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肌胞与甲氰咪胍联合应用治疗水痘15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本人2004~2005年试用聚肌胞与甲氰咪胍联合应用治疗15例水痘,疗效明显优于病毒唑注射液。
  30例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3~10岁,多在发病2日内就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发热12例,对照组10例。
  治疗组给予聚肌胞1~2mg肌肉注射,1日1次,甲氰咪胍10~15mg/(kg•日),分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15mg/(kg•日),分2次肌注。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6天。
  由于水痘病程较短,主要以用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及结痂时间作为观察疗效的主要客观指标。
  通过治疗,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为1.55±0.62天,对照组为2.41±1.02天,有显著差异(P<0.05)。
  用药2天后,治疗组无新皮疹出现10例(占66%),对照组无新皮疹出现6例(占40%),有显著差异。
  从用药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时间,治疗组4.4±1.35天,对照组5.57±0.62天,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讨 论
  
  聚肌胞为多聚肌苷酸及多聚胞苷酸的集聚物,是一种高效内源性干扰素诱导剂,能在体内产生干扰素,诱生能力强,具有广谱抗病毒、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刺激吞噬作用、抗菌等多种保护作用。
  甲氰咪胍为H2受体阻滞剂,能竞争拮抗组胺,阻滞组胺刺激小血管H2受体,使其通透性降低,从而减低皮下组织的水肿及渗出,另外还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并有抑制水痘瘙痒作用,减少因抓挠继发感染机会。
  结果表明聚肌胞、甲氰咪胍组在缩短发热时间,加速皮疹结痂,缩短病程方面优于病毒唑组,且价格低廉、用药方便。尤其聚肌胞用药方便,1日1次,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资料与方法    临床诊断为小儿腹泻的急性腹泻患儿,病程在7天之内,大便呈稀水或蛋花汤样便者。2003年10月~2005年2月小儿急性腹泻150例随机分为思密达治疗组和痢特灵对照组治疗。治疗 组150例,男92例,女58例;年龄<6个月者50例,~1岁62例,~2岁38例。对照组50例,男22例 ,女28例,年龄<6个月者12例,~1岁30例,~2岁8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收集新鲜粪便作常规化验。所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994年1月~2005年10月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 35例(35眼),均为单眼,男28例,女7例,男∶女为4∶1,年龄4~12岁,其中4~6岁11例,6~12岁24例,右25眼,左10眼。  致病原因:弹弓塑料子弹击伤11例(31.42%),竹木棍戳伤7例(20%),泥块石块打伤5例(14.28%),球类击伤4例(11.43%),拳打伤及鞭炮炸伤各3例(8.57%)
期刊
急性乳房炎是妇女哺乳期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部分病人重视不够,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化脓,少数病人需要切开引流治疗,因此导致病程长,医疗费高,痛苦增多。笔者从1996~2006年运用手法按摩配合抗生素治疗急性乳房炎36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哺乳期妇女,年龄23~32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8例。病程1~5天,患者均有乳房胀痛,病变区发硬
期刊
食道癌切除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操作对心脏的直接刺激及术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经常发生心律失常,甚至可引起持久不易纠正的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影响心脏功能,发生休克及心跳骤停的危险,也影响病人的康复和住院时间。因此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术后心律失常是十分重要的。  我院自2003年7月~2006年6月,对125例食道癌切除术后病人进行连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发现心律失常29例,发生率为23.2%,同时给予积极的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方法:局麻或全麻下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最大限度的保护和保留黏膜组织。结果:全组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161例(88.4%),好转15例(8.2%),无效6例(3.2%)。无效病例中多为中鼻道瘢痕粘连,筛窦区瘢痕粘连、窦口闭塞,上颌窦开口闭塞,中鼻道引流不畅。结论:鼻内镜手术清晰、直视、准确、彻底、安全。保护黏膜是手术中最
期刊
近年来由于卡介苗的预防接种及利福平等强有力的抗结核药物的临床应用,结核发病率已控制在一定水平,但老年人患肺结核病仍有相对增多的趋势。我院2001~2006年收住肺结核病人662例,其中60岁以上的有40例,现就其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60岁,平均67岁,初次患肺结核18例,复治病人22例,病程2个月~1
期刊
我院1990~1994年收治三角肌痉挛病4例,本文就此作一总结,并对病因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供同道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三角肌痉挛病例男2例,女2例。年龄6~11岁,左1例,右3例。均在就诊前无意中发现两肩不对称而就医。就诊前曾在他院诊为“翼状肩胛症”或“肩关节脱位”等。4例病例患儿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亦无两臂及肩部肌肉注射或外伤史。   临床表现:患儿肩部不对称,患侧低,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中药对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痛风汤,对照组用秋水仙碱,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安全评价、疗效评价。结果:其治疗前后两组在症状、体征差异无显著性,实验室结果显示痛风汤对肝肾功能及血象均无明显影响;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中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均出现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痛风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小儿急性上感的治疗效果。方法:把250例符合标准的上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对症治疗等方面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用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用清开灵针,用药时间均为3天。结果:使用同一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X2=13.55,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感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乌头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乌头汤加味,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1个月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月。结果:两组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在改善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及功能障碍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1)。结论:乌头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较理想。  关键词 乌头汤 类风湿性关节炎    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