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演绎IBM传奇历程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51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人会吝啬向IBM这样一家被尊为“典范”的公司表达自己的敬意与赞誉,98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世界500强,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范围……一个又一个闪亮的光环,让IBM这位蓝色巨人鲜亮夺目,光彩照人。然而,除去这些过于理性的数据统计,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能够了解更多的是什么?是彭明盛(SamPami Sano)为其量身订做的“瘦身”清单?抑或是十年前“救火队员”郭士纳(Lou Gerstner)的力挽狂澜?现实的光环太耀眼了,以至于混淆了我们的视线。翻开IBM的发展史,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无知而自惭,IBM真正的光辉与荣耀并不属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彭明盛与郭士纳所做的似乎更像是在为一位略显疲态的老者开方抓药,真正应该记住却恰恰被人们淡忘的是IBM曾经拥有的信心、勇气、激情以及赋予它这些特质的IBM王国的缔造者——托马斯·沃森(T.Watson)和小托马斯·沃森(T. Watson Jr)。IBM是幸运的,因为如果没有沃森父子的出现,它也许会像许多普通公司一样游离于人们的视线之外,并最终悄无声息地消失;而IBM也知恩图报,它以自身66年的发展史成就了一部由沃森父子完美演绎的商业传奇。顺着沃森父子的人生轨迹,去探寻IBM的发展历程,或许可以让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少一些盲目的商业崇拜,多一些对“商业真实”的理性回归。
  
  老沃森:乐观成就伟业
  
  1874年2月17日,老沃森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来自英国的移民,靠伐木和种地谋生。自小就不喜欢思考的老沃森更推崇行动,他是一个十足的直性子。17岁时,老沃森便赶着马车整天奔波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挨门串户推销缝纫机、钢琴和风琴。1897年,在从埃米拉商业学校毕业之后老沃森就一脚踏进了美国现金出纳机公司的大门,并且一干就是17年。1914年,作为美国现金出纳机公司(NCR)的销售经理,老沃森被判违反反垄断法罪名成立(这一裁决后因技术原因而被上级法院撤销),之后很快就被NCR董事会扫地出门。同年,老沃森以2.5万美元的年薪受聘于一家名为计算—制表—记录的公司(即C-T-R,该公司很快就更名为IBM),八年之后成为该公司的总裁。至此,老沃森的人生才开始被真正书写,IBM的传奇历程也由此拉开。在此后执掌IBM帅印的30余年的时间里,老沃森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IBM商业版图的扩张,而他自己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IT教父”,被誉为20世纪前半叶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
  IBM的第一次扩张源于一种名为“制表机”的机器。第一台自动制表机由“数据处理之父”——美国统计学家霍列瑞斯(H.Hollerith)发明并在人口普查中获得巨大成功。借助这种略显笨重的计账机器,人们可以在专用的打孔卡片上记载信息并进行各种复杂的数据计算。作为一名销售天才,老沃森敏锐地觉察到了制表机所隐藏的巨大商机,他成功地说服商家们放弃分类账簿,而用制表机替代。在最初入主IBM的几年时间里,老沃森领导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收购和兼并活动,使得IBM无论是在制表机的专利技术还是打孔卡片的生产上都具有了能够与任何竞争对手相抗衡的商业资本,IBM所生产的制表机和打孔卡片也由于质量出众,技术含量高而成为市面上的畅销货,甚至一度出现了抢购的火暴场面。制表机和打孔卡片的生产为IBM带来了高额的利润回报,其生产规模也随销售额的增长而节节攀升,到20年代末IBM就已经成为市场上最受人瞩目的明星公司之一。
  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股市全面崩盘,公司大幅裁员,银行接连倒闭,美国经济陷入历史上最为沉重的一次大萧条之中。在全社会普遍的悲观情绪下,唯有老沃森以其固有的乐观主义精神来积极应对这场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最大浩劫。老沃森乐观地估计,美国经济势必走出低谷,需求将在不久的将来重新爆发。出于对经济复苏的乐观估计,老沃森并没有像其他工厂那样削减产量、降低库存,而是要求工厂继续以全部产能生产制表机,同时将暂时销售不出去的产品存入仓库,并许诺不解雇任何一个工人。与此同时,他还在1932年投入100万美元巨资(相当IBM全年总收入的6%),建成了IBM的第一个企业实验室。从1929年到1934年,危机仍在蔓延,需求仍然不振,公司的收入也见不到任何起色,而与此同时,老沃森在生产和研发上的投入却越来越多,公司的资金链越绷越紧,IBM几乎接近崩溃的边缘。当时没有人能理解老沃森的所作所为,整个IBM都在与他为敌,董事会甚至已经将老沃森的去留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一切都对老沃森不利,一切都预示着IBM的悲惨未来。然而,就在人们以为IBM和老沃森将要彻底完蛋的时候,转机却不经意间在1935年降临了。1935年8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案》,这一法案确立了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也引发了政府对于国民社会保障金核算的巨大信息处理需求。谁也不会想到政府会在这个时候出台这一法案,几乎所有的制表机厂家都没有做好接手这样一份巨额订单的心理准备。在当时制表机生产厂商普遍削减产量、降低库存的情况下,能满足政府需求的制表机生产厂商唯有老沃森的IBM一家。一夜之间,IBM的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生产规模成倍增长,销售收入直线上升,加之大萧条期间老沃森在研发新产品上的大量投入,IBM的产品在几乎所有的技术指标上都超越了其他竞争对手,IBM也自此真正成长为有能力领导行业发展的商业巨头,同时也奠定了IBM在数据处理行业的霸主地位。
  
  小沃森:十足的商业冒险者
  
   历史总是上演巧合,就在老沃森加入C-T-R的1914年,小沃森也降临了人间。作为老沃森40岁时所得的长子,小沃森在一个充满安逸与特权的环境中成长,虽然他12岁时就曾在IBM的销售会议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但青年时代的小沃森却更像一个十足的花花公子,靓车、美女和“鹳鸟俱乐部”是他每天都嚼不烂的话题。就在人们以为又一个商业巨子后继无人的故事将在沃森父子身上发生时,战争却改变了一切。1941年末,酷爱飞行的小沃森应征入伍。对大多数人而言,战争意味着痛苦,而对于小沃森来说,战争则更像是一次蜕变。在美国空军服役的五年时间里,小沃森彻底摆脱了老沃森的影响,并生平第一次对自己充满了信心。1946年1月,小沃森重新回到了IBM,与之前不思进取、意志消沉的纨绔子弟不同,成熟、稳重、果敢成为小沃森新的标签。40年代的IBM俨然已经成为老沃森的私人领地,他是IBM无可争议的“国王”。然而,仅仅几年的时间,小沃森就以其非凡的领导才能征服了所有的IBM人,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老沃森。1952年,小沃森接任IBM的总裁位置,正式确立了其在公司新的领导者的地位,而老沃森也适时地退出了IBM的历史舞台。
  在50年代的数据处理行业,制表机的生产已经趋向饱和,技术升级空间已十分狭窄,寻求具有革命性的替代产品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就在此时,电子计算机技术已经趋向成熟,这为数据处理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由制表机向电子计算机的过渡成为新的行业潮流。客观而言,IBM最初并不是这一潮流的领军者,甚至可以说,IBM是慑于竞争压力而被迫走上这条道路的,但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小沃森一系列具有冒险精神的果断决策,IBM最终引领了这一潮流。
  当时IBM最大的竞争威胁来自雷明顿·兰德公司,由于兰德公司核心产品UNIVAC的推出,IBM之前积累的技术优势丧失殆尽,以至于一直以来都是IBM最大客户之一的美国人口普查局也与兰德公司签订了UNIVAC的购买合同。一时间,UNIVAC成为了电子计算机的代名词。为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强大攻势,小沃森开始实施其雄心勃勃的反击计划。首先,小沃森一次性将IBM的电子工程师队伍由500人扩容到4 500人,同时加大对新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投资力度,从而在最为核心的技术层面为IBM提供最强有力的动力支持;其次,通过帮助美国空军研制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即SAGE,又称“旋风”)的机会,IBM与军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参与SAGE计划,IBM获得了技术和生产的重大发展以及财政方面的报偿,为公司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借助IBM在制表机领域长期以来形成的品牌忠诚以及成功的业务模式,IBM在计算机的售后服务上明显胜过兰德等公司一筹。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商业行动,IBM最终在计算机的销售上一举击败了其竞争对手。
  在小沃森看来,超越兰德公司只是其雄伟计划的第一步,成就计算机领域的霸主地位才是其终极目标。这一点与制表机时代的老沃森有着惊人的一致!进入60年代的IBM已经成长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其年收入已经突破了14亿美元,是1957年老沃森去世时的两倍,股票市值更是增加了5倍之多。就在公司业绩普遍被看好的情况下,谁也不会预料到IBM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豪赌正在小沃森的脑海中酝酿成型。1961年,小沃森正式批准成立了一个名为“System/360”的全新系列计算机计划,意图彻底解决电子计算机的兼容性和通用性问题,这实际也意味着IBM将淘汰过去生产的所有型号的计算机。计划一经披露,业界一片哗然。据当时估计,“System/360”项目每年的研发成本将高达10亿美元,总成本超过50亿,这创造了美国历史上企业研发新的记录,是美国政府“曼哈顿计划”的2.5倍,与“空间计划”相当。就连《福布斯》杂志也惊呼:“IBM的50亿元大赌博!”最终,上帝再一次眷顾了IBM,“System/360”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最初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公司就以月平均每台超过2万美元的价格出租了1 000台。到60年代结束时,顾客手中已经有大约35 000台IBM的计算机,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System/360”系列。“System/360”的巨大成功促使IBM再一次实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到1970年就已跻身美国十大工业企业之列。然而,就在IBM最为鼎盛的时刻,小沃森却意外地选择了急流勇退。1970年,57岁的小沃森突发心脏病,并在痊愈后的第一时间宣布了其退休的决定。
  
  后 记
  
  小沃森的退隐,意味着这段由沃森父子共同演绎了66年的商业传奇的终结。在他们悄然离去的那一刻,IBM已经由一家不足千人,负债400万美元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有着75亿美元年收入,利润超10亿,且依然充满活力的商业航母。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得益于小沃森在产品研发上的不断投入,IBM在近十年后的沃森时代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竞争对手的挑战,并在之后美国政府的“水星”计划、“双子星座”计划以及“阿波罗”登月计划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其他文献
许多搞IT企业的人,都有做大做强的想法。但拼搏下来,总是难以摆脱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困境。而有人也是白手起家,经过奋斗却做大了企业。人们常把企业成功归到偶然因数上。实际上,企业做强做大有其内在的共性。    扎根基,长大树    一些人做过很多事,都没有做大。当初选择项目时,个顶个都是好些项目,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好,自己却没做好呢?有个老板从80年代末倒卖电脑做起,开网站,开发软件,搞系统集成,搞增值短
期刊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经济的发展, 传统成本管理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普遍认为传统成本会计管理不能正确反映当前的制造环境, 所提供的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透明度,不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加强产品的成本管理和实现成本管理与战略的结合可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即战略成本管理是有效创造竞争优势的新工具。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起源和涵义    战略成本管理(
期刊
中外客商聚焦春兰梦幻系列空调     近日,2006中国国际节约型机电产品展览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展会现场,春兰“梦幻”系列空调新品脱颖而出,吸引了众多客商的眼球。  据春兰空调的讲解员介绍,“梦幻”系列是春兰继靓丽系列之后推出的豪华型新款空调,“梦幻”的魅力表现在诸多方面。首先,它的“美貌”让人一见倾心——“梦幻”打破了以黑、白、灰等冷色调主导空调色彩的传统理念,大胆地引入了晶彩浅粉、晶彩
期刊
近年来,西部地区出现了一批以当地资源为基础的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其发展对西部地区其他资源型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西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奶类产品(以牛奶为主)资源基地,而内蒙古又是西部地区主要奶类产品资源基地,据统计数据分析,2004年我国西部地区生产奶类产品(以牛奶为主)共计989.3万吨,其中内蒙古为502.1万吨。内蒙古的“伊利”和“蒙牛”是全国乳品业快速发展企业中的主要企业。本文以“伊利”及内
期刊
约翰·拉特里奇的理想是能够按照自己的目标去规划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人生,因此他总是重拳出击,挑战一切有碍于自己发展的各种因素。他在自己的经营步骤中,极其擅长操纵自己的商业目标,从不愿意浪费一个可行的目标和计划,所以他的目标构成了他经营财富人生的指南针。他常把能力作为自己的训练内容,反复锤炼,反复提高,终于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目标,构成了非常精彩的成大业的人生轨迹。不谋万事,不足谋一事;不谋全局,不足谋一
期刊
所谓区域品牌是指在某个行政(地理)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产业产品,形成以生产区位地址为名的品牌。区域品牌是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产物,实践证明,它所具有的聚集效应、激励效应以及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可以有效地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增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区域品牌的发展模式在许多地区得以大力推广。     一、 宁波服装区域品牌的SWO
期刊
策划背景    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于2005年10月在江苏举行,这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性体育盛会,也是2008年奥运会前的一次大演练。  火炬传递是历届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运会火炬传递活动,是集全社会力量办好十运会火炬传递活动的重要体现,更是宣传十运会,扩大影响的客观需要。  暨独家研制并捐赠九运会火炬后,2004年11月,华帝股份(以下均简
期刊
曾钫今年不过40岁,学历显赫,资产过亿,社会任职超过20项:北京帝恒集团、香港帝恒集团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市青联常委,国家机关青联委员,海淀区政协常委等等。但若不在北京,或者在地产行业之外,普通百姓中知道曾钫的可能不多,因为他一向十分内敛和低调。  这种风格源于他的出身和修养。曾钫的父母都曾经是高校教师,他本人从本科到博士(尚未毕业)一路在北京大学就读,还曾先后翻译
期刊
民营企业老板在收购兼并国企时,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政策,在既有的政策下来操作,不能把这当做是欺负国有企业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不要钻政策的漏洞,要用平常心来寻找机会,而不是以发横财的心态来对待。   我建议民营企业家,国有资产的转让如果不是在拍卖场合或类似公众场合,并且有多家进行竞标的情况下进行公开、法定程序的拍卖,最好少涉足这类收购。   近年来民企收购兼并国营企业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我认为主
期刊
——透视集“商业天分,艺术气质,悲悯情怀”于一身的“混血儿”成卓    编者按:  同往常一样,我带好录音笔,直奔采访者办公室,简单地寒暄几句,便会直奔主题。而我的采访对象成卓当时正全神贯注地忙着她“爱心护理基金”的事,冲我莞尔一笑。很快,她关闭手机,与我侃侃而谈。面对学识渊博的成卓,我的采访提纲变得苍白无力,除了感受她的激情和妙语连珠外,更享受一个年轻女企业家面对人生的一种坦然,如大海般平静,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