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中景物的典型性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中的典型景物有不同的选取角度,也有各自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调动人们的记忆,营造出熟悉的意境;有的展现不同的地域特征,令读者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有的和情感契合,催生的情感。但是最终,这些景物能和诗歌完美融合,使诗歌成为写景的艺术。
  【关键词】诗歌;景物;典型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2007年江苏高考卷大阅读《麦天》中对于画线句的赏析,给出了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这里的代表性事物,我们又称为“典型景物”,麦天的典型景物即为只有在麥子收割的季节出现的收割机、麦茬、麦秸香。无独有偶,《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对诗歌《长安晚秋》中的诗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的鉴赏中有这样一段:“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在对诗歌鉴赏中也出现了“选景典型”这样的字眼,由此来看,从古人就开始注重写景和赏析景物的典型性。工于炼字的古人对于诗歌景物的典型性如此重视,可见其意味悠远。
  典型性在字典上解释为“具有代表性的”,代表什么?按照这样的思路,我认为可以代表特定的“时间”“地点”“心情”。细致地来说,诗歌中的景物有的可以是某个季节、某个时间段所特有的,也可以是某个地方所特有的,还可以是与特定的情感相关,他们也分别有不同的妙处,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第一类,景物具有时间的典型性。例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中有两句“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读者一看即知季节是深秋。因为水位低,所以鱼梁洲看上去浅;因为天气寒冷,所以梦泽看上去幽深。秋天的典型性景物就是水位低、潭水深幽,这样的意境和《滕王阁》中的句子“潦水尽而寒潭清”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的景物描写为人们展现的是一个清寒而深幽的深秋之景。再如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上阕“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中列举了一系列春天的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通过这些典型性景物,一个充满生机,热闹温暖的春天就脱颖而出,立于人们眼前。可以说这些典型性景物调动了人们的深层记忆,使人们发挥个人思维创造,从而营造出某个时间段特有的意境,画面真实可感。
  第二类,景物具有地点的典型性。不同的地域有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如果能突出这些不同的特征加入诗歌中,也会使读者体会不同的地域特色,感受不同的地域风格,便于抒情。例如在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对景物有细致地描写:“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其中,漫天的黄沙、夜吼的风、大如斗随风走的碎石、黄草肥马、如刀的风头、旋作冰的汗水、凝结的砚水,无一不是发生在荒凉而寒冷的边塞。这些景物在中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为读者展现了异域特色,令人惊叹;同时,也刻画出环境之恶劣,从而反衬战士的英勇。而江南就应该是“青山隐隐水迢迢”,应该是“二十四桥明月夜”,一个温婉而美好的地方。这些有地域特征的景物具有相当的典型性,为事件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环境。
  第三,景物具有契合心情的典型性,这一类使用最为广泛,也就是人们常常讨论的“意象”,用特定的景物展现特定的心情。在思念时,我们总能看到“月”的身影;在送别时,我们总能看到“柳”“亭”“津”;在伤心时,我们总能看到“落叶”;在追求高洁时,陪伴的总是“菊”“竹”“梅”……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最后一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作者选择了广阔天地间飞翔的一只小小的沙鸥来抒发情感,沙鸥之孤独感伤恰好与作者此时的情感想合,这样的景物帮助读者更好理解作者的处境和心情。
  但是,在运用典型景物时,我们的诗人发挥出高超的个人才思,令人称赞。例如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这样一段写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选取了景物“云横秦岭”“雪拥蓝关”,一方面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在秦岭和蓝关之间,在贬谪的路上;另一方面也切合作者的心情——回望家乡,一片迷茫,浓重而无法解脱的相思,展望前路,阻塞不通,对前途满满的绝望。这里的典型景物即从地点角度出发,又和诗人的心情吻合,考虑周详,成为后人不断赞叹、品味、模仿的对象。
  再如李商隐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从时间角度,选取了早晨的典型景物:鸡声、月、霜。这些景物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带着些许寒气而安静的早晨,诗人的寂寞就显得尤为浓重。又选取了商山的典型景物:槲叶、山路。槲叶只生于商山一带,令异乡之人去想象那阔大的叶片堆落山路的情景,读者的想象也随之蔓延开。在情感方面,作者选取的景物有:征铎、茅店、驿墙。这些景物无一不是勾起作者“客行悲故乡”的愁情。最后作者将美丽的梦中之景展现出来:在温暖曲折的池塘中,野鸭子游来游去。抓住家乡的春天记忆中那最温暖热闹的场景,表现自己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也随之喷涌而出,将情感推向了高潮。
  由此来看,诗歌中的典型景物有不同选取角度,也有各自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调动人们的记忆,营造出熟悉的意境;有的展现了不同的地域特征,令读者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有的和情感契合,催生的情感。但是最终,这些景物能和诗歌完美融合,使诗歌成为写景的艺术。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的运用,既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之喜悦。  【关键词】角色; 合作;质疑;效率;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生的接触面越来越广,知识面越来越宽,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主见,个性越来越张扬,思维力越
【摘要】作文能力是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以及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来看,高中语文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考语文试题中对作文能力的考查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高中语文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作文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高中学生应从步入高中开始,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水平。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对如何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进行了有益思考,总结出了几点有效的学习策略
优质恢复系金优207和威优207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三良研究员等人育成。并分别于1998年元月和1999年元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 1.金优207 该组合属中熟杂交晚稻
【摘要】针对初中记叙性文体写作教学怕写作文、“痛点”背后的真问题(不清楚为何写记叙性文章,不会写记叙性文章,不会评记叙性文章),提出初中记叙性文体写作教学的三大要义,即激励学生在读写过程中体验记叙性文章写作的目的和价值,启发学生在读写过程中提炼优秀记叙性文章是怎样锻造的经验,带领学生在读写过程中建构优秀记叙性文章的标准,从而疗治初中记叙性文体写作教学“真问题”之上的“痛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影响着学生以后对“读书”的学习和理解,还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增强学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養、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中,由于教师近于功利的教学和权威性的解读,忽视了学生作为欣赏者的感悟和理解,而学生的兴趣不足、对相关经典作品内容的理解的缺乏,又造成了课堂教与学的对立冲突。  【关键词】阅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学生联想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意义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课题小组以尊重古代
【摘要】仿写是进行写作训练的重要方法,教学中的优秀篇章是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的极佳模板。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素材,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通过教材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吸收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从而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特有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仿写;教材;训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教材是初中学习的基础,写作也不例外。利用教材文本进行仿写训练是初中写作教学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技术探讨CT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及DTI、DTT对HICH预后的评估价值。方
【摘要】针对多数中职学生阅读书刊少、玩手机多的现状,实行“以课题为导向,以学生为对象,以阅读课为抓手,以图书馆为依托,以实验为载体,以活动为手段”的教学策略,探究图书馆资源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发挥图书馆的导向职能,指导学生有效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阅读;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能力是
【摘要】作为有效提升小学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读写结合法目前并没有充分地被应用到教学当中去,教学中现有的读写结合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使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本文将从读写结合法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出发,依据目前教学中读写结合法存在的问题,试阐释如何将读写结合法整合实践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