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育人中的地方文化渗透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duji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文化是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丰富资源之一,将优秀地方文化与国家课程有机融合,不仅能丰富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涵,也有利于国家课程的实施。锡绣融入美术国家课程,应保障国家课程的主导地位,保留三级课程的各自特性。具体而言,立足教材,拓展教学外延;创新教法,落实育人目标。
  关键词:地方文化 锡绣 国家课程 学科育人
  地方文化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丰富资源之一,它既包括地缘关系相近的人们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等精神文化产物,也涉及绘画、文学、建筑等物质文化产品。无锡市山北中学地处拥有近3000年文化历史的无锡市原北塘地区,底蕴深厚,汇聚了众多人文古迹:天下第二泉、寄畅园、惠山寺、黄埠墩、京杭大运河……明清盛极一时的“无锡米市”也落户于北塘,“米码头”“丝码头”“钱码头”的出现,更使北塘成为无锡近代工商业的发源地。近代科学家徐寿、民间音乐大师阿炳等名人的影响,也使北塘的人文底蕴愈发深厚。
  近年来,无锡市山北中学依托丰富的优质地方文化资源,通过“老北塘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科学规划学校课程体系,使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形成合力,探索地方文化与国家课程的有机整合,满足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将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锡绣与美术国家课程的融合为例,探讨优秀地方文化与国家课程的有机融合。
  一、锡绣融入美术国家课程的原则
  将地方文化融入国家课程就是要打破学科界限和三级课程界限,回归学生视角,通过国家课程的破与立、地方课程的增与减、校本课程的融与放,构建凸显学校特色、更加亲近学生的学校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和三级课程建设一体化。
  (一)保障国家课程的主导地位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体现了教育的个性;国家课程则高屋建瓴,惠及整个学生群体,体现了教育的共性。因此,在融合三级课程的教学中,必须保障国家课程的主导地位,不能本末倒置。
  (二)保留三级课程的各自特性
  地方文化融入国家课程的目的是使三级课程相得益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和三级课程建设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各自特性的消失,分不出你我,更不会产生一个新的综合性课程。锡绣可以成为美术国家课程中的有益补充,美术国家课程也会因锡绣的融入而得到调适和创生。
  二、锡绣融入美术国家课程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拓展教学外延
  相对于注重知识和技能普及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包含了很多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素材,不妨将地方文化作为内容资源,融入国家课程的教学。如教学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一课,教师在让学生了解了玉器、青铜器、漆器、陶瓷器等大门类后,自然引入了丝绸织绣类中的锡绣。
  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教材交叉重复的内容,可以校本教材为主,扩大施教面;同时,为了避免教学效率的低下,可以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增加难度。以“锡绣”课程为例,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中有《园林·探幽》一课,而在校本教材的“绣稿设计”章节中,就有“欣赏无锡寄畅园”的教学内容。因此,八年级学生都可以参与到绣稿设计的活动中,而参与“锡绣”课程的学生就可以直接选用美术课上的优秀作业作为绣稿。这既增加了刺绣的学习时间,在后期面向全校师生的作品展评活动中,也能引起同届学生的更多共鸣。
  (二)创新教法,落实育人目标
  我们还将锡绣作为一种美术表现手段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将学习生活和现实生活勾连起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学以致用。
  一般情况下,美术课运用最多的是纸材——它方便、廉价、可塑性强,极少运用线材、布材。然而,实际生活中,线材、布材是随处可见的,学生每天都与它们接触,却缺少运用它们的能力。学生如果会运用这些材料,就能制作出可循环使用的日常生活物品。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国家课程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其中的“设计·应用”领域侧重于学习工艺美术行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就此学习领域有如下说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对学生来讲,锡绣是一种方便、实用的手工技艺,也是一种可以实现设计意识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学生以针为笔,以线为色,以布为纸,美术国家课程中能用纸笔表现的内容都能用锡绣来表现。
  以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的《蓝白之美》一课为例,教师通常会在学生学习完蓝印花布的知识后,指导他们运用白色蜡笔和蓝色颜料模拟蓝印花布的圖案设计纹样。蓝印花布的图案均由点(短线)和小的面构成。而锡绣中有与之呼应的针法,点可由打籽针绣完成,短线可运用回针绣完成,小的面则可由齐针绣完成。这样,学生在设计蓝印花纹样时就多了一种表达手段。如此,依托美术国家课程,润泽学生的心灵,而非传授单一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是美术学科育人的应然目标。
  锡绣只是无锡市山北中学“老北塘文化”校本课程体系中的一支,不同的学科其地方文化的渗透策略也略有不同。以上只是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出发,开展锡绣与美术国家课程的融合教学的一个案例,期待这一领域有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4).
  [2] 崔秀梅.课程整合:永远在路上[J].中国民族教育,2016(7/8).
  [3] 李臣之.基于地方文化的课程调适与创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6(10).
其他文献
摘要:推进区域教研建设,真正做到研以致用、适切有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加快解决初中教育发展的“短板”问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南京市开展“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主要着力于重组教研体制、凝聚教研理念、强化同伴互助、突出资源建设、推广榜样范例五个方面。  关键词: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薄弱初中新优质初中  推进区域教研建设,真正做到研以致用、适切有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优化教研体制和教研
期刊
摘要:基于学习进阶的物理实验教学,通常需要通过创设一系列合理的问题情境,以实验探究活动为核心,让师生成为“探究的共同体”,以进阶的方式促进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建构相关概念和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论证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课教学,通过优化实验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推理、论证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完成“感性的表象→抽象的模型→精练的结构→实践的检验”的学习进阶。  关键词:实验探究
期刊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史实,还要以史实为载体,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素养视域下的历史教学,要贯通逻辑,奠定历史解释的基石;要借助史料,架设历史解释的桥梁;要兼容结论,品咂历史解释的余味。  关键词:历史解释贯通逻辑借助史料兼容结论《东汉的兴衰》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其内涵之一,就是人们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
期刊
摘要:“谬误”与“错误”这两个概念在逻辑学领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对于形式较为固定,前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一定辨识度的逻辑错误,有相对清晰的分类和定义。教材中的术语如能统一为“逻辑谬误”,或许更能体现对逻辑问题的辨析,更能凸显《逻辑的力量》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更能统一认识,辅助学生阅读逻辑学专业书籍。  关键词:逻辑谬误错误术语辨析  打开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的目录,我们欣喜地发现,第四单元
期刊
摘要:以一节英语写作指导公开课为例,展示写作教学的路径:从评价标准入手,引导学生按开篇、主体和结尾的要素搭建写作框架;按理由、例证和事实的要素充实写作内容;按语法、语句和内容的要素优化写作语言;在完成课堂写作后及时评价。以评促写,写评共进,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写作以评促写汉堡包写作法思维导图  英语写作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在各类测试中分值占比较高。以南京市中考英语试题为
期刊
课改以来,老师们开阔了视野,对作文实用性的思考和实践,为作文教学开拓了新思路。  实用作文教学并不难,因为毕竟讲的是“用”,而且是“用得上”。目前的麻烦,是有可能“考不着”——凡是“考不着”“未必会考”的内容,教学便不重视,这才是教学难题。有许多难题,只能依靠教师的智慧去解决。  有老师质疑教科书为什么不多提供一些议论文作文题,我与他讨论:作为教师,作文的命题和实践为什么没有自主意识,非要“提供”
期刊
摘要:高考评价方式的改革应倒逼教学的改革,在新高考卷诞生之前,对语文高考命题提点建议,概言之,即考无定型,“试卷的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如能做到考无定型,“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则可促进教务根本,即尊重语文教学规律,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考无定型”,可着眼题型、 题量和分值、语料的选择、语言运用题等方面,并把试题命得有趣些。  关键词:语文;新高考;命题;评价  2020—2021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所以学生在学习系统的化学学科知识前,已经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化学“前概念”,其中属于“相异构想”的居多。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好学生“前概念”中与科学概念相一致的部分,使之成为构建科学概念的基础及“脚手架”;矫正和转变与科学概念有偏差的“相异构想”。教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课,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及“相异构想”,并针对性地设计与实施教学,矫正“相异构
期刊
摘要:《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学生在自主初读之后,提出了他们认为亟待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归类分析后,发现学生的“阅读盲点”;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及“阅读盲点”,将《红星照耀中国》的閱读任务做了整合,以专题探究的形式,扫除“阅读盲点”。整本书阅读专题任务设计依托文体,重视重构,关注情境。  关键词:《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阅读盲点任务设计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中以领袖为代
期刊
摘要: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3 Reading板块Welcome to our school!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以问题链为纽带,引出主题、解读文本并强化要点,从而链接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具体而言:明确设施的介绍顺序与相关位置;挖掘关于楼层表达的文化知识;品味人物的语言特色;强化人称代词的语法知识。  关键词:问题链阅读教学文化意识语法  问题链由环环相扣的问题以及问题情境组合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