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和台湾电影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有个侠盗罗宾汉,几乎成为英国人最值得炫耀的反对皇权势力的代表。但当英国人看到中国施大爷笔下的一百单八将,只好自叹弗如。不过,怎么说。罗大侠与宋黑子手下一干人马都是一个性质。尽管好莱坞拼命掘地三尺,美国人就海选不出一位印第安的领军明星,向来,在这个造星造神的世界童话工厂里,抵御外辱的片子总是病快快的,稍能振奋人心的,美国人倒成了抵御外太空侮辱的正义战士。
  最近,在大陆影院上映的两部片子,恰好被安排进这样的一个桥段。一个是美国人的《复仇者联盟》,一个是台湾魏德圣拍的《赛德克·巴莱》。
  春节回台湾时,小舅子说陪我看看台湾的电影,选来选去,电视新闻和媒体大肆炒作的这部片子,自然就是首选了。买票时最令我惊奇的是,看将近四个小时的电影,票价居然只有新台币200元(人民币40多块),按北京两个小时大片的行情,这部让所有热血男儿能烧起熊熊烈火的大片,烧去人民币200元也不为过。不过两岸相差了近五倍的价格。
  算了,谈钱,和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相比,就显得太没品了。
  华夏自炎黄以来,就是一个从来不缺英雄的民族合成体。自古以来,民族英雄几乎占据了中国各个时代的每一个角落,不管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创造了时代。反正英雄们在天在地都有自己的名声字号,至今可以供人敬仰着。隔海而邻的日本,在造就中国民族英雄方面,一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戚继光时代,到近代鸦片战争以后,直到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台海两岸层出不穷的烈士,就成为至今仍为后人热血追捧的民族英雄。
  这部描写台湾高山族的抗日英雄赛德克·巴莱的影片,就从一个层面,从现代电影艺术家诠释英雄的角度,让观众看到了什么是民族英雄。
  赛德克·巴莱的剧情跌宕起伏,很有美国好莱坞大片的气势,但是基本架构却极为简单。民族仇,阶级恨在这一刻都化作一腔热血。联起手来,用最原始的杀人手法,用最直接的打猎方法,用最血腥的以暴制暴手段,用最干脆利落的表现形式,将外族入侵者无情地绝杀在观众面前。
  说心里话,抗日的影片从小时候的《平原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到近些年的《南京南京》看得也不少。能让人热血贲张的根本没有,那种痛快淋漓的杀敌场面,几乎就是李向阳式一枪撂倒一个,或几乎夸张到机枪一扫,一片鬼子倒地的经典场面复制。再不济,跳崖跳江跳楼的,也是一抹脸跟变脸似的就没了。剩下的就是观众莫名其妙地掉几滴眼泪,其中大部分泪水倒是被几段煽情的交响乐鼓动出来的。而赛德克·巴莱中两段英雄与遗孀自杀的场面,几乎让所有观众被简单原始的、却又充满挚爱的人类情感深深打动着,我不相信这一刻,还有没有人可以克制住心中的情感。至少我在台湾的影院里,流着泪被四周的抽噎声打动着。
  我忽然发现,能让两岸民众同仇敌忾,打心底油然而生出的爱国豪情,此刻如波澜万丈,汹涌而出。
  有一次和老婆一起去乡下,看到乡间有株老榕树,我几乎脱口而出,这跟《汪洋里的一条船》里面那棵树一样。
  老婆说,这在台湾到处都是。她问我,你还知道台湾什么电影。
  我想了想说,台湾的电影从早期影响大陆的乡土片《汪洋里的一条船》,到几乎风靡大陆的琼瑶作品。可能真没什么能让大陆人去关注了。
  老婆接着说,有部《搭错车》你一定看过吧。台湾早期的电影还是很不错的,大多是少年励志、宣扬人性大爱和人生美丽这样的电影。这些年,台湾因为经济滑坡,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也拍了一些让社会老百姓反应不一的电影。就像《艋岬》、《阵头》等,小孩子们看到这些,非但没有从影片中吸取一些教训,反而助长了孩子们任意模仿,黑社会大行其道。
  这一点,我也深表赞同。近些年,随着西片大潮入境,两岸电影作品中宣扬人性真善美的影片越来越少,暴力与血腥色情却越来越日常化。而就在这时候,魏德圣的《海角七号》却吹响了进军大陆市场的号角,加上这部《赛德克·巴莱》,我才真正看到一个电影人,其社会作用与其本身价值观,将怎样引导影响着两岸的民众。毕竟,人性的大爱与伟大的爱国情感,才是反映一个民族真正情感的内涵。
  台湾电影,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又将两岸的目光与民族情感拴在了一起。
其他文献
“刀耕火种”,是泛指古代极其落后的农业耕作方式。现在。只能在书报上偶尔看到这句老话。却不知道“它”的庐山真面目。我很幸运,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有机会目睹梁山彝族奴隶社会“刀耕火种”的耕种过程。辞书上不叫“刀耕火种”,而是叫“刀耕火耨”,是说古代多山地区,常常伐去林木,烧去野草,以灰肥地。  凉山过去被称为“不毛之地”,有点不符合实际。真实的凉山是山高林密,地广人稀,社会制度落后(奴隶社会)。那里的庄
期刊
在美国,有一个特别的机构叫“国家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NCCAM)”,它专门对一些“神秘”疗法进行研究。  这个机构的推动者叫汤姆·哈金,他自1985年起至今一直连任参议员,此前还当过十年的众议员。在美国民主党和政坛也不乏影响力。1992年,他还参加过总统候选人的党内竞选。  他曾经过敏,后来吃了一些蜂花粉,再后来过敏好了。于是,他认定是蜂花粉“治好”了他的过敏,大力宣扬蜂花粉的神效。1991年,他
期刊
Babel(巴别)一词近年甚火。  美国帅哥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借塔名,新生代女作家卡罗琳·帕克丝特牵塔犬,法国学者迪迪埃·法兰克福(Didier Francfort)述塔音……此塔出处,《圣经·创世纪》第11章,创世初始的人类,心有信仰,相亲相爱,并说着同一种语言。渐而贪嗔痴,变得骄傲,欲修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以证明自身无所不能。上帝得知后,震怒人性背叛并分化了语言。从此,人类相互间无法聆听与
期刊
味蕾是有感情的,这是我用很多年才搞明白的一个道理。  原来以为有些人天生比较固执,这是性格所致,其实不然,固执中也有相当成分的感情比例。  比如我,执着于用手写字,柴米油盐,生活备忘,姜葱蒜苗,人生感悟等等,从来都是以血肉之躯筑起文字的长城。我最佩服的人里就有双手飞快在键盘上起舞的那群人。也奇怪,一旦用手敲键盘,我就会忘掉要写的内容,词不成句,篇不成章,尽是些支离破碎。一开始我以为自己跟不上趟,爱
期刊
1807年,这位英国人冒着极大风险入华传教,并留下了这个强盛帝国在巨变前夜的斑驳记载——  其中很多被后人视为天朝崩溃的诱因。  1807年1月,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从伦敦启程,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途。转道纽约时,一位美国商人带着一丝嘲讽问他:“您真的相信,您能改变伟大的中华帝国的偶像崇拜吗?”那位虔诚的基督徒答道:“不,先生,是上帝要这样。”  事实证明,那个古老的东方帝国,是个上帝都会挠头的地方。马
期刊
又到全国“两会”召开的时间,每次“两会”都有诸多热点,而民生问题则是这些年来的永恒热点,税的问题,不只关系民生议题,还涉及到诸多方面,最近愈发引人瞩目。  罕有国家像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三十多年来保持了年均百分之九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民众在享受高增长带来的益处之时,也开始越来越感受到另外两种“高增长”之痛:一为通货膨胀高增长之痛,另外则是高税负增长之痛。  美国《福布斯》杂志2009年推出“税
期刊
鲁达打死了郑屠,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却也成了官府的逃犯,他东逃西奔,急急忙忙。《水浒》甚至带着调侃来写他的逃亡:“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用另外的三个“不择”来衬托鲁达的“慌不择路”,煞是好笑。鲁达每一次倒霉,引起我们的,都不是至少主要不是同情,而是好笑。这不仅是他的强大足以使我们感觉到笑他不会对他造成伤害;更主要的是,他是放得下一切的人,他放下了,我们也就放下了,他对他的得失不
期刊
不低的设备费用  前两天,财务又买回来一个稅控机。说,我公司转为一般纳稅人之后,需要重新有一个针对一般纳稅人的稅控机,针对国稅的。白色的盒子,巴掌大点,1780块。  财务把购买清单拿给我看,金稅卡1188元,稅控IC卡79元,读卡器149元,开票系统服务费370元。  之前针对国稅的一个小规模稅控机,也就这么大个盒子,被淘汰了。当然,稅务部门也没有回收,好好的,浪费了。  见过稅控机的人,猜它的
期刊
“我记不清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纳税的。”李荣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纳税人,是在2006年1月,她发现自己的工资单上多出了代扣个人所得税一项。  那一年,刚好是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减除标准从800元调整到1600元的时间。李荣那时的工资还是已经超出起征点很多。    蒙眼的纳税人  李荣1982年参加工作,作为食品发酶行业普通科员,一个月的工资四十二块五,加奖金不到两百块。  按照1980年9月,全国人
期刊
吴英非法集资案在最高法院死刑复核期间引发新一轮舆论关注,连新华社等都介入报道和讨论,绝对不是一件偶然的事,反映的也不仅仅是社会各界对涉案时才26岁的年轻女子生死命运的关注,更是反映了人们对我国转型时期我们司法理念和刑事政策的忧虑。  “刑事优先”、“重刑威慑”在我国依然很有“市场”。当某些有危害的经济行为出现后,不少人习惯性地优先想到动用刑事手段,甚至主张适用重刑、死刑,似乎这样才能实现正义。这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