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与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阅读教学呢?“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文本,这是大家早就熟知的,值得研究的倒是“对话”二字。“对话有什么好研究的!不就是面对面地谈话吗?”
  “对话有什么新鲜!我们过去的教学就是用的谈话法,老师问,学生答,不就是对话吗?”
  其实,这里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首先,这种师生间的对话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学生的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对话与过去的“谈话法”截然不同。过去的谈话法,虽然表面上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但骨子里教师仍然是居高临下传授知识的权威。教师的提问是有“底牌”的,学生的回答不过是猜测教师的“底牌”而已,最后还是要由教师一锤定音。
  这种对话还应当是互动的。教学既然是一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活动,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应当是互动的,是双向的交流。通过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
  这种对话还应具有建构意义的功能。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
  说到对话式的教学,我不由得想起了希腊的大学者、大教育家苏格拉底。他教授弟子经常采用的就是对话式。他对弟子实施教育,一无固定课堂,二无固定教材。或在田头,或在街道,因地制宜,随机施教。他往往让弟子们先去体验,然后再通过与弟子的对话,启发他们深入思考,有所领悟。
  我以为关键在于调整好阅读教学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传统的阅读教学,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教师先通过钻研文本,把文本的内容全弄明白了,诸如可以分成几段,各段的段落大意该怎么概括,中心思想是什么,写作特点是什么,等等。然后根据自己的钻研所得写成教案,在课堂上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贯彻自己的教案,将自己的钻研所得灌输给学生。文本学生是懂了,但不是读懂的,而是听懂的。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渠道不畅(具体表现在学生读书的时间甚少,过去我曾就此做过调查,平均起来每节课学生用于读书的时间仅5~6分钟)。教师用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不能称为“对话”,只能算是“传话”。
  阅读教学不是先生讲学生听,不是单方面的灌输。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我们应当以这样的理念来调整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不是单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而是学生与文本“对话”。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阅读时,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读物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有人将阅读活动比喻成“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很有见地的。基于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而产生的对文本的理解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可以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发问、评价,以促进学生加深或反思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具体地说,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组织与调控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即组织与调控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随机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化解阅读实践活动中遇到的疑难。
  ——适时的示范与点拨。
  ——善于捕捉在师生互动中闪耀出的创造火花,适时组织合作性学习,通过心灵的碰撞,以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生成新的认识。
  ——即时的评价与激励。
  实施对话教学,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①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②正确地处理结论与过程的关系;③处理好预设与开放的关系。
其他文献
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作为学科教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说,教学的重点已不再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学习方法有没有掌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会学”“得法”,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方位的教学途径,传授方法,指导过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切实提
期刊
如何在课堂这个教学主渠道中激活学生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乐于学习,主动探索,大胆发现?新课程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那么如何去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呢?    1“推开门,满是阳光和鲜花”    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设计了三个教学步骤:“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开始时,
期刊
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如能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孩子便会渐渐爱上科学课。    1诱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使学生爱上科学课呢?怎样来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有趣的问题或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学
期刊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个过程,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但在运用数学游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游戏构思要精巧    一个好的数学游戏,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应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让学生有参与的欲望。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不断推陈出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舞台。教师能否上好课,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快乐成长和持续发展。一堂好课,要在发挥课堂教学最基本功能——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师和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情感,实现生命的价值创造条件。那么如何建立动态的英语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苦心钻研的课题。下面就是我针对“如何建立动感的课堂”的一些肤浅看法。    1
期刊
【摘 要】 本文论述了要使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保持长久,必须有一个长久而系统的计划。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从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充满艺术情趣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等方面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兴趣保持时代信息人格魅力计划    马约尔先生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现在的学生正是
期刊
(特邀通讯员:胡万春 本刊记者:姜德生 孙玉林)今年上半年,绥棱交警大队在上级公安机关以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三项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机关建设年活动,以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为主线,努力实现“压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目标,为创建平安畅通绥棱、全面构设和谐社会,努力实现加快建设新绥棱,创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上半年,我大队顺利完成2010年春运、“两会”安保、公路客
期刊
英语听力是学生从事语言交际的一项基本能力,在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中,“听”始终排在第一位,没有听,就不可能有说,而听的能力是各项能力中最难掌握的,它需要听者对信息在瞬间反应,并作出判断。长期以来,听力一直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薄弱环节,在各类英语考试中,听力理解是学生最没有把握的项目之一。因此,提高英语听的能力是学好英语必不可少的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英语听力教学经验,认为在听力教学与应试中,教师必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语文老师最头疼的教学部分。时下,有许多语文教师一上作文课就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学生的作文能力得不到提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谈谈小学作文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发展写作创造力的前提    小学生往往怕作文,把作文看成是苦事,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作文水平,我十分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四型数学家庭作业,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做法如下:    1游玩一体化    游戏是小学生喜悦的活动形式,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游戏能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学习积极性更高,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知识。如在学习了“可能性”的知识后,让学生回家与同伴做“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的游戏,巩固教学中对可能性概念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