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15m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手段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步入教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注意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在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树立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等环节上寻找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情境设置 信息意识 想象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浪潮之中,课堂教学正面临着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再现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改中的教材不再是单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它是多样化教学载体。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时涉及到的一些现实生活中学生积累不多的、比较贫乏的事物、现象等都可生动地、具体地、直观地再现出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提供帮助,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来、丰富起来。如在学习《秦兵马俑》一课时,教师展示出《秦兵马俑》的课件。让学生尽情地观赏着眼前各种姿态的兵马俑,并且让学生讨论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马俑?”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感知理解了语言文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望庐山瀑布》这课时,可以利用课件出示瀑布壮观的景象。配上豪壮的声音,此情此景,激发学生思考,产生情感共鸣。而且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活跃了学生思维,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化抽象为具体,突破理解难点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如:《初冬》识词学句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识词学句紧扣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文章描绘了北方乡村初冬早晨的景色。作者以准确优美的文笔描写雾气逐渐消失,景物由模糊变得清晰的动态过程也是文章的重点。这样一幅动态的优美自然画面,对住在南方的小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具体的自然景观,学生不能观察到,也没有这样的表象,因而在理解课文和展开思维想象中受到影响,这又是教学的难点。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现雾中的景象,让学生观看景物,由远而近,然后突出“望不见”、“看不清”的词语;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雾中的景物像什么?找出“像披了一层纱”一句,利用鼠标的功能,屏幕的一半出现一块纱巾,另一面是雾景,相互对比,这样形象的对比,学生很快就理解句子的意思;接着又展示晨雾渐渐消失,景物慢慢变清晰的情景,让学生眼看屏幕犹如亲临其景,再通过阅读的环节,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短短的时间,把自然界几个小时的过程进行情景的再现,把语言无法完成的内容,通过画面直观化,真正做到课堂的有效性。
  
  三.树立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意识指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意识。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激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学习动机,引发对信息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例如学习了《赵州桥》后,学生对桥的结构与力的关系领会不了,我就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同学们从课外资料上查到了斜拉桥、吊桥、架桥等许许多多桥的知识,学生大体知道了桥的设计原理和成立的条件,各个成了小小的“桥梁行家”,有的还说长大要造一座桥呢?对于引力、拉力、承载力等,有了最初的想学的欲望,为以后学习集合学与物理学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基础和兴趣基础。
  
  四.积极调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网络真正的力量在互动性,人机对话的互动性,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信息技术课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践证明,恰当而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能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变静为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易于接受。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學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将不断去探索研究,使学生们在声、形、色的教学环境中愉悦地获取知识,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富有魅力。
  
  【参考资料】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创设氛围 切实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广东省教育教育学会论文集
  (作者通联:272402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马村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新课改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心理学观点看,兴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为兴趣总在鼓舞着你向未知世界挑战。”事实也证明,当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兴趣后,将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地理教学中,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的
期刊
当下我们不少语文教师感叹:不知是学生人性的冷漠,还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面对着人间的至爱亲情,或千姿百态的秀美景观,以及一切美的事物,学生竟然熟视无睹。如此现状,不得不让我们去反思。我想,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利用好一切契机渗透美育,让“美育”之花开在语文课堂。  在美育中,学生在直觉中感知审美,在理解中引发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在鉴赏中再现拓展审美,最终在审美创造中达到理解与情操的升华。   一
期刊
兴趣小组活动学习法是合作式学习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合作式学习是当今语言教学领域比较盛行的一种学习方法。所谓兴趣小组活动学习法即学生们在由有某种共同爱好的二人以上组成的小组中一起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學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小组不易过大,三人或四人组为佳,由学习能力强,组织能力好,有责任心的学生当组长。  兴趣小组活动学习法体现了人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交往与合作的特点。很多研究结果表
期刊
我不是特别热衷于旅游的,我喜欢的也许不过是所谓旅游表层的意义和氛围吧,“某某到此一游”便达到目的了。早年听说过王洪文游长城乘直升飞机,这个消息本是讥讽嘲笑王的,而我,私下却很是羡慕王洪文有此特权和雅兴了……嗨,还是不说了吧,傻不拉叽的土老冒啦,让人笑死!  接着说所谓旅游。我是喜欢随团参观的,图的是热闹以及方便省事,比如参加笔会什么的,三两知己碰面,玩与聚兼得,风景与心情并收,收获的不仅仅是心得呀
期刊
【摘 要】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是课改深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提高中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本文首先总结了高效英语课堂的特征,然后分析了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而着重对如何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加以论述。   【关键词】课改高效英语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学生所学的课程越来越多,英语的学习时间逐渐被挤压,然而,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对英语关注程度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同时学生还要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课的一个内容。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新课程的改革如何步入情感化的语文教学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以下是我对此的几点浅谈。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成材料,以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从古至今,语文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它并不是以单
期刊
小學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隐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如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呢?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语言感染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
期刊
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要服务生活。学习和研究数学,其目的是为了应用,也正是有了应用,才体现出了数学的价值。数学的应用作为一种能力已成为衡量现代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早已被时代赋予了历史的使命。本文将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一些探究。  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意识是一种心理倾向,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初中数学教学手段的变化提供了新的平台。信息技术整合于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多运用计算机,就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数学教学要与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整合而优化,从而给数学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了广阔前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整合  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作为一门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数学,
期刊
【摘 要】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中,常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既要说话,又要心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又是数学教学的训练任务之一,但是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要靠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指导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因此,要提
期刊