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艺术废墟上的交响乐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以“不创作,毋宁死”!作为自己的创作动机,开始了他的文艺生涯,在创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为人生的艺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以真诚、朴实的创作风格完成了其“生死攸关”的事,最终成为西方欧洲世界的文学家。在他作品永远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他歌咏的人类在精神方面所追求与超越,经历的艰险、对人类最终臻善的信念和博爱的精神,也许罗曼·罗兰在勾勒的那条精神道路在他的作品中更具某种标尺性涵义。
  关键词:为人生的艺术 豪爽质朴 崇高人格 艺术废墟 生死攸关
  中图分类号:TS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a)-0235-02
  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当时古老的欧洲文明被战争的阴霾和工业文明带来的异化冲击着;在这个世纪更替的多事之秋,属于这个动荡时代中一个显示出强烈个性极不和谐的一个音符出现了,他就是罗曼·罗兰。他用一生的时间追求着一个无限宽广和包容的史诗般的艺术世界,充满睿智和真知,是他散文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他不满足于浮光掠影的涉猎,而是认真探究其感兴趣的东西;因其在音乐上特殊的造诣,才使其艺术发展到别人达不到的高度。“真正的艺术,该是有高尚道德、富有战斗性的,他能融动世界各国数代人的良知,有助于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罗曼·罗兰这样认为,同他相似我们生活在世纪之交的转折期,时代精神一直在变化,我们希望引导我们的是人类最优秀的东西,需要对人类膨胀的欲望进行理性的思考,那就看看罗曼·罗兰留给我们的启示吧!
  1 为人生的艺术
  “不创作,毋宁死!”这个誓言,根据《回忆录》的追溯,是1890年的日记中初次出现的。那时罗曼·罗兰只有24岁。他决心搞文艺创作,生死以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当时是这样想的:“艺术创作对于我,并不是一种事业,也不是娱乐,而是生死攸关的必要性”。
  至于所谓“生死攸关”,也不是一句空话,在他当时的条件下,是有具体内容的。20多岁的罗曼·罗兰,体弱多病,居常有不久于人世之感。加以当时德法两国关系紧张,双方剑拔弩张,武装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万一战争爆发,罗兰和他的同辈青年一样,势必应征入伍,被送上火线。青年罗兰氶于在文艺上留下一点成绩,便开始了他的创作,其创作的目的不在于追求个人名利;他追求的是“光明”,是“真理”,他说:“我在地底下盲目地、长期地摸索,竭力设法达到光明之路。光明在那儿,我知道,如果我不是中途而死,我一定能达到光明。”后来《约翰·克利斯朵夫》被他写下。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刻,写下了被众多有识之士赞誉的《超乎混乱之上》,它能凌驾于国家边界,种族矛盾等问题之上。他无视当时的法国当局对他嗤之以鼻,仍然相信自己是正义且正确的观点。在《贝多芬.序言》中有几句曾经脍炙人口的名言,说得非常动人:“欧洲的空气污浊,令人窒息,快打开窗子吧,让英雄的气息吹进来!”几乎同时,他给友人索菲亚的信中又说:“我们需要找到给人以清新之感的灵魂。这种灵魂是不多见的,我们必须创作它。1916年,罗曼·罗兰被瑞典文学院宣布为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当时的法国抛弃的他,获奖后说:“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他是属于整个法兰西人民的。如果这个荣誉有助于传播使法国在全世界受到热爱的各种思想,我感到幸福。”胸襟博大,正如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所写,“他不知道自己满腔的热爱在四周发射出光芒,而便是在这个时候,他自以为永远孤独的时候,他所得到的爱比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还要丰富。”
  西方的评论家把艺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艺术而艺术”;另一类是“为人生而艺术”。罗曼·罗兰的艺术属于后者。罗曼·罗兰的艺术以表现“和谐”为最高境界。他的主要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母与子》,都是用最后若干页表现主人公临终前的心情时,突出“和谐”的意境。这正是作者的画龙点睛之处。他既强调艺术的社会作用,又强调艺术的个人主义特点;既强调艺术的现实性和斗争性,又强调艺术的“纯洁性”,甚至提倡“纯诗”。“纯诗”的说法是他在1934年5月给苏联作家协会写信时提出的:“必须为诗歌保留‘纯诗的沉思’的自由场所和精神的广阔天地”。他在日记中写道:“谁也没有像我这样提倡艺术家和具体现实的活生生的结合……任何不以行动为归结的思想,不是流产,便是叛卖。我一贯努力使我的著作成为行动。”他认为必须“抢救”人的灵魂:“现在我觉得我的第一责任在于将人从虚无中抢救出来,在于不惜代价地给人灌输魅力、信念与英雄主义。”
  以上各观点,都体现在罗曼·罗兰早期创作的剧本当中。戏剧代表他的为人生而艺术的第一阶段。到了第二阶段,这种艺术观点主要表现为“人类爱”,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和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丑和恶。”代表这一阶段的作品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为人生而艺术的第三阶段,即最后阶段,从“人类爱”转变为具体行动拥护无产阶级革命,代表作品是《母与子》。罗曼·罗兰认为艺术应当为人生服务,应当发挥它的社会作用,它的最高使命在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助,互相团结,因为艺术的灵魂是一种博爱。
  2 豪爽质朴的文风
  风格是灵魂的镜子,罗曼·罗兰的豪爽质朴的文笔成就了他的艺术成就,刻画了在时代的大风大浪中,追求光明、正义识分子形象,他无愧于“人”这个称号。他成功地塑造了知识分子典型,几个从个人奋斗、个人反击出发,在时代的风浪中受到教育,在艰苦的生活中受到磨练,逐步提高觉悟走上进步道路。他能够把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分析和表现出来,也能够在反映这类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将处于剧烈动荡与深刻变革中的社会生活的一些横断图展示给大家。
  罗曼·罗兰的文章,常常掩卷沉思,觉得这个作家豁达的气度,宽广的襟怀,和他的经常面向未来和全人类的激情,确实能使读者的精神世界也被引向无限开朗的地平线上,瞩目于辽阔和光辉的愿景。罗曼·罗兰认为在艺术风格上的优点只希望别人用诚恳二字来评价,他一生的最高奢望和抱负,就是能够做到始终如一的诚恳、真诚。罗曼·罗兰生平最憎恨文学艺术上的谎言。1959年增订重版的《内心旅程》中,有一段从1912年的日记中摘下来的话:“从全部文学中,经常出现谎话,像一团腐臭的烟雾,冉冉升起。谎话等于死亡。这些作家,如果他们有一种强烈的生活要表达,何至于这么说谎……一切风格上的花花草草,都是发臭的有病的躯体上掩盖的衣服。艺术的第一条规矩是:如果你没有什么可说的,干脆闭上嘴;如果有话要说,直截痛快地说,别扯谎。”他对自己也是这样严格要求的。“真诚”分为两方面:一是提笔来写作品的原因是有话要说,而且非说不可;二是不要口是心非,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言必由衷。这两条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都不容易做到。要做到,必须付出代价,下苦功,要正确地用最清晰、最准确、最直接和最简练的方法,正确地表达你要说得真实情况。   “真诚”的先决条件,是言之有勿。罗曼·罗兰不止一次地强调这个艺术创作的大前提。在小说《比哀和吕丝》中,他写道:“你不应当去搞艺术,除非你所感觉的东西实在太多,绝对不能将它们闷在心中而不加以发泄”。创作是什么?创作是艺术家内心火山的喷爆。喷射出来的是光和热。不能设想,一个艺术家心中冷冰冰的,根本没有火山,却偏要假轰隆轰隆的爆发和喷射。不幸的是,这样的“艺术家”,世界上确实是有的。而罗曼·罗兰绝对不是这样的艺术家,也绝不欣赏这样的艺术家。罗曼·罗兰心中充满了非发泄不可,非表达不可的激情。往往他一个作品尚未完成,已经忙于构思第二个,第三个了。创作是他唯一的乐趣:“我所有的一点快乐,几乎全部从创作中得来。”
  总而言之,如果艺术家内心充实,不必借助于华丽的外衣,也能产生好作品。如果艺术家内心空虚,华丽的外衣,是足以证明他在说谎。罗曼·罗兰说:“一句漂亮的句子不是艺术。一处漂亮的笔触不是艺术。这都是物质标志,通过它们,眼睛瞧不见的艺术得以表现。艺术存在于艺术家的内心。”因此,在20世纪初,西方文坛正面形象聊聊无几,颓废派作家们塑造的那些意志消沉被《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主人公战胜了,感情反常的有气无力的人物,在英雄消解的时代屹立不倒,并且与作品所描绘的强烈的具有正面价值的光辉图景一起向读者展示了向上的生命力量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罗曼·罗兰的一生是处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重要的交叉路口。对于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的他来说,选择了正确的方向,罗曼·罗兰认为,人们精神的软弱,担当不起纯粹的真理,生命力强烈,对于浮华表面下虚假的艺术他给予无情的批判,尖利的嘲讽和苛刻地指摘,他认为,应摒除所有缺乏生命力的艺术,他要创作乐曲要震撼欧洲,他要把响彻世界的英雄交响乐建立在艺术废墟之上。在世纪末的欧洲,他恰似一盏指路明灯,探索拯救人类精神的方略,一生追求人类生存的真理,照亮了处于迷茫、颓废的人们前进的道路。
  在罗曼·罗兰的一生中,塑造了许许多多为其所定义的英雄,始终关注的就是—人,他有崇高理想,为传承西方人文精神做出了卓越贡献。
  莎士比亚的脂汁,伏尔泰的沃土,瓦格纳壮士们所饮的蜜酒,托尔斯泰纯净饱满的谷粒,还有斯宾诺莎那美妙的葴言为年轻的罗曼。通过罗曼·罗兰自己的融会贯通,化成他独特的生命泉流,罗兰提供了精神世纪的一切甘露,既有传承,又有发展,融欧洲历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的人文精神及自己人生感悟于一身,使濒临衰败断裂的艺术精神得到凤凰涅槃般的新生。
  参考文献
  [1]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2] 罗曼·罗兰.母与子[M].李爱梅,程永然,译.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
  [3] 罗曼.罗兰.罗曼.罗兰文钞[M].孙梁,译.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7.
  [4] 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M].傅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
其他文献
摘 要:药物化学实验是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各个高校都有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态度,针对地方院校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该文通过湖南科技学院的实际情况调查对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实验条件、实验课程设置、企业需求方面的不足,根据近年来教学体会,探讨了相关教学改革策略和具体的措施,以期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药物化学实验
期刊
摘 要:以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试行综合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亟待在以后的实验教学时加以改进。  关键词:普通生物学实验改革 综合与创新性实验 能力培养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c)-0206-02  《普通生
期刊
摘 要:该文整合铜山区现有基础地形数据、规划成果数据、专题规划数据,建立空间数据库,使用户可以科学的合理的使用空间数据,做到空间数据的共享,在此基础上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及专题应用子系统,实现对空间数据的查询、分析、统计,为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强化各级规划的编制和审批,规范规划用地和建筑行政许可行为,加强批后管理,有效遏制违法违规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 要:当前社会需求自动化专业人才重应用,强实践,以达到卓越工程师的要求。强调工程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根据本专业特点, 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需求对接,构建了科学的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作为培养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的保障。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创新实践 培养 自动化 实践教学 
期刊
摘 要: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英语口语交际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增强他们的口语交际意识。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适当激励的评价手段,保护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自信。通过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知了口语交际的意义,实行了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
期刊
摘 要: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以及对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重视,学习能力的高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西藏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地理、历史环境,整体发展落后,高等教育作为整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滞后于我国其他省份。因此,对西藏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西藏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该文着重探讨在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西藏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认为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期刊
摘 要:热工基础是机械类学生培养计划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文中以浙江理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根据授课经验,从师资水平、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以及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围绕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科竞赛丰富课外实践,加强知识的消化与运用;开展系列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等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通过交流和总结提高热工类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满意度
期刊
1 简介  近地空间环境(如热层、电离层)对空间系统的危害很大。航天器电源系统必须在从发射到寿命终结的整个任务阶段经受住空间环境的考验,达到各项性能指标要求。为达到此目的,空间研究机构如NASA等已对通用设计准则进行研究并形成了文件。太阳电池阵直接暴露在空间环境中,故极易损坏。事实上,多数情况下,太阳电池阵的损坏情况决定了航天器的寿命。同时,环境因素也影响电源系统其他各个部件的总体设计。  2 发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与全球性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停留在产品竞争这个表层,而是潜入到一个更深层次——创造新产品能力方面的竞争。因此,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了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构成维度。国内外的企业实践表明,具有卓越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能够通过创造新产品、新过程以及新系统等途径来有效应对市场、技术与竞争模式的变革。对于资源相对匮乏、成长需求迫切的中小企业而言,技术创新能力的缺失成为横亘在其发
期刊
摘 要:通读新教材,不难发现,小学古诗的篇目相对于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可见,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地位已大大提高。但是古诗教学目的的模糊性,让教师在古诗教学的道路上陷入困境,越走越远,迷失了方向;脱离了独特的体验,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失去兴趣,闻“诗”色变。该文中,我就从吟诵、想象、情境、体验这几个方面入手,浅谈自己对于小学古诗体验性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吟诵 想象 情境 体验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