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9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校园文化,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校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本文就校园文化的涵义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和谐校园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现阶段一项长期性的基本任务。高校是社会的晴雨表,高校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社会还是高校内部都还存在一些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不积极因素。因而,着力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笔者认为,当前在建设高校和谐校园的实践中,必须加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我国高校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高校的重中之重。
  
  1 校园文化的涵义
  
  和“文化”一样“校园文化”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至少有六种不同的看法:(1)校园文化是一个复合体;(2)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校园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3)校园文化是高等学府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4)校园文化是指大学生所依托的精神文化、文化特点、行为方式;(5)校园文化是指丰富校园生活的第二或第三课堂;(6)校园文化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又是超越大众文化的精英文化。
  
  2 校园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2.1认识上出现偏差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很多领导或相关部门都出现认识上偏差,想当然的认为校园文化的构建只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如团委、学生处、宣传部等的职责,将后勤、教学、工会等部门抛在一边。想当然的认为搞好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就等于建设该校的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分开,如果学校各职能部门没有统一的合力去建立学校的校园文化,很难给学校建设成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高校校园,也很难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文化功能,导致学校成了一个无自己文化特色的教育机构。
  2.2校园文化活动层次偏低,形式单一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能给学生提高各种无形生活、学习的感染,她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在我的高校主管部门眼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或者在社会造成一定的热闹氛围。目前,高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更多表现的是文化活动,甚至是一些低层次的学会,导致大多是新生参与,偶然的心血来潮之后,没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和引起浓厚的兴趣,没真正让学生体验或融入到学校的独特文化气息,更谈不上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了深层次的教育和影响,广大学生对活动慢慢地也失去激情,导致热闹后的惨淡。
  2.3 侧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给学校带来了大量的教育投资,但各学校领导都只在硬件上下工夫,使其成为一个美丽大校园。想当然的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完成了,软件方面的自然而然就会跟上。其实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精神文化层次。这其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处于表面层次,是校园文化外在的表现形式;而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的真正内容和实质。一定的硬件设施和制度能够保护学校浓郁的校园文化,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层次的建设并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相反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学校所拥有的思想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文化,则是学校的灵魂。
  2.4 市场经济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有功利主义的趋势
  随着我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校园文化起着双重的影响,在带来新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于校园文化相冲突的的市场因素。尤其是市场经济短、平、快的影响,使得教师和学生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些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倾向,功利色彩较明显。
  2.5 注重自然科学精神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由于自然科学给现代社会的持续进步和高速发展具有的潜在功利价值,使得自然科学价值在现代高校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相对而言,人文社会学科具有渐进性和缓慢性等特点,在高校的地位弱势明显。“重科技、轻人文”现象比较突出,造成学生智力上的巨人,精神上的矮子。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大学校园文化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具有导向、激励、陶冶和凝聚的德育功能,传承学校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有利于培养和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历史观。 当前,对我国的众多学校特别是这些新成立的专科院校,加快建设与和谐校园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更是迫在眉睫。笔者认为,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
  高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爱国情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回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通过教育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整体规划大学德育体系,就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准确规范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德育途径,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文化底蕴和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好学校、发展好老师、发展好学生”。依托校园文化,努力将校园文化底蕴“做精做细”,落实到学校每个师生的实际行动上来。践行科研与办学一体,坚持走校园文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同生共长的精神家园。可从学校办学定位着手,如哈弗大学凸现的是“追求真理求实崇真”的学术精神。如复旦以“严谨、努力、奋进”而著称。
  3.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侧重于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
  我国众多的知识分子、学者和青年学生都云集在大学校园里,他们不仅观念新颖、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而其他们又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关注的不仅仅是文化建设的本身,而是要以文化教育为基础,促进师生形成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及行为,将文化建设促进融合于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之中,整合学校、家长、社区教育资源,最大限度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层面操作的项目,而是展示了一种新理念和新的发展观念,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挑战。学校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和谐与全面发展,着眼于人格的健康和完善。而社区、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有利于形成师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环境。几年来的学校实践经验证明,一个应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入手,整合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学内容、方法、途径。不断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稳步发展,为广大师生在高校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创新的文化氛围。
  3.4 加强校园和谐环境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硬环境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同时本身也包含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同时还要抓好学校的“三风”(校风、学风、教风)的软环境建设。
其他文献
国发[2015]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批准《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予印发。一
摘 要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而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推着学生走”的做法,容易使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传统教学下的师生关系已经陷入危机之中。本文针对如何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做了各方面的讲解。  关键词 有趣 互动 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历史教学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现人类生活
支付宝十年账单:中国人的数字化生存对个人而言,十年的支付宝对账单见证着个人财富的点滴变化,而从全民支出的图景上看,账单还折射出中国网民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十年中的变迂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特定影响,使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教育活动。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 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正逐步得到贯彻和落实。关注学
退休教师林明良2000年从北京引进高蛋白牧草——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种子,在黑河市郊种植200m2,在地力条件较差、2002年又遇干旱的情况下,长势茁壮,一茬接一茬的擗其叶片,饲喂
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与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文化标识和核心理念则是学校文化互为“表”“里”的两个精髓:如果说核心理念是学校文化的“心灵”,那么文化标识则是学校文化的
摘 要 本文从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优劣势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考,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多媒体教学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优劣势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仅仅的几年时间里,多媒体技术迅速应用于各大高校,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发展方向。 
摘要 网络的出现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政治参与方式,大学生群体借助于网络作为媒介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生活和政治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负向作用。面对这一状况,我们应积极探索,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以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社会稳定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借助于网络作为媒介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生活的行为。
近年来,我们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统筹城乡基层党的建设,系统推进全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摘要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从习惯性思维的反方向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反向进行证明,从反方向形成结论。逆向思维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思维框架,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  关键词逆向思维 思维定势 逆向运用 反证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1 利用逆向思维探索命题的证法    在数学教学中,存在某些数学问题的证明,若正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