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ice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完这期话题,北京的天气宁静了许多,不但再不见沙尘暴袭来,而且天空中竟飘洒下绵绵细雨。要不是夹杂着黄泥的雨点提醒着我们,也许大家会淡忘曾经狂虐京城的沙尘暴和我们走在街头时那窒息的感觉。
  ——编者手记
  
  四月变成了最残忍的月份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这是英国作家艾略特《荒原》中的一句诗。过去我们对此论不以为然,因为我们心中的4月是桃红柳绿、芳菲满地。想不到今年北京的春天却印证了这句话。早春二月料峭的寒意刚刚隐去,人们翘首期待温暖的阳春三月和杨絮飞花的四月,然而,一场接一场铺天盖地的风沙侵扰了北京,遮蔽了春天的葱绿桃红,扼杀了所有的色彩,摧残了这个百花怒放的季节。放眼望去,熟悉的街景恍然如过去遗存的老照片,依稀朦胧地泛着暗黄。
  今年的4月7日,北京上游地区再次出现沙尘暴天气,受此影响,北京连续五天被笼罩在浮尘天气中,当日早晨7时至8时,北京遭受污染程度达到最高峰,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大量超标,致使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大街上,由于能见度降低,汽车打开了大灯,行驶速度明显降低;路人行色匆匆,纷纷戴上了口罩和沙巾。4月11日晚8时,朝阳区华威桥东侧一块长约八米、宽约两米的巨型广告牌被大风刮倒,将停放在路边的两辆汽车砸坏。这是自2002年遭遇强沙尘暴天气以来,北京遭受污染最为严重的一次。
  受沙尘暴侵袭的不止北京。据统计,今年我国北方地区共发生了11次沙尘天气,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五次。今年的4月10日,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新疆东部及南部地区、内蒙古阿拉善盟、甘肃部分地区等出现大范围大风扬沙天气,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部分铁路、公路运输受阻。在受灾最严重的吐鲁番地区,客运站停发客车130班次,停发旅客2100多人;兰州铁路局吐鲁番段有36列客车停轮避风,部分列车车体玻璃严重受损。
  4月9日晚7时许,从乌鲁木齐发往北京的T70次列车运行至小草湖至红层之间时,遭遇特大沙尘暴袭击,沙尘暴卷起的沙石将车体运行方向左侧窗户玻璃全部损坏,车上700余名乘务人员和旅客与沙尘暴几乎搏斗了24个小时,列车晚点32个小时。该次列车的列车长赵晓峰介绍说,当晚7时20分列车运行到新疆小草湖至红层之间时,遭到风力达14级以上的特大沙尘暴狂袭,在很短的时间内,车体窗户双层钢化玻璃被击碎。一名旅客事后心有余悸地说,他经常出差在外,但从未经历过如此惊险的遭遇,沙尘暴袭来之际,窗户玻璃被狂风卷起的沙石砸碎,车上乘客纷纷躲避。乘务员和全体旅客齐心协力,将卧铺上的棉被和床单拿下来遮挡损坏的车窗。
  今年的沙尘暴有恃无恐,从3月持续到4月,而且没有一点收敛。到4月中旬,影响北京的沙尘天气已达六次之多。
  今年的沙尘暴不仅在中国境内肆虐发威,4月8日,韩国也遭遇了四年来最严重的沙尘天气。17日,韩国再次遭受沙尘暴侵袭。韩国气象局官员称,在韩国中北部地区?穴包括首都首尔?雪,沙尘暴相对较弱,朝鲜的情况则不容乐观。气象部门建议民众呆在室内,或携带雨伞出门,因为雨中含大量沙尘。
  “4月19日,受偏西风影响,中国大陆的黄沙飘扬过海抵达了日本。从东北到九州均观测到了沙尘现象。据日本气象厅报道,东京市内的沙尘来袭是自2000年4月14日以来时隔六年较严重的一次;千叶市的沙尘来袭是自1988年4月以来时隔18年最严重的。东京市内的水平能见度由平日的20公里~30公里下降到7公里。东京塔以及高层建筑都笼罩在沙雾之中。”“4月24日,事隔五天,在日本富山县内再次观测到沙尘现象。漫天的细小黄沙仿佛一层薄薄的面纱笼罩着整个街道,到处都是雾蒙蒙的。据富山地方气象台报道,当天上午9时至下午3时的观测数据显示,当日富山县内的能见度仅为7公里。”这是日本媒体对本国境内沙尘天气的报道。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由于人与人之间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事件都可能对世界造成影响。切尔诺贝利的核污染随着“和风细雨”飘散到了欧洲,20年来隐隐的“核之痛”一直在折磨着那里的人们;哈尔滨一家工厂发生意外爆炸,污染物沿着松花江顺流而下,对下游的俄罗斯水域造成影响……此外,全球范围内气候的变暖、酸雨的侵蚀、珍稀物种的消亡等一系列难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在气象学中,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三类,它们之间主要以能见度和风力的大小来区分。浮尘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沙或土壤粒子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扬沙是指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而当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时,为强沙尘暴天气。
  研究表明,目前全球陆地面积的1/4遭到沙漠化的危害,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它们分别是北美、澳大利亚、中亚以及北非和西亚。
  北美洲的沙漠主要分布于美国西部和墨西哥的北部。在与沙漠接壤的荒漠干旱区,沙尘暴时有发生,在大平原上甚至也曾爆发过历史上著名的“黑风暴”。北美洲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利用不当和持续干旱等。例如,美国中部大平原在欧洲人定居以前仅是野牛、羚羊等野生动物生息之地和印第安人狩猎之区,土地利用与自然环境非常协调。19世纪末,大批农民首次进入该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天然草场被翻耕,风蚀过程逐渐加剧。上世纪30年代初期,已导致局部的沙尘暴频繁发生,流沙掩埋了农田,危害着人们的基本生活环境,许多农民不得不迁出大平原。到1934年5月,沙尘暴的危害达到了最严重的程度,半个美国被铺上了一层沙尘,仅芝加哥在5月12日的沙尘暴积尘就达1200万吨,平均每个市民4磅(1磅约等于0.45千克)。人们将这一时期称为“肮脏的30年代黑风暴”。在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沙尘暴中,大平原损失了3亿吨肥沃的土壤。浩劫之后,几百万公顷农田废弃,几十万人流离失所,众多城镇成为荒无人烟的空城。许多人被迫向加利福尼亚迁移,从而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国内移民潮。
  澳大利亚是个干旱国家,陆地面积的75%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中部和西部海岸地区沙尘暴最为频繁,每年平均有五次之多。由于许多地方气候干燥,加上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导致土地逐渐沙化,一旦刮起大风,沙尘暴就会形成。
  亚洲中部的荒漠区也在不断扩大,中亚五国是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荒漠化地区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由于人口快速增加,过量用水灌溉、乱砍滥伐森林、超载放牧,造成草场退化,致使沙漠化十分严重。1963年,在苏联中部过度农垦的草原黑土地带重演了美国30年代的“黑风暴”过程,结果300万公顷土地绝收,其他农作物单产只有普通年份的10%~20%,整个区域的农耕系统崩溃。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也常有沙尘暴生成。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连年旱灾以及当地人过量放牧和开垦,造成草场退化,田地荒芜,沙漠化土地蔓延,沙尘暴加剧,当地人的生活环境急剧恶化。频繁的沙尘暴还殃及别的地区,有的沙尘被风带过大西洋到达了南美洲的亚马逊地区,还有的沙尘被吹到了欧洲。
  2002年3月21日~22日,沙尘暴袭击韩国全境,首都首尔(汉城)出现大面积扬尘天气。据韩国环境部统计,21日汉城龙山区一带空气中的微尘含量已达2046微克/立方米(1微克为百分之一克),是平日的30多倍。受这次扬尘天气的影响,21日当天,韩国国内有6条航线停飞,30多个航班被取消。21日~23日到医院就诊的人比平时增加30%。同日,日本上空也出现了黄沙。据日本NHK报道,北九州地区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沙尘暴影响,福冈上空黄沙飞舞,能见度只有3000米,国内航线有76个航班因视野不佳被延误。印度也曾因沙尘暴造成19人死亡,其中包括7名儿童,另有几十人受伤。据当地官员称,沙尘造成的房屋倒塌是导致人员伤亡的原因,当地的电力、饮水和电话服务也因此中断。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穴UNEP?雪2004年4月完成了对东北亚地区沙尘暴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同上世纪50年代相比,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了近五倍。UNEP还指出,从中国北部及蒙古国的干燥地区被吹拂到朝鲜半岛甚至日本的黄沙“正在急剧增加”。
  
  文明之前是森林 文明之后是沙漠
  
  “文明之前是森林,文明之后是沙漠”。这是常年在中国从事环境保护的日本人士高见邦雄的酸楚感慨。风、沙与大气环流三者共同塑造了沙尘暴,它既非地球所独有,亦非当代所仅存。地表上的大气所推动的黄沙,磨蚀了古埃及遗存的文物,将古巴比伦与楼兰曾经的辉煌永远掩埋在沙下......
  “作为自然规律,沙尘暴不但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而且无法根治,大的气候趋势不可违背。”长期从事沙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的中科院研究员董光荣曾明确指出。我国古书上对沙尘暴现象早就有记载。唐代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道:“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上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毛乌素沙地的茫茫沙海中发现了统万城废墟。据考证,建成后仅仅500年的时间,便由于草原植被被破坏,湖泊消失,河流干涸,风沙骤起,这座显赫一时的城市就被流沙无情地吞没了。
  1900年瑞典探险家发现楼兰遗址,轰动世界。这座曾沟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绿洲古城的突然消失令世人惊诧不已,引来许多考古学家、人文学者探讨古城消失的原因。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人类在创造高度文明的同时,也以惊人的速度制造着沙漠化的恶果,楼兰的消失,与世界古文明消失的悲剧一样,因沙漠化的扩大而沉睡了15个世纪。这种观点在20世纪末期比较盛行。
  现代人经过考证对古城的面貌描绘为:森林茂盛水草丰,七里十万家,驼铃悠悠,商贾不绝,一派繁荣景象。楼兰农业发达、经济繁荣,交通繁忙。当政者已意识到保护生态、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在楼兰废墟中人们发现了一份“森林保护法”,它规定:树活着时如将树连根砍断,罚马一匹;若砍断树枝,则罚母牛一头。然而,到公元4000年,高僧法显依然走楼兰这条路线去印度,所看到的楼兰已是一片荒凉。
  “人类将会杀死大地母亲,抑或将使她得到拯救?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大地母亲于死地;如果克服了那导致自我毁灭的放肆的贪婪,人类则能够使她重返青春,而人类的贪婪正在使伟大母亲的生命之果——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造物付出代价。何去何从?熏这就是今天人类所面临的斯芬克司之谜。”历史学泰斗阿诺德·汤因比在他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的结尾不无忧虑地这样写道。
  自然灾害是人的主观意识所无法左右的,然而,人为的因素能够给自然界施加很大的影响,它既可以加速自然环境的恶化,也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削减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面对今天的灾难,我们应该低头反思,我们是否善待地球了?我们是否善待自然环境了?
  郑州大学寇东亮博士曾提出,自然机制的人化、社会机制的残缺和价值观念的误区是产生沙尘暴的人文因素。在现代社会,纯粹自然力的作用趋于衰弱,人类活动力的作用日益强盛,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处于一种极度的压力状态。不当的人为活动是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寇博士进而指出,减少沙尘暴危害的人文途径主要是人们自然观的重构、人生观的重建、技术观的重立和生活观的重整。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重新审视包括土地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必须对技术保持高度的警觉,树立辨证的技术观,本着手段简朴、目的丰富的生活观念,不断批判和改造自己的生活方式。
  
  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
  
  
  “同志们,我们不能闭门开会。会场外,北京正出现严重的降尘天气。北京扬尘天气已经持续10多天了,这虽然有气候的因素,但也反映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006年4月17日,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在漫天的浮尘中召开。开幕式上,从黄色沙尘中走来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开场白振聋发聩。会场内肃静无声,代表们神色凝重。“沙尘暴连续发生,对我们是一个警示。我们在这里开会,感到肩上的压力。”温家宝语重心长地说:“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环境保护的指标没有完成,主要是两个指标:一个是二氧化硫排放量,一个是化学需氧量。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化学需氧量仅减少了2%,均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
  2006年4月20日,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国家联络员刘拓在外交部外国记者新闻中心举行的吹风会上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沙尘暴带来的危害,立即启动了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各级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机构及时通报信息,沟通情况,采取得力措施,加强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避免人员伤亡,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中国政府还派出了工作组赴受灾严重地区,查清灾情,指导救灾,分析成因,为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服务。刘拓介绍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颁布并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法律法规,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实施了一系列以防沙治沙为主要目的的生态建设工程。通过艰苦努力,中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土地沙化整体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05年结束的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显示,中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4万平方公里,与五年前相比,沙化土地面积从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变为现在的年均净减少1283万平方公里,且为沙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这是北京提出的绿色奥运的理念,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沙尘暴源区的蒙古国和沙尘暴的受害国携手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2002年12月中、日、韩、蒙四国与一些国际组织成立了联合治理沙尘暴的工作小组;2003年中、日、韩、朝、蒙五国举行了沙尘暴高级会议;2004年中、韩、日三国环境部长在日本举行会晤,商讨联合治理沙尘暴,研究沙尘暴的成因、确定沙尘暴的起源和去向以及沙尘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何预防等问题,会上,蒙古国加入了亚洲反沙尘暴网络;2005年起,蒙古国政府开始了庞大的“国家绿墙计划”。
  
  中国在官方开展防沙治沙国际合作的同时,民间的绿色合作也“润物细无声”。据全国青联国际项目合作中心主任汤本渊对本刊记者回忆,中日民间的环保合作最早起始于90年代初期,由全国青联与日本青年团协议会共同发起。当时,由于资金的局限,日本民间的环保人士只是靠有限的民间资助在中国进行规模较小的植树活动。他们中间除具有较高环保热情的民间志愿者外,还有两种人比较引人注目:一类是早期在日本宣传毛泽东思想的人士转而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如曾经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的高见邦雄,十几年在中国的山西省植树造林,并将自己的经历和对黄土地及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的深厚情感写进了他用中文出版的《雁栖塞北——来自黄土高原的报告》一书,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记录了一个普通日本人在中国从事环保事业的历程。另一类是战争年代曾经侵华的日本老兵,他们怀着赎罪的心理,希望做些有助于中国发展的实事,如较早来到中国内蒙古地区的日本鸟取大学植物学教授远山正英。当年他已近80岁高龄,在日本最早发起了针对中国荒漠化地区的“沙漠绿化实践”,1991年汤本渊陪同他在战后首次来到内蒙古,在那里建立了简易的基地,尝试着种了些杨树。此后,他在中国的环保事业从此起步。
  民间环保活动不仅加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也为新世纪中日互利合作提供了务实和深入的平台与动力,培育了中日两国的共同责任,拓展了共同意识。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等部委共同发起了以植绿、护绿为主题的“保护母亲河行动”。这一活动为新时期中日两国的民间环保合作提供了新的契合点。
  1999年6月,经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已故)提议,日本政府设立了专门用于资助中日两国民间团体开展环保合作的“日中绿化交流基金”。在中国国家林业局和日本日中绿化交流基金事务局的指导下,全国青联协同日本各友好团体经过科学的认证和严密的考察,基于对生态治理的紧迫性、示范性及治理效益预期的综合权衡,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北方沙漠化和荒漠化地区为着眼点,共同兴建了31个“保护母亲河行动——中日青年生态绿化示范林”工程,截至2004年已完工项目10个,在建项目16个,新建项目5个;2004年一年栽植树木650万棵,栽植面积3100公顷。为表彰中国青年组织在生态绿化领域所发挥的积极示范作用,联合国环境署于2005年授予中国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地球卫士奖”。
  
  春风又绿黄河岸
  
  “在河南灵宝县,我们和16名日本学生以及几十名东京JC的社员,还有当地的领导、群众一起在黄河边上栽下了上千棵树苗。看到五年前首批中日学生在那里栽种的树苗已经长成一片片茂密的森林,听到当地青联领导描述五年来持续不断的植树给当地的土壤、河流、居民、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想像五年后我亲手栽下的树苗也会长成大树、森林,也会为当地的环境、经济做出贡献,我的心中就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当车驶上第一个山坡,又转下山的时候,眼前便突然出现了一片极为广阔的天地,层层的梯田,间隔带状的小麦田,当然更多的是土,漫山遍野,映入眼帘的几乎全是这些略显褐色的裸露的土地。这一幕场景带给人的是无声的震撼,随着慢行的大巴注视着这块土地,已经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种奇怪的情绪:哭吧,面对着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的中原如何哭;笑吧,面对着几乎没什么绿色而全是一幅荒凉景色的大地母亲又如何笑。这里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最早被开发,最早产生文明,最早繁荣兴盛,而又几乎是最早开始一蹶不振,最早呈现出这如同死亡之人的皮肤的颜色,最早失去了生命与希望的绿色之神。”
  这是2005年春季参加“保护母亲河——中日大学生植树交流活动”中方大学生的感言。自从“保护母亲河行动”开展以来,每年都要在中日大学生中间征集在中国植树的志愿者,报名应征者有时多达几千人。全国青联国际项目合作中心主任汤本渊给记者讲述了2005年隆冬季节他带队去日本东京面试志愿者的情景。那是一个数九寒天,东京的温度与北京相差无几,只是更加湿冷。瑟瑟寒风中,成千名从网上报名者中遴选出来的志愿者一大早就来到东京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候面试。面试从早晨9点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日本东京青年会议所工作人员主考,应试者每五人一组,分别回答主考官们提出的问题,如“你认为作为一个日本人到中国去植树有何意义”、“你对中国的了解”、“你怎样看待中日关系”、“中日共同致力环境保护的意义”,等等。面试的淘汰率非常高,结果也是非常残酷的。经过层层筛选,16名幸运儿产生了,他们将免费到中国参加为期一周的环保植树活动。
  “几天的访华期间,我们接触到了许多人,也有许多感想。首先是关于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沙尘暴不仅威胁着中国,也给日本带来了黄沙。我认为,环境保护绝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包括日本等在内的全世界的共同责任。而通过环保合作来加深中日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进而推动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则具有更大的意义。”这是日本大学生在这次活动后的感言。
其他文献
法国学者菲利普·罗杰在其《美利坚敌人——法国反美主义的来龙去脉》这本书中,想像了这样一个场面来描述美国人(书中称为“美国佬”):当摄影师把头钻进照相机的黑布袋中紧张地为美国佬调整镜头时,一大群人却不顾一切地拥到了取景镜头前。然而,“对于这混杂的人群和来自世界各个角落难以计数的面孔,恐怕需要再用上几年才能把他们全部收入在取景器内”。罗杰生动形象地道出了美国社会的特性——包容性和种族多元性。包容的结果
丁立圆桌    陈 云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中国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危机今天,如果我们不想被自己亲手创造的巨大文明所带来的巨大环境负荷所毁灭,就必须努力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人类本位主义”特色的中国文化和“自然本位主义”特色的日本文化  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的经济高度成长期虽然也得到过“公害大国”的恶名,但是1970年召开“公害对策国会”
翟 崑 zhaikun@yahoo.com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在我进入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第十个年头,新近加盟现代院的80后新秀们不再叫我翟哥老翟,而是“翟老师”既然晋升为“老师”级,就得担负起组织交给的传帮带责任  “老凤”带“雏凤”,责任重大新秀们即将把美好青春献给具有现代院特色和魅力的国际关系研究,可能是五年十年,或许更长能传帮带什么?脑子里突然显现
对中日关系现状有所感知者,都多少对东亚地区这一“最重要双边关系”的前景不无忧虑。小泉虽将淡出日本政治舞台,但改组后已露出强势形象的继任者,对历史问题的态度似乎较小泉有过之而无不及,若自民党在今年9月的大选中获胜,则改善中日关系的前景更不乐观,对此人们不能不有一个基本的预计。  小泉对靖国神社的持续参拜刺激了邻国,指望日本一些政客自我约束或对历史问题能有一个较清醒的认识,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但参拜这
林利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  研究院研究员    2006年10月,驻伊美军阵亡103人,受伤700余人,创下伊战三年多来单月伤亡人数的新记录。《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为此专门发文,称美军在伊拉克遭遇了“黑十月”。  据《国际先驱论坛报》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美国媒体披露,截至2006年11月2日,美军在伊拉克已阵亡2814人,伤2万余人,其中重伤9500人。美国在伊拉克已消耗数千亿美元。而据诺
最近,身为意大利现任总理、代表国家形象的贝卢斯科尼在竞选中居然随口胡说什么中国在几十年前煮婴儿当肥料,而且在遭到中国及国内的批评后还不愿意道歉。考虑到中意两国的关系,估计贝卢斯科尼此言对中国人看意大利这个国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已经有喜爱意甲联赛的中国球迷放出话来,声称今后再也不支持贝卢斯科尼控股的AC米兰足球俱乐部了。  贝卢斯科尼此举除了可气之外,也不乏可笑的成分在里面,他说这句话的本意
1963年6月13日,广岛一个漆黑的夜晚。按照当地习俗,人们正为死去的亲人放河灯。一个年轻的父亲站在江边,他的儿子刚刚出生,可是医生告诉他,孩子患有先天智障,丧失了语言能力。他在河灯上写下孩子的名字“大江光”,心里默念:就让孩子安息吧。然而很快,这个念头被打消。那一晚,他在江边发誓:要和大江光一起活下去。  43年后的今天,当年那个年轻的父亲已成为71岁的老人,他来到了中国,在北京他演讲的题目是《
黎以冲突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是一场简单的扣压和解救人质的报复与反报复行动,其背后掩盖的是各方政治利益的较量。    以色列为解救被捕的两名士兵的行动已经迅速扩大为针对黎巴嫩真主党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当人们为黎以炮火下丧失的生命痛心和惋惜的时候,当人们急切呼吁冲突双方尽快停止袭击结束冲突的时候,黎以冲突相关各方,或激战正酣,或不紧不慢、冷眼旁观,似乎都不急于结束这场血与火的冲突。  人们常说,中东这场游
中国在联合国:天使还是恶龙?  Michael Fullilove(悉尼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  《国家利益》  2006年9/10月合刊  美国尼克森中心出版  联合国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可以促进其自身安全与经济利益的平台。在历史上,中国很少使用否决权,除了台湾问题也很少涉入敏感议题。但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代表在安理会中表现得更为自信。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数量众多的军人和民事警察。现在,派
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拉开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帷幕。新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作了重大调整和改革,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面也有明显的变化。《纲要》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积极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改革;……建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