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 书画二妙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画艺苑中提到“赵、管风流”,都知道指的是元代书画家赵孟、管道夫妇。说起赵孟(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真可谓是大名鼎鼎。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裔,因钦赐其五世祖第宅于湖州,遂为湖州人。他作为贵胄,却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宋室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但他才艺绝世,宋亡入元,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利用文学艺术之士的“博雅渊深之学”,来“藻饰太平之美”。遂将各地艺文之士网罗到大都,歌功颂德,感化世风。赵孟经行台侍御史程钜夫的荐举,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出仕元朝。在仕途中他尽管曾受到元世祖赞赏其才貌,给予种种礼遇,并先后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拜翰林侍读学士,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元仁宗又将他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元仁宗还把他譬作唐朝的李白、宋朝的苏轼,称他“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但在此“荣华显贵”中,作为宋室贵胄的他,内心始终充满着矛盾和自惭,加上仕途中倍受人妒忌和朝廷的摆布,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而长期生活在郁闷痛苦之中。在他“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中,幸亏他娶有一个“自有幽香似德人”的爱妻——一代才女管道,才使得他无论是游宦还是闲居,夫人管道以其杰出的天资和才华,不仅是丈夫生活上的贤内助,而且也成为丈夫艺术创作上的得力助手和伙伴。然而,当谈到旷世才女管道其人其事,由于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低下,使得在正传野史中很少有她的记载,所以我们今天能知道并依据的有关文献也少得可怜,连在赵、管夫妻“合传”中也只是以介绍赵孟的事迹为主。因此,在此只能从赵孟自述的一些相关文字中,和赵孟的学生杨载所记“(管夫人)有才略,聪明过人,亦能书,为词章,作墨竹,笔意清绝”等这些零星的记载中来领略这位旷世才女的丽质雅韵,并结合她传世的一些诗词和书画妙迹一窥她的艺术风采。
  
  赵、管风流 相得益彰
  
  管道(1262-1319年),字仲姬,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苕溪南岸栖贤山下一个村镇的管姓人家,江南管氏系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大学问家管仲之后。她的父亲管伸,字直夫,是当时这个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一位长者。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长女名道杲,次女即管道,故字“仲姬”。从管氏的家世来看,姊妹俩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管道有着极高天赋,使得在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已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培养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所以才有“翰墨词章,不学而能”的美誉。
  有关管道与赵孟的结合,因至今学术界对赵、管的成婚时间究竟是哪一年,赵、管结婚之前,赵孟是否有过前妻尚有争议。在此也不妨简要地略为一说,据赵孟五十九岁所撰《管公楼孝思道院记》中说:“吾妻仲姬……至元廿六年(1289年)归我。”按《说文解字》:“归,女嫁也。”由此可知,管道与赵孟成婚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元1289年(至元廿六年),管道是年二十八岁,赵孟三十六岁。用今天的话来说两人实是一对“剩男剩女”的大龄青年,这在男女早婚的封建时代几乎是难以想象的。这也便是有学者提出争议的主要原因吧!另外,在赵孟六十六岁所撰《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中说:“夫人讳道升,姓管氏,字仲姬,吴兴人也。……考讳伸,字直夫。妣周氏。管公性倜傥,以任侠闻乡间。夫人生而聪明过人,公甚奇之,必欲得佳婿。予与公同里,公又奇予,以为必贵,故夫人归于我。……廿六年,以公事至杭,乃与夫人携至京师。”所以又有学者认为,赵孟只是回家乡接夫人去京师,结婚似应在此之前。然而,至延六年(1319年)五月,管道病逝于返乡途中。六月二十八日赵孟为亡妻超度事致信中峰和尚的信中说“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而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距延祜六年(1319年)正是整三十年,这与《管公楼孝思道院记》所记“廿六年归于我”又相吻合。因而有关上述争议的孰是孰非?看来只能有待新材料的发现了。
  在以上材料中,在此值得注意的倒是赵孟自述的“予与公同里,公又奇予,以为必贵,故夫人归于我。”和“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因为其中既道出了管道与赵孟婚姻的渊源,即由于赵孟与管道的父亲是同乡熟人,又因管道的父亲对赵孟的赏识,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有出息——荣华富贵,就将女儿仲姬许配给他。其次可以反映赵、管夫妇在生活、艺事中的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依靠,而相得益彰。管夫人还凭着自己的“才略,聪明过人”,无论是丈夫出仕为官随同在侧,还是独居乡里,她不仅在生活上对丈夫处处悉心照料,而且在思想上也做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如丈夫因出仕元朝,在政治上受元廷摆布,成为“花瓶”,做了一些没有选择余地的违心事,或许也不为同代人所理解,因而长期处于心情矛盾而自惭的痛苦之中。她为此填有《渔父词》数阕,以劝丈夫解官退归山林,从事其擅长的诗文书画艺术来聊以自慰。其中有一阕是这样写的:“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从中也反映她对功名利禄的淡薄,而对自由、清闲生活的向往。又如丈夫因种种原因而对婚姻的忠贞开始动摇,准备纳妾。在这婚姻危机的紧要时刻,她以一种高雅、通达和积极严肃的态度填了一阕《我侬词》,其中写道“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写得软语温存,她用真心去打动、规劝丈夫。当赵孟看到她的这首词后,从此也就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以上面这些事例,难怪赵孟在《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中称赞她“夫人天姿开朗,德言容功,靡一不备;翰墨辞章,不学而能。处家事,内外整然。岁时奉祖先祭祀,非有疾必齐明盛服。躬致其严。夫族有失身于人者,必赎出之。遇人有不足,必周给之无所吝,至于待宾客,应世事,无不中礼合度。”可见她确实是位贤淑无比,且精于翰墨词章的一代才女。因此,清初戏曲作家洪在杂剧《四婵娟》中有《管仲姬画竹留清韵》一折,将她与晋代才女谢道韫(书圣王羲之儿媳)、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名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并称为古代四大才女。
  
  书称“管夫人”画竹留清韵
  
  管道以“有才略,聪明过人,亦能书,为词章,作墨竹,笔意清绝。”而向为艺林传称。她曾因“妻以夫贵”而先后册封为“吴兴郡夫人”、“魏国夫人”,加上她的“亦能书”,因而“管夫人”便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继东晋卫夫人之后,第二位杰出女书法家的美誉。而她于书法确实精能,如《书史会要》有记,元仁宗尝将赵孟、管道及赵雍书法合装一卷轴,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可见她的书法在当时堪称冠绝一代。明代书画鉴赏家张丑有称:“仲姬作草书,得章草帝索靖、皇象遗意。”皇象、索靖是三国、西晋时的大书法家,均以精擅章草名世。章草是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书写中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不连写,为“今草”的前身。从中便可见她在习艺中取法高古,和掌握书体的宽博了。而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容台集》中有称:“管夫人书牍行楷与鸥波公(赵孟)殆不可辨同异,卫夫人后无俦”,称赞她书法的风格、功力当与其夫君赵孟相埒,所以才推崇她为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之后一人。
  若要探究“管夫人书牍行楷与鸥波公(赵孟)殆不可辨同异”的原因,当在于赵、管夫妇之间长期相互耳濡目染和相互学习、相互切磋,才使得夫妇俩的书法和平婉约、工稳丰腴的书艺风格极为相近。在此选采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管道书《致中峰和尚尺牍》(纸本,行书,31.7×72.9厘米。图1-图4)。此尺牍书法遒媚圆润,结字匀称规整,其点法、捺法、转折、使转,皆与赵孟相近,然而又具有她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如行笔圆润,而圆润中见方折,故丝毫不显浮滑,字虽遒媚却又不失古朴。她的书法结构布置精巧,结体秀丽,字与字顾盼有致,天机逸出,生气盎然,堪为管道的代表作。
  管道于绘画,以墨竹见长,兼工山水、佛像。据相关著录记载,她作有临吴道子《鱼篮观音图》,《长明图》,《烟雨丛竹图》卷,《墨竹图》等,还曾经画有悬崖朱竹一枝,由杨廉夫(维桢)为之题诗,从中便可见得她于绘画涉猎之广了。
  管道墨竹画有其夫君赵孟风骨,名声在当时不在其夫之下。据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记载,有一种“晴竹新篁”的画法,即由她所创。这种晴竹的特点是竹竿修长,竹叶较短,向背正侧,错综有致。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管道《竹石图》轴(纸本,墨笔。图5),此图画修竹两竿并辅以一石,竹竿修长,劲挺拔直,诚如传统写竹口诀有所谓“只依弯节不弯竿”。所写竹叶以浓墨作“重人晴竹”(传统写竹口诀)法,用笔劲挺、爽利,一笔完成。撇叶先重后轻、叶片较为肥腴。格调高雅,作品劲挺疏朗,秀逸生动,雅韵绵长。
  按明清鉴藏家所见到管氏所绘墨竹“以丛见长”。如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记述,他曾在钱塘鲍廷博家中见到一卷管氏墨竹,画款有诗云:“窗外何所有?修竹千万竿。密叶敷下阴,劲节当岁寒。”所画当为丛。《石渠宝汲》著录管氏的《画竹》轴、《丛玉图》卷和《碧琅庵图》卷,从画款或后人题跋看,所画也可以判断为繁竹。但她传世的繁竹画作品却十分稀少,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烟雨丛竹图》卷(纸本,水墨,纵23.1厘米,横113.7厘米。图6),在此图卷中所绘溪水沙渚,两岸烟雨迷蒙,而层层丛竹隐现。笔墨淡雅而灵秀,构图巧妙,布置虚实相间,写实和写意相兼,意境如同观水中之月而意味深远。清代大鉴藏家安岐评此画:“万玉幽深,茫茫有渭川千亩之势”。此作堪为她丛繁竹画中的精品了。
  
  一门风雅 艺传百代
  
  管道不仅是一位诗词书画兼擅的才女,同是一位“德言容功”的贤妻,和善于言传身教的良母。她的儿子赵雍(1289-约1360年,字仲穆)于书画能继承家学,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写兰竹腴润洒脱。书法善正、行、草,亦长篆书。孙赵凤、赵麟俱擅书画。赵雍的能继承家学,当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其母管道曾在一首《题画竹》的诗中写道:“春晴今日又逢晴,闲与儿曹竹下行。春意近来浓几许,森森稚子日边生。”即是她借竹来表达对儿女茁壮成长的殷切期望。赵氏一门,自赵、管夫妇以来,三代俱擅书画。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赵孟、管道、赵雍的《赵氏一门三竹图》卷(纸本墨笔,纵34厘米,横108、57、65厘米),即为赵、管夫妇和其子赵雍画竹的合卷。其中赵孟所画之竹题为“秀出丛林”,竹枝茂密,用笔沉着稳健,墨色变化细腻丰富。第二段为管道所画,枝叶茂密,用笔尖劲有力,墨色温润,颇见女性娴淑气质。右下角自题“仲姬画与淑琼”(图7)。第三段由赵雍所画,笔法劲健,以重墨写出,枝干多见干笔,更有一种生机勃勃之势。又如赵孟与子赵雍、孙赵麟还作有《人马图》,世称《三世人马图》卷,而被艺林传为佳话。可惜三件画作均已流失海外,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再说管道以画墨竹知名,尤善画繁竹丛。据当代美籍中国古代绘画研究学者李铸晋认为:“赵孟书画本来同以书入画的理论,在管道的画上却不明显,主要也由于她画她自己的繁竹。”确实她的画竹对后世影响甚大,清初大画家恽寿平的《山水画》册(现藏日本泉屋博古馆)其中有一开题为“管夫人竹窝”,画溪流两侧细丛生,竹林中一茅屋掩映其中。竹子画法取法管夫人,追求疏朗淡逸之气。又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石谷,“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所画《谷像图》轴(图8)等,所画繁竹丛亦多取法于她。清书画鉴藏家安岐《墨缘汇观》中有记:“余见唐伯虎墨竹一幅,虽用群鸦入林之法,竹叶排如蟹爪。自题诗内有‘夜潮初落蟹爬沙’之句,因名其图为‘蟹爬沙’,观此则知伯虎写竹来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管氏《竹溪揽胜图》,其中竹叶的画法,竹叶尖利劲健,即如横爬的蟹爪。唐伯虎称之为“蟹爬沙”的竹叶画法,应为管夫人所始创。乃至近现代画苑中在墨竹作品上题有“仿管夫人笔意”、“拟仲姬法”者,更是多得不胜枚举。管夫人的墨竹妙绘影响之深远,也就可见一斑了。
   (责编:李禹默)
其他文献
地摊上淘得一只直径仅5厘米高4厘米的小圆盒,一面粉彩绘一淡雅女子(图1),一面墨书潦草四字(图2),一个都不认识。放在案上把玩半年之久,忽一日灵光一闪,悟出此四字乃“美人如玉”也,心中大喜。这四个字省笔狂草,率性天真,真是别有风味。不用说,此玲珑小盒乃仕女化妆用胭脂盒也。  古代女子闺房中常备一种圆形粉盒,内装香粉、胭脂或搽头油之类,赣东民间呼为“油饰盒”。早年藏友转让过两套给我,每套连盖四层,每
期刊
《收藏界》编辑发给我一份电子邮件,嘱我为一幅绘画作品写几句话。打开电脑,一个熟悉的身影来到了我的面前,啊,原来是著名山水画家陆俨少先生。  由于我长期生活在杭州,又曾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浙江的书画家我都比较熟悉,特别是陆俨少先生,我还曾为了编辑《京杭运河书画集》去陆先生家组过稿,跟他当面有过交流,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陆先生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鉴于他的绘画造
期刊
在晚清浅绛彩瓷器中,有一种形状各异的盘子。关于她的名称,专家和学者们各有不同的说法。《浅绛彩瓷画》的作者陈建欣先生称之为“什锦盘”,《谦益堂藏瓷》的作者熊中荣先生则称之为“博古器”,但更多的大众收藏者称之为供盘。而安徽黄山的晨欣先生则称之为画盘。本文依晨欣先生之说,把这种流行于同光年间极具文人气息的浅绛瓷盘称为画盘。  在清同治以前,此类盘子以祭祀使用为主,当时民间多称之为供盘。在同治晚期,随着浅
期刊
本期首先要推荐的是四川成都苏国治先生的文和图,“应历通宝”本身就是古钱中的稀见品,而苏先生的藏品,更具有几点独特之处。首先其造型很不一般,背部为一高浮雕龙纹,龙形生动雄健富有动感,颇具“飞龙九五见尧天”之气势,比之普通龙纹花钱,尤显尊贵。其次,据作者云,此钱为金质,此点从图片上难以判断。如为属金质,则为皇家用品的可能性极大,即使为镏金,以龙的造型与工艺判断,也应是官铸并具有重大意义的庆典、赏赐或镇
期刊
“咸平元宝”为北宋赵恒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始铸。折十型样钱,笔者只见到图录一品,是华氏《古钱大集》的438页。参考价为10万元,十分珍罕。  笔者藏品为青铜质,生坑品,直径41厘米(重量暂不公开),文字特点与图录比较有“三个基本相同”、“两个完全相反”,基本相同的地方为:直径一致;“咸”字偏旁“戈”字点在外;“元”字第二横左边短。完全相反的地方为:图录“咸”字偏旁“戈”字勾笔下长,而本品勾笔下
期刊
10月3日,地铁二号线施工方在西安城南东三爻堡村口发现一座东汉古墓,考古专家根据勘探,在其南边又发现了五座唐代古墓,均为“刀把”形。汉代古墓有明显被盗掘的痕迹,而旁边的五座唐代古墓经过现场勘查未发现被盗痕迹。(图1)  “动物俑”为东汉典型随葬器物  10月5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考古专业技术人员开始对汉代时期的古墓(M1)进行发掘,该墓葬由墓道、前室及后室三部分组成(图2),死者安葬在后室,前
期刊
地处杭嘉湖平原西部的德清县山清水秀,物产丰饶,境内还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莫干山,素有“名山之胜、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的美称。而近年来,更有一个关于“瓷之源”的话题将这个江南小城推到了一个世人瞩目的位置。  在中华物质文明史上,瓷器是中华文明的一大骄傲。几百年前,世界就是通过瓷器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个神秘的国度,并称呼她“china(瓷器)”。然而,中国瓷器的源头在哪里?大江南北出土的那些商
期刊
在《收藏界》2010年第10期,曾刊文介绍一枚铜质“崇通宝”钱,文章作者认为属稀世珍品,或可能还是一枚母钱。该钱直径36.8毫米,厚3.3毫米,重19.5克,此钱奇就奇在“”字上。  编辑部和董大勇先生对这枚钱币加了一段导言,认为刊出后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但无论如何,就其钱文而言,四字摆在一起并无拼凑生硬之感,要说是宋徽宗铁画银钩瘦金书,从神韵上来看,一气呵成不分伯仲,特别是这个“”字夹在其中,
期刊
“思索之苑”引发的思索  济州岛是韩国著名的生态之岛。  峰峦叠翠,水潺林吟,鸟语花香。  在天蓝、水碧、林丰的绿色岛屿上,有一座独具魅力的盆景园,名为“思索之苑”。她犹如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今年夏天,笔者有幸拜访了“思索之苑”,这是一座面积约3公顷的美丽庭院,收拾得干干净净,有100多种温带和亚热带乔、灌木和两千多种艺术盆景,个个精美奇特。主人成范永先生,一身“农夫”打扮
期刊
2011年7月19日,位于陕西省周至县道教圣地楼观台对面的华夏正财神赵公明财神庙建成典礼。赵公明财神庙坐落在赵公明故里,占地约531亩,开发以财神故里、众神传说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打造祈福娱乐一体化的华夏文化寻根朝拜旅游项目,并将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机融合,给游客以深切的历史体验。赵公明财神庙规划布局以四水归堂、五路财神为概念,以三进财神殿为核心建筑院落,又以偏殿和小庙构成众神体系,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