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小学生语文课堂孤独感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学科领域的逐步深化,课堂上教师该怎样尽力提供一个有利于展示、实现而不是限制和压抑学生主体性的自由时空,从而消除其课堂“孤独感”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课堂宏观调控和结构上作了如下尝试。
  关键词:小学 语文课堂 孤独感
  一.激活个体自学——变听讲授为自我体悟
  1.充满信任,明确自学要求,引发认知情感。的确,教师充满信任的期待是促使学生形成自信的催化剂。教师在这一“罗森塔尔效应”氛围中适时地揭示自学要求与期待目标,则将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引发为“征服欲”。因为情感因素是认知活动的动机系统,认知指向可以提高情感境界,形成学习的积极动因。这是消除学生课堂孤独感的前提。
  2.揭示方法,保证自学时间,紧张智力活动。方法是认知的拐杖。只有认知要求而无方法无异于把学生置于黑暗的荒野,茫然无措只能使其孤独无望逾加浓烈,刚刚燃起的学习动因便缺少了意志的坚强支撑。提示方法并非相盘托出,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点拨、暗示认知新材料的途径与方向,并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其探究。学生将以紧张的智力活动取代教者支离破碎的讲解。
  3.适时反馈,展示自学成果,强化成功体验。适时反馈是对学生经过意志支撑的紧张智力活动的检查,是暴露学生个性,显示独创性的机会,是对学生展示学习能力与结果这一强烈愿望的满足,具有感受成功喜悦、增强后继学习兴趣的巨大作用,是发挥其主体性的又一体现。
  二.张扬小组功能——变“独木难秀”为“争荣共生”
  植物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单调,没有生机,会枯萎死亡:当众多植物一起生长时不仅根深叶茂,而且生机盎然,竟相争荣。“共生现象”给我们传统教学中名存实亡的“学习小组”的功能指明了方向。学习小组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程度,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经过自学的学生个体在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吸纳、讨论碰撞中验证自身、取长补短、激发灵感、趋同异见、明晰难点,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设置小组“集体空间”。传统的秧田式座位缺乏“生生交往”的活动空间,是教师主宰控制课堂行为的固有模式,较难组织起“讨论——借鉴”的合作学习。实践证明,扇形、马蹄形、圆形等座位成为学生交往协作的较理想空间组合,且强化了学生的小组协作意识。
  2.加强小组合作指导。①培植学习组长,形成集体核心,赋予调控小组学习的权力,促其分工、整合小组学习过程这一能力的形成。②优化组合,共同提高。学习小组应由优、良、后进学生构成,从而为中下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借鉴、交流、锻炼的机会。③积极倡导求同存异。语言文字具有内涵丰富、形神兼备的特征;而理解语言文字的方法、过程又因个人不同而显出差异。作为小组应在积极趋同的前提下倡导畅所欲言,展示结果更重过程,允许保留不同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语文学科的特点。④教者应主动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艺术地设疑激趣,审慎地抓疑解难,提高小组学习的境界。
  三.强化“脑筋振荡”——变单向受授为多向启动
  思维属于艰苦的劳动过程。心理学家把发动大家开动脑筋,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出主意、想办法称为“脑筋振荡”。人不断地参与各种脑筋振荡,定能振荡出新的创意,迎接更大的挑战。
  我们在主动放手让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再极大地发挥小组内交流吸纳、趋同存疑的作用,此时,加强细习的学习结果反馈、“组——师”交流已成必然。教师应雍容大度地鼓励并接受学生的主动质疑(变“启动”为“受动”),并巧妙地以小组汇报为基础创设组间质疑互动的机缘。我认为此时教师的策略有:
  1.待问设疑。教师应在小组学习完毕后多问常问,诸如“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吗”“你们小组有争论难决的问题吗”的一些问题。
  2.反抛激荡。小组汇报后教师应明智地反抛:xx小组认为这段文字应如此朗读,你们认为如何?又如:他们认为彭总电闪雷鸣般地发作只是对团长失职行为的愤慨,有不同意见吗?请小组间展开争论。
  3.整合升华。此环节是在组际充分辩论趋同的基础上,教师作权威性、升华性小结。这是教师主导性的有机体现,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充分肯定和学法总结的最佳时机。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课堂气氛、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影响学生对形象的感知和情感的体验。在教学实跋中,我深深认识到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变授为导,善于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
其他文献
一看到这个标题,你肯定会呵呵一笑,说:“这哪是什么问题呀?当然是2只袜子成一双啊!”真是这样吗?不不不,答案可没那么简单。那到底是几只呢?继续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冬日清晨,尼莫很不情愿地起了床,衣服都穿好了,开始找袜子。他把手伸进装有很多袜子的抽屉中,看都没看,随机拽出了2只袜子。接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啊,不同色,不是一双!”  发现取出的袜子不是一双,于是他把取出的袜子又全给放了回
传说中,“魔法爱心”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任何愿望。但是,寻找“魔法爱心”的过程困难重重。据说路上有一条河叫机关河,需要踩着魔法白莲的弟弟——前叶过河。走到河中央的时候。白莲会拿出10块一模一样的蛋糕,其中有一块蛋糕隐含机关,寻找的人有3次机会把这块蛋糕找出来。如果没找对,荷叶弟弟就会使劲转圈,再使劲一摇,把你从荷叶上晃下去,这时,食人鱼就会成群结队地游过来……  小兔子美美第一次听到“魔法爱心”的故事
内容摘要:鲁迅演讲对中国现当代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无论演讲视角还是立言视角,“鲁迅风”和“鲁迅说”在当今中国依然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鲁迅演讲 影响 立言  鲁迅的演讲思想和艺术不仅是其整体文学思想和艺术不可分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中国现代演讲思想和艺术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中国现当代演讲尤其是文学演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鲁迅演讲在当时的影响,主要是社会影响,包括青年的热烈欢迎,当
内容摘要:“零余者”这一文学形象起源于俄国,并在以日本岛崎藤村的《破戒》与中国以郁达夫的《沉沦》为代表的作品中得到发展。它在中日比较文学中深入人心并成为中日青年反映内心世界、反思生存状况的生动写照。而在我国跨入经济社会的今天,“蚁族”、“蜗居”等青年人的发展瓶颈也不断涌现并成为社会关注、研究的新热点。他们的困境与焦虑与“零余者”存在着诸多相似。以《破戒》及《沉沦》为中心,剖析“零余者”的形象特色,
外婆去世已二十一年了,每次想起她,那个满头白发却能挑着两大桶水健步如飞的小脚老太的身影便迅速浮现在我眼前。这二十多年里,我已记不清她曾有多少次出现在我的梦里,梦里的她仍然那么精神,那么硬朗,那么慈祥……   外婆生于1916年,一生命途多舛,饱经磨难,原本夫家、娘家的家境都不好,而偏偏刚过四十,又经受中年丧夫之痛:我外公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去世时,我舅舅他们七兄妹中尚有四个在十岁以下(我母亲当时不到七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高等教育面对新时期成长的大学生肩负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高校职能,对于社会输入优质人才,对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其中高校辅导员是直接面对大学生群体,与大学生直接交流的人。而面对全面大学的新时代,如何在大学群体里,保证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成果,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辅导
逻辑学的用处  有个学生请教爱因斯坦逻辑学有什么用。  爱因斯坦问他:“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人会去洗澡?”  “当然是脏的那个。”学生想都不想,直接回答。  “不对。脏的那个人看到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脏,你觉得他会去洗澡吗?”爱因斯坦反问道。  湖南长沙 许浩然  达不到黄金比  小明今天学了黄金分割,回到家看见爸爸在看电视。小明打量了爸爸一番后,跑
内容摘要: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在词、诗、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本文以苏轼的词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苏轼词作的成就,并对其词作名片《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赏析。   关键词:苏轼 成就 词作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1037.01-1101.08),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
那与我日夜相守的  数字、字母、符号、式子和图形,  像浮在空中轻轻的五色花瓣,  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  像一个个流动的金属音符,  碰撞发出一串串清脆的叮咚之声;  像钢琴上的键盘,  弹奏出悦耳的谐音;  像一道划破长空的闪电,  将我灵感的引线接通。  那数字、字母、符号、式子和图形,  在莫测的变幻里  组合出一个神奇的世界。  而我从方程、公式、图形的直觉  和逻辑推理中,  获得一种
内容摘要:将PBL教学法运用到公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团队意识、培养真正高素质医学人才、提高公管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管专业 PBL 教学法 课程教学  一.PBL教学法在公管专业课程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PBL作为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其具有多种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知识水平、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