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英语语感包括听说活动中语音的轻重缓急、语言的抑扬顿挫、以及由听说内容带来得情感体验等,所以语感是建立在听说训练上的,但语感又高于听说活动。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同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好一种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的正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途径,也是学生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
  2.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大量背读古文是过去人们学习汉语的常用方法,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些都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
  二、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
  我认为不仅阅读应有精泛之分,听、说、写也应有精泛之分。
  “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规律,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这样既能提高语言的复现率,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为他们体验领悟语言创造机会。幼儿学会母语的事实能充分说明“泛”的重要作用。在“泛”的语言实践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要通过“泛”与“泛”相结合的实践让学生去发现和认识错误,逐渐改正错误,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三、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基础上的,词句、对话等教学活动中自然有机地进行
  1.在语音教学中渗透语感。
  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把语音视为语言教学的基础,把语音教学视小学启蒙阶段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重视语音教学,把好语音关,并在语音教学中渗透语感。如在字母和音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注意音标发音的细微差别。
  2.在词句中优化语感。
  句子是能表达比较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人们在用句子表达一个意思的同时,会自然的融入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于是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便产生不同的句意。所以在句子教学中,还要加入人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How do you do?”时,除了要求学生读起来连贯、流畅并用降调外,还应加入自己的感受,要表现出与他人第一次见面时的喜悦与兴奋之情,从而深化语感。
  四、运用音形结合的方法,适时进行音标教学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用汉语或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准确地听说英语,不利于学生掌握单词的音与形的联系,不利于创造英语语境。学生说出来的英语,汉语味很浓,听起来别扭生硬,严重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开始学单词时,可以结合单词教学进行音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彩色粉笔,用同一种颜色的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此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形联系。要求学生在需要注音时必须用音标,而不能用汉语。用音形结合的方法进行音标教学,学生不仅能顺利准确地给单词标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或能说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写出或头脑中马上就能反应出该词的拼写形式,并能够准确读出单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好处。
  六、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总之,语感的训练应该贯穿于英语教学与活动的各个环节,只要有意识的对学生加强语感的培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其他文献
多年来,英语学习存在偏重语言知识和功能的掌握而忽视听、说锻炼的倾向,不少人感到耳不灵、口难开,不同程度地患有英语学习的“聋哑症”。而汉语中“十聋九哑”这个成语道出了听与说的关系:听是理解和吸收信息,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要从听说入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因为语言在于交际,“听说”是人们进行交际的最基本的形式。在此,浅谈一下我在听说教学中发现的几点问
期刊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持续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中学英语教学自始至终对学生进行着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言语技能,使学生具有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近年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四会”能力基本发展均衡,但是说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农村教学中。  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低的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探究或研究性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的学习通过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学到了知识、活用了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英语课堂 合作 学习  初中阶段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厌学弃学。而在新课标和我校新教学模式的倡导下,我
期刊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除了要认真学习英语的有关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亲自实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衡量教学效果的最终尺度是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程度。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引导者或促进者,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教师的
期刊
要让学生真正具备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必须进行大量的朗读训练,可以说朗读训练是达到以上目的的有效方法。  一、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朗读有以下几种作用:  1.练习发音。朗读是一种全面的语音练习。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起始阶段,应该鼓励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力求正确发出每一个音,注意音在连贯语句中的变化,逐步做到连读;要求按照内容正确划分意群,安排停顿;同时要
期刊
审题!审题!审题!这是我在不同的场合下听到次数最多的两个字。无论是学校要求的复习计划,还是外出学习,大家都在强调这两个字眼,甚至有人提出“审题要审三遍”,足见大家对审题是相当重视的。审题是考生与题目交流的过程,也是我们平时所学习的知识与试题相联系的过程。无论是高考、毕业会考还是平日的期中、期末考试,只要有考试,就会有审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审题呢?在这里可能有人说:审题还不简单,就是把题目读一下嘛
期刊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些内容适当灵活处理一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教学内容为例,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教材安排的知识比较多,有体积的单位、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长方形面积的推导、正方形面积的推导等内容。这些内容,教材安排了几个课时来上,我就从里面整合“体积单位”、“长方形体积公式”两个内容为一个课时来上。具体的上课思路以教案的形式呈
期刊
高中英语课程目标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情感教育的运用,既有利于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语言能力。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利用教材渗透情感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就教育改革来看,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具体到体育教学来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设计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等,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效果,本文所谈,就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体育课堂 个性发展 差异创新  近几十年来,学校体育在各部门的重视之下,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体育经费等得到完善和提高。但
期刊
“生命在于运动”,小学段学生上好体育课,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不仅能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会受益终生。  研究表明,小学生大都比较喜爱体育课,但他们中也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同学不喜欢上体育课。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是因为体育课单调乏味,或是因动作惧怕以及肌肉疲劳等。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如何让体育课变得更精彩、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运动兴趣、克服生理和心理惰性就成为我们体育工作者探讨的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