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的学习方式是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些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表现为主体性、开放性、问题性、实践性、合作性以及多样性.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呢?
一、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确立观念(态度、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证明,学生能否得到快速而有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自主性是指学生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把学科课程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影响,积极向教师质疑、请教并相互研讨,从而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能动性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自觉、积极、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学生能根据学校教育的要求积极参与并以此作为自己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其次,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性.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安排并合理分配学习的时间与顺序,主动获取知识,并能按照各自的方式,把它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改造和发展.
创造性,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二是对自身的超越.创造性这个概念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指向学生主体的品质、特征和属性.
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完整地统一于学生的主体性之中.自主性是核心,能动性是基础,创造性是灵魂.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会带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因此,教师要努力改变教学行为.
1.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输者,而是学习研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给予指导,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2.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协助者.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面对全新的课题,教师同样是学习的参与者,师生平等,切磋学问.教师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获取比较丰富、详细的资料,并对课题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
3.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掌握指导学习的技能和研究方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使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教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加强学习和进修,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通过阅读、交流、研讨等形式,不断增加自身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拓宽知识面,逐步熟悉和掌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技能,掌握研究的方式、方法.
三、努力增进教学效果
要想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主动、探究和合作,教师必须努力增进教学效果.
1.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内驱力,并为目标的达成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标.
2.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为学而存在,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学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服务于、服从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将学生能否学习、能否接受、能否发展作为教师一切行为的出发点.
3.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取反馈信息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出问题,调整方向,促进学习的进步.同时,在不断的反馈中,学生也能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激励作用.
4.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接纳的、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有主动性,他们才敢探究,他们才会合作.
5.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帮助.实践证明,教师给予表扬和赞美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庸的学生,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教师应找出学生的优点,放大他们的优点,并且发自内心地赞扬他们.你就会发现,你的真诚和赞美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一、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确立观念(态度、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证明,学生能否得到快速而有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自主性是指学生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把学科课程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影响,积极向教师质疑、请教并相互研讨,从而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能动性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自觉、积极、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学生能根据学校教育的要求积极参与并以此作为自己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其次,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性.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安排并合理分配学习的时间与顺序,主动获取知识,并能按照各自的方式,把它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改造和发展.
创造性,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二是对自身的超越.创造性这个概念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指向学生主体的品质、特征和属性.
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完整地统一于学生的主体性之中.自主性是核心,能动性是基础,创造性是灵魂.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会带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因此,教师要努力改变教学行为.
1.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输者,而是学习研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给予指导,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2.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协助者.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面对全新的课题,教师同样是学习的参与者,师生平等,切磋学问.教师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获取比较丰富、详细的资料,并对课题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
3.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掌握指导学习的技能和研究方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使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教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加强学习和进修,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通过阅读、交流、研讨等形式,不断增加自身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拓宽知识面,逐步熟悉和掌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技能,掌握研究的方式、方法.
三、努力增进教学效果
要想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主动、探究和合作,教师必须努力增进教学效果.
1.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内驱力,并为目标的达成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标.
2.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为学而存在,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学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服务于、服从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将学生能否学习、能否接受、能否发展作为教师一切行为的出发点.
3.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取反馈信息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出问题,调整方向,促进学习的进步.同时,在不断的反馈中,学生也能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激励作用.
4.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接纳的、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有主动性,他们才敢探究,他们才会合作.
5.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帮助.实践证明,教师给予表扬和赞美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庸的学生,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教师应找出学生的优点,放大他们的优点,并且发自内心地赞扬他们.你就会发现,你的真诚和赞美会改变学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