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铸就中学语文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我发现许多语文教学却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有些语文课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却没有培养到学生的能力。甚至语文课上,有些同学昏昏欲睡,有些同学交头接耳,还有些同学做着别科作业……我不仅陷入了沉思,如何彻底医治语文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难以提高”的顽症呢?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变旧的评价方式等固然重要。但是新时代的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业,更重要的是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及个人尊严。老师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些,我认为最基本的是心中必须有“爱”。
  
  一、有了“爱”,教学目标才能充分体现整体性。
  
  语文新课程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它是以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基点的。心中有爱。便不会歧视“学困生”。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就会围绕“学困生”制定教学计划,唤醒他们的成长,关爱他们的生活,抚慰他们的心灵,树立起他们的自信,这样才能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品格、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的合格人才。
  镜头一:教师独霸讲台,一节课滔滔不绝地讲下来,口干舌燥非常卖力,但许多学生却昏昏欲睡,学生走神,搞小动作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罐装桶”,课堂由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像被驯服的小绵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激不起学习的兴趣,每班有一半跟不上学习进度。
  分析: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学困生”听不懂。
  
  二、有了“爱”,课堂氛围才能融洽。
  
  只有教师眼里有學生,师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彼此的心灵得以沟通。教师只有多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及其变化,想他们之所想,用心体验他们的情绪变化和需求,甚至在各种教育活动中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并与学生倾心交流,问一问学生的真实感受与需要,善于了解学生,能够从学生的位置看问题,能够以心换心,以情动情。才能被学生接纳并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诗意境界中。师生间充盈着的是歌声、笑声与赞美声。学生们在积极的歌声与赞美声的鼓励下,能够解放他们的精神,放大他们的生命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心中装有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凭着一颗心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这样师生关系充满平等、民主、真情、友爱、安全,而非焦虑、警惕。看吧。在这种关系下的“杜朗口”中学的一节语文课:教师要学生爬黑板,全班的60多个学生几乎倾巢而动,写的同学和忙着修改的同学“狭路相逢”,教室过道里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再看黑板前,为了抢夺黑板领地,许多同学蜂拥而至,挤成一团。当然,并不是说“活”了“忙了”就意味着课堂氛围融洽了。但是,只有在融洽的氛围中学生才敢于表现自己,才乐于展现自己。
  
  三、有了“爱”,才会关心学生的生活体验
  
  语文无处不在,整个社会都是语文教学的大舞台。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灵性的,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我们要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其潜能。而只有教师心中有了“爱”,才去关心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我在讲授《社戏》一课“归航偷豆”时问道:“同学们,你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偷豆的经历呢?你有过像双喜、桂生那样的小伙伴吗?”同学们回答问题十分踊跃。当然再问道:“我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再也没有看过那夜似的好戏了。”该如何理解时,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我们要放眼广阔的社会生活,使每一堂语文课都成为语文能力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样,在学习《斑羚飞渡》时,我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设想在那种情况下,你是那只将要牺牲的老斑羚,你会对那个被你救起的年轻斑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思考后立即活跃起来。那真是想象丰富妙语连珠。这样不知不觉中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用“爱”抓住学生的心灵,关心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融入课文中,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当然,爱还得讲究艺术,讲究方法,讲究水平。像医生一样,只有治好病人的朴素的用心与善良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有高超的爱的教育的艺术与方法,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关照激情,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面对明天,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李善伦,郑帅,教师,现居山东邹城。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如果说阅读教学是让学生产生想象的“母体”,是孕育想象的“温床”,写作则是让学生直接挥洒想象力的沃土。但现实是:学生面对作文要么一提笔就头疼,绞尽脑汁,无话可说;要么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究其原因,缺乏深度思考;无自身体验感悟,丧失了童真童趣;阅读量少,知识面狭隘;语言表述能力差等。  贫瘠的思想土壤长不出茂盛的参天大树。如何引导学生对问题、目标展开充分
几朵红晕在指尖,已然初升  一段历久弥新的开启  有陌生的人潮浮起  风不动,掌灯者必定轻松  活着的火苗掠起波浪  构成均匀的等差数列  寅时是心如死灰的  来不及吐出隔夜的浑浊  清冷中我们目光迟缓  飞越过滩涂上细微的光线  有马达声,激起声浪  在这所见即所得的世间  捡拾起枯木、塑料和人心  这些上流而来的物件  验证人们的快乐十分了然  纵然有手掌曾经卷起  这寅时被遮掩下的灯盏  也
“趣”与“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术语。《列子·汤问》:“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姜夔《白石道人诗说》:“陶渊明天资既高,趣旨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邯郸步也。”可见,“趣”不仅是文艺作品的审美属性,也是鉴赏者的审美标准和需求。钟嵘《诗品》云:“诗有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一家之语,自有一家之风味。”可见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散文大家,也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子都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郭沫若在《荀子的批判》(《十批判书》)中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孟子的雄辩才能,犀利的笔锋,由此可见一斑。  孟子的论辩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政治上诸侯纷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多年,我感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等方面的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仅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形式单调,缺少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课堂中常难免氛围沉闷。华师大教授杨再隋也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红楼梦》一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小说,其影响力之大,超过了那个时代以前的所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以至于形成了今天的一门显学——红学。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斯言信矣!《红楼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民众广泛地阅读、学人不断深入地研究,其奥妙正在于她的巨大的艺术感召力。我们不能不为作者的如椽巨笔而惊叹:在曹雪芹的笔下,那个具有
新课标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为我们确定了自主作文的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建构“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搭建自主作文的平台,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主动进取、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    一、自主拟题,放胆为文   
一  2018年春末的一天, 我坐在北京飞往哥本哈根的航班上。时至午夜,机舱里关了灯,黑暗中传来隐隐的鼾声。经济舱狭小的空间让我夜不能寐, 于是我戴着耳机听歌———“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Parsley, sage,rosemary and thyme,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there,She once was a
那时,非常遥远又好似昨天  一次事故之后  我们经历了一次漫长的迁徙  母亲的脸灰暗、阴冷,神堂里的石像一般  村庄流云般的炊烟  母亲的呼唤  是我全部的记忆  那时,老屋的锅台好高  即便抬高脚尖,也够不到上面  童年的光影中,唯独缺少父亲的陪伴  那是我童话城堡不完整的残缺  我和妹妹是两只羊羔的陪伴  在母亲缝补碎花的格子衣服的温暖里  我第一次失眠了  时间其实是长著牙  疯狂吞噬万物的
梦做了一半  梦做了一半  突然忘了我是谁  在高高的天空上  我使劲地朝下望  我看见一群陌生小孩  在兔子城堡做游戏  滑滑梯,竖蜻蜓  用小树枝做铅笔  “别醒呀,别醒呀! ”  他们全都冲我喊  “请你继续做梦吧  我们还要在梦里玩”  小狐狸  小狐狸,小狐狸  你为什么跑进寺庙来  大殿上的师父正诵经呢  香炉边的白灰上  迭沓轻浅脚印两行  大殿上的师父正诵经呢  躲进一束腊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