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变得越来越笨?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M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来自斯坦福大学的遗传学家称,由于基因突变,人类已不及其祖先那般聪明,且情况越变越糟。而在100 多年前,优生学家就曾提出相似的假设。
   在经典短剧《周六夜现场》中,菲尔·哈特曼扮演一位解冻后复活的穴居野人。这个原始时代的人物来到了法学院,一边对美国的司法制度夸夸其谈,一边对现代科技惊叹不已,看起来就像“魔盒中的小人”。这当然符合大众的既成观点:人类的祖先不过是野人,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聪明。然而,一位斯坦福大学的遗传学家提出的假设颇具挑衅意味,试图颠覆人们的观念。
   杰拉尔德·克拉布特里在他发表的两篇论文中说,在人类祖先离开非洲之前,他们的智慧可能的确曾达到顶峰。然而,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基因突变正导致人类的智力水平和情感适应性总体下降。面对进化的压力,人类智力水平的优势不再,问题之严重前所未有。他谨慎地表示,这一过程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若祖辈智慧超群,孙辈也不可能突然变得愚昧无知,堪比哈特曼在剧中的角色。他设想,若让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的古雅典人穿越到现代,他一定是我们中间最聪明的那个。
   克拉布特里的中心论点在于人类每一代都发生有害变异。所以纵观人类历史,人类的智力都比其先辈蒙受了更多损失。
   这一假设发表在著名的《遗传学动态》杂志上。不出所料,这一观点一经发表,便引来一些遗传学研究者的批评。
   凯文·米切尔是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斯莫菲特遗传研究所的副教授,他在个人博客《连接大脑》中指出,“人类大脑有千千万万个基因,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会损害大脑,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时我们也相信,每一代都有新的变异出现……但是克拉布特里忽略了等式的另一端,那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力量让人难以置信,它足以清除那些严重损害人类智力的新生变异。在我看来,他的这些文章在论证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克拉布特里表示,智力的代际变异一般被认为由许多基因所控,他也曾试图检测代际变异的累积效应。他采用一些指标来衡量与X染色体相关的智能缺陷,发现有2000个至5000个基因与人类智力有关。采用其他指标来衡量每一代儿童中的平均变异数量,他得出结论,用不了3000年,“我们都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持久基因变异,将损害我们的智力和情绪稳定性”。
   “人们通常认为进化使人类不断完善,但其发生的前提是要有自然选择。”克拉布特里在采访中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理由怀疑,与50万年前发生在非洲丛林的基因优化过程相比,如今的自然选择发生的概率会有多大。”
   对此,也可在其他领域找到相关证据。他解释道:“比如我们的嗅觉。人类的嗅觉受体远远少于其他动物,现在人类受智力引导,而不是仅靠嗅觉。我们可以动脑想一想,食物从何地而来,曾受何种加工,产于哪家工厂,又有谁曾为此付出劳动等。然而,狗只会凑上去闻一闻,要么吃,要么不吃。”
   “人类一旦对智力施加压力,却忽视嗅觉能力,久而久之,嗅觉基因就退化了。”克拉布特里说。
   同样,他相信人类现在的进化更倾向于选择其他特性,也就是说,被保留下来的是最健康、免疫力也最强的那群人,而不是最聪明的那些。人群不断涌向社区和大城市,增加了传染性疾病的扩散,只有那些体质最强的人能博得生存,并把自己的基因一代代传递下去。他把这些假说发表出来,是想让他的观点得到遗传学者的检验。但这一检验的过程无疑是昂贵的,要求学者们将以往丢弃的遗传信息重新收集起来。
   遗传学者对其观点仍持异议,更别说他的引证和方法了。米切尔不赞同克拉布特里关于基因的描述:基因就像链条上的一环,具有惊人的整体破坏力。若把它们比作圣诞树上的一串彩灯,其中一盏灯出了故障,别的灯也会跟着灭掉。克拉布特里在文章中写道:“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与智力相关的基因并不组成一个网络,它们更像是链条上的一环,其中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能导致人类的智力缺陷。”米切尔反驳这一观点,并表示前者忽略了那些并不能引起智力缺陷的基因。
   “生物系统强健有力,不会轻易退化为几个零散的部分。”米切尔说,“人类的基因组经历了长期的进化之后具备了精巧的应变机能。若说我们的脑细胞会发生随机突变,这根本讲不通。而且,如果缺少基因组的维护能力,人类患脑肿瘤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米切尔继续说:“基因突变的确能降低智力水平,只是,我并不认为物种体内的突变负荷会随时间推移而累积,因为自然选择能够淘汰那些有害突变。这是我们最关键的分歧所在。克拉布特里的论点里有一个概念性的谬误,因其在实际中看起来微乎其微,并没引起太多争议。”
   其他持反对观点的遗传学家就没有这么大度了。伦敦大学学院的遗传学者史蒂夫·琼斯在接受《独立报》采访时,将克拉布特里的论文形容为“艺术性学问”。“别跟我谈假说。我要的是数据,他又拿不出数据。”琼斯说,“我也可以主张基因突变让人不再那么有攻击性、不再那么抑郁,甚至阴茎也变短了,但哪家杂志会这么刊登呢?他们凭什么这么刊登呢?”
   这篇论文备受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或许是它与优生学之间的联系。为了了解其中的背景,我请教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史学家纳撒尼尔·康夫特。康夫特出版的《人类至善之科学:基因如何成为美国医学的核心》一书探讨了这一问题。
   “在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历史中,人类智力退化这一概念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康夫特在采访中说,“区别在于,先前的优生学家对生物学的理解过于简单了。”
   耶鲁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丹尼尔·凯弗里斯在《以优生学之名:遗传学与人类遗传的作用》中提到,著名的统计学及优生学家卡尔·皮尔森曾在1903年做过一场著名的演讲,他说英国“已经培育不出聪慧之士”。英国“缺乏一种国家能力”,很明显的一点就是,英国人既发明不了飞机,也发明不了汽车。皮尔森说,这完全是因为英国人中有一小部分地位较低且缺少适应性,但其子孙后代数量不少。他相信,智力无法传授,也不能积累,仅能靠遗传获得。自然选择也已经被“生殖选择”所替代,进化过程的优胜者是“生殖能力最强的,而非适应能力最强的”。
   康夫特说,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克拉布特里和20世纪早期的心理学家亨利·戈达德的观点有相似性。戈达德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及优生学家,他认为人类的智力非常脆弱,因为它仅源于一个控制基因。克拉布特里认为,人类智力之所以脆弱,是因为它源于千万个基因,其中任何一个基因的损坏都会对全局造成不利影响。
   “把基因说成一个链条,而不是一张网络,我认为这种观点有严重的疏漏。”康夫特一边说,一边强调自己不是遗传学家,“这看起来倒像个巨大的跨越。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历史学家,看到这样的大跨越,却发现它没有科学证据的支撑,那是什么支撑了它呢?这时候,你就开始怀疑自己的政治观和世界观了。”
   康夫特说,历史证明,非科学因素也能改变人类看待自己的方式。“科学从不是完全价值中立的。有些科学的价值负载量就比别的多,比如气候学比粒子物理学负载着更多价值。但还有一些,比如智力基因和智力退化等概念,就其价值负载来说,处于整个图谱的底端。”康夫特说,“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我只能说,要谈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涉及政治和社会问题。这两个问题的确影响前者。在我们描述某件事时,比如描述有多少基因决定智力,我们实际上是在做一个社会性和政治性的选择,选出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克拉布特里表示,他的观点无关优生学。不管怎样,如果人类渐衰的智力会引起什么问题的话,其自身就有解决办法。
   “如果我们的确把它当作一个问题来看,我认为,用不了几百年,我们就能找到从伦理和道德上都能让人接受的解决方法。这个问题也在不需要从优生学的角度来探讨,它简单明了,在迂回曲折中前进。”他说,“或许未来某天,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基因突变,我们都能轻松地任意修正了。到时候,我们甚至不会考虑如何修正。人们对此不必过多关注。全球变暖才是个大问题,遗传学问题是留给那些有好奇心的人的。
其他文献
是什么使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如此迷人?在美国的各类问卷调查中,有1/ 3的美国人认为外星宇宙飞船真的来过地球,甚至多达1 0%的人声称见过外星宇宙飞船。UFO 的目击证人很多,实物证据却很少。  “为什么鲜有证据呢?一个真正的事例就可能解决争议。”赛思·肖斯塔克说道。他是地外文明搜索研究所(S E T Ii n s t i t u t e) 的高级天文学家,也是地外文明搜索研究中心(Center f
期刊
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人类对巨型狐猴的捕杀以及迫使它们离开栖息地加速了这个物种的灭亡。然而,由美国和马达加斯加科研人员联合组成的研究小组声称,从巨型狐猴的骨骼和牙齿上提取的古老DNA显示,比起体型较小的物种来说,体型巨大的狐猴更容易灭绝,因为它们的种群规模较小。  非洲岛屿马达加斯加一直被人们誉为稀有生物的宝库,岛上8 0%以上的植物和动物都为马达加斯加所独有。不久前发现的化石证据显示,过去岛上的物
期刊
20世纪之前,科学家和哲学家很少研究时间旅行,但现在,时间旅行已成为令人兴奋的深入研究话题。有些研究针对回到过去,有些研究探讨走向未来(当然,回到过去面临的问题较大,因此引起更多关注),还有些人研究时间旅行的逻辑可能性、物理可能性以及技术可行性,比如,最近很火的《星际穿越》。《星际穿越》自诞生之初便备受科幻迷瞩目,被誉为硬科幻的代表作。诺兰联手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将时间变缓、引力效应、五维空间
期刊
时空是比时间和空间更为基本的概念,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会像影子一样消失,只有时空的结合才是真实的存在。——闵可夫斯基  在科学领域,不同的宇宙模型和支配宇宙的自然法则意味着时间旅行的不同可能性,因此,随着占据支配地位的宇宙学理论从牛顿的经典理论演化为现代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时间旅行理论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哲学家很敏锐地注意到,这种新型的物理学对形而上的古老问题产生了一些影响,例如时间的性质、因果关系和个
期刊
G. 威廉·多姆霍夫的梦库里收集了2 0 0 0 0多例梦,其中的一个是这样开始的:“我没穿衣服,劳拉也光着身子。当时我正在给一把还没油漆的电贝斯换弦,所以我猜想这乐器也跟我们一样,没有任何装饰。我一度用螺丝钉固定琴弦,可是一下子意识到手里抓的不是贝斯,而是劳拉……”数据库的“裸体”条目下有很多例子,这个梦是其中一个。多姆霍夫说,梦见自己赤身裸体或者在众人面前尴尬出丑的情况非常普遍。可是,这是为什
期刊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南部掀起了不明飞行物的浪潮。马背上的哥萨克人曾于夜晚看到它们在高空飞行。飞行员驾驶着商务客机或军事截击机,一边追赶一边躲闪。天文学家在位于高加索山脉的天文台记录了新月状UFO及其看起来像火一般的同伴。  1967年秋天,第一起重大不明飞行物事件震惊了苏联。苏联电视台描述了这一事件,苏联报纸对它进行了报道,一家全国性的不明飞行物民间研究小组也对它进行了分析。不久后,这类不同
期刊
多年以来,瑞士洛桑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亨利·马克莱姆一直声称自己能够在10年之内在电脑中模拟出人类大脑。2013年1月23日,欧盟委员会让他对此进行证实。经过近两年的激烈竞争后,他雄心勃勃的人脑计划(HBP)打败其他几个同样宏伟的项目,获得了来自欧盟的高达10亿欧元的巨额资助。那么,等时候到了,他能兑现自己的许诺吗?有可能对人类颅骨里重1.4千克、包含860亿个神经元的大脑——  世界上最强大的电
期刊
这张壮美的照片在社交网络上广泛流传。照片中,壮丽的螺纹在日落时的波浪云中散发着明亮的光彩。这张据称拍摄于突尼斯的照片是如此壮观,像是被PS过一样。接下来,就给大家解释一下这种不可思议的云层是怎么形成的。   这张照片一出现,就在Facebook上迅速传播开来,主要是因为不少阴谋论者把它看作一个彻底的阴谋论的“证据”。   一开始,我觉得照片是被修改过的或者是伪造的。如果你也这样认为的话,云层成形录
期刊
外星人为什么不回电?编译/任秋凌  尽管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向太空发送声音和图像等信息,但至今未收到外星人的任何回复。那么,我们的做法是否存在不当之处?  》发送气味信息  艺术家凯莉·帕特森一直梦想着向浩瀚的太空发送信息。她想发送的信息不同以往,拥有一个额外的维度——气味。帕特森指出,向外星人发送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接收到这一信息的外星人就能够“重建”所有气味,帮助他们了解地球上的生命——动物的血
期刊
1972年,当“阿波罗17”号从月球起飞后,摄像机记录到了飞船升空的画面——既然没有人被留在月球上建造月球基地,那么,这怎么可能?到底是谁拍摄的这些画面?   答案是:月球车上载有摄像机,通过地球上的控制中心对摄像机进行遥控或者预先设置好程序,就可以完成拍摄任务。   史密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在2011年的一篇博文中说,“阿波罗15”号、“阿波罗16”号和“阿波罗17”号上都装有摄像机。摄像机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