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对立和统一,现代教学理论早已阐明,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并非易事,其中既有教学思想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学艺术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主体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传统教学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所以,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思想的转变。
1、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1.1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
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之前必须理解教育目标,认识教育对象,钻研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设计教育程序。
1.2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从教育活动的开始到教育活动的结束,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因素、各种教育影响和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教育对象进行教育活动。必须把具主体性的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1.3教师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
在活动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教育内容进行一定的讲解、示范、指导,促使学生内化和运用知识,并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回答和完成,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方式、结果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从而使整个教育过程向着有利于教育任务完成、教育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既要把教材、教法、教育环境、教育因素作为自己的认识客体。又要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状况,主体性的发展程度作为自己的认识客体,既要在教育内容的传授中凸现自己的主体性,又要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开发与培养中凸现自己的主体性,从而充分表现出教师这一教育实践主体的主体性特征。 .
2、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主体性是主体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2.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只有主动认知、主动实践、主动参与,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自己的目的。
2.2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首先是一个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态度趋向和价值观念的完整的人,然后才是受教者。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仅在于主动地、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还在于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个性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2.3学会学习
学生是发展中的主体。要保证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只有方法性的知识才是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
3、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
3.1主动参与促进主体性发展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构建学生的主体活动,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营造一种参与教学过程的和谐氛围,提供多种参与的教学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习惯,不断提高其参与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空洞地说教,学生机械地学练,教学气氛沉闷、死板。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的感知细胞,培养其认知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因为有兴趣学生才愿意去参与活动。这样做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了遵守规则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及主动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同步。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发展自己,学会尊重他人,对人对己负责,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3.2发展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即“授之以渔”,这样才能使其终身受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体育锻炼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这就要加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和创新空间,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参与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参与,达到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锻炼身体,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智能转化,而且可以增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设计练习方法时,为满足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要力求做到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求实效。练习内容要有层次性,要循序渐进,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别,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3.3利用开放的教学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体育课是在操场上进行的,操场相对教室要宽广得多,开放得多。但教学中过多的集合、队伍调动,以及规定活动区域等往往使教学环境变得刻板而封闭。因此,在教学中,应时常尽可能让学生按教学要求,充分利用操场及教学空间和时间,自主地进行学习。譬如,在篮球教学中,为培养学生控制和掌握球的能力,要时常安排一些熟悉球性的小练习:双手胸前相向拨球、球绕腰身、“8”字绕腿、原地抬腿、胯下抓球、腿下传球及原地体前左右或体侧前后运球等。首先教师边讲边示范,同时学生人手一球模仿练习,然后将全班同学化整为零,开展活动,即让学生自由结伴,两人一组一球,各组分散展开比赛。比赛时,自行约定比赛规则、方法和要求。而此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敢发挥。教学环境和秩序似乎显得散漫而无序,但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锻炼是活泼的、生动的,活而不乱,散而有序,形散而神不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4、小结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为教学主体服务,教师必须不断地改进教法,以自己的善教为学生善学树立榜样。同时,教师应设法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便通过师生的共同劳动来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主体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传统教学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所以,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思想的转变。
1、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1.1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
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之前必须理解教育目标,认识教育对象,钻研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设计教育程序。
1.2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从教育活动的开始到教育活动的结束,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因素、各种教育影响和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教育对象进行教育活动。必须把具主体性的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1.3教师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
在活动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教育内容进行一定的讲解、示范、指导,促使学生内化和运用知识,并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回答和完成,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方式、结果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从而使整个教育过程向着有利于教育任务完成、教育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既要把教材、教法、教育环境、教育因素作为自己的认识客体。又要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状况,主体性的发展程度作为自己的认识客体,既要在教育内容的传授中凸现自己的主体性,又要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开发与培养中凸现自己的主体性,从而充分表现出教师这一教育实践主体的主体性特征。 .
2、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主体性是主体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2.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只有主动认知、主动实践、主动参与,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自己的目的。
2.2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首先是一个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态度趋向和价值观念的完整的人,然后才是受教者。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仅在于主动地、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还在于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个性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2.3学会学习
学生是发展中的主体。要保证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只有方法性的知识才是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
3、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
3.1主动参与促进主体性发展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构建学生的主体活动,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营造一种参与教学过程的和谐氛围,提供多种参与的教学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习惯,不断提高其参与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空洞地说教,学生机械地学练,教学气氛沉闷、死板。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的感知细胞,培养其认知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因为有兴趣学生才愿意去参与活动。这样做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了遵守规则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及主动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同步。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发展自己,学会尊重他人,对人对己负责,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3.2发展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即“授之以渔”,这样才能使其终身受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体育锻炼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这就要加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和创新空间,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参与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参与,达到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锻炼身体,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智能转化,而且可以增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设计练习方法时,为满足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要力求做到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求实效。练习内容要有层次性,要循序渐进,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别,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3.3利用开放的教学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体育课是在操场上进行的,操场相对教室要宽广得多,开放得多。但教学中过多的集合、队伍调动,以及规定活动区域等往往使教学环境变得刻板而封闭。因此,在教学中,应时常尽可能让学生按教学要求,充分利用操场及教学空间和时间,自主地进行学习。譬如,在篮球教学中,为培养学生控制和掌握球的能力,要时常安排一些熟悉球性的小练习:双手胸前相向拨球、球绕腰身、“8”字绕腿、原地抬腿、胯下抓球、腿下传球及原地体前左右或体侧前后运球等。首先教师边讲边示范,同时学生人手一球模仿练习,然后将全班同学化整为零,开展活动,即让学生自由结伴,两人一组一球,各组分散展开比赛。比赛时,自行约定比赛规则、方法和要求。而此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敢发挥。教学环境和秩序似乎显得散漫而无序,但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锻炼是活泼的、生动的,活而不乱,散而有序,形散而神不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4、小结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为教学主体服务,教师必须不断地改进教法,以自己的善教为学生善学树立榜样。同时,教师应设法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便通过师生的共同劳动来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