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把握认知特点,突出面积概念的实质,问题引领探究,重视面积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运用生活素材,重视面积概念的全面认识。
关键词:认识面积;空间观念;概念建构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飛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如何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感知、操作体验和归纳概括,自主建构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我校李福宁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
教学片段一:了解“先学”情况,发现认知起点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
那谁来说说什么是物体的面?你能举例子吗?
(评析: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所获,关注学生头脑中对“面积”的已有认知,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真正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教学片段二:强化操作体验,促进空间能力发展
1.师:数学书封面有面积吗?在哪?摸一摸。
2.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有面?摸一摸。你同意他的摸法吗?那要怎么摸?(要按顺序摸完整)大家一起来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评析:李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直观地感知面积的含义: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结合学生身边的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教学片段三:激活生活经验,累积空间表象素材
1.师: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看看老师带来的这些宝贝,它们有面吗?(依次展示钟面、长方体盒子、保温杯、篮球、树叶。)
它的表面在哪呢?谁来摸摸看?
(摸完圆柱,篮球的面)感受一下摸篮球的表面和你们刚才摸的桌面有什么不一样?
整理小结:看来,有些物体的面是平平的,有些物体有多个面,有些物体的面还是弯曲的,有些物体的面却是不规则的。我们就把衡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面积的理解与你一开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评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常常认为只有向上摆放的“面”才有面积,为了突出面积概念的本质,教师让学生摸摸保温杯的面、球面、钟面,字典的面、树叶的面……从而丰富了“面”的表象,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面积概念,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片段四:紧抓概念要点,把握概念本质
师:那带着你对面积深刻的理解和同桌说一说吧。
1.课桌面的( )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2.时钟钟面的大小,就是时钟面的( )。
师:你还能像这样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小组交流)
(评析:当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李老师及时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时钟钟面的大小,就是时钟面的面积……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进而揭示本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显得非常自然,使学生对面积的含义由感性认识初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片段五:沟通内在联系,完善面积概念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师:既然这么多物体都有面积,那我们学过的这些图形有面积吗?那谁来说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师:所有物体和图形都有面积吗?
老师还带来了两个图形伙伴(不封闭图形)。它们有面积吗?为什么?那你能想办法把它们变得有面积吗?
师:看来不管怎么变,要使它们有面积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围成封闭图形。
3.师:“现在,你对面积的认识又有什么新收获?
整理板书:物体表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评析:李老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所有物体和图形都有面积吗?”紧接着出示两个不封闭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发现封闭图形的面积才是有大小的,完善对面积概念的认识。“现在,你对面积的认识又有什么新收获?”引导学生完整概括出面积的含义,上升为理性认识。)
总评:本节课上,李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施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呈现如下特点:
1.把握认知特点,突出面积概念的实质
长度、面积和体积是一组最为基本的从一维到二维到三维的度量概念。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建立面积概念,是学生的思维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拓展和飞跃。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2.问题引领探究,重视面积概念的建构过程
李老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层层递进的“四问”,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面积概念的建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一问:“关于面积,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旨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找准教学起点;二问:学生经历了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后,李老师提问:“你对有关面积的理解与你一开始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把面积在头脑中的进化用语言表达出来,初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三问:认识了物体和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老师问:“所有物体和图形都有面积吗?”紧接着出示两个不封闭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发现封闭图形的面积才是有大小的,完善对面积概念的认识。四问:学生理解了封闭图像才有面积之后,教师问:“现在,你对面积的认识又有什么新收获?”引导学生完整概括出面积的含义,上升为理性认识。在问题引领下,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逐步完善和强化学生对面积含义的认识,建构起面积概念的清晰表象,实现学生的思维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拓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充分运用生活素材,重视面积概念的全面认识
由于学生常常误认为只有平平的、光滑的面才有面积,所以李老师就精心设计了以下环节:保温杯有面吗?人的脸有面吗?篮球有面吗……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认识面积的概念,从平面到曲面再到凹凸的面,突出了面积概念的本质。特别是曲面,平时我们在教学时并没有关注到,其实,曲面是以后学习圆柱体、球体、圆锥面积的基础,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了种子,从而使面积的概念更加多维,更加立体。最后从物体的表面延伸到封闭图形面的大小上,让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面积概念。
参考文献:
陈华琼.发展低段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案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认识面积;空间观念;概念建构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飛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如何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感知、操作体验和归纳概括,自主建构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我校李福宁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
教学片段一:了解“先学”情况,发现认知起点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
那谁来说说什么是物体的面?你能举例子吗?
(评析: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所获,关注学生头脑中对“面积”的已有认知,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真正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教学片段二:强化操作体验,促进空间能力发展
1.师:数学书封面有面积吗?在哪?摸一摸。
2.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有面?摸一摸。你同意他的摸法吗?那要怎么摸?(要按顺序摸完整)大家一起来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评析:李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直观地感知面积的含义: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结合学生身边的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教学片段三:激活生活经验,累积空间表象素材
1.师: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看看老师带来的这些宝贝,它们有面吗?(依次展示钟面、长方体盒子、保温杯、篮球、树叶。)
它的表面在哪呢?谁来摸摸看?
(摸完圆柱,篮球的面)感受一下摸篮球的表面和你们刚才摸的桌面有什么不一样?
整理小结:看来,有些物体的面是平平的,有些物体有多个面,有些物体的面还是弯曲的,有些物体的面却是不规则的。我们就把衡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面积的理解与你一开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评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常常认为只有向上摆放的“面”才有面积,为了突出面积概念的本质,教师让学生摸摸保温杯的面、球面、钟面,字典的面、树叶的面……从而丰富了“面”的表象,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面积概念,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片段四:紧抓概念要点,把握概念本质
师:那带着你对面积深刻的理解和同桌说一说吧。
1.课桌面的( )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2.时钟钟面的大小,就是时钟面的( )。
师:你还能像这样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小组交流)
(评析:当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李老师及时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时钟钟面的大小,就是时钟面的面积……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进而揭示本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显得非常自然,使学生对面积的含义由感性认识初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片段五:沟通内在联系,完善面积概念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师:既然这么多物体都有面积,那我们学过的这些图形有面积吗?那谁来说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师:所有物体和图形都有面积吗?
老师还带来了两个图形伙伴(不封闭图形)。它们有面积吗?为什么?那你能想办法把它们变得有面积吗?
师:看来不管怎么变,要使它们有面积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围成封闭图形。
3.师:“现在,你对面积的认识又有什么新收获?
整理板书:物体表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评析:李老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所有物体和图形都有面积吗?”紧接着出示两个不封闭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发现封闭图形的面积才是有大小的,完善对面积概念的认识。“现在,你对面积的认识又有什么新收获?”引导学生完整概括出面积的含义,上升为理性认识。)
总评:本节课上,李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施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呈现如下特点:
1.把握认知特点,突出面积概念的实质
长度、面积和体积是一组最为基本的从一维到二维到三维的度量概念。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建立面积概念,是学生的思维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拓展和飞跃。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2.问题引领探究,重视面积概念的建构过程
李老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层层递进的“四问”,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面积概念的建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一问:“关于面积,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旨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找准教学起点;二问:学生经历了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后,李老师提问:“你对有关面积的理解与你一开始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把面积在头脑中的进化用语言表达出来,初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三问:认识了物体和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老师问:“所有物体和图形都有面积吗?”紧接着出示两个不封闭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发现封闭图形的面积才是有大小的,完善对面积概念的认识。四问:学生理解了封闭图像才有面积之后,教师问:“现在,你对面积的认识又有什么新收获?”引导学生完整概括出面积的含义,上升为理性认识。在问题引领下,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逐步完善和强化学生对面积含义的认识,建构起面积概念的清晰表象,实现学生的思维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拓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充分运用生活素材,重视面积概念的全面认识
由于学生常常误认为只有平平的、光滑的面才有面积,所以李老师就精心设计了以下环节:保温杯有面吗?人的脸有面吗?篮球有面吗……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认识面积的概念,从平面到曲面再到凹凸的面,突出了面积概念的本质。特别是曲面,平时我们在教学时并没有关注到,其实,曲面是以后学习圆柱体、球体、圆锥面积的基础,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了种子,从而使面积的概念更加多维,更加立体。最后从物体的表面延伸到封闭图形面的大小上,让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面积概念。
参考文献:
陈华琼.发展低段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案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