了剧组的“气质”要求。
  当时是1984年,此前30多年的舞台剧表演,使她相比表演经验欠缺的剧组其他演员,具备了相当丰富的演出经验。但周贤珍毫不怠慢,为了捕捉“王夫人”的神韵,她不仅在片场同王扶林较量演技,在拍摄之外也见缝插针,做足案头工作,围在红学专家周汝昌身边探讨角色把握。
  戏外的“大观园”也成了周贤珍的操练场。在演员年龄普遍偏小的摄制班底中,周贤珍也担当起大家长“王夫人”的角色,掌管几百号演员的纷繁琐事,年轻人外出都要向她请假。
  回顾那段拍摄往事,周贤珍意犹未尽。阔别几十载,再见贾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时,她紧紧拉着对方的手合不得松开,语气高昂:“找机会一定要再合作!”
  “玩命”表演
  周贤珍最近一次登台演出的作品是音乐剧《断桥》,她在其中饰演老年白兰。尽管年过八旬,她的表演功力依然不减当年。
  作为老戏骨的周贤珍再次出山,也并非出人意表。早在退休时,周贤珍就曾放话:“只要身体吃得消,一个电话来,剧组有邀请我就会尽量去参加拍摄。”舞台创作被她标注为颐养天年的另类方式,對此她给出的解释是:“不习惯过安宁的日子。”
  在周贤珍看来,但凡角色,不论大小,都有其特定的人生,因而也就能带来创作的乐趣。在这一点上,她同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达成了共识:“人生所有的欢乐都是创造的欢乐。”为此,周贤珍在梳理自己以往的艺术经历时,将之归结为“一次幸福的旅行”,“既有旅途的艰辛也有成功的喜悦”。
  拍摄电视剧《杨家将》时,长期生活在江南的周贤珍,应陕西电视台之邀赴黄土高原饰演萧太后。初次抵达黄土高原,变身“萧太后”的周贤珍就被要求骑上马背,在两军对垒的“古战场”督战。片场硝烟滚滚,场面几度失控。周贤珍的马受惊,横冲直撞,几乎要将她从背上甩下。彼时,周贤珍为了这部戏刚学会骑马没几天,两条腿之前就因卡在木桩里受伤,尚未痊愈便带伤上阵。飞沙走石中,她头上的皇冠已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紧急关头,周贤珍急中生智,想起上马前技术人员交代的应对策略,双手抓紧马鞍,两腿夹紧马肚,最终化险为夷。站在外围的导演和制片都惊得一身冷汗,周贤珍却像个恶作剧的制造者,忍不住笑了出来,简直像在“玩命”。
  周贤珍对表演的痴迷远不止于此。35岁那年,按照预定轨迹,她本该步入事业的“黄金档”。无奈风云突变,“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周贤珍瞬间从一名艺术表演者变为了工厂的普通工人。她被分配到一家汽修厂,整天和机器打交道。她不甘心“艺术生命”就此夭折,于是找来同厂的工人,组建起一支非正式的话剧队伍,编排起话剧《山村小站》,演遍了汽修厂所在城市的各县汽车站。
  当时周贤珍一人分饰多角,既做演员又改剧本,精力严重透支,有一次竟稀里糊涂地误吞十几片安眠药,医院一度下达了病危通知。对于那场惊险,周贤珍依然谈笑风生,好像说的只是一个戏中角色的故事。至今她都只认一个理:迷恋舞台,没治!
  女儿顾艳执意要走演艺道路,周贤珍也曾担心和劝诫,但终究没能拗过女儿的拧。后来顾艳考进了上海戏剧学院,周贤珍说,“那是‘不安分’基因的遗传”。
其他文献
吴旭君,1932年生,泉州德化人,毛泽东的保健护士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零五医院原副院长,贴身护理毛泽东健康长达21年。  看毛泽东接见外宾的一些新闻和电影纪录片时,有人会注意到,毛泽东身边经常会出现一位女护士,她就是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对于她的名字,毛主席曾风趣地说:“‘无细菌’这名字好,她是搞医务工作的,讲究卫生,没有细菌,这样就可以不生病嘛。”  其实,对于毛泽东来说,吴旭君并不仅仅是自己
期刊
年沙县小吃全国分布及发展趋势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外出经营沙县小吃业的沙县本地人超过6万人,小吃经营年营业额突破40亿元,纯收入约8亿元。随着从业人员不断壮大,沙县小吃已形成产业规模。沙县小吃在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截至2013年2月,全国沙县小吃店的总数约为25000家,在全国所有餐饮店的统计中,沙县小吃店的数目超过兰州拉面(21000家),约为肯德基门店数目(1
期刊
是有龙岩人的地方,都在传唱着自己的歌谣——龙岩采茶灯。  一手执扇,一手提着茶篮,一群天真烂漫的山村姑娘,迈着轻盈、细碎的脚步,在明朗、欢快的音乐节奏下,跟随着风趣的茶公、茶婆攀山越岭。登石阶,过小溪,她们又说又唱又跳,穿行在茶花盛开的山野间,时而蹲下采茶,时而起身快步小走。几只蝴蝶飞来,她们便丢下手中的活儿争先扑蝶,笑声阵阵,好不欢乐!  这是一出广大龙岩人耳熟能详的歌舞。采茶灯是龙岩人眼中的吉
期刊
江成鸿,1973年生,福州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福建省目前唯一的血管瘤博士,于2013年10月成功完成全国第一例公开的“中国式换脸”手术。  年11月4日,这一天江成鸿一共做了5台手术。坐诊、查房、手术、做研究,每天忙碌在高强度的医务工作中,江成鸿只好借助拔罐来消除一天的疲劳。  在江成鸿看来,整形一共分为两大部分: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是把健康的人打造得更美,而
期刊
林同炎(1912-2003),祖籍福州福清东瀚乡,原名林同棪,西方常称之为T.Y.Lin或Tung-yen lin;华裔美国工程专家,第一位亚裔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加州大学终身荣誉教授;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预应力混凝土奖”被命名为“林同炎奖”,是美国科技史上第一个以一个华人名字命名的奖项。  年,林同炎从美国留学归来,参于成渝铁路建设。他有一位上级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一天,这
期刊
这是一个很俗的话题,但是随着被戏称为“一年一度人类规模最大的迁徙”的春运又一次拉开大幕,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又开始在人群中蔓延。  “今年什么时候回家?”“你买到回家的火车票了么?”这似乎成了这个特定时间段人们的问候语。据预测,2014年春运客运量将达到36.25亿人次,比去年增加了2亿人次。而在春运首日1月16日,福州火车站迎来旅客发送小高峰,全日客发7.8万人,较平日增幅60%。也就是说,越来越
期刊
家浜》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京剧样板戏,它讲述的是新四军与日本兵斗智斗勇的故事,其中人物原型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宁德籍的战士。宁德常出勇将雄兵,而陈挺将军更是其中不可不提的一位。  在革命斗争中成长为干将  上世纪初,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但在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闽东地区,这场革命的脚步却姗姗来迟。1930年,渴望迎来新气象的陈挺,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一生的军旅传奇。  这是陈挺一生最重要的一年。
期刊
事件回放:  2011年6月24日晚,在厦门市金泰路与吕岭路交叉路口附近,张辉、张涵、刘元飞三人见义勇为,替凌女士夺回被抢包裹,劫匪拔刀,三人不同程度受伤,张涵现仍在进行康复治疗。2013年,三人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  2011年6月25日,凌晨的钟声刚过不久。刘荣国接到厦门市中医院的电话,那头的声音短暂又急促:“你有几个小伙子受伤了,正在我们医院急救。”  刘荣国猛地惊醒,当时他还在睡觉。
期刊
蛇是很多人所惧怕的动物,人们遇到蛇往往避而远之,然而在南平有一个地方,人们不仅不怕蛇,还喜欢亲吻蛇,当地每年都会上演人蛇共舞的一幕。  只见男女老少,人手一蛇,有的甚至一个人将几条蛇握于手中,或使之盘错在脖子或腰间,还有的几个人扛一条大蛇。这些蛇小的有几两、几斤,大的达几十斤。这便是南平樟湖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蛇节”的盛况。  实际上,不仅是南平樟湖,福建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崇蛇的文化,大到将蛇供奉起来
期刊
“要不是你,我这笔钱真没了!张老师,谢谢你。”2013年5月8日,陈女士从张荣手里接过最后一笔2000元欠款,感慨不已。这个对于张荣来说再熟悉不过的还债场景,已上演了16年,这天是最后一次。  “终于还完了,”张荣笑着说,“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整个人轻松多了,从此晚上都能睡个安稳觉了!”没有人知道他笑里的苦与泪,替亡妻还债50多万元的16年长路,黑发熬白,皱纹渐长,终于守住了一个承诺。  亡妻欠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