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好企业政工师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能否在新形势下有所发展,我认为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因素。企业政工师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工程师,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者来具体实施的。因而其自身的修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主要作用。因此,从我做起,做好一名企业政工师。在工作过程中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在与员工的沟通中要相互尊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感应力,并以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和必胜的信心鼓舞人,从而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进而提高企业凝聚力。
  一、加强自身修养是做好政工师的前提条件
  首先,良好的政治修养是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代表着党的政策和党的形象,因此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同时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工作中始终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思想上,要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观点鲜明、模范遵守纪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为了人民群众。只有有了这样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敬重,进而能使人民群众信服思想政治工作者。其次,优良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关键。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最重要最根本思想素养。世界观作为人的精神世界中的核心思想,是属于最深层次的精神支柱,既是价值观的基础,又是价值观的核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身教重于言传,其对待人生的态度对教育对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以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为根本。树立正确的价僮观,就是抓住价值观的核心,树立集体主义思想。自觉服从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最后,较强的业务修养是保证。作为一名政工师首先一定要具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即“才干”。既能够调动本部门力量,发挥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一股凝聚力。同时,又能够协调组织其他部门的力量,共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要能够组织群众,运用群众智慧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能生动鲜明的写出典范,能成功的组织各种活动,进而提高觉悟。
  二、提升企业政工师素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政工师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修养。要知道职工的痛苦,从这里出发,树立、深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是对政工师的要求,所以政工师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得人心的政策和方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奉献给员工一颗真诚的心。政工师干部不仅仅只是解决单位职工的思想,还要关心职工的家人,帮助职工的家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给人们前进的希望和信心;帮助有困难、有苦恼的社会成员了解获得救助的途径和方法,得到心灵的抚慰,接受有益的辅导。其次,要了解来龙去脉,工作方法要区别对待。政工师对于群众的思想状况、群众的情绪、群众的欢乐和苦恼、群众心目中的疑问、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都应当有深入实际切实的了解。不但应当了解问题的表现,还应当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产生的背景,了解症结之所在,了解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思想上的扣子是什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解疑释惑。
  政治思想工作是一门科学,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做到做好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思想。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全体职工,就这决定了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要认真地下功夫去分析掌握每个职工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变化情况,从而做到真正了解人。要区别对待,政工师在做思想政治工作采用的方法、手段应该是不同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有道理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了解、分析职工中各种不同的思想状况和变化情况很重要,要做到真正了解人,就得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努力解决职工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职工的思想、心理、情绪进行思想变化的因素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进行教育和做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最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事物在不断变化,员工的各方面情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政工师要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化对客观实际的认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抓住问题的实质,有的放矢、灵活多样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要有创新精神,针对新问题、新矛盾,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不仅在思想观念上、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与时俱进,在工作作风上也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就是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要坚决摒弃畏难情绪,迎难而上,用改革的勇气、开拓的劲头投入工作,以职工群众的冷暖为重,就一定能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之,从我做起,做好企业政工师。站在企业改革发展,职工文明富裕的大局和高度,赋予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持头脑清醒,竭尽所能创造性地开展政工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 目前阶段,我国医院正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开放式发。而医疗机构间的竞争环境也使各医院认识到其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真正的资源是人才,人才的激励机制管理与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医院 人力资源 管理 激励机制  医院在竞争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其需建立健全医院自身激励管理机制制度,将医院的良好发展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最终使医院通过不断提高激励机制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而使其自
期刊
【摘要】随着世界金融业的不断兴盛与发展,证券投资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投资方式之一。本文从两种证券投资风险一一系统性投资风险和非系统性投资风险出发,系统地阐述了证券投资风险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长久以来的观察与分析,本文提出,证券投资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由投资者的管理观念决定。要想获得长久的投资利益,必须改变传统的投资理念。最后,本文针对证券投资需要面对的具体风险提出了相关有
期刊
【摘要】本文是针对网络会计系统相关问题的探讨。网络会计系统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应用,文章中首先介绍了网络会计的概念,然后针对网络会计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展开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网络会计 信息技术 问题及对策  一、网络会计的概念  网络会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会计系统企业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对相关业务的计量、确认及披露等活动,从而帮助
期刊
【摘要】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一些行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变。事实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经济法之间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两者之间也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面对当前的市场机制,要加强政府的调控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法完善,并以完善的经济法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发挥两者的互动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期刊
【摘要】从发达国家离岸金融的建设成就来看,中国离岸金融的发展能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的进步,特别是对中国金融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宁波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在中国建立一个新的离岸金融经济圈,给更多城市离岸金融的发展确立新方向,带来更多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宁波发展现状来对宁波离岸金融建设提出发展路径。  【关键词】宁波;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  一、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发展
期刊
1.引言  随着成都市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在老龄化加剧的同时,少子化也在伴随。从成都市的“六普”数据可以显示,2010年,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6.43万人,占9.71%,高于全国的老年人口比重(8.87%),而同期成都市0-14岁人口为153.69万人,占IO.94%。未来成都市的养老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将难以负担。探索新型的“老有颐养”的社
期刊
【摘要】国有企业对于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我国国有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国有企业覆盖非常广,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远远的超越了其它的任何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发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了越来越多的弊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优化国有企业,但是仍旧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将从国有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历程和创新发展入手,浅谈国有企业的
期刊
【摘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革新,互联网金融占据了金融行业越来越大的客户群,为了规范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对其进行合理的法律监管非常有必要,而目前,我国在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监管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基于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提出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法律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对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一
期刊
【摘要】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融资困难是限制其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本文就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微企业 金融 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也日益成熟,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活跃,我国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植力度逐渐增大,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了绝对的支持。之所以对小微企业加强扶植,是因为小微企业的
期刊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帮助广大贫困人口脱贫、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小额贷款相关理论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找出其现存问题,并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小额信贷 农村 发展模式  一、小额信贷理论概述  小额信贷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亚洲、拉丁美洲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