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期货”模式农户参与意愿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5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这一模式仍然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农户知识水平落后、参与意愿不强烈等。基于这一现状,本文结合2018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海伦农场、北安市赵光农场和佳木斯市桦川县、桦南县的调研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对“保险+期货”、农业保险以及订单农业的了解程度和认可度越高的农户更倾向于参与“保险+期货”模式。农户的风险偏好、风险感知水平、政府补贴等因素也影响着农户的选择。“保险+期货”的未来应提升“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的覆盖面和灵活性,加强对“保险+期货”模式的实质性宣传引导,扎实推进农业风险管理教育与基础教育机制。
  关键词: 保险+期货;农户;参与意愿;有序Logistic回归
  DOI:10.16397/j.cnki.1671-1165.201902067
  一、问题的提出及样本数据来源
  为了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价格保险试点。随着政策的出台,蔬菜价格保险、生猪价格保险逐渐出现,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随着试点的不断展开,价格保险的弊病逐渐显现:首先,价格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保险公司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其次,各试点地区的约定目标价格难以确定,阻碍了价格保险的发展。并且,2014年国家将“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政府补贴”模式,使得农户面临的市场风险不断提升。为了解决以上问题,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提出“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自此,“保险+期货”这一模式在我国不断推广。在随后的三年中,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发现了许多问题,如农户知识水平落后,参与意愿不强烈;保费仍主要由期货公司和政府财政承担,缺乏可持续性等。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对黑龙江试点地区进行调研,从农户参与意愿角度研究“保险+期货”模式的可行性,探究其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此次调研对象主要是黑龙江省多个“保险+期货”模式试点地区的农户,采取的调研方式为实地问卷调研。通过前期信息搜集,最终选择了黑龙江省海伦市海伦农场、北安市赵光农场和佳木斯市桦川县、桦南县作为调研地。累计收回问卷194份,剔除5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189份,问卷有效率为97.42%。其中69户农民参与,占样本总数的36.51%。没有参与这一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开展了试点,也有部分农户知道但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或者不相信效果。在了解过“保险+期货”的模式后,87.83%的农户都表现出未来有参与意愿,充分说明该模式将来的发展潜力。
  二、研究假设、变量选择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
  “保险+期货”模式的创新性和复杂性决定其在影响农户参与意愿时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文结合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对农户参与意愿心理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试点地区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可能影响农户对“保险+期货”模式参与意愿的因素。并以愿意为“保险+期货”模式支付的最高保费价格为因变量,检验影响因素对参与意愿的影响程度。
  (二)变量选择
  (1)农户特征变量。本部分包括家庭决策者性别、家庭决策者年龄、家庭决策者学历水平、家中是否有村干部、农户种粮的规模、农户种粮的净收入和农户对于未来粮食种植的信心程度。对于性别变量,通常来说,男性面对风险会更理性地应对,因而更愿意参加“保险+期货”模式。对于决策者年龄变量,大多数年长者对风险持规避心态,通常更愿意通过保险等措施进行风险管理。此外,学历决定其是否能接受“保险+期货”,是否能对其中的条款有正确的理解,对其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对于是否为村干部这一变量,由于“保险+期货”模式现还处于试点阶段,通常是由政府推行,在村镇级别上表现为村政府和村支部进行宣传和推广。因此,可以认为村干部对模式有着更深的了解,对因变量有正向影响。对于种粮规模,农户种粮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其对该项事业的关注程度就越高,因此种粮多地农户会更加注重农业风险规避。而农户种粮净收入越多的农户,参与风险管理的资本就相对较多,即他对新的风险管理模式的参与意愿和愿意付出的保费水平都相应较高,所以本文认为农户种粮的净收入会对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最后,如果农户对未来粮食种植有较好的预期,他们会相应地增加对农业风险的关注程度,对“保险+期货”模式的参与意愿也会相应增加。
  (2)农户风险感知水平变量。本部分包括风险偏好水平、对当前粮食价格的看法、风险感知水平以及目前政府實施的农业补贴政策是否满足需求。首先,农户的风险偏好水平对其参加“保险+期货”模式的参与意愿有负向的影响。风险偏好者常常是拥抱风险,即对风险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他们不会为此付出较多的保费金额;而风险回避者则是希望有效地控制风险大小,如果遇到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他们会为此付出更多的保费金额。而农户对于粮食价格波动的看法会较为有效地影响其风险管理的意识,即会对其参与意愿起到负向的影响。另外,风险感知水平是农户对各类风险未来可能发生概率的判断以及风险一旦发生对其造成的损失程度的影响。为了后期实证分析的方便,本文将自然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找不到适合的销售途径风险进行整合处理,结合农户对该类风险发生概率的预测以及风险发生后的影响反馈形成农户风险感知水平变量。风险感知水平越高,可以反映出农户对于风险管理的自我认识相对较强,可以认为风险感知水平对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最后,一般认为对政府补贴不满意的农户更愿意参与“保险+期货”模式。   (3)对“保险+期货”模式了解程度变量。本部分包括农户对“保险+期货”模式的了解程度、村里对“保险+期货”模式的宣传力度、是否参加过“保险+期货”模式以及对“保险+期货”模式的认可程度。理论上,农户对模式的了解程度越高,政府对于模式的宣传力度越大,农户的参与意愿就越强烈。并且,之前参与过该模式的农户,对该模式有着更加充分的认识,对该模式是否与自身相适应有着更加准确的判断,更倾向于参与“保险+期货”。另外,一般认为对该模式认可程度越高的人,参与意愿相对会更大。
  (4)参与其他风险管理办法变量。本部分包括是否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否购买了农业保险、对合作社的认可程度、对农业保险的认可程度和对订单农业的认可程度。农业合作社凭借其规模效应和较好的产品销售渠道和信息优势,对农业风险有较好的指示作用。而农业保险和订单农业都可以看作“保险+期货”的前身,为“保险+期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般认为,对这些风险管理方式的认可程度和参与程度越高,对“保险+期货”模式的参与意愿越强。
  (三)研究方法
  本文模型涉及农户对“保险+期货”参与意愿的变量为有序的分类变量,因此本文采用有序Logistic回歸方法分析农户对“保险+期货”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表达式为:
  其中,k表示农户参与意愿的k类程度,[p1、p2…pk]分别为因变量取第一类、第二类到第k类时的概率。模型中各自变量的系数[β1、β2…βk]都保持不变,所改变的只是常数项[α]。回归系数[β]表示在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仅考查自变量x,改变一个单位,因变量提高等级的概率比。
  三、计量结果与分析
  对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调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和对结果的分析如下所示:
  从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看,LR chi2(20)的值为49.09,prob>chi2的概率为0.003,表明模型无效假设检验的概率极低,模型回归结果显著。
  其中对当前粮食价格的看法、对风险的感知水平、对“保险+期货”模式的了解程度、是否购买过农业保险、目前政府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是否满足需求、对订单农业的认可程度、对购买农业“保险+期货”的认可程度、风险偏好这8个变量对农户“保险+期货”的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下面,对相关变量做具体分析。
  是否购买过农业保险是极其显著的变量,P值为0.006,且系数为正,表明有正向影响。即如果农户在之前有过购买农业保险的经历,他愿意为参与“保险+期货”所支付的保费越高。说明农业保险在当地的推广有助于农户了解保险的运作模式及理赔情况,对“保险+期货”在试点地区的推广有积极作用。
  对购买农业“保险+期货”的认可程度是极其显著的变量,P值为0,系数为正,表明对“保险+期货”模式认可程度越高,愿意支付的保费价格越高。
  风险偏好也是极其显著的变量,P值为0.007,且系数为正,表明两者正相关。风险偏好越强的人,愿意为“保险+期货”模式支付的保费越高;风险偏好越低的人,越不愿意为“保险+期货”支付过多费用。这说明越喜欢冒险的人,越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更愿意尝试“保险+期货”这一新模式。
  对“保险+期货”的了解程度是较为显著的变量,P值为0.027,系数为负,表明对“保险+期货”越了解的农户,对“保险+期货”愿意支付的保费越低;对这一模式了解程度越低的农户,愿意支付的保费越高。
  对订单农业的认可程度也是较为显著的变量,P值为0.038,系数为正,表明对订单农业的认可程度越高的人,越愿意参与“保险+期货”模式。这是由于在期货市场上可以锁定价格,也可以直接进行实物交割,与订单农业有相似之处。因而,签订相关合同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会使得农户更倾向于参加“保险+期货”模式。
  对当前粮价的看法是显著变量,系数为正,表明认为当前粮价较高的人,更愿意参加“保险+期货”,认为当前粮价较低的人,更不愿意为“保险+期货”支付高保费。这可能是因为,认为当前粮价高的人预计未来价格会下跌,所以希望通过“保险+期货”降低种粮风险;而认为目前粮价低的人预期未来粮价会上升,所以不愿支付过多保费。
  对风险的感知水平是显著变量,P值为0.059,系数为正,表明对风险越敏感的人,愿意为“保险+期货”支付更多保费;相反,对风险越不敏感的人越不愿意支付保费。当风险发生时,风险敏感者会认为自身受到的损失较大,因而更倾向于花更多的钱参与“保险+期货”。
  目前政府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是否满足需求也是显著影响变量,且系数为负。表明越是对政府补贴不满意的人,愿意为“保险+期货”支付的保费越高;而越是满意的人,愿意支付的保费越低。可以认为,当农户认为政府补贴可以满足农户对农产品价格和收入的要求时,农户对锁定农产品价格,或锁定种粮收入的需求度较低,更不愿意花费过多的钱参与“保险+期货”;而如果农户认为政府补贴不足,需要自己采取措施抵御风险时,他们更倾向于支付高保费参与“保险+期货”模式。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对风险管理模式的了解程度和认可程度对农户的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农业保险、订单农业的广泛宣传及其优良的实施效果,有助于提高当地农户“保险+期货”模式的参与度。并且,农户的风险感知水平和风险偏好对其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对风险敏感的农户更愿意参与其中。另外,政府补贴及农户对粮价的看法也对其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
  针对上述的研究分析,结合当下“保险+期货”模式的推进情况和发展前景,本文试给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1)提升“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的覆盖面和灵活性。从调研的结果来看,试点地区农户对于“保险+期货”模式在有效防范农产品价格风险的认可程度还是相对较高的,认为该模式可以较好地管理农产品的市场波动风险。从全国的范围看,自2016年全面铺开试点之后,各类实行“保险+期货”模式的农产品试点区农产品价格都得到了与之前相比更为有效的控制。为了充分发挥“保险+期货”模式的优势,建议应在现有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扩大试点规模,力求使其覆盖更大的农产品种植区域,并引入更多的期货种类与保险进行挂钩。在更大的规模下对“保险+期货”的适用性进行进一步检验。可以将目标放在改进基差风险控制、探索引入收入保险、美式期权(保险)、 阶梯型期权(保险)等更加灵活的保险产品。   (2)加强对“保险+期货”模式的实质性宣传引导。经过检验,“保险+期货”管控农业风险效果相对显著,建议政府应该继续推广该模式。现阶段许多政府均将其与扶贫相挂钩,作为给贫困户的政策帮扶措施,在试点区宣传力度和参与积极性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水平。结合当下情况,政府应该逐步放开对“保险+期货”模式的适用条件,让更多的农户都可以享受到“保险+期货”模式带来的好处。同时政府应在区域内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不仅要让农户听说过这个名词,更应该让农户深入了解模式的细则规范和来龙去脉,方便其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是否参与的选择,逐步将该模式从当下的“计划”属性向“市场”属性引导。
  (3)扎实推进农业风险管理教育与基础教育机制。从试点地区农户的情况可以看到,农户对于农产品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感知和影响程度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是总体来说农户对于农业风险整体把握和如何防控的认识相对较弱。与此同时,农户反映当下对该方面的培训指导相对较少,建议加强对农户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同时,农户知识水平对其在接受新事物以及风险管理思想的作用中起到较大的影响,当下农民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农户都只有小学或初中学历。国家应该坚持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有条件时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制度,提高“未来农民”的整体学历水平,这对未来农业发展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燕青,武拉平. “保险+期货”模式及农户参与程度研究——基于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3):36-50.
  [2] 王学仁. 山东省兰陵县大蒜种植户“价格指数保险”选择意愿分析[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3] 刘倩楠. 我国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研究[D]. 沈阳:辽宁大学,2017.
  [4] 秦萍. 保险与期货对接服务农业风险管理模式分析[J]. 保险理论与实践,2016(10):42-50.
  [5] 安毅,方蕊. 我国农业价格保险与农产品期货的结合模式和政策建议[J]. 经济纵横,2016(7):64-69.
  (责任编辑  朱凯)
  Abstract:Since 2015,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first document has emphasize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s and options market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government guides agricultural?related enterprises to use futures, options to manage market risks, and steadily expands the pilot project of “insurance & future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e project encountered problems such as farmers’ low level knowledge and weak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and so on. Based on the situ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farmers information in the pilot areas of Heilongjiang. The ordered logistic model is employed in the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rmers with higher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of “insurance & futures” project,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contract farming are mo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ject. Moreover, farmers risk preference, risk perception level, government subsidy and other factors also affect farmers choice.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 futures” project: to improve the coverage and flexibility of the “insurance & futures” pilot, to strengthen the substantive publicity and guidance of the project, and to promote the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risk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basic educ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insurance & futures” project; farmer; participating willingness; ordered logistic model
其他文献
DOI:10.16397/j.cnki.1671-1165.20200311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身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关于身份认同问题的研究涉及诸多领域,有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层面,每个领域的研究都表征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印记。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认同是在社会结构和社会情境中由个人与他人的互动形成的,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社会身份、地位、职业等标识。社会学领域
期刊
摘 要:过去二百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史无前例,它的主要推动力是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但也与人们接受和采纳功利主义价值观有关,这为利益至上的生产者和效用至上的消费者确立了社会目标。从短期来看,这种态度能够激励生产快速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实现文明的飞跃,但这种发展却以全球社会和生态的失衡为代价。恢复社会和生态的平衡需要一种新的经济范式,它需要同时考虑社会需要和自然限制两方面因素。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这样一个概念,
期刊
摘 要: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探讨美学和生态学关系的学科正在兴起,在环境危机的大背景下出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但生态美学不试图改变世界或者采取直接的行动反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目标是理解现实的美丽程度,提供批判性的理论认知。在概念上,生态美学和自然生态美学非常接近,他们有着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研究对象。在普遍观念中,生态美学是关于未经人类改造或者只在很小的程度上被改造的自然部分的原则,提倡顺应自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将自身发展、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村集体发展实现融合的发生机制与突破现实困境的可行路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归纳式推理方法对山东莱州田家村金丰合作社的经典案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可将自身建设与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实现融合发展。以新型职业农民为核心,以党的领导为宗旨,通过夯实群众基础,突出“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建设,可将乡村文化建设与产业建
期刊
近年来,人类基因编辑的进展一次又一次地叩响基因编辑人类的大门,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关于基因编辑的伦理论争。这种伦理论争实质是对高新科技时代人之所以为人的伦理审问,它既包含着对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互作的全面反思,也包含着基于新的科研进展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构的探索,包含着代内、代际和种际道德正义的整体思考,包含着对未来人的生产和再生产乃至自然和经济社会再生产方式颠覆性转型的
期刊
摘要:被誉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创始之父”康芒纳诞辰整整100周年了。康芒纳在生态学、生态哲学和生态思想史领域的理论建树与实践张力,与其良好的学习工作经历、激进的思想观念转变、厚重的学术思想来源和充满生态智慧的代表性论著不无内在深层逻辑关联。康芒纳第一次将自然、人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生态学维度分析环境危机的产生根源,并揭示出环境危机根源就在于人为技术圈与自在生态圈之间作用与反作用,提出著名的“生态学四法
期刊
摘 要:“强可持续性”依赖于资源管理或自然资源保护原则,它认为自然环境或生态资本的某些形式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法替代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于所有生物的生存延续和福祉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贡献。基于这种对强可持续性的理解,当代人类社会的当务之急就是大力保护我们生存其中的自然环境,因为目前自然生态环境的退化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它能自我修复的极限。强可持续性不但在伦理层面上提出了我们“如何做好正确的事”这一
期刊
18 世纪英法启蒙思想家试图用力学研究人的本质,说人是机器,只是比动物多几个齿轮。如果说这种观点被我们视为无稽之谈,那么最近几十年的各种人学科技的突破,从人类基因全部解码到核磁共振成像对大脑活动的无损即时观察等等,无不令科学家坚信关于“人”的科学终于“成熟”了。1把目光放回国内,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一经公开,尽管舆论哗然,质疑之声遍起,他本人仍然坚信“基因手术是治愈遗传性疾病和预防严重疾病的
期刊
2018年12月22日,“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中国生态文学与生态翻译学会”第三期工作坊在南京林业大学举行,主题为“新世纪生态文学的多维视野:研究与教学”,由外国语学院承办。参加工作坊的专家大多为国内生态文学、生态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报告内容涉及新世纪生态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生态文学国别批评、生态批评实践探索以及生态教育与课程建设等议题,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学术交流成果。  本次工作坊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
期刊
摘 要:政治哲学和环境哲学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广泛讨论的新领域。人们认为以往仅仅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哲学,与仅仅探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政治哲学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但是实质上任何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都会需要或者涉及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各组织内部的包括经济、社会权利关系等善品的重新分配。近年来政治哲学也逐渐将环境伦理及环境哲学纳入重点讨论议题;而政治哲学常常探讨的社会群体责任共担层面的平等又会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