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留白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uasong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讲究留白艺术,巧妙地运用留白,可以留给欣赏者无限的遐想,达到虚实相生、以虚显实的目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中适当的“留白”,往往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增强教学艺术性。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留白”智慧,讲究一定的留白技巧和方法,使教学富有成效,让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从而构建高效灵动课堂。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留白”智慧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和体会,以作抛砖引玉之石头。
   一、预设时留白,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堂课的“序曲”在预设,合理有效的课前预设,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传统的课前预设,教师过于重视“直线型”教学方案,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过程,致使教学效果不佳。预设时巧妙留白,引而不发,能够营造一种“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氛围,令人回味无穷。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深入钻研教材,苦心经营预设,巧妙留白,给学生创造目标和知识上的“空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比如,教学《最后一课》时,笔者并非直接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而是预设提问:课文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和刚才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品味,然后交流,接着要求学生变换角度,以第三人称创造性复述故事。最后,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最后一课”的反复出现,有何用意?这样,通过留白,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难点留白,柳暗花明又一村
   重难点留白,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在重难点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布疑设坎,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启发学生主动探索,自主突破重难点,释疑解惑。重难点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能否成功突破直接关系到整堂课教学成败,因而重难点的把握极为重要。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当讲解到本堂课的重难点知识点时,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故意设卡,布白留疑,设法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点燃学生探索热情,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分析、品味、比较,并通过适当地点拨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目的。譬如,《人琴俱亡》一课,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性格形象、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是本文的重难点,学习时,为了深化学生知识理解,把握文本思想情感,笔者是这样布疑设坎、留白引思的: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琴不调说明了什么?
   三、结尾处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精彩巧妙、妙趣横生的课堂结尾设计,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综观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十分重视课堂开端,课堂导入语精心设计,别出心裁,而课堂结尾却草草收场,形成“虎头蛇尾”、“凤头鸡尾”的状况。于结尾处讲究留白艺术,既可以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咀嚼、回味、联想、探究,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课堂结尾环节,教师要巧妙地布白,在有限中求无限,为一堂课的“终曲”注入浓郁的色彩和艺术的含蓄,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一曲弹罢,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最佳境界。例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在课堂结尾环节,笔者这样设计:于勒最终没有回家,是不想还不是能?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又会怎样?生活中亲情与金钱到底哪个比较重要?这样,通过留置一定的问题“空白”,将学生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生活中,既巩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积淀,启迪了学生思维智慧。
   总之,留白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智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起重视艺术留白,讲究留白艺术,掌握留白智慧,让课堂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悠远的意境,无穷的意味,充满生机与活力。
  
   许华,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文史知识,学习古代文化。但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却十分堪忧。  就文言文的具体教学方式而言,逐词逐句地串讲,至今仍然是文言文教学比较普遍的现象。似乎大家对文言文采用串讲式的教学方法,具有高度的认同感。这种逐词逐句的串讲仍然以考试为方向标,体现了教师的“讲”,偏离了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学”,不但效果不好,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
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的反映现实生活。这种现实生活即包括客观生活,也包括主观生活。一般来说,叙事诗主要是通过叙事和抒情的结合,将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化在写人叙事中,通过人物形象和典型的事件直接的反映社会生活。比如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叙述了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诗歌中写人叙事的同时融入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情,使这首长诗具有了浓郁的抒情意味;而抒情诗主要是通过直
语文老师会发现:学生一到写作文,就开始头疼,不是觉得“无米可炊”,就是有着“眼前有景吟不得”的困惑。究其根源,就是缺乏观察,缺乏生活体验。   生活是作文之本,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要让学生走上社会,走进自然,去参与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再现生活,从五彩的生活情趣中去挖掘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写出真实的、有情感的练达文章。   一、融入社会,参与生活   作文教学应直面
适当地提醒点拨,及时地将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让他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启发进步,这远比批在作文本上的评语更及时、有效。如在进行《难忘的第一次》习作时,就有学生写的并不是第一次,而是写了很多第一次以后的事情,离题了。这个时候,就要引导他们重新审题,及时而有效的避免了后面的无用功。   教师的巡视过程,也是解决错别字、错句、病句最经济的时刻。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错别字或错句时,可进行适当的
大凡好的文章,都具有音乐美,都有其内在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教学时需要放声地读,投入地读,动情地读,精美地诵读,即“美读”,才能尽享美文的情感美、音韵美。故此,“美读”应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不应是语文课堂的点缀。  “要深切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就必须花一番功夫去吟诵。叙事抒情的文章,还要美读,激昂处还他以激昂,委婉处还他以委婉,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地传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
课外练笔是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僵化和封闭的弊端提出来的。这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以应试为中心,人为的设置禁区,让学生走进思想的牢笼,语言多是假话空话套话。二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作”,作文教学设计理念都着眼于如何传授写作技巧,很少涉及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三是以课堂为中心,作文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出题目,学生应命作文。封闭的作文教学,造成了高耗低效的严重后果,
课标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自觉性,培养课外阅读能力,增加阅读量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实际问题。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一些思考。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初涉阅读,感受快乐  激发主体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前提。拥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热爱读书。在犹太人的家庭中,当孩子稍微懂事时,就会举行这样的
2014年是甘肃新高考的第二年,高考试题仍然使用新课标全国卷Ⅱ,试题结构和试题形式没有大的变化,但在命题思路上还是变化明显。   第一古代诗歌鉴赏运用对比阅读对意境进行考查。第二名篇名句的默写考查在理解和记忆两个方面进行考查,难度加大。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了与课本《边城》有相似点的《鞋》。第四成语考查了三个近义成语的填空,难度降低。第五语言表达题是图表说明题是一个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既要读懂又要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是语文课中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在教学中,还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识字教学被简单程式化  “导入新课—作者简介—检查字词—初读感知—再读品味—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这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流程,其中“检查字词”这个环节往往“理所当然”地放在了阅读之前。当我们在不停地按着鼠标一个接一个出示字词与拼音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这蜻蜓点水式的检查对于实际的汉字积累又
中国有句古话:万事开头难。进入高三后,语文复习首先要解决第一轮复习时必须面对的一些难题。笔者从教30年,带过十多届高三,有一些浅见,想和各位同行交流、探讨,也给马上进入高三的莘莘学子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建议之一:贴心语文,科学计划。  说句心里话,语文在高考科目中的位置虽与数学、英语三足鼎立,都是150分,但处境却十分尴尬,遭遇非常不幸。少数同学认为“语文学与不学差别不大,考个八九十分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