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利用学生课程资源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12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中提到:“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初中物理教师意识到新课程的实施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但又普遍感到课程资源匮乏,对课堂教学中蕴涵的丰富的学生课程资源缺乏认识,忽视对学生课程资源的捕捉、开发与利用,致使大量的学生课程资源流失。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因此不可能在课前完全预设好,完美的课堂教学应当是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没有课堂生成的教学,往往没有师生、生生真正的互动和交流。教学与演戏有着本质差异,演员在台上的表演一切都必须按剧本来演,不能临场更改,而教学中教师的教案不应当是不得更改的“剧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更改,甚至一改再改,这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学。开发利用学生这一课程资源,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是笔者结合个人多年实施新课标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研究和讨论。
  1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可以身心舒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以心灵放飞、智慧激扬、展现真我,有效的发掘学生资源。例如在上“凸透镜成像”一节时,我让学生手拿凸透镜,看远处的行人。有的说,我看到某某同学怎么是倒立?有的说,我看到了大楼怎么是倒立?还这么小?有的学生还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拿起凸透镜看看远处的人和物,放下凸透镜看看远处的人和物。然后我把凸透镜放在我的眼前,让学生看我的眼睛,学生“轰”的一声笑开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只很大很大的眼睛。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再比如上“空气的‘力量…一节时,我在讲台上放一皮碗,把皮碗压在桌上,然后再请一位学生上来把碗取下来,一位学生上来拿了很长时间拿不下来,同学们议论纷纷,跃跃欲试,结果上来的学生仍拿不下来。我说:“看我的。”“我先放点气,再拿。”我自言自语,结果我把皮碗给拿下来。“老师,你怎么拿下来的?”“老师,你为什么放点气进去?”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当学生的好奇心被触动时,正是学习兴趣被唤起之时,整个课堂骤时生趣盎然,为学生营造不了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谐的课堂氛围,本身就是一个有效的学生课程资源。
  2 采用讨论式的对话教学
  讨论式对话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相互影响和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不同学生迥然不同的知识经验、态度和价值观,必然会导致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是对教材解读的对话过程中激发出来的,体现了偶然性和生成性。
  例如在讲评完“液体的压强”课后作业第3题“浮力产生的原因”时我的一个课堂案例:
  师:知道了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现在有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如果一个物体浸在液体中,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呢?先思考后回答。
  生甲:我认为物体受到四个力,分别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浮力,还有竖直向上的压力和竖直向下的压力。
  生乙:我不太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应该只受两个力,分别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
  师:现在有两种观点,有两个力的,有四个力的,有没有五个、六个、七个……力呢?各组讨论,然后回答。
  生乙:我们组一致认为,应该是两个力,理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师:为什么没有压力的存在?
  生乙:浮力就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了,受力分析时,有浮力的存在,上下表面的压力就不用分析了,它们是一样的。
  生甲:原本我认为是四个力,通过与同学的讨论,我发现我的观点错了。
  师:探索的过程是崎岖坎坷的,有错误是难免的,敢于纠正,勇于承认,很可贵!大家给他掌声(全班同学为他鼓掌)。
  这种一问一答的讨论式对话教学不仅营造了欢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面也大大提高,同时也发现了学生的认知错位,给予及时纠正,生成了一种不可预计的学生课程资源。
  在对话教学中,静态的、有限的预设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基础,而动态、无限的生成性目标是对于课堂教学中预设的深化和突破,这就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能对意想不到的情境进行崭新的出乎意料的塑造,才能真正焕发出教学的魅力。教师不能预设所有的课堂生成,但课堂因为无尽的生成而精彩。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工的教育”。新课标下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导的独角戏,而是师生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有效开发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式的对话教学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开发利用学生课程资源的途径,以此来有效服务课堂教学。
  3 捕捉动态的课程资源
  美国学者巴森认为“教学的艺术依赖于教师对儿童心灵瞬间的直觉洞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言语、表情乃至整个课堂的氛围,切合时机创设情境拟造认知冲突,善于置疑激发认知冲动,慧眼独识巧用突发事件,竞争激励发挥表现欲望等,生成即时课程资源。学生资源在课堂中是转瞬即逝的,教师必须在几秒钟内作出反应,是否利用?怎样开发?
  3.1 创设情境,拟造认知冲突,自然生成课程资源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知识或新事物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矛盾时,急切想知道产生矛盾的原因,寻找问题答案的一种心理困境。教师如果适时创设情境,给学生拟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生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课程资源。
  例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新课引入时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将一个乒乓球放在开口向上的玻璃漏斗里,用嘴在漏斗下方向上吹气。演示前问学生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乒乓球会上升飞出漏斗。但演示时的现象并非如此,而是乒乓球紧紧地贴在漏斗的底部。这与他们的猜测大相径庭,人为拟造认知冲突,此时在学生中产生了极大的求知欲望,顺利引出课题。
  可见,课前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产生疑惑,拟造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生成有效的课程资源。
  3.2 善于置疑,激发认知冲动,引导生成课程资源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切合教学实际适时置疑,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动。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 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生成有效的课程资源。
  例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含有电源、开关、小灯泡及导线的简单电路图,待学生完成后抛出问题:用所学过的仪表能测量哪些物理量?大多数学生会提到能测量小灯泡的电流、电压、电阻及电功率。我进一步说明:本节课题为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但实验探究的目的不是只简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要求在实验设计中去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然后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探究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自主选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在实验设计和探究过程中,我观察多数学生会发现并提出:同一只小灯泡为什么电功率不同?亮度不同?功率与亮度关系?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问题。经过我的启发引导和归纳,形成了共识问题,生成适时的有效课程资源。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好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向力,能促使他们去主动思考、去探索。根据课堂教学的变化切合教学需要适时置疑,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让学生去探寻缘由。让问题成为一种活性因子,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发现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引导生成一种有效的课程资源。
  3.3 慧眼独识,巧用突发事件,挖掘生成课程资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过程、思维方式、课堂反应等等,及时发现和利用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分析学生思维的差错,并及时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可以是学生的一个创意、一种新方法、一次精彩的发言,可以是一次“口误”、一次错误。学生可能是“无心”的,但教师一定要“有意”,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教师应细心观察,找出有价值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服务于课堂教学。
  例如,在人教版“家庭电路”一节课堂教学中,文中提到保险丝不能用铜丝替代,这是常识,但教材中还特别加注了“千万不能代替”字样。当我反复强调这句时,一个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说:“收音机、扩音机的管状保险丝不是铜丝吗?”一石激起千重浪,课堂气氛顿时十分活跃。我及时表扬这位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问、敢于批判的好学精神,并给予满意的答复。像这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突发的事件,它是教师始料不及但又是无法回避的。有的突发事件与学科教学目标关系密切,往往蕴涵着可贵的教学价值,教师首先要迅速判断其教学价值,巧用突发事件挖掘转化为新的资源。对教学作即兴策划和调整,创设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同样的文本在不同人的解读下会产生不同的“作品”。新课标也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所以,将学生的理解纳入教学范畴,让学生在阅读中,思维和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的火花不断进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就不断产生。课堂上要广开言路,巧用突发事件,挖掘生成有效的课程资源,整个学习过程就会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3.4 竞争激励,发挥表现欲望,推动生成课程资源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学习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有一次上习题课时,我让学生在10分钟内演算一道计算题,做完后讲评,看谁做得快,做得快的有小奖品。结果有个别学生5分钟就完成了,而且做得很完整。在颁发小奖品时我问他们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效率?有位学生说:“因为是竞赛,思维比较活跃,做得比较快”。把竞争引人教学,会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欲,推动生成富有成效的学生课程资源。
  但竞争须与激励结合在一起,一个学生如果在努力学习之后,能够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就会使他看到自己的进步,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和表现的欲望,会形成努力、进步、赞扬、再努力、再进步的良性循环,因此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建构课程的主体,课程因学生而存在,也因学生而改变。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纳入课程资源领域,即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知冲突、认知冲动、突发事件、表现欲望等动态性学生资源,纳入课程资源领域加以开发和利用。着眼于动态课堂生成的课程资源,课堂不再完全是预设的“计划教学”课堂教师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随时把握有价值的不确定因素展开课堂上的“弹性教学”。
  4 反思设疑的课堂小结
  在课堂结束前进行小结,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巩固,提出与下阶段学习内容相关问题或在本堂课由于时间关系尚未解决的问题,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反思设疑的课堂小结走出课堂,韵味无穷,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是对本节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升华。确实也是一条既方便、又灵活可自主生成的另一种学生课程资源,达到本节课堂教学的完美性。
  总之,从本质上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回应包括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其本人经验的反映,都是一种课程资源。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是一个内涵着知、情、意、行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总要呈现出一定的状态与表现。如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等,又如学生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活生生的学生课程资源。课堂上对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有效教学的要求,也应是有效教学的追求。如何从学生中采集课程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是我们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积极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广大教师要想开创教学的新局面,就必须创造性地工作,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
其他文献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在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选择题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主要特点为,直接引用教材实验,考查学生判断物质的制备装置及所选药品的正误、物质性质的比较等
儿童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儿童都具有创造力。在幼儿阶段培养创造力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的生长发育,完善、提高脑功能,并能够挖掘出存在幼儿大脑中的智慧潜能。早期发展幼
利用红外光谱,热分析及红外光谱-色谱联用技术对某未知样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该物质为丙三醇硬脂酸单酯,并含有少量的硬脂酸甲酯和十六烷基酸甲酯,这两种微量物质的比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获取知识、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的得力工具。几年来,我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努力探讨信息技术教学
语文课程既具有听、说、读、写的工具性价值,又具备求真、向善:审美的人文性价值,特别是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是陶冶高雅的审美趣味、培养审美能力的理想文本。在阅读教
企业犹如明星,命运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跌宕起伏。企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三流企业靠销售,二流企业靠人才,一流企业靠文化。成功的企业各有自己的风格,而决定这些风格
当前,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产业链的集成服务。印刷行业也不例外,除了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合作以外,还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产业链互联网服务平台
提起复习课,老师们也许不像对新授课和巩固拓展课那样了解和重视。常听老师们讲,现在的学生前头学了后头忘,出现这种情况老师们都很着急,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复习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以前的几何教学,探索空间观念培养的策略就非常有必要。文章将从通过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