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先驱者10号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jian20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2月7日,美国航宇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深空探测网的工作室内一片寂静。之前研究人员试图与先驱者10号取得联系的最后一次尝试失败了。天文学家们意识到,与这位老朋友、老战友说再见的时刻最终到来了。故事还需要从31年前讲起。
  
  飞驰!先驱者
  
  1972年3月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角发射场(今天的卡纳维拉尔角)。因大风和其他一些原因而延期发射的宇宙神/半人马座火箭矗立在发射台上。当地时间晚8时43分,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火箭从白烟与火光中腾空而起。火箭需要将先驱者10号加速到每小时51810千米,以便后者顺利抵达木星。这使得先驱者10号成为离开地球速度最快的人造物。仅仅过了约11个小时,先驱者10号就飞临了38万多千米之外的月球。接下来又用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飞过8000万千米之遥的火星。
  这艘先驱者10号探测器由美国航宇局艾姆斯研究中心负责设计和管理,共携带了11部科学仪器。如果从天线的两端算起,先驱者10号最长处有2.9米,最宽处有2.7米。它的能量来源是一架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从钚238的衰变中获得能量。
  先驱者10号飞过火星后,面临的是一条宽约28000万千米,厚约8000万千米的小行星带。小行星带中游走着不计其数的太空碎石,小到沙砾大小,大至直径数百千米。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任何一架人类的探测器穿越过小行星带。然而,探测器穿越小行星带也并不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举步维艰。因为虽然小行星带中大大小小的天体数以亿计,但当它们分布在这广袤的宇宙空间中时,相互之间的距离就相当遥远了。于是,先驱者10号穿越小行星带的时候并不会像电脑中的赛车游戏那样左闪右躲。
  先驱者10号花了7个月的时间来穿越小行星带,并因此而声名雀起,成为世人瞩目的太空冒险家。它的成功也为日后的先驱者11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天文学家们了解到,探测器穿越小行星的时候并不需要特殊的保护。
  
  开启木星探测之门
  
  然而先驱者10号的主要探测目标并非月球、火星,也不是小行星带,而是木星。1973年12月3日,木星庞大的身躯已近在咫尺,木星上壮阔的风暴区亦展露无余。然而就在此时,探测器发回的信号突然中断了!紧张的气氛在探测器控制室中迅速蔓延。研究人员感到了不安:无线电信号还会再度出现吗?先驱者还会振作起来吗?木星强烈的电磁辐射会摧毁探测器上的设备吗?科学仪器还能正常运转吗?我们今后还能收到先驱者10号的太空来信吗?这一连串的疑问很快得到了解答,来自先驱者10号的信号又出现了。不过,它的确也有所创伤,并且有一部设备坏掉了。研究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对探测器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使它终于化险为夷。
  对于很多亲身参与了先驱者10号的科学家来说,1973年12月3日是他们一生中最令人激动的一天。诚如一位研究人员所言:当你想起为此准备了那么多年,想起曾手动检查数千条指令和指令的顺序,想起意外事件及先驱者的安然无恙,你会感到由衷地高兴。
  翌日,经历了21个月的太空旅行后,先驱者10号终于抵达木星上空。这时它离木星的云层顶端仅有13万千米。这是人类首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木星。先驱者10号开始工作了,它为木星和木卫拍了约500张照片。它所携带的科学仪器观测了木星的辐射场,确定了磁场的位置,并证实了木星确实是一颗由气体和液体组成的行星。
  
  飞跃冥王星
  
  来不及逗留,先驱者10号告别了木星,继续朝太阳系的外围飞驰而去。值得一提的是,先驱者10号离开木星后是朝着反太阳向点的方向飞行的。这也就是说,它飞行的方向与太阳在银河系中的运动方向刚好相反。它是迄今为止惟一一架反太阳向点飞行的人类探测器,这也使得其科学仪器的探测结果成为独一无二的珍贵资料。
  1983年6月13日,升空11年之后,先驱者10号——这个一路上历尽坎坷,写下史诗般旅程的人类探测器越过了冥王星轨道。冥王星是人类所知的最后一颗大行星,它的轨道就是太阳系的国境线。所以,记住1983年6月13日这一天吧。在这一天,人类勇敢的探测器首次飞出了太阳系,人类把探索的触角伸到了前所未及的遥远之地,这是太空探索史上的里程碑。
  
  余热与梦想
  


  先驱者10号越飞越远的同时,发回的信号也日渐微弱了。天文学家把接收先驱者10号的信号作为测试射电望远镜性能的一种方法。1985年3月的一天,位于莫哈维沙漠中的深空探测网接收到了先驱者10号发回的信号。美国航宇局SETI(地外文明搜索)项目成员和当地的工作人员围在Sun100工作站的显示器前,看着屏幕上那倾斜的白线——这就是先驱者10号从太阳系外围向他们打的招呼。这是SETI成员首次目睹深空探测网的标准信息处理器的强大性能。自此之后,用SETI工作人员的话来说,先驱者10号就成为了SETI的一名非官方成员。
  虽说先驱者10号最初的任务是历时21个月的木星探测,但即便在它飞行50多亿千米越过冥王星轨道之后,其优良的品质使它依然能为科学研究作出贡献。此时,天文学家想到的是“太阳风层”。我们知道,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向外发射迅速流动的带电粒子,形成所谓太阳风。它们以每秒500千米左右的速度向外传播,一直延伸到距太阳70至120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约为1.5亿千米)的边界处。在这个边界之内的就是相对于星际介质的一个巨大空腔,即我们所寄居的太阳系。这个巨型空腔形状就像一个球形的气泡,天文学上称之为“太阳风层”。我们现在甚至还不能准确指出日光层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也对那里存在的有趣的物理现象几乎一无所知。天文学家希望借助先驱者10号来找出太阳风层的边界。
  1995年,先驱者10号成为“凤凰工程”的一部分。所谓“凤凰工程”,就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搜寻地外文明协会”进行的对临近恒星的观测,他们希望找到外星文明踪迹。通过对先驱者10号的日常观测,天文学家确信,他们能够将来自人类的信号与来自外星文明的信号区别开来。
  
  无尽的旅程
  
  1997年3月3日,美国航宇局总部礼堂。先驱者的工作人员济济一堂,庆祝先驱者10号发射25周年的纪念日。在欢乐的气氛中,多少也包含着几许伤感,一位研究人员说,也许一年后的某个时候,先驱者10号就会与人类永远告别。也是在这个月的月底,美国航宇局正式宣布先驱者10号退役。
  在此之后,已经与先驱者10号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天文学家仍然在不断地与它联络。从退役至今,在同先驱者10号的联络过程中,有多少成功与失败,多少欢欣与失落,恐怕只有亲历的人们才真正清楚。2001年1月底至2月初,虽然先驱者10号的信号已经中断了很久,美国衣阿华大学的詹姆斯·万·爱伦仍然在等待着,他是先驱者10号GTT望远镜的主要研究人员,他说:“我们怀着强烈的兴趣等待着先驱者10号发回更多数据。”
  先驱者10号没有让这些关心它的人失望。它在2002年升空30周年的时候,以及后来的几个月里还壮心不已地向地球发回信号。但是,这些信号已经相当微弱。这说明探测器的燃料已经接近消耗殆尽了。在先驱者10号上,设备被一个接一个地关闭了,最终,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也关闭了。地球人收到最后一个信号是在2003年1月22日,其中已无任何遥测数据。
  先驱者10号没能度过它的升空31周年纪念日。今天,先驱者10号距太阳已经超过了80天文单位,它还携带着著名的“地球名片”,标明了地球的位置和地球文明的外貌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信息。它正飞向金牛座的恒星毕宿五,也许,在200万年之后,那里的文明(如果存在的话)将感慨万千地发现这个从地球远道而来的伤痕累累的使者。而在此之前,也就是大约3万年之后,先驱者10号还会接近红矮星248。
  根据恒星演化理论,50亿年之后,太阳将膨胀为一颗红巨星,吞噬掉水星、金星和我们的地球。那时,也许从地球出发的先驱者10号,仍然在宇宙中的某处游荡,只是它的家已不复存在了。探索未知之谜的旅行没有尽头,挑战科学极限的攀登不应止步,人类文明的圣火也就
  永不熄灭,祝福先驱者吧!★
其他文献
红外线也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电磁辐射。它的波长比可见光短,波长范围在0.7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地球大气对大部分红外线都有吸收作用,能够穿透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的红外线只有7个特殊的波长,它们分别是1.2微米、1.6微米、2.2微米、3.6微米、5.0微米、11.0微米、20.0微米。  虽然天体红外辐射的发现是早在200年前的事情,然而由于红外物理和技术发展迟缓,所以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红
期刊
苏联40年前就开始研制联盟号飞船了。1962年,由著名的总设计师科罗廖夫领导的设计局——第一实验设计局(OKB-1)着手研制一种可乘坐几人的新型多用途飞船。这种飞船于1966年进行了首次轨道飞行。次年,目前对外称为联盟号的该型飞船首次执行了载人空间飞行任务。不幸的是,这次任务并未成功,而是以航天员科马罗夫的牺牲而告终。从那时起,苏联/俄罗斯共发射了分属7个不同型号的100多艘联盟号飞船,把几十个国
期刊
2003年1月,美国航宇局用德尔它Ⅱ型运载火箭,将“冰星”和“宇宙星际热质谱计”两颗卫星送上太空。  其中,“冰星”卫星,主要用于测量地球表面冰层,同时也能测量地球的陆地和云层。  “冰星”携带的主要探测仪器名叫“地球科学激光高度计系统”,用于测量整个地球极区表面冰层高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研究和了解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该仪器也可测量云层的海拔高度和结构,测量陆地表面的海拔高度
期刊
1999年10月19日,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开始起步,至今该型号运载火箭已将四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成功送入太空中的预定轨道。    火箭的组成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专门为发射“神舟”号载人飞船而研制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大型捆绑式两级半运载火箭,由四枚助推器、芯一级、芯二级、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按照功能划分为十大分系统,即
期刊
备有各项应急措施    飞船发射升空阶段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神舟”飞船安装有逃逸救生装置,当运载火箭在待发和发射阶段一旦发生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事故时,逃逸救生装置能迅速将飞船拉离火箭,到达安全位置,然后用降落伞安全着陆。在轨运行时若遇到不可克服的飞行故障及航天员患病等情况,均可按预定方案紧急返回地面。为保证飞船安全回收,除设有主着陆场外还设有备用着陆场。另外“神舟”飞船是由三个独立的可分离的
期刊
太空:地球之外的世界  选用这一主题,旨在所有参与空间周活动的国家对太空探索和太空应用这两大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强调人类在这些活动中要开展全球合作,从而达到开发太空、造福人类的目的。   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10月4~10日我国都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一系列的航天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举办空间周活动的目的是大力宣传空间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索太空的兴趣
期刊
英国《泰晤士报》1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已经批准国家航宇局研制核动力飞船,这种太空船能够在两个月内从地球抵达火星。这就是说,科幻小说中描写的用核动力推进航天器探测遥远天体的梦想,不久的将来即可成真。  所谓核动力飞船,就是用核火箭推进的飞船。核火箭、电火箭和太阳能火箭都属于非化学能火箭,而通常说的液体火箭、固体火箭和固液混合火箭都属于化学能火箭。目前比较成熟并广泛使用的只有化学能火箭,它们都是
期刊
今年3月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宣布:中国将在今年启动"嫦娥工程",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预先研究,并力争在三年之内,发射绕月飞行的月球探测卫星。目前,整个工程进展顺利,特别是几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探月路线图也已确定。   月球探测卫星的研制包括多项关键技术。其中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制主要有以下两项:   (1)紫外月球敏感器:月球探测卫星在环月轨道上采取对月定向三轴姿态稳定方式。由于月球
期刊
自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空间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人类不仅制造出了各种各样、功能各异的卫星,而且还建造了空间站、实现了载人航天。   在空间技术发展的四十多年里,卫星在重量、功能、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了80年代,数吨重的大卫星已成为航天工业的主流产品。进入90年代,重量轻、成本低、性能好的微小卫星,开始被国际航天界所关
期刊
您想了解未来的太空生活吗?您想参与“中学生设计太空家园”的活动吗?我们欢迎您加入!请把您的意见、建议或设想告诉我们,让我们共同构筑理想家园。   如何在广漠无垠而且没有一点落脚之地的太空中建设一座太空城?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许比建一座空中楼阁还要困难几百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从哪儿获得建筑材料,这是建设一座城市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其数量是以千万吨计。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大城市的建设,都有一个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