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徽因之子梁从诫曾撰写了多篇介绍其母生平事迹的文章,方便他人更全面的认识林徽因。其中,梁从诫在《空谷回音》一文中,谈及其母林徽因名字来历时,云:“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典出《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又,梁从诫述及母亲改名之动机时,不免有些怒意,云:“她早年作品署名都是徽音,直到一九三五年,因为总是被人和一个毫不相干的男作家林薇音搞混,才在一气之下改名徽因。”
学界经常有人把这二人搞混,更有甚者把这两人误作同一人来对待。甚至于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发生,即把林微音的文章误以为是林徽因的轶文……其实不然,他们不仅有男女之别,更有京海之分,甚至连男作家林薇音的名字都会被弄错。林微音倒写过不少文章,出版过几本小说集,但散文结集出版的只有一本《散文七辑》,在《散文七辑》里有一篇名字叫做《微音顿首》的文章,我想一个人不会糊涂到连自己名字都会写错的地步吧?所以,梁从诫笔下的“林薇音”应该为林微音,才是正确写法。
林微音在此文中谈及他和林徽因名字纠葛,云:“要是那位小姐诚意地求我放弃我的名字,我一定不迟疑地应允她。”林徽因“诚意地求林微音放弃名字”了吗?以林徽因之性格,自然不会允许自己低声下气的求林微音放弃他的名字。著名作家许道明论及双林名字纠纷时,评判道:“北平的女性林徽因终于担心上海的男性林微音辱没她的优雅和清名,下了狠心,甘冒‘不孝’的罪名,把自己的名字在公开出版物上易为‘林徽因’”。当时林微音在文化界的名声不太好,林徽因为了自己的名誉,红颜一怒为改名,可见身为女子的林徽因身上的傲气!更令人诧异的是,林微音居然和徐志摩关系不错,这不知道是不是徐志摩爱屋及乌的缘故?果真如此的话,只能说,徐志摩对林徽因还真是痴心之极。
时值今日,我们看林徽因改名之动机,不免会同林微音一样,认为她“过事吹求”“苛求于一个小小的名字”。用现在的话说,林徽因就是知识界活脱脱的一位“小公举”。但是,从做人准则,道德修养来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若连自己的羽毛都不珍惜,还谈什么操守?尤其是适逢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林徽因小事不糊涂,大事更是三观极正。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早年那个出身名门历经繁华的贵族小姐,在抗战期间内贫病交加困居于李庄,却坚守在学术阵地前沿,为中国的建筑学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而作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好友——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费慰梅夫妇见林梁二氏生活如此艰苦,连包白糖饼干都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同情之余,多次邀请林徽因与梁思成去美国高校任教讲学,林徽因婉谢之余,向费氏夫妇表达自己立场,说:“与中国共存亡!”当日寇举全日本之军力疯狂向大后方进攻,一度逼近大后方的时候,林徽因差点跳江殉国,誓死不做亡国奴。林徽因如此高风亮节,大义鼎然,真不愧为民族女杰!在林徽因身上展现了中华文明特有的中国精气神!是知识分子不朽的楷模!
(据《通辽日报》曹珊/文)
学界经常有人把这二人搞混,更有甚者把这两人误作同一人来对待。甚至于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发生,即把林微音的文章误以为是林徽因的轶文……其实不然,他们不仅有男女之别,更有京海之分,甚至连男作家林薇音的名字都会被弄错。林微音倒写过不少文章,出版过几本小说集,但散文结集出版的只有一本《散文七辑》,在《散文七辑》里有一篇名字叫做《微音顿首》的文章,我想一个人不会糊涂到连自己名字都会写错的地步吧?所以,梁从诫笔下的“林薇音”应该为林微音,才是正确写法。
林微音在此文中谈及他和林徽因名字纠葛,云:“要是那位小姐诚意地求我放弃我的名字,我一定不迟疑地应允她。”林徽因“诚意地求林微音放弃名字”了吗?以林徽因之性格,自然不会允许自己低声下气的求林微音放弃他的名字。著名作家许道明论及双林名字纠纷时,评判道:“北平的女性林徽因终于担心上海的男性林微音辱没她的优雅和清名,下了狠心,甘冒‘不孝’的罪名,把自己的名字在公开出版物上易为‘林徽因’”。当时林微音在文化界的名声不太好,林徽因为了自己的名誉,红颜一怒为改名,可见身为女子的林徽因身上的傲气!更令人诧异的是,林微音居然和徐志摩关系不错,这不知道是不是徐志摩爱屋及乌的缘故?果真如此的话,只能说,徐志摩对林徽因还真是痴心之极。
时值今日,我们看林徽因改名之动机,不免会同林微音一样,认为她“过事吹求”“苛求于一个小小的名字”。用现在的话说,林徽因就是知识界活脱脱的一位“小公举”。但是,从做人准则,道德修养来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若连自己的羽毛都不珍惜,还谈什么操守?尤其是适逢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林徽因小事不糊涂,大事更是三观极正。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早年那个出身名门历经繁华的贵族小姐,在抗战期间内贫病交加困居于李庄,却坚守在学术阵地前沿,为中国的建筑学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而作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好友——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费慰梅夫妇见林梁二氏生活如此艰苦,连包白糖饼干都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同情之余,多次邀请林徽因与梁思成去美国高校任教讲学,林徽因婉谢之余,向费氏夫妇表达自己立场,说:“与中国共存亡!”当日寇举全日本之军力疯狂向大后方进攻,一度逼近大后方的时候,林徽因差点跳江殉国,誓死不做亡国奴。林徽因如此高风亮节,大义鼎然,真不愧为民族女杰!在林徽因身上展现了中华文明特有的中国精气神!是知识分子不朽的楷模!
(据《通辽日报》曹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