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艺术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19年,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发表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开创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之风,笛福因此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启蒙运动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流传至今,受到各国学者和读者的高度关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论述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艺术,进而阐释笛福的小说创作特色,呈现他在英国启蒙运动时期取得的文学成就。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广泛流传的英国文学作品,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读者的关注。《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以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在荒岛上的求生经历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的是鲁滨逊的三次出海历程;第二部分叙述他第四次出海,因风暴被困孤岛28年的经历;第三部分则叙述他从荒岛离开之后的故事。
  一、现实主义风格
  (一)取材的真实
  笛福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不是完全虚构的,而是取材于现实中一名水手的亲身经历。《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是鲁滨逊,其原型是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1704年,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在一次出海中,与船长发生了争吵,于是被抛弃到大西洋的一座荒岛上,他在荒岛上生活了4年多后,被航海家所救,最终返回故土。
  1719年,笛福在得知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经历后,以此为创作源泉,并将英国的社会现实、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自己的人生阅历融入创作中,完成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笛福所处的时代是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年代,他将资产阶级的冒险精神、对财富的热衷都投射到鲁滨逊身上,同时,鲁滨逊在荒岛上28年的生活经历也有着资产阶级的印记。
  (二)写作手法的现实性
  《鲁滨逊漂流记》是现实主义小说,笛福在小说中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一方面,小说选择回忆录的叙事方式,增强了真实性。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以第一人称和日记回忆的方式叙述自己在荒岛上28年的生活,真实再现了荒岛的生活,增强了小说的现实主义色彩。比如,笛福客观再现了鲁滨逊在荒岛自建住所、制作面包、打猎的生活经历。
  另一方面,小说描写的细节真实,能够再现人物复杂的心理过程。比如,小说对鲁滨逊在荒岛上徒手制作工具、面包等生活细节的描写,体现了失败了接着再干,从失望到高兴的心理过程。整体来看,作者对人物的塑造是通过真实的环境与逼真的细节描写实现的,这使得主人公更加贴近读者的想象,充满真实感。
  (三)刻画现实中的普通人
  笛福没有将小说的主人公设定为传统的王孙贵族,也没有展现资产阶级生活的奢侈,而是将主人公选定为生活中喜欢冒险的普通人。鲁滨逊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他喜欢出海冒险,在第四次出海的时候由于遇到风暴触礁,流落到一座孤岛上。在孤岛上,鲁滨逊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乐观向上,没有住所就自己动手建造,没有粮食就自己种植,甚至他还自己制作衣服、面包以及各种工具。
  为了能更加真实地刻画现实中的普通人,笛福选择以普通人的视角描写普通的生活,特别是关于孤岛求生的描写,更凸显了真实。相对于普通人,鲁滨逊身上有值得称赞的品质,那就是他的冒险精神、乐观精神、创造精神。
  正因为他喜欢冒险,才有了他在孤岛上自力更生的生活,他凭借自己的乐观精神和创造精神克服巨大的孤独感,同时用双手改造荒岛,把荒岛建设成理想的生活场所。
  二、叙事艺术
  (一)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笛福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具体来说,叙事者是小说中的主人公鲁滨逊,以鲁滨逊的口吻和视角讲述自己的人生过往,并向读者传达其在冒险中的真实感受。
  小说开篇,鲁滨逊便以第一视角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父亲做生意起家后娶了母亲,定居约克市,家里还有两个哥哥。就是这样比较富裕的家庭孕育了鲁滨逊不甘于平凡、喜好冒险的个性。之后,鲁滨逊讲述了自己四次海上冒险的经历,读者跟着他的讲述仿佛亲历了小说中冒险的情形。
  在四次海上冒险经历中,鲁滨逊重点讲述了他因遭遇暴风雨,流落孤岛的经历。从鲁滨逊的第一视角,读者可以深切感受到孤岛环境的恶劣以及鲁滨逊的乐观精神和创造力。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增强了小说叙事的真实性,体现了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
  (二)时间顺序
  小说具有主人公自传体的性质,因此采用的是时间顺序,一切都围绕主人公鲁滨逊而展开。
  具体来说,小说以介绍主人公鲁滨逊的家庭背景开篇,之后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其生活经历和冒险经历。起初,鲁滨逊不满足于父母给予的富裕且平静的生活,多次反抗父母,向往冒险的生活,后来他離家出走,开始海上冒险的经历。第一次出海遭遇暴风雨,大船沉没,只好坐小艇逃生。
  在发财念头的驱使下,鲁滨逊第二次踏上了一艘驶往非洲海岸的货船,成功谈成几笔生意,获利不少,俨然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第三次冒险是鲁滨逊在前往几内亚的途中,被海盗劫持。在当了海盗船船长两年的奴隶后,鲁滨逊成功逃跑,搭上一条贩卖黑奴的大船,并带着变卖物品的钱来到巴西,在巴西定居,成为种植园主。
  第四次冒险时,船在途中遭遇暴风雨袭击,船上同伴全部遇难,只有鲁滨逊幸存,他流落到一座荒岛,开始了荒岛上的生活。鲁滨逊在荒岛生活的28年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他在荒岛上自建房屋、制造工具、生产粮食等生活经历,是以日记的形式按每天的时间进行叙述的。
  小说最后就是鲁滨逊在荒岛生活28年后,离开荒岛返回英国的故事。
  (三)双重叙事结构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叙事结构鲜明,以主人公鲁滨逊为第一人称叙事,这是故事中的叙事,是文章的主要线索;另外还有一个叙事视角,即故事外的鲁滨逊视角,对揭示小说主旨起到辅助的作用。
  在小说中,鲁滨逊以自己的口吻叙述了他的家庭生活经历以及四次海上冒险的故事,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青年时期的鲁滨逊心怀冒险梦想,不甘于平淡的生活,同时热衷于对财富的追求。故事中的鲁滨逊是位开拓者,他不是在空想,而是利用冒险的经历攫取财富,满足自己的野心、实现航海的梦想。在第四次出海时,鲁滨逊因遭遇暴风雨而被困在一座孤岛上长达28年。后来,鲁滨逊返回英国,此时他以故事外的叙事视角回顾并评价冒险过程中自己的行为。
  当年老的鲁滨逊回忆过往的冒险经历,对自己曾经的行为作出评论和解释时,体现了笛福小说呈现的道德主题。比如,他为了感谢船长给予的帮助,把自己的物品送给船长;在孤岛上的生活体现了他乐观向上、自力更生的品德。
  在年老鲁滨逊的叙述中,读者能够了解鲁滨逊年轻时因对财富的追逐而流落孤岛,但在孤岛上,他帮助星期五的行为让读者深受感动,鲁滨逊是一位让读者敬佩的冒险者。
  鲁滨逊一方面热爱冒险,另一方面又具有资产阶级对财富攫取的本性,但在荒岛上生活的28年是对他的一种历练和沉淀,符合人们心中开拓者的形象。
  三、结语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作品,被人们广泛接受。小说体现了作者笛福的创作艺术,即取材真实、写作手法真实、刻画现实中的人,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此外,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生动刻画了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塑造了又一个典型。
  (唐山学院)
  作者简介:杨海英(1975-),河北滦州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刺绣的分支,苏绣在艺术层面具有显著特色,这与一代代苏绣艺人的技术创新和技艺探索有直接关联。近年来,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大量涌现。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苏绣关键要素的流变、苏绣技艺演变中的几个重要关系,深入探讨坚守苏绣传统的价值和意义,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苏绣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苏绣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国时期,由于苏绣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要求艺人具有精湛的技艺,所以其
期刊
本文主要针对张丽平《感受高尔夫》的文学特点及美学欣赏展开深入分析,先简单介绍张丽平和他的作品,阐述《感受高尔夫》的文学特点,即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高尔夫运动信息、深刻的运动哲理,接着分析《感受高尔夫》美学欣赏价值,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让读者逐渐产生热爱之情,从而促进高尔夫运动的发展。  《感受高尔夫》这部作品主要讲的就是高尔夫这项运动,作者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理解,对高尔夫这项运动进行
期刊
门德尔松是19世纪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个很有时代感的人,他常常因为钢琴要创造“新”种类的形象而感到绝望,但却给旧的形象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本文以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为核心,结合其具体作品进行研究,深入分析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  一、门德尔松艺术风格概述  门德尔松的音乐成就比他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主要作曲家的影响还大。一开始,普通听众为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简单明了的抒情性和生命
期刊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文学作品,打动人心的往往就是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真实情感。《山海情》正如其名,让观众被福建帮扶宁夏,宁夏也加快自建的主旋律所打动。本文从情出发,分析电视剧《山海情》从头至尾打动观众的原因。  2021年的开年大剧《山海情》不是一部小说改编剧,也不是一部翻拍剧,而是一部扶贫攻坚剧,取材于福建对口帮扶宁夏脱贫。可以说,该电视剧真实再现了贫困乡村蜕变的过程,是一部有热度
期刊
隐喻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著作,深受读者喜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基于《金色笔记》来分析英美文学中隐喻的美学价值,希望借此使读者更好地认识这一创作手法,并且从全新角度来解读《金色笔记》。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隐喻是作家较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一直深受众多读者的喜爱。隐喻有其自身的魅力,将其应用于文学作品中,能够有效提升作品的魅力。多丽丝·莱辛创作的《金色笔记》中
期刊
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拥有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及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形成了各民族不同风格的舞蹈形式。在众多传统民间舞蹈中,“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歌舞形式,深受维吾尔族人们的喜爱。  维吾尔族舞蹈《英吉沙小子》是个人独舞,音乐节奏欢乐明快,属于赛乃姆系列。该舞蹈的主要特点是身体每个部位都有动作,从头到脚展现了维吾尔族的舞蹈动律,极其特色。这支独舞里,表演者的状态极其乐观开朗,很好地体现
期刊
艾米丽是一名典型、叛逆的美国南方女性,她的生活是一场巨大的悲剧。她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小镇居民的监视和爱人的背叛使艾米丽迷失了自己,成为一名悲惨的受害者。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因哥特式风格和古怪的情节吸引了众多读者。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后的南方小镇。南方战败后,格里尔森家族仍然保持着清高的门第观念,艾米丽的父亲是个有着严重父权倾向的人,在父亲去世后,
期刊
美的审美形态丰富多样,优美、崇高、悲剧、喜剧只是最突出的几种,实际上还可以分出许多或中间、或过渡的形态。从美学角度来看,《巴黎圣母院》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形态、审美趣味等。雨果运用大量的笔墨表现优美、崇高、丑、荒诞、悲剧等不同审美形态。本文就《巴黎圣母院》中表现出的优美、崇高、丑、荒诞、悲剧等审美形态进行梳理。  一、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是不同形态的美。优美是对人的平和、友爱、坦荡、自由、富于创造
期刊
时间与空间是人类生活的两个维度。长久以来,空间一直受到文学家、史学家的忽视。20世纪,文学批评出现了空间转向,人们逐渐将目光转向了空间批评。空间不再是抽象的思维形式或纯粹精神意义领域,而是身体实践空间、实践过程,是身体与空间“互动化”的结果。本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基础,分析《一朵浮云》中的空间转换,展示主人公麻木的心灵状态。  一、空间批评  时间与空间是人类生活的双重维度,不断影响甚至决定着
期刊
在女性意识觉醒的时代,独立女性这个说法被频频提及。在世界文学史上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女性,给无数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塑造的简·爱。本文以地点变换为线索,探讨出身贫寒的孤女简·爱的成长之路。这是一条让世人敬佩的独立女性之路,可以启迪如今很多女孩的成长。  读《简·爱》让人感触颇深,因为女性能从简·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简·爱的坚毅和果敢也是独立女性一直追求的特质。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