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引入 沟通联系 聚焦本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zr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在生活中很常见,它表示两个量相比较的一种关系,包括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只有沟通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比的本质含义。本课教学将从生活中常见的同类量比引入,进而引出不同类量的比,在观察对比异同点的同时,沟通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的关系,聚焦本质,使学生深刻理解比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比的认识;联系生活;沟通联系;聚焦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0-0053-02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比是两个量相比较的一种关系,从这个角度说,它跟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教材中对比是这样定义的: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既然两个数相除就可以写成比,那有除法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学习比呢?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按1:3配置蜂蜜水,这时,我们并不关注比值是多少,只需要知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1份对应3份就可以了。而除法更多强调的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运算关系,自然就会关注运算的结果。另外,生活中还有这样的比——混凝土中水泥、沙子、石子的质量比是2:3:5,从这个比中,我们能够直观、清晰地感受到三个量之间的份数对应关系,而这是分数、除法不容易做到的。
  从教材中可以看出,比包括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张奠宙先生认为同类量的比是源,不同类量的比是流,是由同类量的比衍生出来的。他指出辞海中对比的解释是:如果以b为单位去度量a,成为a比b。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看,不管是同类量的比还是不同类量的比,都可以看成是以b作为一个标准去量a,这时a与b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对应关系,在这一点上同类量、不同类量是相通的。如按照1:3配置蜂蜜水,它们二者之间是1勺蜂蜜对应3勺水的倍比关系。又如沏奶,1勺奶粉加60毫升水,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1勺奶粉对应60毫升水的关系。由于做标准的量与要量的量的单位不同,因此这种对应关系不再是倍比关系,而是产生了一种新的量——每勺60毫升,但是奶粉与水之间依然是一种对应关系,在“对应关系”这一点上不同类量的比与同类量的比是相通的。在同一情境中,这种对应关系是不变的,它就相当于是一把尺子,可以量出蜂蜜水的浓度,奶的浓度等。
  2.学情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对六年级的37名学生进行了课前调研,调研题目是:
  (1)用数学的眼光看“比”,你知道比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吗?
  (2)根据你对“比”的含义的解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你能举出一个表示这种意义的例子,并解释这个例子的意思吗?
  调研结果:有67.6%的学生认为比表示比较的意思,可以比多少。24.3%的学生认为比就是比例,并能够列举出某种食品的配料具有倍比关系的实例。由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比例,所以学生心目中的比是等同于比例的,但学生并不能清晰地解释他们心目中的比例的意义。21.6%的学生认为比表示百分比。27.0%的学生认为比是一个重点字,利用它可以确定单位“1”,但学生并不能由此联想到利用标准量度量另一个量的比的本质含义。21.6%的学生认为比赛中的比分就是比,由于比分与比的外显形式的一致性致使学生很容易将二者等同起来。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认为“比”具有比较的含义,但对比较的认识是宽泛的,对比的本质含义并不清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2.在活动中感受比与除法、分数、倍数的关系,沟通同类量比与不同类量比的关系,挖掘比的根本内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师:新华字典中,“比”有很多种意思,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比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A.比大小、比高矮、比长短;B.做菜食材的比2:3。
  师:像比大小、比高矮,都是在比两个量相差多少,是相差关系的比。
  (学生认识2:3这样的比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前项、比号、后项))
  师:对2:3这样的比,你想研究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比引入,使学生初步感受比的两种意义关系——相差关系和倍比关系,进一步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并会读、写比。】
  二、活动探究
  1.认识同类量的比
  师(出示生活中稀释洗涤灵的瓶子):有些洗涤灵原液是超浓缩的,需要加水稀释后才能使用,找出这个稀释洗涤灵瓶子上面的比读一读。(1:4)
  师:1:4,这个比表示什么意思呢?
  预设:A.原液1份、水4份;B.原液是水的1/4;c.水是原液的4倍。
  师:按照1:4稀释洗涤灵,原液可以放多少?水又可以放多少呢?
  師:这样稀释的洗涤灵浓度都一样吗?这些数据都不相同,为什么浓度都一样呢?
  预设:A.每组中原液都是水的1/4;B.原液变,水也变(追问:怎么变的?)
  师:这些数据虽然不同,但是每组中原液与水的关系都是1份对应4份的关系。如果原液是2毫升,就对应着4个2毫升的水,如果……1:4就相当于是一把尺子,按照这把尺子稀释的洗涤液的浓度都是一样的。
  师:如果按照1:5稀释洗涤灵,原液和水又可以怎样放呢?按照1:5稀释的洗涤灵和按照1:4稀释的洗涤灵的浓度一样吗?为什么浓度不一样了?按照哪个比稀释的更浓?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以及几何直观,认识同类量的比,初步感受比的份数对应关系,感受比相当于一把尺子,用它可以度量洗涤灵的浓度,并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比与倍数、除法、分数的关系。】   2.认识不同类量的比
  出示:沏奶:每60毫升水加两勺奶粉;洗衣服:每8件衣服加一勺洗衣粉。
  师:能用今天学习的比表示吗?为什么?
  预设:可以用比表示,如有2勺奶粉,就对应有60毫升水,对应关系不变。
  师:观察这两个比与前面的稀释洗涤灵的两个比,有异同点吗?
  (不同:同类量、不同类量。相同:都表示两个量的一种不变的对应关系。)
  师:妈妈花了18元钱买了3千克花牛苹果,又花了25元钱买了5千克红富士苹果。单价和数量的关系能用比表示吗?为什么?這两种苹果哪个便宜?你怎么知道的?
  师:不同类量的比产生一个新的量——单价,通过单价可以比出谁贵谁便宜。
  【设计意图:由同类量的比拓展到不同类量的比,在对比异同点的过程中,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变的对应关系,挖掘比的本质内涵,渗透度量思想。】
  3.区分比赛中的比分,深化对比的认识
  师:比赛的比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比分是比赛分数的记录方式,由比分可以看出谁的分数高,谁的分数低,这是一种相差关系的比。
  【设计意图:根据对比的认识与理解分析比分问题,体会比分是一种分数的真实记录,并没有不变的对应关系,深化对比的认识。】
  三、总结整理,提升认识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对比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带着新的认识从新审视比,说说现在你心中的比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反思、整理、总结对比的认识与理解,梳理关系,沟通联系,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反思】
  1.联系生活,感受比的价值
  现实世界是数学教学的丰富源泉,教师要善于运用现实资源,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比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课教学引领学生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实例,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有价值。
  2.借助几何直观,理解比的意义
  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数学。在稀释洗涤液的活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虽然原液和水的数据在变化,但是每组中原液和水的份数对应关系却始终没有变,都是1:4的关系,从而体会到比相当于一把尺子,加深了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3.观察对比,沟通联系,聚焦本质
  比包括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从同类量的比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比的份数对应关系的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再引出生活中常见的像一勺奶粉对应60毫升水的不同类量的比,并引领学生观察对比同类量的比与不同类量的比,学生最后得到:不管是同类量的比还是不同类量的比,前项和后项都是一种不变的对应关系。这样就沟通了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的关系,聚焦本质,使学生深刻理解比的意义。
  (责编金铃)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在阅读中生疑,在操作中化疑,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本中提出疑问、在动手操作中验证猜想、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思维,让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同时把推导方式迁移到其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  [关键词]教学;圆锥体积;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2-0071-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摘要]为了有效破解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困境,从寻找教学内容的衔接点、排查教材编排的脱节处、探索思想方法的融通性三个方面,阐述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数学衔接模块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衔接;数学模块课程;九年一贯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9-0047-02  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在积极借鉴同类学
[摘 要]学生碰到“判断、选择或者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这类问题时,常常会出现无从下手的困境。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把学生身边熟悉的、和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些事物作为参照物,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心中有杆秤,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关键词]选择 判断 克 千克 吨 参照物 质量单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35  学生碰到“判
[摘 要]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日益下降,近视率和肥胖率日益上升。国家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数据显示,部分弱势群体因为生理劣势、心理特征、外部因素的制约,体质健康不能达标,体育素养落后。针对这部分急需“富起来”的“贫困生”,教师可从教学评价、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三方面入手,运用多元评价、多层内容、多方策略,努力使学生“脱贫摘帽”,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富裕”。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弱势群体;以生定教  [中
[摘 要]数学知识的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单个的数学知识,更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个知识体系之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关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把学生的数学学习融入整个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历史中来,带领学生学习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  [关键词]数字;思想;“断了”的直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小学阶段,运算律是运算教学的难点之一,尤其是乘法分配律。教材中,简便运算的题型与计算的练习量都偏少,通过对学生错例的分析,给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数形结合;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21-02  数学教材中,知识点的编排往往承袭两个顺序,一是数学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求同存异”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传统教育领域中有所体现,但在当今小学数学类比教学中则要追求“存同求异”,在师生明确基本教学宏观大方向以及知识内容的共同基础之上追求微观细节变化,强调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丰富化、实现更多类比推理过程。  [关键词]类比教学;存同求异;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
[摘 要]概念的种类很多,有些概念的生成是为了满足某种现实的需要,无视这种现实需要而直接灌输概念,无论教学设计怎么精彩,都难免让学生产生误解。以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面积的含义”的教学为例,说明只有产生引入概念的迫切需要,学生才能吃透概念的内涵。  [关键词]面积;概念;困惑;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1-0075-
[摘 要]以“圆的周长”教学为例,阐述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如何把课前自主预习和课中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预习和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内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圆的周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62-02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
[摘 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底蕴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同样数学底蕴的形成也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情境和文化、自学和对话、活动和过程、解题和思悟入手,帮助学生在兴趣、能力、经验、思想等方面都得到“积淀”。  [关键词] “积淀”式教学;兴趣;能力;经验;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