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技艺唯一传承人于正勋 从售货员到古建模型专家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la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72岁的于正勋,自幼喜爱古建艺术,研究“样式雷烫样”技艺至今已有四十余年。2008年,他所继承的样式雷烫样技艺成为了崇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他被命名为东城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而他也有可能成为“样式雷烫样”技艺最后一个专业传承人。
  所谓烫样,就是立体模型,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产物。“样式雷”由于制作烫样而得名。雷发达为“样式雷”世家发祥之祖,祖孙七代主持清朝建筑营造事务,是制作烫样的名家。
  工作之余制作“九州清晏”
  说起与古建艺术的结缘,于正勋的思绪被拉回到了1980年,从小就喜欢古建艺术的他,常常一有空就去北京备大公园游览,欣赏公园里的皇家建筑。“时间长了,对于那些古建的一砖一瓦,我都有说不出的喜爱。”于正勋说,当时他的工作是一名售货员,跟古建艺术可谓是“八竿子打不着”,但这并不妨碍他研究古建的热情。
  1980年的一天,于正勋满怀期望地走进圆明园举办的文物展览,希望通过历史资料一睹圆明园辉煌时的精彩,“展览没有我预想的那么丰富,虽然展出了很多历史资料,包括照片、画作等,但却没有任何模型。”于正勋告诉记者,在展览上他还看到了关于“样式雷烫样”技艺的历史资料,得知这是一种模型制作工艺,“但既然有工艺,为什么没有制作模型呢?没有模型算什么展览昵?”年轻的于正勋心有不甘,就亲自找到圆明园管理处去问,希望能做一个模型,参加圆明园的展览。工作人员在得知于正勋当时仅仅是一名售货员后,劝慰他:“你还是该做什么做什么去吧,叉不是专业出身,做什么模型啊?”面对质疑之声,于正勋并没有气馁,他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制作一个模型给大家瞧瞧。
  于是,于正勋在工作之余开始琢磨古代建筑,终日研究雷氏烫样图谱,专攻雷氏烫样制作技艺。而雷氏烫样的技艺其实并不难,当时的于正勋就凭借自己简单的理解,计划用纸做一个“九州清晏”的模型。为什么选择制作“九州清晏”呢?于正勋告诉记者,圆明园号称“万园之园”,“九州清晏”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山环水抱,景色秀丽。虽然如今已好景不再,但历史盛名还是不容小觑的。
  说做就做,从下定决心那一天起,于正勋就开始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并开始一边收集素材,一边学习建筑知识。“做手工模型我不怕,但还原历史上名园和建筑模型比例换算是需要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知识的。”当时已经35岁的于正勋,不惧怕这些困难,一头扎进了制作模型的世界里。他利用工作之余進行学习和制作模型,还拉着妻子段淑琴帮他给制作好的模型上色。直到1984年,于正勋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组样式雷烫样——“圆明园九州清晏”的总体制作,该模型总面积4.5平方米,包含大小房间500多间。于正勋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到圆明园,这让工作人员也非常吃惊。后来,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多位学者研究讨论,认同北大教授、古建筑专家侯仁之的看法——于正勋制作的“圆明园九州清晏”模型总体布局和基本建筑特点符合清乾隆时期“样式雷烫样”的风格。该模型被圆明园管理处定为永久收藏品。
  拜古建专家单士元为师
  圆明园“九州清晏”作品的成功问世,既对于正勋学习“样式雷烫样”给予了肯定,更增强了他传承这项优秀民族传统工艺的决心与信心。
  至此,于正勋学习的劲头也越来越足了。他跟爱人商量,希望能进一步学习古代建筑知识和技术。可爱人有点泄气,“你都四十多岁了,好好上班就行了,还折腾什么啊?”但于正勋不甘心就此放弃自己挚爱的古建艺术,好不容易做通了爱人的思想工作,就又开始“折腾”。“那段时间我看书,查资料,自学建筑学发展史;进大学,找教授,虚心求教,对知识的渴求空前的强烈。”说起学习与成长,于正勋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国家级古建专家单士元。
  “单老用毕生的精力来研究古建知识,特别钟情于‘样式雷烫样’的技艺,全面掌握了这一传统技艺之精髓。算得上是雷氏烫样的传承人。”当单士元知道于正勋也在倾心研究“样式雷烫样”技艺时深感欣慰,便收于正勋为徒。“我是单老唯一一名徒弟,也是‘样式雷烫样技艺’唯一的传承人。”此后多年,于正勋一直跟随单先生勤奋地学习和工作,大量阅读相关的古建史籍及记载雷氏烫样的文史资料,如:《样式雷考》《旨意档》《堂谕私谕档》《清史稿》《东华录》等。
  当然,除了潜心研究“样式雷烫样”技艺外,建筑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填补知识上的空白,于正勋专门去拜访了当时北京建工学院的臧尔忠教授,得到臧尔忠教授的认可,于正勋就成为教授研究生班里的旁听生。“在那里旁听,只学习知识,没有学位,没有文凭。”就这样,于正勋以旁听生的身份走进了大学校园。整整三年时间,臧尔忠教授的课,于正勋一堂不落,学习了很多古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如古代建筑的种类、梁架结构、建筑尺寸换算等等。“我跟臧教授的学生一样,登梯子爬高搞测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于正勋说,不断的学习让他成为半个专业人士,但没有参加相关工作,还是觉得业余。
  1988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公开招聘。于正勋有了从业余身份到专业身份转换的机会。
  挑战修复雷氏烫祥文物
  到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工作的于正勋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在梦想成真的喜悦中,他也不忘勤奋好学,夜以继日地研究制作。“当时面临古建博物馆开馆,需要制作大量古建模型,正是我最热衷的工作。”新岗位上的于正勋干得热火朝天,带领馆里的同事们紧锣密鼓地做着开馆前的筹备工作,一个个精美的模型就这样在满腔的热情和干劲儿之下诞生了。回忆起过往,于正勋脸上满是自豪的神情。他告诉记者,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开馆时60%的模型都是他参与制作或参与指挥统筹的。正式进入专业领域后,于正勋对古代建筑的热情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很快,他便成了京城小有名气的制作古建模型的专家。
  成长总离不开挑战。1989年,于正勋接受故宫博物院专家的建议,修复一件“样式雷烫样”的珍品,即雷氏第七代雷廷昌在光绪年间制作的“北海画舫斋”样品。修复文物,这对于每个古建筑研究人员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更何况是长期制作古建模型的于正勋。面对挑战,于正勋二话没说就接受了,当然,这源于他对自己“样式雷烫样”技艺的自信。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一组快要散架的样品被他完整复原了。在接受鉴定时,古建专家们因看不出作品修复的任何痕迹而大加赞赏,作品的复古高雅之气让专家们爱不释手。而这样的锤炼,也使于正勋更加纯熟地掌握了“样式雷烫样”的技艺。
  这期间,于正勋还修复了梁思成营造学社时的作品——木质结构的“双环亭”模型,修复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在众人的期盼中,于正勋几乎拿出了近乎完美的作品。“修复是还原模型本身,既然是文物,当然不能添加新的材质或颜色。”于正勋严谨地对待每一个作品,甚至每一项工作。“这就是现在说的工匠精神吧。”于正勋有些得意地告诉记者,两件文物经过展出后,最终都归还到了其所属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修复工作十分满意。
  邢大军据《劳动午报》整理
其他文献
2017年8月8日21时,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9年前,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的悲伤还历历在目,那些伤痛对很多人来说至今无法抹去。这场灾难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包括我们今天的女主人公。她曾是光鲜亮丽的女主播,如今在乡间做裁缝。  那一年,吃一碗西红柿鸡蛋面都让她泪流满面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知道了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对于我来讲,真正有这种
期刊
北京动物园始建于1906年,是中国开放最早、饲养展出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园。这里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要说动物园里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能够一个个生龙活虎,可爱活泼,最大的功臣要当属和他们最近距离接触的饲养员们了。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这些动物,喂食、看病、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可谓细致入微。可一般饲养员完成一天的工作都会回家休息了,但是有一对夫妻饲养员却和凶猛的老虎做起了邻居,这是怎么回事呢?  许艳
期刊
第三十辑  台湾的那志良听相声催眠  那志良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的老专家,抗战初期,故宫国宝南迁,多次辗转后,他随这批国宝转移到了台湾。他活了90多岁,一直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那先生是老北京的旗人,那姓要讀“na的一声”。当年在北京故宫,跟吴祖光的父亲吴瀛,还有朱家溍都是老同事。我专门写过这三位故宫国宝典守者的故事。  我怎么知道那先生的事呢?因为那先生的亲妹妹那淑芳,是我的母校二龙路小学的校长
期刊
德州  京杭大运河在经过临清之后,再向北走,就到德州了。京杭大运河的德州段有141公里,原为汉屯氏河,隋之永济渠,由卫运河和南运河组成。  德州是山东的北大门,南北与济南、天津两大都市等距相望,因此素有“神京门户”之称。另外,德州还有一个别称,叫“九达天衢”。因为德州是明朝定都北京后,冀、鲁、豫、苏、皖、浙、湘、鄂、赣九省通往北京的漕运必经之地。而说到这个“九达天衙”的来历,叉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
期刊
莽莽黔北深山里,藏着一条生命渠——7200米主渠,2200米支渠,在大山之间蜿蜒盘旋。这条修建历时36年之久,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滋润了祖祖辈辈千渴贫穷的村庄。修建这条生命之渠的领头人,是81岁的共产党员,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原支书黄大发。  点点春雨,鸟鸣山涧。春天的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生机勃发,绿野田畴,忙碌自在。  一大清早,两辆大巴车载着遵义
期刊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海洋里面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不久前,在第三十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闭幕式上,作为一名科学家,韩喜球与青少年分享了深海科考故事。韩喜球是我国大洋科考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曾先后16次出海,累计有800多天在海上度过。她带领团队在国际海底区域发现了6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圈定了50多处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远景区,还为新勘测发现的16个大洋海底地理实体命名。
期刊
阿素是柬埔寨大象山区甘再水电站附近一所华文学校的女教师。今年24岁的她,是村子里最有学问的人,不仅人长得漂亮,书也教得好,说话办事有板有眼,村子里男女老少没有不佩服的。阿素的祖籍是中国潮州。据说清朝时,为了生计,祖上带领全家逃荒到了柬埔寨,在甘再河畔以打鱼为生。甘再河是湄公河的一条支流,阿素就出生在甘再河畔。  2005年,中国政府与柬埔寨政府签订了建设甘再水电站的协议,中国帮助建设柬埔寨最大的水
期刊
北京时间9月22日,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奥地利公开赛女单首轮较量全面展开,代表卢森堡出战的原中国国家队队员、现年已经54岁的倪夏莲,用时1小时33分钟42秒,苦战七局,战胜了19岁、目前世界排名第13位的日本选手桥本穗花。“难以用言语来形容,这是场令人难忘的比赛,非常精彩。”赢下比赛后,倪夏莲激动地说道。国际乒联(ITTF)也在第一时间,将这一新闻通过新闻邮件发遍了全世界。  这的确是一场“令人难忘
期刊
陆士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她在流体力学和航空教育等领域辛勤耕耘,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鞠躬尽瘁。她的言行和情操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永远学习的楷模。为了传承和发扬陆士嘉先生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决定将学校流体力学实验室冠名为陆士嘉实验室,并于今年3月18日先生诞辰106周年纪念日当天举行了冠名仪式。  她当年毅然选择了航空  年幼时,陆士嘉恰逢国家内忧外患,寄住在舅舅家。但
期刊
上文我们说到英敛之在方夫人的房间里,无意间看到吕碧城写给方夫人的信,顿时便被吕的那一笔隽永的小楷和文笔吸引了。  转天,英敛之又和方夫人一起来到同升客栈,看望了吕碧城。聊了一会儿,吕的谈吐和对一些问题的见解,都让他有种强烈的感觉,这个女孩儿不一般。特别是当他对吕的身世有所了解以后,就更对她刮目相看了。  晚上,英敛之做东在“佛照楼”宴请了吕碧城和方夫人。随后,叉邀请吕碧城和方夫人一起看了一场京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