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模型在引江济淮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 :治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江济淮工程由长江下游上段引水,向淮河中游地区补水,是一项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本文以引江济淮工程江淮沟通段为例,选择了输水航道线路涉及的南小河等4条具有代表性入渠支流作为建模对象,采用构建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的方法评估分析支流洪水对主航道的影响.
其他文献
沂沭泗水系是淮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尾闾通畅,曾是隋唐大运河的核心区域,留下了“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的千古吟诵.1194年黄河夺泗、夺淮,造成沂沭泗水系紊乱,灾害频繁.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鲁两省相互配合,修建了新沭河和新沂河,初步改变了洪水横流的局面.1981年10月7日,为进一步保障沂沭泗地区的安定团结和生产发展,国务院印发《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对南四湖和沂沭河水利工程进行统一管理的请示的通知》,批准在治淮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统一管理沂沭泗地区的主要河道、
期刊
建局四十年以来,沂沭泗局财务管理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重要决策和淮委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主渠道作用,积极筹措各类资金,努力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意识显著增强,资金监管不断规范,财务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单位履职和事业发展的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期刊
由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组成的南四湖,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也是南水北调东线重要调蓄湖泊,具有调节洪水、蓄水灌溉、水产养殖、航运交通、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功能.流域涉及苏鲁豫皖4省8市,流域人口3000余万人.古来即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流光溢彩、日出斗金,并富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期刊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千百年来,沂沭泗河生生不息地哺育着流域人民,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东夷文化、儒家文化.然而,历史上受黄河长期夺泗夺淮影响,沂沭泗流域水旱灾害频发,流域人民饱受灾害之苦.根治水患,岁岁安澜,流域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直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一步步地成为现实.1981年,沂沭泗水系统一管理以来,沂沭泗局不忘初心、不负重托,切实履行流域管理职能,在直管河道、湖泊水资源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保障了流域用水安全,助推了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佛子岭水库群位于大别山区,包括佛子岭水库、白莲崖水库和磨子潭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同时兼有发电、水产、航运和城乡供水等功能。该水库群肩负着下游区域及淮河干流的重要防洪任务,也承担着淠史杭灌区农业灌溉和六安、合肥城乡供水任务。随着合肥经济圈的快速扩大和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用水结构和用水需求发生了一定变化,水资源供需关系日趋紧张。为加强水资源管理,规范用水秩序,保障用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本文针对佛子岭水库群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为下游区域供水安全保障开展研究。
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前行,沂沭泗水系统一管理40年,有春暖花开,也有波涛汹涌.涛飞江上之时,力挽狂澜破浪行;风雷激荡之际,气卷万山定乾坤.rn“倾情防洪保安全、呵护优质水资源、促进健康水生态、建设宜居水环境、弘扬先进水文化”,统管40年来,骆马湖局始终初心不忘,扎根苏北大地,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团结苦干、求实创新的精神坚决扛起治水管水护水重大政治责任.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总书记治水论述精神,是谋划和推动沂沭泗水利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引.“十四五”期间及2035年开启“安全、智慧、美丽”沂沭泗河建设与管理新征程,可以着力于“三大目标、五大抓手、六大任务”,即“确保工程安全高效运行、推进智能化标准化管理、打造绿色生态工程体系”三大目标;“工程管理标准化、运行调度智能化、强化监管常态化、河湖环境美观化、打造特色水文化”五大抓手
期刊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核算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目的是对区域水资源进行定量描述,揭示区域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1.流域概况北淝河位于涡河与澥浍河之间,源于安徽省涡阳县青阳沟刘井附近,流经涡阳、蒙城、濉溪、怀远、淮上区等县区境,于沫河口注入淮河,原全长225km,原有流域面积2866km2。北淝河下游地势十分低洼,历史上为淮河洪水走廊,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北淝河下游洪涝灾害严重,每逢大水漫过淝、澥分水岭,连成一片,常造成数十万亩田地一片汪洋的惨象,如1921年、1931年、1950年均是重灾年。
七年之前已经五十知天命的我,交流到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工作,目睹了这里的点点滴滴,身临其境,与从前对该局工作的见解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仅是面上的了解,总的感觉是国家花这么多的代价实现沂沭泗流域统一管理,必要么?置身在这个饱经风霜的八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像人到五十知天命,越来越能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无谓的;越来越能清楚,什么是值得的,什么是无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