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逢周二周四早上,李女士都会将7个月大的女儿送到早教中心,在那里,孩子学习爬行,以及进行其他开发早期智力的游戏。
在一线大城市,很多孩子的教育从出生几个月就开始,早教费用一般每年至少要一万元,而这,只是昂贵的抚养成本的很小一部分。据估计,全面二胎之后,将拉动数千亿的母婴相关行业消费。
小婴儿潮,未来5年新增3000万
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各方学者,对“二胎”全面放开之后,每年能带来多少新增人口,数量估算相差巨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从明年开始,大量补偿性生育出现,中国会出现一个“小婴儿潮”。预计未来5年,将迎来“二胎”生育高峰,新增人口可能高达3000万。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表明,中国正面临着年轻人口不断减少的困境。数据显示,中国90后出生人口比80后减少5400万,00后又比90后少2700万。与此同时,老龄人口却不断增加,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0%,即深度老龄化。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生育率不断下降,本应出现在2012-2014 年的第三次婴儿潮并没有如约而至,出生人口几乎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已远远低于世界平均2.5%的水平。
曾经为中国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将在15年后彻底消失。《2015年城市蓝皮书》指出,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生育率的下降,预计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出现负增长。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意味着消费动力衰退,人力成本将升高,传统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也会随之丧失。在珠三角等制造业发达地区,近年已经开始出现“用工荒”。
全面“二胎”政策,在于改善人口结构,以提前缓冲2030年后人口数量绝对下滑、劳动力的绝对减少以及低生育率带来的低增长陷阱等风险。据人口学者王广州的推算,全面二孩之后,从2016年至2030年,每年新增出生人口将在单独二孩的基础上,多增加566万-254万。由于全面放开二胎后的最初几年,补偿性生育爆发,可望迎来“小婴儿潮”。算上单独二胎增加的人口数量,未来5年,新增出生人口将超过3000万。
多个国家的经验表明,婴儿潮往往能刺激消费,带来经济高速增长。
中信证券指出,国际经验证明,婴儿潮与随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呈滞后正相关。以美国的“婴儿潮”为例,1946 年至1964 年美国18 年间新生婴儿人口高达7600 万人,占当前美国总人口的30%。再回顾美国的GDP增速,可知1962年-1989年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速处于相对快速增长期,17年间增长了8.35倍,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6.22%。在这期间,“婴儿潮”人口首先带动了玩具、卡通、流行音乐行业的成长;等到他们成人步入结婚活跃期后,又带动了房地产、汽车业的成长;到20世纪80、90年代,步入消费黄金期的婴儿潮人口又带动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成长。因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皮尔泽说:“婴儿潮人口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涨幅、房屋需求、国际航空、个人计算机、电脑网络和运动休闲工具的需求。”
大消费成风口
“小婴儿潮”来了,消费无疑是首当其冲。其中,母婴消费又是最大的风口。这也是为什么二胎时间表还未出炉,各研究机构和相关行业,早已按捺不住。股市上,“二胎概念股”一波又一波被炒作,就连已经进入拐点的房地产行业也渴望从中分一杯羹。
不过,无论股市还是实体行业,很多“二胎概念股”最终可能只会成为“概念股”,短期内很难直接受益。
以房地产为例,虽然二胎被一些人看作为“房地产拯救者”,但其对房地产的刺激很难短期体现出效果。因为很少有家庭会因为增加一个孩子而多购买一套住房,更有可能的是,他们因此而更换更大的房子。因此,至少在短期内,全面放开二胎,只会对住房消费产生潜在结构性影响。中信证券估算,“二胎”政策对住房的正式需求提升,可能仅在年开发规模的2%-4%之间。
不过,这已经算是乐观的预计。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认为,鉴于此前单独二孩放开后,生育意愿并不高,二胎政策放开对楼市的影响被高估了。即便是对改善型需求的刺激,也要因地而异。三四线城市普遍都是大户型,改善型购房需求不会特别明显,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家庭生育意愿并不强烈,放开二胎的影响相对较小。
哪些行业将明显受益呢?
李女士生育二胎女儿的消费清单,可以提供最直观的线索。
女儿刚刚满7个月,李女士一家已经出了好几万:月嫂工资两个月共2万;滋补品约1万元;孩子奶粉每月1000元;尿片每月约400元;衣服约5000元;早教费用1.5万;孩子生病一次,到某知名医院看病约花1000元。所有支出加起来合计共约6万。
显而易见,母婴相关行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具体包括奶粉、母婴医药医疗、动漫玩具、婴幼儿教育和母婴生活用品等行业。当然,抚养孩子是一项漫长的投入,随着孩子逐渐成长,所需的费用只将有增无减,对消费的拉动也会顺次递增。
中信证券按新增人口的年龄段分类,可将婴幼儿衍生的消费产业链分为“生、养、育”三个层次。0岁及以前的胎儿消费主要集中在产检、产房、孕妇保健品等医疗服务领域,可归结为“生”的消费;0-3岁婴儿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保健品、婴儿用品等领域,“养”的消费占主导;3-6岁的婴儿及儿童的消费主要是食品、娱乐、服装及教育,兼具“养”和“育”的特性;6-12岁的儿童教育在服务、学习用品等方面的比重会大大提高,主要以“育”为主。测算表明,“全面二孩”政策每年带来“生”的市场空间扩容量约930亿元,“养”的市场空间扩容量约945亿元,“育”的市场空间扩容量约1652亿元。这些消费需求将依次出现, “生”带来的消费最先受益,“养”和“育”的时间节点相对靠后。 比二胎更大的机会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说,中国预计在2035年进入超老龄社会,届时,老年人需要的尿片数量可能将超越婴儿。
这个预言乍听起来耸人听闻,却很可能成为现实。中国人正以极快的速度老去,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亿,每三个人就有一名老年人。庞大的老龄人口将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但也为相关产业提供机遇。有机构估计,养老医疗的产业规模,将在5年内翻倍,10年之内达到3倍的增长,远超过二胎红利。
教育和养老是中国人消费的两大刚性需求。由于新增人口急剧减少,小学生的数量正在减少。湖北省在2008年到2013年6年间,全省中小学(含中职)学生减少了240余万人,全省中小学(含中职)数量减少了4000多所。中国的老年人口却在不断增加。根据人社部数据预测,从2015-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以每年2.78%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0、2050年,预计老年人口将达到3.1亿、4.5亿,约占总人口的21.76%、30.76%。
老年人口基数不断增加,养老市场空间也在不断扩容。尤其是,中国超高净值人群中,高达76%的比例集中在40-59岁之间,从现在开始到未来三四十年,养老也成为这部分超高净值人群的主要需求。富人变老对于推动养老行业的发展,也是一大利好。
根据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 2014-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左右,占GDP的比重将从8%左右增长到33%。
今年58岁的老陈前不久参观了某保险公司在广州开发的养老社区,并对此相当感兴趣。老陈在上海从商多年,已有不少积累,近年妻子身体每况愈下,使老陈不得不提前考虑养老问题。考虑到妻子需要到气候温暖的南方休养,一双儿女先后去广州定居,老陈也决定未来到广州养老。至于选择养老社区还是居家养老,老陈还在犹豫,但考虑到妻子的身体情况,以及老年多病的现实,医疗是选择养老住所的一个重要条件。
养老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养老地产、商业保险、养老医疗、养老休闲服务等方面,其中医疗无疑是重要的一环。根据日本人养老的经验,70岁以后的医疗费用占据一生医疗支出的51%,这将为养老医疗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
东吴证券估计,随着老年人口的高速增长,养老医疗服务和药品的市场也将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根据测算,目前养老医药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元,5年内,市场将迅速扩容至1.36万亿元,几乎是2015年的2倍,未来10年内,市场规模则将达到2.4万亿元,达到2015年的3倍。
在一线大城市,很多孩子的教育从出生几个月就开始,早教费用一般每年至少要一万元,而这,只是昂贵的抚养成本的很小一部分。据估计,全面二胎之后,将拉动数千亿的母婴相关行业消费。
小婴儿潮,未来5年新增3000万
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各方学者,对“二胎”全面放开之后,每年能带来多少新增人口,数量估算相差巨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从明年开始,大量补偿性生育出现,中国会出现一个“小婴儿潮”。预计未来5年,将迎来“二胎”生育高峰,新增人口可能高达3000万。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表明,中国正面临着年轻人口不断减少的困境。数据显示,中国90后出生人口比80后减少5400万,00后又比90后少2700万。与此同时,老龄人口却不断增加,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0%,即深度老龄化。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生育率不断下降,本应出现在2012-2014 年的第三次婴儿潮并没有如约而至,出生人口几乎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已远远低于世界平均2.5%的水平。
曾经为中国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将在15年后彻底消失。《2015年城市蓝皮书》指出,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生育率的下降,预计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出现负增长。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意味着消费动力衰退,人力成本将升高,传统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也会随之丧失。在珠三角等制造业发达地区,近年已经开始出现“用工荒”。
全面“二胎”政策,在于改善人口结构,以提前缓冲2030年后人口数量绝对下滑、劳动力的绝对减少以及低生育率带来的低增长陷阱等风险。据人口学者王广州的推算,全面二孩之后,从2016年至2030年,每年新增出生人口将在单独二孩的基础上,多增加566万-254万。由于全面放开二胎后的最初几年,补偿性生育爆发,可望迎来“小婴儿潮”。算上单独二胎增加的人口数量,未来5年,新增出生人口将超过3000万。
多个国家的经验表明,婴儿潮往往能刺激消费,带来经济高速增长。
中信证券指出,国际经验证明,婴儿潮与随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呈滞后正相关。以美国的“婴儿潮”为例,1946 年至1964 年美国18 年间新生婴儿人口高达7600 万人,占当前美国总人口的30%。再回顾美国的GDP增速,可知1962年-1989年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速处于相对快速增长期,17年间增长了8.35倍,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6.22%。在这期间,“婴儿潮”人口首先带动了玩具、卡通、流行音乐行业的成长;等到他们成人步入结婚活跃期后,又带动了房地产、汽车业的成长;到20世纪80、90年代,步入消费黄金期的婴儿潮人口又带动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成长。因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皮尔泽说:“婴儿潮人口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涨幅、房屋需求、国际航空、个人计算机、电脑网络和运动休闲工具的需求。”
大消费成风口
“小婴儿潮”来了,消费无疑是首当其冲。其中,母婴消费又是最大的风口。这也是为什么二胎时间表还未出炉,各研究机构和相关行业,早已按捺不住。股市上,“二胎概念股”一波又一波被炒作,就连已经进入拐点的房地产行业也渴望从中分一杯羹。
不过,无论股市还是实体行业,很多“二胎概念股”最终可能只会成为“概念股”,短期内很难直接受益。
以房地产为例,虽然二胎被一些人看作为“房地产拯救者”,但其对房地产的刺激很难短期体现出效果。因为很少有家庭会因为增加一个孩子而多购买一套住房,更有可能的是,他们因此而更换更大的房子。因此,至少在短期内,全面放开二胎,只会对住房消费产生潜在结构性影响。中信证券估算,“二胎”政策对住房的正式需求提升,可能仅在年开发规模的2%-4%之间。
不过,这已经算是乐观的预计。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认为,鉴于此前单独二孩放开后,生育意愿并不高,二胎政策放开对楼市的影响被高估了。即便是对改善型需求的刺激,也要因地而异。三四线城市普遍都是大户型,改善型购房需求不会特别明显,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家庭生育意愿并不强烈,放开二胎的影响相对较小。
哪些行业将明显受益呢?
李女士生育二胎女儿的消费清单,可以提供最直观的线索。
女儿刚刚满7个月,李女士一家已经出了好几万:月嫂工资两个月共2万;滋补品约1万元;孩子奶粉每月1000元;尿片每月约400元;衣服约5000元;早教费用1.5万;孩子生病一次,到某知名医院看病约花1000元。所有支出加起来合计共约6万。
显而易见,母婴相关行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具体包括奶粉、母婴医药医疗、动漫玩具、婴幼儿教育和母婴生活用品等行业。当然,抚养孩子是一项漫长的投入,随着孩子逐渐成长,所需的费用只将有增无减,对消费的拉动也会顺次递增。
中信证券按新增人口的年龄段分类,可将婴幼儿衍生的消费产业链分为“生、养、育”三个层次。0岁及以前的胎儿消费主要集中在产检、产房、孕妇保健品等医疗服务领域,可归结为“生”的消费;0-3岁婴儿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保健品、婴儿用品等领域,“养”的消费占主导;3-6岁的婴儿及儿童的消费主要是食品、娱乐、服装及教育,兼具“养”和“育”的特性;6-12岁的儿童教育在服务、学习用品等方面的比重会大大提高,主要以“育”为主。测算表明,“全面二孩”政策每年带来“生”的市场空间扩容量约930亿元,“养”的市场空间扩容量约945亿元,“育”的市场空间扩容量约1652亿元。这些消费需求将依次出现, “生”带来的消费最先受益,“养”和“育”的时间节点相对靠后。 比二胎更大的机会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说,中国预计在2035年进入超老龄社会,届时,老年人需要的尿片数量可能将超越婴儿。
这个预言乍听起来耸人听闻,却很可能成为现实。中国人正以极快的速度老去,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亿,每三个人就有一名老年人。庞大的老龄人口将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但也为相关产业提供机遇。有机构估计,养老医疗的产业规模,将在5年内翻倍,10年之内达到3倍的增长,远超过二胎红利。
教育和养老是中国人消费的两大刚性需求。由于新增人口急剧减少,小学生的数量正在减少。湖北省在2008年到2013年6年间,全省中小学(含中职)学生减少了240余万人,全省中小学(含中职)数量减少了4000多所。中国的老年人口却在不断增加。根据人社部数据预测,从2015-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以每年2.78%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0、2050年,预计老年人口将达到3.1亿、4.5亿,约占总人口的21.76%、30.76%。
老年人口基数不断增加,养老市场空间也在不断扩容。尤其是,中国超高净值人群中,高达76%的比例集中在40-59岁之间,从现在开始到未来三四十年,养老也成为这部分超高净值人群的主要需求。富人变老对于推动养老行业的发展,也是一大利好。
根据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 2014-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左右,占GDP的比重将从8%左右增长到33%。
今年58岁的老陈前不久参观了某保险公司在广州开发的养老社区,并对此相当感兴趣。老陈在上海从商多年,已有不少积累,近年妻子身体每况愈下,使老陈不得不提前考虑养老问题。考虑到妻子需要到气候温暖的南方休养,一双儿女先后去广州定居,老陈也决定未来到广州养老。至于选择养老社区还是居家养老,老陈还在犹豫,但考虑到妻子的身体情况,以及老年多病的现实,医疗是选择养老住所的一个重要条件。
养老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养老地产、商业保险、养老医疗、养老休闲服务等方面,其中医疗无疑是重要的一环。根据日本人养老的经验,70岁以后的医疗费用占据一生医疗支出的51%,这将为养老医疗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
东吴证券估计,随着老年人口的高速增长,养老医疗服务和药品的市场也将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根据测算,目前养老医药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元,5年内,市场将迅速扩容至1.36万亿元,几乎是2015年的2倍,未来10年内,市场规模则将达到2.4万亿元,达到2015年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