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以关神>
《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刘元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则神藏”、“静以养之”,乃指神静而不妄思,既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静是一种心态,是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之静。这种静有助于神气的潜降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为名利所诱惑,往往容易耗伤人的元气,使人的元气在不知不觉中耗散消亡。
静以养神的方法,过去的医家讲的很多,但归纳起来还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对于名利要少思少虑,要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气功、意守、调息、静思,这些都有利于神气的内守。而起居有序,也是静养的重要内容。《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养神乃是预防疾病的重要前提。
<淡泊名利>
人的一生,弹指一挥间,瞬间即逝。人活着是为了奉献,而不是为了名利。人生几十年,没有必要去争名利。什么地位呀,金钱呀,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何必为其争夺呢!我在老家当过小学教员、中医教师,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到了北京,讲课口音重,学生听不懂,怎么办?那就埋头做研究,一本王冰注的《黄帝内经》翻烂了,书上批注的字密密麻麻,我还自学生物学、物理学,自制图表,虽然清苦寂寞,却乐在其中。总之,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以便养神治身。对外界的名与利,既要有所感受,又要思想安定,明辨是非,保持和谐稳定的心理状态。
<生活俭朴>
俭朴是每一位知识分子的生活特点。我自幼不喜欢大鱼大肉,而习惯于百姓那样的朴素、简单、有序。《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里说的是食物要“杂”,不要挑三拣四,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凡能供人营养健康的食物,都要吃一点。但“谷肉果菜”不是依次排列,而应以谷薯、蔬菜为主,肉类次之。《黄帝内经》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疗”。意思是说,大鱼大肉吃得多了,容易生疮和疔。我一日三餐,不偏食,不多食;不过辛温,不过寒凉。有的人饮食有食谱,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好像有规律。其实这是自己约束自己,也不尽科学。一个人的事业是最主要的,事业成功了,心情舒畅,脾胃的消化功能也会正常运转,即使吃点肉,也会很好消化。总之,物质生活不要太复杂,有营养的东西都要吃一点,身体就会健康,就不会被饮食不当所困扰。
<修德长寿>
古人把道德修养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儒家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他在《中庸》中进一步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一个人长寿与否与品德有密切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古代圣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我的一生都是从事中医教学与研究,是治病救人和培养人才的工作,来不得一点敷衍和轻率。我的精力是奉献;一是奉献给青年学子,一是奉献给广大群众。我今年八旬有余,仍然坚持出诊看病,确实有点累,但看到病人的痛苦,我的累就没有了。对于带教青年学子,我更是乐此不疲。对于研究生的论文,我从不敷衍,逐字逐句的修改,绝不能误人子弟,影响后辈人的成长。
<综合调养>
中医养生非常重视人的整体平衡。整体平衡是指人与自然界的平衡,机体的内外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保持这种平衡不是一招一式可以解决的。这需要综合调养,综合调养的内容包括顺四时、调饮食、戒色欲、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方面。但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采取的养生方法也不同。我的养生体会是静思、守真、敬业、俭朴,老有所为,自然老有所乐。
一个人的养生体会是依据自身状况所拟定的,不可能完全适宜于他人。所以当别人问我养生经验时,我的答复是:没有什么可谈!以上所谈的内容,只能作为参考资料。
《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刘元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则神藏”、“静以养之”,乃指神静而不妄思,既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静是一种心态,是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之静。这种静有助于神气的潜降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为名利所诱惑,往往容易耗伤人的元气,使人的元气在不知不觉中耗散消亡。
静以养神的方法,过去的医家讲的很多,但归纳起来还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对于名利要少思少虑,要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气功、意守、调息、静思,这些都有利于神气的内守。而起居有序,也是静养的重要内容。《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养神乃是预防疾病的重要前提。
<淡泊名利>
人的一生,弹指一挥间,瞬间即逝。人活着是为了奉献,而不是为了名利。人生几十年,没有必要去争名利。什么地位呀,金钱呀,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何必为其争夺呢!我在老家当过小学教员、中医教师,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到了北京,讲课口音重,学生听不懂,怎么办?那就埋头做研究,一本王冰注的《黄帝内经》翻烂了,书上批注的字密密麻麻,我还自学生物学、物理学,自制图表,虽然清苦寂寞,却乐在其中。总之,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以便养神治身。对外界的名与利,既要有所感受,又要思想安定,明辨是非,保持和谐稳定的心理状态。
<生活俭朴>
俭朴是每一位知识分子的生活特点。我自幼不喜欢大鱼大肉,而习惯于百姓那样的朴素、简单、有序。《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里说的是食物要“杂”,不要挑三拣四,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凡能供人营养健康的食物,都要吃一点。但“谷肉果菜”不是依次排列,而应以谷薯、蔬菜为主,肉类次之。《黄帝内经》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疗”。意思是说,大鱼大肉吃得多了,容易生疮和疔。我一日三餐,不偏食,不多食;不过辛温,不过寒凉。有的人饮食有食谱,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好像有规律。其实这是自己约束自己,也不尽科学。一个人的事业是最主要的,事业成功了,心情舒畅,脾胃的消化功能也会正常运转,即使吃点肉,也会很好消化。总之,物质生活不要太复杂,有营养的东西都要吃一点,身体就会健康,就不会被饮食不当所困扰。
<修德长寿>
古人把道德修养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儒家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他在《中庸》中进一步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一个人长寿与否与品德有密切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古代圣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我的一生都是从事中医教学与研究,是治病救人和培养人才的工作,来不得一点敷衍和轻率。我的精力是奉献;一是奉献给青年学子,一是奉献给广大群众。我今年八旬有余,仍然坚持出诊看病,确实有点累,但看到病人的痛苦,我的累就没有了。对于带教青年学子,我更是乐此不疲。对于研究生的论文,我从不敷衍,逐字逐句的修改,绝不能误人子弟,影响后辈人的成长。
<综合调养>
中医养生非常重视人的整体平衡。整体平衡是指人与自然界的平衡,机体的内外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保持这种平衡不是一招一式可以解决的。这需要综合调养,综合调养的内容包括顺四时、调饮食、戒色欲、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方面。但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采取的养生方法也不同。我的养生体会是静思、守真、敬业、俭朴,老有所为,自然老有所乐。
一个人的养生体会是依据自身状况所拟定的,不可能完全适宜于他人。所以当别人问我养生经验时,我的答复是:没有什么可谈!以上所谈的内容,只能作为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