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方式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h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招聘最为严苛的宝洁,也最为重视招聘后对员工的培养。这家公司强调全程培训计划,从职业技能到生活,从价值观到处世方式。连宝洁自己的员工都说,宝洁人到了哪儿都能一眼辨识出,因为他们太像了。
  
  在维基百科的解释中,宝洁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从金霸王电池到飘柔洗发水,从纸巾到饮料食品,这个庞大的组织几乎占据了家庭中所有的空间角落。在2008年,宝洁是全球利润排名14位的公司,而中国市场在宝洁全球中发展最为迅速,竞争也最为激烈。
  谁能在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获取成功?宝洁PS部门的人力资源总监Albert Fang给出了三个关键DNA:具有思考能力,善于化繁为简;具有相处工作的能力,喜欢与同事在一起;具有学习和应变的能力,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这同时也是宝洁招聘的主要考核要素。
  
  我们相互吸引
  
  Albert在美国读书时,参加了宝洁的面试,而后准备回台湾工作。美国宝洁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会把他的资料转到台湾宝洁。然而,台湾宝洁并没有通知Albert去上班,Albert只得去了另一家公司。半年后,Albert才接到台湾宝洁的电话。Albert在大学里学习的科目繁多,化学、企业管理、电脑技术都是他的主修项目。也因此,他后来在宝洁内部换了四个部门工作,人尽其才地发挥了专业上和兴趣上的优势。
  目前,Albert担任PS部门的人力资源总监,这又是他刚刚担任半年的新职位。在此之前,他是PS制造部门的生产负责人,负责整体工厂的运营、物流以及部分新产品设计创造。“这就是宝洁的魅力所在,你总能在需要的时候学习到需要的知识,让你进入新的平台。”至今,Albert已经在宝洁工作了14年。据资料统计,宝洁的员工平均工龄在10年以上,很多人在这家公司工作有20多年。
  “你或许会很惊讶,我们每个宝洁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无论你在哪里工作,大家都有一种相似性。无论在哪里遇到,我们都能找到彼此的认同感。这很奇特,就像我当年从台湾去美国工作。当时我很担心是否有文化差异,是否有风俗习惯不同,但最终我发现,人们工作的方式、态度、分析方式都是‘宝洁’方式,这种熟悉程度太让人惊讶了。”
  在Albert看来,进入宝洁时,他们诵读一样的就职宣言。在工作上,每个人的判断态度都很类似;在职业发展上,每个人都很清楚每个职位的走向和节奏。
  Albert举了一个例子,最近宝洁需要到菲律宾进货,那里的进口海关约定俗成地需要贿赂。但是大家都很默契地按照当地法令办事,甚至根本不会有人去讨论这件事。尽管按照法令办事或许会让公司走很多程序、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
  “每个宝洁人都有一样的共性。”刚刚进入宝洁一年的陈睿也对记者说,“我们互相吸引,因为价值观相同。”
  
  另一个象牙塔
  


  
  有人说,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宝洁,就像是从一个象牙塔迈向了另一个象牙塔。或许这种比喻在某种程度上是成立的。当公司的体系完备到对你的生活照顾无微不至的时候,离开这家公司,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挑战。
  最近一年,宝洁开展了一项“健康项目”,不仅仅在公司内部安排了职业医生值班,还设置了一系列运动基金以奖励员工参与运动。“最近我参加的是篮球项目,基本上公司赞助5%~60%,包括租场费、教练费、球服等等。唯一的要求就是连续六周持续锻炼,否则这份赞助费用就无法获得。”不仅仅是篮球运动,在宝洁广州本部的办公大楼里,据说培训会议室一到下班时间就会变成运动室,瑜伽、太极拳等都是员工报名的种类。
  然而,到宝洁工作也并不像我们之前想象的那样光鲜亮丽。“我们将管理培训生放到工厂里,让他们明白具体的生产是怎么回事、一线的工人们需要什么,然后他们才能明白,怎样在每个环节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宝洁黄埔厂厂长陈宇介绍说。
  这是一个从泥土中生长的过程。按照宝洁的招聘惯例,每个大学毕业生可以挑选工作的城市,但是具体到哪个岗位工作,完全看企业的安排。每年秋天,这些出类拔萃的精英们就像蒲公英一样,被撤落到全国宝洁的各个角落,落地,生根,发芽。
  “80后具有他们的优势,他们太善于变化了。”Albert评价说。但另一方面,从学生到工作人,80后的学生需要注意更多的角色转换。
  宝洁观察,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要求什么,自己完成什么。但是在工作中,如果还是将老板当老师,就会出现“为什么没人教导我”之类的困惑。“毕业生要明白,你要将被动化为主动。”
  80后的第二个特点是要求会更多些。比如,80后会期望公司能够更加有成长性,公司对社会要有更大的贡献,这种社会性和价值意义能够与员工分享,等等。“几年前,我们一旦发现有这种迹象,马上在全球开会讨论,仔细聆听每个80后的想法。最终我们的结论是,其实80后员工与上一代并没有巨大的差异,只是他们的要求更细节或者更为多样化。”弹性工作制、健康平衡工作法等等也因此在宝洁应运而生。
  在Albert看来,眼下进入宝洁,拥有最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已经在中国发展数十年,拥有了完备的经验,同时也开始为员工创造更为宽广的工作空间。”Albert说,“经济危机下,很少有公司逆市成长,而眼下正是我们超越困难、锻炼能力的时机,这时的工作能够让我们对客户的需求和想法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样你成长的速度会更快。”
  今年,宝洁还将增加对毕业大学生的招聘,在Albert负责的PS部门则主要着重于有理工背景的学生招聘。
  
  去宝洁,为什么不?
  
  与同一届的同学相比,陈睿说自己的薪水是最高的,同时公司培训丰富,自己未来发展蓝图明确。作为刚进公司一年、正处于“蜜月期”的员工,采访中他坦言自己感觉工作让他很high很开心。
  
  变化都在计划中
  
  陈睿2008年7月进入PS部门,成为管理培训生,目前任护舒宝丝薄产品生产线运作经理。陈睿在浙江大学读书的时候,专业是生物医学工程,简单地解释就是研究医疗仪器。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未来的工程专家竟然会去宝洁管理生产线。
  毕业前夕,陈睿原本有几条路可以选择,一是考公务员,二是拿到了国外大学Phd的全奖Offer,去国外继续深造。但是那年秋天,陈睿拿着奖学金百无聊赖地在校园里转悠时,突发奇想去宝浩的校园招聘活动处报了名。
  “当时很好奇,不限专业的招聘会是什么样的呢?”陈睿很快发现,他找到了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在整个应聘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沟通能力并不差。我并不是只能做一个局限于器械研究的专家,我看到了自己成为一个好经理的
其他文献
我的一个朋友离了婚,正为经济问题所纠结。因为之前的无所节制,她欠了信用卡一笔为数不少的钱。这半年来,她有所觉悟,克制了很多欲望,努力地还钱。她的工资水平中等,尽管经济不景气,她还是希望通过多做些工作多赚些钱。希望似乎并非遥不可及,尽管还未到手。那天,她告诉我,她问5岁的女儿:“你知道妈妈的工作是什么样吗?”女儿想了半天,扬起头说了句:“妈妈工作很忙。”“还有吗?”“挣钱很多。”  我的另一个朋友,
期刊
面试宫的原则是: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只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意识,同时具备相关的能力,这就是个优秀候选人。    求职的压力让很多人遍读“面经”,以期掌握相关方法,准备“一击即中”。这也给面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便“与时俱进”地问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如果这次的面试失败了,你怎么办?”就是其中较典型的一个。  候选人在面试时都倾向于强调自己很适合应聘职位,以及自己对这份工作的渴望、对公司的仰慕。
期刊
大部分会议,都可以15分钟开完。事实上,如果不能在15分钟之内搞定一件事情,只能说明能力差。  早年间我在广告公司工作,着实度过了一段从早到晚都开会的日子。一天的会议要进行到晚上六七点钟吃饭的时候才开完,之后才开始做事。现在你知道了,为什么所有的广告公司都要加班。  我一直觉得开会都是浪费时间,所以我认同比尔-盖茨的一个观点:当你能站着开会,就不要坐下来。会议室的桌子和椅子一定要最不舒服的。还有一
期刊
在看了将近6000句来自上司和下属最讨厌对方说的一句话后,我深刻地发现这就是一场活生生的职言无忌的土匪秀,太生猛,太山寨,太绿林了!网络调查把藏在人面之后的“兽心”扒了个赤裸裸,字里行间琵琶半掩的一幕幕,比电影《画皮》最惊悚的那一段还要惊心动魄。  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前中华英才网副总裁韦炳方刚开始上班时在一家上市公司的HR部门做培训。那时“人力资源”这个名词还是个新兴事物。他们部门的领导是个刚从英
期刊
外企让很多年轻白领垂青,而语言的门槛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不少人从接到面试电话通知的那一刻起,就不由得心里紧张,更不用说想到要用英语面试、老外老板亲切却又让人紧张的微笑、看似简单而又机关重重的问题……其实,只要提前多做准备,就可以避免因胡言乱语而失去你梦想工作的可能。  如何把握住问题的要点、猜透老外老板的问题而给出漂亮的回答,是面试的重要环节。让我们从面试中最常见的问题开始。    1.Tell m
期刊
费玉婷加入渣打12年。在读大学之前,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从想当记者,到学习经济学,再到选择了当会计,倒不是因为费玉婷为了会计师的称号,而是因为有财务背景,更容易进入商业领域。费玉婷说,人的目标可以变,关键是你怎样为自己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理想向前看,困难向后看    我听说你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为什么最后从事了财务领域的工作?  在14岁的时候,我非常想成为一名记者,16岁的时
期刊
专业知识在谈判的时候非常重要。没有专业知识,在谈判桌上只有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可是专业知识该怎么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功用?  通常我主张把专业知识拿来当“盾牌”,不要当“刀”。动不动就挥舞专业知识、掉书袋子的人,看起来很讨厌。现在这个时代很多时候都是我知道的你不知道,你知道的我不知道,做人还是谦虚一点好。所以专业知识最好拿来当盾牌,当人家咄咄逼人的时候,我们才不经意露两下,暗示他:我也不是省油的灯,别
期刊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的同事中,十个人中有九个都在伺机找一份兼职?  最近,编辑圈里流动着一种异象,就是大家都开始玩“跨界”,A报的编辑在BCD等杂志发稿,B杂志的编辑在ACD等杂志写文章,总之就是人人必须“兼职”,完全不能各就各位。  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缤纷的现象,说明编辑们开始资源整合了,反正媒体定位都不同,一个人可以有八百种角度去写和摄影,不失为一种资源优化配置;后来,我发现没这么简单,平
期刊
海龟与土鳖某种程度上像火星人与地球人,你要怎样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任职的公司已经成立几年了,创立了自己独立的品牌,员工也达到了300多人。业务刚刚开展时,权责没有那么明确,大家反而同心协力。随着公司业绩走强。人员迅速增长,内部沟通却渐渐出现问题。  今年,公司与一家大型知名网站深度合作一个网上商城,我也是参与者之一,全程跟踪谈判。该网站为我们新开辟一个商城频道,由我们负责进货、发货与客服,他
期刊
我后来仔细留心了一下,发现二线城市办事处的员工在能力和态度方丽与一线城市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还更突出。  这个形势,奇怪得很。一面是听到应聘者在叫找不到工作,另一面身边不少高管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在感慨人才难觅,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发出这样感慨的高管通常有一个共同点,要么身在北京,要么身在上海。不少大公司招聘都有误区,眼睛只盯着一线大城市。对,北京、上海确实人才济济,但这两城市总人口加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