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从建设到体验

来源 :中国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很多企业都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都在做企业文化建设。许多企业管理者发问,企业文化是建设来的吗?这个说法还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企业文化是怎么“建设”的
  
  提到建设,我们就会想到“盖房子”。我们要建设一座大厦,最先做的是构画蓝图,对建筑进行总体设计,然后打压地基,构建好基础平台,接下来就是现场施工。
  企业文化建设好像也遵循这样的流程,先设计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为企业设计“蓝图”和理念体系,然后设计制度和相应的行为规范,有的还要进行企业形象设计。最后为了企业文化的实施,企业还要进行大范围的培训和研讨,建设沟通渠道,制定企业文化手册,搞一些宣传或者文娱活动。
  表面看起来,这个思路和方法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深究起来,却有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如果文化是“建设”来的,正如我们盖楼一样,最后的成果是一座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厦。但是企业文化能看得到吗?企业富有特色的设施、舒适的办公环境、漂亮的LOGO,这些都不是企业文化的精髓。真正优秀的企业文化存在于员工的内心,是一种心理感受,是无形的;行为只是这种假设的一种外显。那么,这种无形的心理假设又怎么“建设”呢?
  其次,如果文化是“建设”来的,那么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就会更强调体系和规范,比如理念体系、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推进系统等。这些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但是他们都是“静态”的,还没有转化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行为,没有“动起来”。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文化建设时,请了很多专家学者研讨,制定出来了系统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和推进方案,但就是感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起到实质的推动作用。原因就在于过多地把焦点集中在“静态建设”上,而忽略了文化的动态传扬。
  其三,如果文化是“建设”来的,是不是说企业原来都没有文化,在一块空地上“塑造”或者“再造”了文化?很多企业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业绩,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人物和事迹,也有很多独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这些都是企业的智慧结晶和宝贵财富,是企业文化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所以说,文化建设并非“平地起”,而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提炼、提升和明晰”!
  
  从建设到体验
  
  既然优秀的文化不是建设来的,那么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认为,文化必须经历从“建设到体验”的浴火后;才能成为重生的“凤凰”。
  什么是体验?如果你去超市买东西,门口有很多厂家在做小食品促销,海报做得很精美,促销小姐也很漂亮。促销小姐拦着你说她们的小食品很好,你会买吗?不一定,因为你对这个新东西不放心。这时促销小姐笑容可掬地告诉你:“先尝尝,免费的,口味挺好的。”如果你尝了尝,觉得口味的确不错,也许就会买;即使不买,你对它也会印象深刻。促销小姐运用的就是“体验”方法。“体验”是一种营销策略,就是让你亲身感受一下。全球著名的星巴克公司靠的就是这种“体验”,但已经不是简单的对咖啡的体验,而是一种对新的生活方式的体验。
  文化塑造也是这样,必须要让员工“亲身体验”到,让员工感觉文化就在身边,与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要做到这种境界,企业可以采取“三步走”:看得见,感受到,自己做。
  
  一、企业文化要能够“看得见”。
  企业文化要出现在公司的各个角落。不但要有能够体现公司文化的办公环境、建筑和设施,在办公区、会议室、板报、内刊、局域网等传播媒介和公众场合,更要注意时时宣传和阐释公司的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理念。
  
  二、企业文化要让员工“感受到”。
  文化不是“水中月、镜中花”,文化只有“落地”才能发挥效用。文化的“落地”,就是要转化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员工的工作行为。
  员工的感受来自于切身的工作。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因素有哪些呢?包括领导风格、职责权限、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团队关系、工作流程、培训体系、制度和规范。
  不少企业的文化理念里都有“以人为本”,那么如何让员工感受得到呢?从员工接触公司的第一天、见到的第一个人起,实际就在感受公司的文化了。面试时有没有人热情接待和考官的态度,进入公司后主管和同事是否真心帮助他、是否让他感受到公司的温馨,这些还都是初步和浅层次的文化融合。当他在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业务开始熟悉,就会深刻体会到公司的流程、制度、规范、考核、激励机制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他会逐步产生自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公司只有在这些环节上都体现出“以人为本”,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
  
  三、企业文化要让员工“自己做”。
  首先是改变观念,坚决推行,让员工行动起来。
  文化塑造重要的是让员工改变观念,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行动起来。人都有惰性或惯性,都不愿意改变。要改变这种情况,除了积极沟通和培训外,重要的是必须让员工行动起来,即使是带一定强制性的,但必须按照要求做,也就是进行“文化体验”。我们建议在体验时,能够给员工一些利益,如轻松的沟通环境、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这些细节可以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好比我们在促销中的“尝一尝”。
  其次是体会和感悟,总结和提升。
  很多企业老总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天从早忙到晚,不停地讨论、计划和协调,但好像都在干下属干的活,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企业的战略、文化、团队建设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
  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培养学习的文化,形成学习的氛围,提倡团队合作,经常与下属沟通和交流,定期进行反思和感悟,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到文化的真谛。
  最后是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工作行为。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行为是其思维模式的体现,因此文化塑造的关键还在于让员工形成新的思维模式,然后产生顿悟,达到自我超越的目的;其次要结合企业文化,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制定改善的方案和策略。
  其實,那些高瞻远瞩的公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念,理念的真实性和公司连续一贯符合理念的程度比理念的内容更重要。也就是说,重要的是如何根据企业理念的要求,改善员工的行为,让员工经受文化的“浴火”而重生,自觉认同和遵从公司文化。这才是文化塑造的真谛。
其他文献
据International Wood Markets(IWM)报道,与缺乏生气的MDF和胶合板市场相反,北美的OSB一直热销。OSB的有利形势得益于强劲的北美住房需求、竞争产品胶合板的高价和板材供应的持续
Woodmex是由英国木工机械供应商协会(Woodworking Machinery Suppliers Association(WMSA))举办的展销会,两年一届,吸引世界各地厂商参展,内容包括实木和人造板加工机械、刀
日前,厦门大学与德国特里尔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庆典仪式在风景秀丽的特里尔科技园区隆重举行。来自政府、教育和工商各界人士近百余人出席了庆典。厦门大学校长朱
“首届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成立大会”于2004年7月2—4日在澳门理工学院隆重举行。作为首次就世界汉语教学史召开的专题研讨会,本次会议由
本文在教学实践和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留学生在汉语报刊阅读中识别和理解专有名词的偏误类型,并分析了原因。第一类是切分偏误,6类切分偏误中留学生更倾向于后羡余切分,这是由简
中国:经调查显示,卫生用纸的大量需求给宝贵的木材供应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因此有关人士呼吁大家多使用手帕。
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最大的幸事莫过于用好人,最大的悲哀是用错人。然而,等到是好是孬的结果出来时,尤其是后者,往往错失改进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