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首先要推荐的是四川成都苏国治先生的文和图,“应历通宝”本身就是古钱中的稀见品,而苏先生的藏品,更具有几点独特之处。首先其造型很不一般,背部为一高浮雕龙纹,龙形生动雄健富有动感,颇具“飞龙九五见尧天”之气势,比之普通龙纹花钱,尤显尊贵。其次,据作者云,此钱为金质,此点从图片上难以判断。如为属金质,则为皇家用品的可能性极大,即使为镏金,以龙的造型与工艺判断,也应是官铸并具有重大意义的庆典、赏赐或镇库钱,遗憾的是没有放大或细部特写镜头,特别是龙的爪部是四爪或五爪,使人难以尽兴。本刊无权为文物定级,该钱币出土传世的历史背景亦难以考证,但以我个人之见,此钱之出现,应为近年钱币界的一件令人瞩目的事。
另外,本刊前几期曾发表宁夏作者的“崇通宝”一文,因“”字书法与“宁”字不同,似为另类,以期引起讨论。当时编者限于视野,曾认为该钱为孤品特例,但是最近又意外收到了北京一位藏家的来稿,在北京又出现了一枚“崇通宝”,而且材质为银,这真是无独有偶,令人兴奋。
相同的版式,出现在相距千里的两地,一枚为青铜,一枚为银质,这种颇为有趣的现象,似乎证实了一种想法:它不是近人受到利益驱使自编自演的拙劣笑话。
编者还要陈述原来的看法:“崇通宝”四字钱文书法,均属瘦金书体,“”字置于其中,并无不协调之感,如果不是官方所铸(这是历朝历代不允的现象),那么,当时私铸和稍后年月铸造的高手,其文化素养、书法水平和工艺技能,况非一般造假者,总之,以直觉而言,它有着浓厚的宋元时代气息。
这枚来历不明的钱,也许有特殊的不为人知的历史背景。
谜底还是留给众位读者吧!
本刊同期还刊登了镏金贝币与“元丰重宝”等钱币,使用时期应在春秋或其以前,应早于刀布,也可能后期并用通行。铜贝除镏金外,尚有包金,外包金箔,薄如蝉翼,金质纯净,编者曾有一枚铜质炭化,金箔灿然完好。
“元丰重宝”,北宋尤物,难得一见!(责编:丁丑)
另外,本刊前几期曾发表宁夏作者的“崇通宝”一文,因“”字书法与“宁”字不同,似为另类,以期引起讨论。当时编者限于视野,曾认为该钱为孤品特例,但是最近又意外收到了北京一位藏家的来稿,在北京又出现了一枚“崇通宝”,而且材质为银,这真是无独有偶,令人兴奋。
相同的版式,出现在相距千里的两地,一枚为青铜,一枚为银质,这种颇为有趣的现象,似乎证实了一种想法:它不是近人受到利益驱使自编自演的拙劣笑话。
编者还要陈述原来的看法:“崇通宝”四字钱文书法,均属瘦金书体,“”字置于其中,并无不协调之感,如果不是官方所铸(这是历朝历代不允的现象),那么,当时私铸和稍后年月铸造的高手,其文化素养、书法水平和工艺技能,况非一般造假者,总之,以直觉而言,它有着浓厚的宋元时代气息。
这枚来历不明的钱,也许有特殊的不为人知的历史背景。
谜底还是留给众位读者吧!
本刊同期还刊登了镏金贝币与“元丰重宝”等钱币,使用时期应在春秋或其以前,应早于刀布,也可能后期并用通行。铜贝除镏金外,尚有包金,外包金箔,薄如蝉翼,金质纯净,编者曾有一枚铜质炭化,金箔灿然完好。
“元丰重宝”,北宋尤物,难得一见!(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