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的声乐教学一般以西方美声唱法教学体系为主,为了是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得到传承,就要摒弃社会普遍认为的“民族声乐唱法是不科学的落后的”等错误观点。本文将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民族声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的意义做出了分析,提出了高校民族化声乐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族化;教学体系;高校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声乐艺术是人类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声乐艺术的歌唱内容一般源于民间,人们通过声音表达的内心感受,例如西方经典的歌曲《桑塔·露琪亚》、《我的太阳》等都来源于西方国家的民族民间歌曲。近些年,通观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依然单纯的建立在西方的外来声乐教学体系基础上,以西方声乐体系为标准来对演唱曲目做出审美评价,发展模式趋于单一。然而我国民族民间声乐艺术文化多彩斑斓,如若不加以发展,会是文化界的重大损失,因此,高校民族胡声乐教学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一、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单一
20世纪末关于声乐唱法是唯“美”还是唯“民”的争论在声乐界普遍存在,一些声乐教材或是声乐比赛都划分为“美声组”和“民族组”,在外来西方发声体系的大肆侵领下,甚至连声乐教师都认为民族唱法是反生理的发声方法,与世界先进的发声方法有差距,很难与国际声乐届公平的交流。经过声乐教学长期的实践探索,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目前,声乐教学理论书籍与优秀的声乐歌曲可选性不大,缺乏完整的理论与教学实践体系。在声乐教学与实践中,例如全国范围的声乐比赛,选手的演唱技术都很高,但来自于祖国四面八方的演唱者,他们师出不同,然而在演唱技巧与风格特色等差异性不大,几乎谈不上演唱特色风格,音色有很强的辨识度。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的去模仿,教师不讲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不懂如何运用歌唱的技术去表达的情感,“教”与“学”的单一化使声乐教学与国际脱轨,与音乐审美不相适宜。我国20世纪中后期涌现出的郭颂、郭兰英、德德玛、李谷一、关牧村、才旦卓玛等老一辈歌唱家的音色有很强的辨识度,表演风格也与我国民族风格结合较紧密,例如:《珠穆朗玛》、《草原夜色美》、《人说山西好风管》、《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很受我国民众的喜爱。21世纪初由于受西方教学理念的影响,独特音色的歌唱家却越来越少,高校声乐教学逐渐形成不自信尴尬局面,甚至会对民族唱法有抵触的看法,使我国传统音乐不能得到传承。有些高校取消了民族民间音乐课,即使开设了,也对学生没有模唱的要求,导致高校声乐教学过分的强调学生歌唱的技术训练,将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丢到一旁,使声乐教学成了发声技术训练课。
二、高校声乐民族化教学的意义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我国,应该体现多民族风格特点的声乐教学。她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地方音乐色彩是民族音乐风格形成的核心地方高校作为音乐文化传承的基地,在民族声乐教学在内容与方法上肩负着传承与发扬民族声乐文化的重任。
要切实高校民族化声乐教学,肩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为使命,首先应从高校声乐教师的教学观念入手。我国的民族音乐与传统的声乐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有着悠久的音乐发展历程。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开展应围绕我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核心,结合西方发声方法的优势,在演唱风格和技巧上体现民族性,培养出掌握我国民族声乐文化的人才。高校声乐教学在内容上也要体现出民族性,首先,民族声乐作品的旋律体现出我国民族音乐风格。我国幅员辽阔,56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民族音乐特色,音乐风格突出。其次,我国民族文化教育在根本上与自身的艺术审美取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声乐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与自己民族息息相关的民族声乐作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很容易理解与诠释这些作品。再次,民族声乐作品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播的重要方式,高校声乐教学弘扬传播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民族化声乐教学的体现。
三、高校声乐民族化教学改革的建议
目前,为推进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教师应正视民族化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声乐教学中将高校声乐教学作为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重要任务,加强民族声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突出我国民族特色,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做法与经验,以供大家参考交流。
首先,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民族声乐艺术与文化的热爱与理解。我国的戏曲有三百六十多种,是民族声乐的发展的重要分支,他的音色、发声和咬字在民族声乐唱法中蕴藏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语言与戏曲元素,音响效果也是独具特色。如果将国家化的西方美声发声方法过多的融入民族歌曲演唱中,会使民族歌曲特色韵味缺失,生硬的中西融合会阻碍与压制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与民族自豪感,这样很不利于发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因此,高校声乐教学应在教学中将民族声乐与西方美声的关系协调处理,以把握住民族歌曲的特色为主线,展示民族化声乐教学特色,使学生不断受到民族声乐文化的熏陶,热爱民族声乐文化,促使我國民族声乐保持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次,高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声乐教学理念。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域文化差异显著,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方法也应地域的差异会存在一些不同。大致趋于两种教学模式:以西方美声的发声方法为主体,演唱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的歌曲;以民族歌曲为主体,在其基础之上运用西方美声的演唱方法。两种模式得出的教学效果和演唱效果各有不同。但从我国民族与西方美声这两大唱法的优势来看,教师在教授初学的学生时,基本会用美声唱法入门,打通学生的发声通道,用美声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我国传统的民族歌曲,来打好发声技巧的基础。对学习民族声乐唱法的学生,教师不仅要打通声音通道的同时,还要要注重教授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对侧重于美声唱法的学生,更要加强其民族声乐文化知识的学习,使演唱不拘泥于歌唱形式。
再次,在声乐教学中还要丰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曲目。高校声乐教学选用的曲目多为西方艺术声乐作品为主,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认识与理解会相对薄弱。例如长期受美声唱法训练的学生因受外国作品发音咬字方法的影响,对演唱中国传统民族歌曲的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多注重安排学生对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最后,促进高校民族化声乐教学的发展。戏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类的声乐作品在高校声乐教学内容中因为比较难拿捏,戏曲类的声乐作品可选性也比较少,教师在选曲时由于自身对此类乐曲尚没有很好的掌握,也会在教学中刻意的去避免戏曲风格的声乐作品,这些情况都会阻碍声乐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因此,民族化声乐教学欲求发展,特别要注重高校教师对戏曲类声乐作品的学习与创作研究。教师首先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戏曲有一定的掌握,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在教学时,根据所学的戏曲作品来训练学生发声咬字等技巧;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戏曲表演活动实践,与学生共同提高对传统戏曲的了解与认识。时下,原生态唱法成为大众喜爱的声乐形式,高校还应借助社会、民众极力追捧原生态唱法的发展趋势,将原生态唱法的内容加入声乐教学的内容中,这样既迎合了现代百姓审美,又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开辟出了新的天地。这些对推进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教育、弘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高校民族化声乐教育是我国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地方高校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发挥地方特色的优势,推进地方高校民族化声乐教学的发展,切实增强我国民族地方音乐的传播。突出民族化的声乐教学的内容,大力发展民族声乐文化。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能够进行完美的融合与平等的交流。,只有这样,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能够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陈旸.高师声乐教学民族化路径探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6(06).
[2]阳赛玉.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民族化问题[J].艺术研究,2014(04).
[3]赵密密.民族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分析研究[J].黄河之声,2014(03).
[4]高宇.二十一世纪中国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民族化;教学体系;高校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声乐艺术是人类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声乐艺术的歌唱内容一般源于民间,人们通过声音表达的内心感受,例如西方经典的歌曲《桑塔·露琪亚》、《我的太阳》等都来源于西方国家的民族民间歌曲。近些年,通观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依然单纯的建立在西方的外来声乐教学体系基础上,以西方声乐体系为标准来对演唱曲目做出审美评价,发展模式趋于单一。然而我国民族民间声乐艺术文化多彩斑斓,如若不加以发展,会是文化界的重大损失,因此,高校民族胡声乐教学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一、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单一
20世纪末关于声乐唱法是唯“美”还是唯“民”的争论在声乐界普遍存在,一些声乐教材或是声乐比赛都划分为“美声组”和“民族组”,在外来西方发声体系的大肆侵领下,甚至连声乐教师都认为民族唱法是反生理的发声方法,与世界先进的发声方法有差距,很难与国际声乐届公平的交流。经过声乐教学长期的实践探索,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目前,声乐教学理论书籍与优秀的声乐歌曲可选性不大,缺乏完整的理论与教学实践体系。在声乐教学与实践中,例如全国范围的声乐比赛,选手的演唱技术都很高,但来自于祖国四面八方的演唱者,他们师出不同,然而在演唱技巧与风格特色等差异性不大,几乎谈不上演唱特色风格,音色有很强的辨识度。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的去模仿,教师不讲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不懂如何运用歌唱的技术去表达的情感,“教”与“学”的单一化使声乐教学与国际脱轨,与音乐审美不相适宜。我国20世纪中后期涌现出的郭颂、郭兰英、德德玛、李谷一、关牧村、才旦卓玛等老一辈歌唱家的音色有很强的辨识度,表演风格也与我国民族风格结合较紧密,例如:《珠穆朗玛》、《草原夜色美》、《人说山西好风管》、《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很受我国民众的喜爱。21世纪初由于受西方教学理念的影响,独特音色的歌唱家却越来越少,高校声乐教学逐渐形成不自信尴尬局面,甚至会对民族唱法有抵触的看法,使我国传统音乐不能得到传承。有些高校取消了民族民间音乐课,即使开设了,也对学生没有模唱的要求,导致高校声乐教学过分的强调学生歌唱的技术训练,将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丢到一旁,使声乐教学成了发声技术训练课。
二、高校声乐民族化教学的意义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我国,应该体现多民族风格特点的声乐教学。她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地方音乐色彩是民族音乐风格形成的核心地方高校作为音乐文化传承的基地,在民族声乐教学在内容与方法上肩负着传承与发扬民族声乐文化的重任。
要切实高校民族化声乐教学,肩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为使命,首先应从高校声乐教师的教学观念入手。我国的民族音乐与传统的声乐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有着悠久的音乐发展历程。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开展应围绕我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核心,结合西方发声方法的优势,在演唱风格和技巧上体现民族性,培养出掌握我国民族声乐文化的人才。高校声乐教学在内容上也要体现出民族性,首先,民族声乐作品的旋律体现出我国民族音乐风格。我国幅员辽阔,56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民族音乐特色,音乐风格突出。其次,我国民族文化教育在根本上与自身的艺术审美取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声乐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与自己民族息息相关的民族声乐作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很容易理解与诠释这些作品。再次,民族声乐作品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播的重要方式,高校声乐教学弘扬传播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民族化声乐教学的体现。
三、高校声乐民族化教学改革的建议
目前,为推进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教师应正视民族化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声乐教学中将高校声乐教学作为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重要任务,加强民族声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突出我国民族特色,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做法与经验,以供大家参考交流。
首先,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民族声乐艺术与文化的热爱与理解。我国的戏曲有三百六十多种,是民族声乐的发展的重要分支,他的音色、发声和咬字在民族声乐唱法中蕴藏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语言与戏曲元素,音响效果也是独具特色。如果将国家化的西方美声发声方法过多的融入民族歌曲演唱中,会使民族歌曲特色韵味缺失,生硬的中西融合会阻碍与压制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与民族自豪感,这样很不利于发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因此,高校声乐教学应在教学中将民族声乐与西方美声的关系协调处理,以把握住民族歌曲的特色为主线,展示民族化声乐教学特色,使学生不断受到民族声乐文化的熏陶,热爱民族声乐文化,促使我國民族声乐保持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次,高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声乐教学理念。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域文化差异显著,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方法也应地域的差异会存在一些不同。大致趋于两种教学模式:以西方美声的发声方法为主体,演唱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的歌曲;以民族歌曲为主体,在其基础之上运用西方美声的演唱方法。两种模式得出的教学效果和演唱效果各有不同。但从我国民族与西方美声这两大唱法的优势来看,教师在教授初学的学生时,基本会用美声唱法入门,打通学生的发声通道,用美声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我国传统的民族歌曲,来打好发声技巧的基础。对学习民族声乐唱法的学生,教师不仅要打通声音通道的同时,还要要注重教授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对侧重于美声唱法的学生,更要加强其民族声乐文化知识的学习,使演唱不拘泥于歌唱形式。
再次,在声乐教学中还要丰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曲目。高校声乐教学选用的曲目多为西方艺术声乐作品为主,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认识与理解会相对薄弱。例如长期受美声唱法训练的学生因受外国作品发音咬字方法的影响,对演唱中国传统民族歌曲的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多注重安排学生对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最后,促进高校民族化声乐教学的发展。戏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类的声乐作品在高校声乐教学内容中因为比较难拿捏,戏曲类的声乐作品可选性也比较少,教师在选曲时由于自身对此类乐曲尚没有很好的掌握,也会在教学中刻意的去避免戏曲风格的声乐作品,这些情况都会阻碍声乐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因此,民族化声乐教学欲求发展,特别要注重高校教师对戏曲类声乐作品的学习与创作研究。教师首先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戏曲有一定的掌握,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在教学时,根据所学的戏曲作品来训练学生发声咬字等技巧;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戏曲表演活动实践,与学生共同提高对传统戏曲的了解与认识。时下,原生态唱法成为大众喜爱的声乐形式,高校还应借助社会、民众极力追捧原生态唱法的发展趋势,将原生态唱法的内容加入声乐教学的内容中,这样既迎合了现代百姓审美,又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开辟出了新的天地。这些对推进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教育、弘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高校民族化声乐教育是我国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地方高校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发挥地方特色的优势,推进地方高校民族化声乐教学的发展,切实增强我国民族地方音乐的传播。突出民族化的声乐教学的内容,大力发展民族声乐文化。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能够进行完美的融合与平等的交流。,只有这样,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能够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陈旸.高师声乐教学民族化路径探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6(06).
[2]阳赛玉.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民族化问题[J].艺术研究,2014(04).
[3]赵密密.民族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分析研究[J].黄河之声,2014(03).
[4]高宇.二十一世纪中国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