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教学片段及点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一】
  师:这课的字宝宝看到你们这么聪明,它们也来和你们交朋友了。(师出示本课生字)你们都读准了音,字形你能不能很快地记住呀?
  生:(齐)能。
  师:我可是有点担心,现在咱们来互相帮帮忙,前面的同学和后面的同学四人合成一个小组,在小组里想办法把字宝宝记住,你们组还可以选一个特别难记的生字,一会儿给大家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
  师:有些同学的识字方法特别好,讨论得也特别热烈,我想问问你们,你们哪个字特别的难记呀?
  生:我们组觉得最难写的字是“冻僵”的“僵”。
  师:哦,这个字的确比较复杂,挺难记的。
  师:你们组觉得哪个字难记啊?(学生先后提出“裂”“卧”“欺”“烘”难记)
  师:(正音)这个字读“烘”,跟我念一遍。(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每一组推荐的难记的字都不太一样。刚才很多同学提到了这个“卧”字比较难记,我们现在来互相帮助一下,你们觉得怎么去记住这个“卧”字呢?
  生:左边是个“臣”,右边是个“萝卜”的“卜”。
  师:瞧,她用“臣”字加“卜”就记住了这个“卧”了,这是一个好办法。这个“欺”字怎么记住呢?
  生:“欺”就是一个“其”加一个“欠”。
  师:有些同学说到这个“僵”字,这个“僵”字我觉得挺难的,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觉得这个“僵”应该是单人旁加个……
  师:的确,这个“僵”字比较难记的是这个字的右半部分,(屏显放大的“僵”字)这个字的右半部分也读“jiān g”(屏显“畺”),就是界限的意思。(出示“畺”古时候的字形),这就是“僵”字古时候的样子。
  师:“畺”字加上单人旁读音一样,咱们一起把它大声地读一次吧。
  生:(齐)僵。
  【点评】原本枯燥的生字学习在郭老师的课堂中如童话故事一般有趣有味、引人入胜:与生字宝宝交朋友、小组合作记住难写的字、教师引入“僵”字古时候的样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舞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片段二】
  师:同学们,刚才说到它明明是一只白天鹅,为什么叫它丑小鸭呢?别着急,自己小声地再来读一读课文,从哪儿你觉得它长得丑呢?(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师:你觉得从哪一句话读出它真的长得好丑呀?
  生: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它“丑小鸭”。
  师:为什么长成这样你就觉得它丑呢?
  生:因为它是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
  师:它的哥哥姐姐长得是什么样呢?丑小鸭的毛是灰灰的,小鸭子的毛是怎样的呢?
  生:小鸭子的毛是黄黄的。
  师:丑小鸭的嘴巴大大的,小鸭子的嘴巴呢?
  生:小鸭子的嘴巴扁扁的。
  师:丑小鸭的身子瘦瘦的,而小鸭子的身子?
  生:肥肥的。
  师:丑小鸭就是这样一只小鸭子,我们一起来把它读一读。(生齐读)
  师:是啊,那它最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它中间经历了哪些痛苦的折磨,又有哪些美好的追求呢?我们下一节课来继续学习。
  【点评】这一环节有三个创意:一是紧扣课题中的“丑”引导学生读文,学生从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也必然读得专注、读得有效;二是采用对比阅读,帮助学生认识丑小鸭与哥哥姐姐的不同外形,变抽象的文字为感性画面映入学生脑海,为学习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三是课虽结束,探究在延续,课后留给学生思考:那它最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它中间经历了哪些痛苦的折磨,又有哪些美好的追求呢?将语文学习的舞台延伸到课外。
  【总评】郭老师的课扎实而又精彩,总体感受有三点:
  一、 情境创设,乐与趣呈现。郭老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生字宝宝也来和你们交朋友”“去掉拼音小拐杖”这样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引领学生识字,课堂上充溢着童话色彩,学生情不自禁走进生字王国,在师生、生生的和谐互动之间走近了语言文字。他们学会的是生字,感悟的是方法,收获的是乐趣。
  二、 以生为本,情与智共生。郭老师的课堂中,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如:“我想问问你们,哪个字特别的难记呀?”这个问题的抛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里,学生分组讨论,牢记字形。这个过程闪动着热情的火焰,迸发出智慧的光芒。
  三、 个性阅读,人与文相融。在研读文本时,郭老师没有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听到来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声音;更具个性的朗读,能够进一步加深体验,人走进文中,文融入心中。
  (本课教学实录由张益涛根据录像整理;教学片段由吴红华节选)
  (郭琳洁,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校尉营小学青年教师;吴红华,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这一届素养大赛增设了“优秀教态奖”。为什么设这样一个奖项呢?第一,强化了有别于其他职业的教师形象。话务员强调的是声音形象,是甜美、亲切、清新而不亲近。我们教师的职业形象应该是什么呢?应该体现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穿着打扮、举止言谈当中。2011年的1月17日,中国第一次向全世界放映“中国国家形象片”。在这一天,在堪称为“世界街头”的美国纽约广场,以一天300次的频率滚动播放。其实,
期刊
现在,我就书写方面简单地说一下我的感想。先用点画有致、结构规范、格式整齐、时速适宜十六个字概括一下整体的印象。  第一、点画有致。为什么不说点画到位呢?在用笔上面,很多人还是不到位,但是点画是有致的。所谓书法,如果说我们写普通的字,比如写一横,平拖直拉,没有起笔、没有运笔和收笔。那么提到书法的技法上面,就要提到起笔、运笔和收笔。我们多数老师起笔写得不错,但是收笔略欠。我示范一下,像这样的一横,就是
期刊
首先感谢选手为我们展示了这么漂亮的粉笔字。这些字我们看得很舒服,就是因为它的笔画。从它的笔画看,这些笔画有轻重,有缓急,写得比较好。另外一个呢,就是他们写得正确,没有写错别字。再一个就是写得流利。这些选手都准时完成了,有一个选手是压哨写好了最后一笔,时间掌握得真好。因为比赛有点慌,还是显得紧张了点。不过,还可以再快一点。另外我要讲一讲,字怎么写得美观?在章法上面体现出美观,要在笔画、结构上面努力。
期刊
师: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个话题,你们一定非常感兴趣。读课题——恐龙。我们一起写恐龙的名字。“恐”字上下结构,“巩”写得紧凑一点。(师板书)你们对恐龙有哪些了解?  生:霸王龙是最凶猛的肉食动物。  师:咱们人类没见过真正的恐龙,你们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呢?  生:从书本上。  生:从博物馆里看到的。  生:从电脑里查到的。  师:实物中、书本上、网络上了解到,方法很好,这些方法对于你们今后学习肯定有
期刊
【教学片段一】  师: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伸出小手指,跟老师写一写这个故事的名字。(生跟着书空)注意“要”字“西”下面的“女”字一横要长一些。  师:孩子们,“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意思一样吗?  生:“要下雨了”是将要下雨,但还没下;而“下雨了”是已经下了。  师:你真聪明,我们一起来读课题。(生读)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童话故事呢?请小朋友拿起课本,轻声地读一读,要
期刊
【教学片段一】  师:“心旷神怡”这个词用得多好啊!作者怎样写得让我们一下子爱上了这五彩缤纷的秋天的雨呢?现在思考,待会儿跟老师分享你最喜欢哪个句子?读到哪儿你的心会为之一动,要告诉我理由哦。开始思考,可以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做一些批注的记号。(生自读批注,师巡视指导)  【点评】教师让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实践,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标
期刊
随着统编教材落地,教材内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单元的类型丰富了许多,有主题、文体、整本书阅读及综合学习、古诗词诵读等多种单元形式。每一单元还有匹配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及单元学习任务模块。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单元学习的方式需与时俱进,因为单元教学的课程化、结构化、任务驱动化已然成为大势所趋。  但一线教师在推进单元教学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不知该如何整合构建单元整体内容,从而形成单元教学的“大任
期刊
一、 理解“亲人”,质疑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魏巍的一篇叙事散文,齐读课题。(生读)  师:看到“亲人”这个词,你马上会想到谁?  生:可能是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  师:这些都是你的直系亲属,是亲人。还会想到谁?  生:还会想到外公、外婆,大舅、小舅,大舅妈、小舅妈。  师:这里面有直系亲属,有的不是直系亲属,不过他们和你的关系特别密切,感情特别深,这些人都可以称为“亲
期刊
【教学片段一】  生:(读)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天天浇水、施肥,等着将来吃梨子。  师:很正确,还读得很有节奏呢!谁能学着这个小老师的样子,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哟,这个小猴子天天都在干什么呀?(出示浇水图)看,这就是“浇水”。(出示生词卡片)你能读准吗?(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师:怎么记住这个“浇”字呢?有什么好方法?  生:先写一个“三点水”,再写一个……(语塞)  师:你记住了它的
期刊
【教学片段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出示图画)小柳树眨着眼睛跟大家打招呼呢!你们也跟它打个招呼吧。  生:你好,小柳树!  师:小柳树听到你的问候,可高兴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一位朋友。(板书:小柳树)还有一位朋友,它光秃秃的,是一棵小枣树。这个“枣”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你们一边看我写,一边记住它。(板书:枣)一棵小枣树,树枝伸展开,秋天到了,树上结了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