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祖芬的报告文学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陈祖芬是一个寻火者,她每时每刻都在寻找人们心中的火焰。
  世世代代,都有一些欢喜在黑暗中生活和作恶的人,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投掷愚昧、无知、不公、暴政……的石块和泥沙,企图把人们心中的火焰扑灭、埋葬。我们所经过的十年浩劫,一小撮魔鬼们就曾经祭起飞沙走石,把重重叠叠的石块、密密层层的泥沙,压在人们心上,妄想从此让黑暗吞噬世界。现在,虽然一小撮魔鬼已被打倒,但压在人们心上的石块、泥沙却不能说都被搬掉、铲除。何况,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人在不断地抛掷顽固保守、因循苟且、怠惰自私、市侩庸俗……的泥沙、石块!?我们多么需要寻火者,让火焰的存在来证明:我们的人民有着多么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力量,我们的生活有着多么强烈的希望和伟大的未来!
  尤其,当黑暗刚刚消退,人们的思想,有的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有的还因为自己的伤痛处于悲观绝望中的时候,我们也就更加需要寻火者!让火焰熊熊燃烧起来,让人们看到光明。
  
  二
  
  陈祖芬是一个真诚的寻火者,也是一位满怀同情的寻火者,她总是把她的最大关注给予那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她总是把她的最大赞美奉献给那些被泥沙、石块压在底层的坚贞者。陈祖芬虽然没有深受过她的主人公的劫难和折磨,但她的赤子之心,却使她立即发生了强烈的共鸣。主人公越是苦难深重,越是不屈不挠,她越是要为之裂心呼喊。这就是为什么她要写王运丰、程渊如,以及她的《祖国高于一切》、《中国牌知识分子》特别脍炙人口的缘故。
  王运丰(《祖国高于一切》)、程渊如(《中国牌知识分子》)都不是被大家传诵的新闻人物,也不是人人知晓的学者名流。但正是这些普通人,是生活的脊梁骨。她要我们从这些普通人的身上,真正感觉到、理解到我们民族为什么屡遭坎坷、历经挫折,虽遭灭顶之灾也能站立起来的原因。
  王运丰、程渊如……不仅是普通人,而且是特殊人,他们是“中国牌”的知识分子。他们既经历了中国知识分子所经历过的特殊遭遇,他们更表现了对待这种特殊遭遇的特殊态度。应该说,他们的身上正体现着中国人民的一种特殊性格:忍耐,坚持,锲而不舍,对祖国一往情深。“中国牌”三个字,充分表明了作者深深把握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特命运和独特个性。
  王运丰,这个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就决然抛弃了在德国建立起来的幸福、富裕的家庭,忍痛与德国妻子离了婚,带了两个女儿回来参加建设的内燃机工程师,虽然曾被打成“德国特务”,成为专政对象,在风雪山路上背过煤,吃尽人间之苦,但是一旦获得了点滴机会,可以为祖国效劳,他作为一个“黑人”,又不顾一切,不怕头断身丧,挺身而出。在与国外厂商的谈判中,他否定了那些屈膝媚外者的可耻行径,他从心中喊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肺腑之言:“母亲可以一时错怪她的孩子,但我不能不爱母亲。”
  程渊如,这个为了把心放在祖国事业上,不愿早生孩子,而丈夫却被红卫兵打死的孤苦伶仃的老知识分子,只要还有一点可能为祖国尽到一分力量,她什么委屈都能承担,什么工作都能沥尽心血。当她作为一个改造对象,扔到农村当猪倌的时候,她立即把猪场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自己对事业的爱,浸润在一个个小猪崽身上。而当她的亲人——她的父亲、大姐、大妹夫都已受尽迫害致死,她已孑然一身、一无所有的时候,她想到的,也只是如何把她唯一留下的财产——几十箱书,送给学院图书馆,希望还能发挥作用,为祖国效力。(在这里,我也要喊出我的心中的肺腑之言:“母亲呵!你可不要再错怪他们了,你就把你的这些忠诚不贰的孩子紧紧地抱在你的怀里吧!”)
  这就是中国牌知识分子的独特命运和独特个性。
  这里,确实有谴责,有教训,也应该有谴责,也应该引为教训;但是,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始终燃烧的、不灭的爱国主义的圣火。她是寻火者陈祖芬要追寻的第一柱光明之火。
  可以说,爱国主义在陈祖芬的作品中,是无处不在的根本性的主题。它总是叩击着你的心灵,温抚着你的精神,成为陈祖芬报告文学的强大力量。
  
  三
  
  陈祖芬没有把她的人物理想化,也没有把她的人物图式化,更没有把她的人物用一种僵化的思想束缚起来;同时,她也从来没有准备对她的人物作出全面的评价。她只是在寻找,只是在发现,找到那些仅仅属于人物自己一点独特的、可以给人光和热的火苗。可能,这些人物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是,在他(或她)心上的这一点光华,就足以说明他(或她)存在的价值。她也写那些具有名望的人物,但绝不是为了他们的声誉,而是为了他们的品德,为了他们心灵中的一点火光。
  陈祖德(《棋道与人道》),一个闻名全国的围棋冠军。但是作者没有更多地写他的这种荣誉,而是写了他的另一种荣誉:灵魂的荣誉,那就是甘心让自己当作梯子,沥尽心血培养新一代棋手来战胜自己的荣誉。作者说得多好:“一个运动员,不应该自己退出比赛,而应该让别人来打败他。”陈祖德为此积劳成疾,贡献了一切。这是什么精神?这难道不是共产主义新人的精神!看来,他似乎失掉了很多很多,但是,他又确实得到了很多很多,因为他终于成为一个真正拥有人的价值的新人。
  朱明瑛(《一个成功者的自述》),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著名歌唱家。但是,人们只知道她的成功,却不知道她获得成功所走过的道路;人们只知道她带给了我们欢乐的酒浆,却不知道酿成这酒浆所付出的代价。也许人们会说,她既没有经过生死搏斗,也没有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就是在这平凡、日常的奋斗中,就在这艺术世界的探索与攀登中,她忍受了一个做母亲的割弃母爱的痛苦,征服了别人难以征服的困难。她的不知疲倦、勇于拚杀、敢于开创的气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的无限创造潜力,也表现了我们时代所需要的一种奋进的精神。
  裘宗沪(《朝圣者与富翁》),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人员,却牺牲了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专家的辉煌前途,把全部精力贡献于数学普及工作。他象一个朝圣者一样,历尽辛苦,抛弃一切生活乐趣,只要能够看到新一代的成长,他就到达了他的天堂。我们的作者说得多好:“只要当我们中国人都切实地感到和国家利益密不可分了,我们的祖国就大有希望了。”裘宗沪似乎把今天的自己掏尽了,但却让明天的祖国富有了,因此他也真正富有了。
  陈(《节奏》),一个从战争年代滚过来的戏剧艺术家,一个收拾了道具就与战士一同冲锋陷阵的戏剧战士,经历了十年浩劫的绝望时期,现在虽已年迈,却又充满了蓬勃朝气。战争年代的节奏,又在这个四化建设时期的她的身上恢复了。她虽然上车都要别人从后面推她上去,但她却迫不及待地要用自己的全身之力,把年轻的后继者推上舞台。作者说得好:“我们怎样才能发挥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子精神呢?关键还是从战争时期走过来的人首先不要忘了这股子精神。”战争年代的节奏成为我们建设时期的节奏,那么我们早已许诺给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就必然会很快到来。
  ……
  这就是陈祖芬寻找的火焰!她咏唱的是人们精神上的德行,她觅取的是人们灵魂中的宝藏,她把火焰如实地在你面前呈现,让你直接感受她的光明与温暖。
  但是陈祖芬为什么寻找这样的火焰,绝不能说,是为了忘却现实中的阴暗,掩盖生活中的矛盾,恰恰相反,而是为了正视现实中的阴暗,投入生活中的矛盾。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存在着太多太多的怠惰、守旧、无所作为、营私舞弊的恶浊空气。我们多么需要清新的风吹进来!我们多么需要有力的风暴把这恶浊的空气席卷而去。
  陈祖芬寻找的火焰,正是我们需要的清新的风,正是我们需要的有力的风暴,正是我们需要的英雄主义的火焰!让这种英雄主义的火焰,传布到更多更多人的心中,成为一片火海,就必将把阻碍我们前进的怠惰、守旧、无所作为、营私舞弊……等等一切恶习烧成灰烬。这种寻求,是为了今天,也是为了明天。
  
  四
  
  陈祖芬从事报告文学,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当你读了她一年多的作品,你会觉得,她总在思考着:怎样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表现形式,可以真实有力地把她要描绘的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和精神面貌揭示出来。应该说,她在进行着人物的开掘时,也在进行着艺术的开掘。虽然这种开掘还在开始,但是这种勤奋精神,却是令人感佩的。当你读了她的《祖国高于一切》、《美》、《朝圣者与富翁》、《一个成功者的自述》、《活力》……你就会体会到她的这种开掘精神;她又成了一个艺术世界的寻火者。
  在这里,虽然在总的风格上,你会感受到她的节奏明快、行文跌宕、感情昂扬、思想活跃的特点,但由于每一篇作品所展现的人物的命运和性格不同,又各各表现了自己的特色。例如《祖国高于一切》就象是一首思想飞扬、感情激荡、亦悲亦壮的叙事诗;《美》则象是一阕咏唱青春和力量的欢乐和明快的圆舞曲;《朝圣者和富翁》象是一篇真挚地赞美春天播种者的抒情散文;《一个成功者的自述》则是一段心灵的痛苦与欢乐相激荡的戏剧独白;《活力》犹如一幅富有机智、风趣的带有喜剧色彩的人物素描。你在她的这些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她的苦心经营,她确实把报告文学当作文学来写,而不是把它当作报告在写。
  我们读陈祖芬的报告文学,会发现她很注意表现手法的变化。她固然欢喜运用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其实也不尽然。她的《一个成功者的自述》就是由人物直诉衷肠,好似与我们直接交谈。而且,她的采用时空交错,目的也只是为了开掘人物,是因人而异,很有变化的。我们读了她的《祖国高于一切》,我们更可以感到她的这番用心。事实是:由于《祖国高于一切》采用了时空交错的跳跃的形式,她才能更好地发挥她的想象,畅抒她的激情,并在有限的篇幅中展开广阔的历史背景,置人物于惊涛骇浪的社会激变中,达到尖锐对比的效果,从而真实有力地展示出主人公的悲剧色彩的命运,和他的万死不变其对祖国忠诚之心的品格。
  但是,什么更是属于陈祖芬报告文学的艺术特点呢?或者说,什么是一看便知是她的与人不同的风格呢?那就是伴随在行文中、闪耀在字里行间的爆裂着的思想火花。
  这火花,可以说是用诗的语言写出的生活哲理,也可以说是用哲理的语言表现的感情的升华;她们是思想与感情的结晶。她让你思考,她牵动你的心灵;她让你忽而悟出了生活的底蕴,她使你深入地透见了社会的弊端。这处处爆裂的火花,把作品的内涵、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加清晰地照亮了,成了一种特具艺术魅力的表现手段。我感佩她在报告文学中开拓了一种令人神往的思想境界。
  读陈祖芬的报告文学,心是无法平静的。因为她不断地向我们提出问题:你将怎样生活?你的心中的火焰呢?
其他文献
仿佛是一夜之间,武汉成了全世界的焦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源于此,病毒肆虐,交通隔断,人们谈武汉而色变;这里又是战“疫”的最前线,一方有难,八方驰援,小到运口罩,大到建医院,无不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疫城”掩去了武汉的原貌,她本是一个在中国独一无二的硬核城市。  钟南山说,这座城市“本是英雄”。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背后是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抗日战争时,“保卫
睡眠是件大事,人的一生有1/3以上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但遗憾的是,许多与睡眠有关的现象至今没有被完全解答和理解,比如:人为什么要睡眠?为什么要睡这么长时间?睡眠的过程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些人类想要了解的问题,让睡眠这件事从1953年起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  人类的睡眠习惯在过去100多年里出现了几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在1879年,那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让人类摆脱了长久以来形成的、以太阳和
2017年10月1日总第358期  201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90岁生日。两天前的7月30日,朱日和训练基地烈日喷薄、黄沙漫卷,一万两千名官兵步伐铿锵有力,随着钢铁洪流滚滚向前。这是一次打破惯例的实战化阅兵,习近平主席首次在野战化条件下坐镇三军,沙场点兵。  10月1日,《环球人物》推出封面报道《强军之路》,致敬人民军队和人民子弟兵。15年来,从军中反腐,到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再到数次
8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是本次活动中最年长的嘉宾,有着一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芯”。演讲中,倪老分享了他和“中国芯”的故事,很多话语振聋发聩。他认为,中国科技要领先世界,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力更生,靠智慧和努力去创造,这也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初心。  芯片,是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大家很关心的一个话题。过去大家不注意,是因为芯片很小,不像大型机械那样引人关注。但是自从发生了中美贸易摩擦,人们就发现芯片原
读《人有人的用处》    今天的社会是日益信息化的社会。无线电和电视使人们在几小时内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电脑帮助人们处理象潮水一样涌来的数据、文字、表格,存储大量资料……我们面临的信息量以指数方式迅速膨胀,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紧紧跟上,相得益彰,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今天信息这个词几乎已经成为常识了,可谁能想到,三十多年前,它还是只有少数专家才了解和使用的专业术语呢!  一九四八年,控制论之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缅甸局势深表关切。”  古特雷斯近日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对缅甸局势深表关切。古特雷斯对缅甸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以及昂山素季国务资政和温敏总统等人被拘留表示高度关注,呼吁立即释放所有被拘留者,并鼓励按照缅甸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进行对话与和解。  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日前接受缅甸媒体采访时表示,联合国安理会相关谈话反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立场。  陈海表示,中方高度关注缅甸近期
上个月,收到一个结束咨询好几年的来访者写的邮件,说起她的近况:抑郁症时不时还会复发,只是她从一个“没工作的抑郁病人”,变成了“有工作的抑郁病人”。她说:“这也是进步吧。”  当然是进步。我还记得她最初做咨询的时候,围绕找工作这件事费了很大劲。同时,我也从这个过程里学到了很多。征得她的同意后,我想分享一点启发。  她那时候在家养病,无所事事,心情沮丧。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病治好,这样就可以出去找工作。她
不见梁锡华兄已经20余年了,我却深深记得他的样子,“文雅清瘦,额发斜复、随和克己”(余光中语)。翻开他婉拒签名的散文集,我又想起他赠书时的话,“你看完没用可以送人,签了名你就不好处理了”。我一直想为他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哥的人生是篇香港爽文”,却总是没有完成。  我和梁锡华都写散文,都研究散文,所以很早便引为同道。1992年,他专程来厦门看我;1994年,他邀请我到岭南学院(现岭南大学)客座研究
文学之有评论,通常总是适用于评论作家及其创作方面的。至于评论一个评论家的文章,除了关于论争之类的问题外,鲜有见及。有人说,这是评论家的悲哀,悲哀处在于见不到评论者所持议论的社会反响和社会评价,倘有评论之评论,那就是一种反响了,可惜很少有。其实评论文章之少有反响,也算不得是一种悲哀,比如听讲,听者并不鼓掌,讲者也不以为是一种悲哀,听者的默默领受,并不走散,也算是一种反响的,不过这种反响是听不到的。对
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前与夫人一起巡游的场景。肯尼迪遇刺后特工爬上车尾(左)。刺客奥斯瓦尔德(右)。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约翰·肯尼迪。  意大利黑幫、工会领袖、遇刺总统和好莱坞老戏骨加在一起,注定《爱尔兰人》必火。  这部投资2亿美元的影片,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曾主演《教父》《好家伙》等经典黑帮片的罗伯特·德尼罗、艾尔·帕西诺、乔·佩西三位奥斯卡奖得主联袂出演,讲述了黑帮大佬间的恩怨纠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